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工作既繁琐又细致,如何在繁琐之中找到简要之道,如何在细致之中寻求规律,需要我们细细探究。自主性管理能力的培养,是老师放手、学生接手的重要捷径。
关键字:自主行为;职责分工;奖励
班主任“官职”虽小,但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却实实在在难以用一个“忙”字来形容,往往需要大事小事一把抓,不必说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班上的日常事务要处理,学校安排的工作要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可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在解决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和违纪犯错上。可怜我们的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天就囿于解决学生问题的事务之中,然而却.收效甚微。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转变观念,由班主任“一手包办”的保姆式转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来,能够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同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这样一来,既解放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行为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明显增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自我管理的意向和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独立自主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学生自主性行为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每个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明确自身定位,进而再确定自身的目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成长,让他们愿意去向目标前进,努力接近目标。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将目标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个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自己愿意去做,想去做,自己想着法子去做,这要比老师在身后看着盯着赶着去做,更加有效,更加事半功倍。
在学生拥有自主意识之后,必然会想去实施。这时,教师要懂得创造机会让学生一展身手,比如班里实施“责任田计划”,实行岗位责任自主承包制,把班级内每一项具体事务都细化成小岗位分配给各小组,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和愿望安排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具体到人,每块墙壁、玻璃、门窗、作业、板报、两操等都承包到人,使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
给每個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并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愿意做,乐于做,想去做。这就不可少地需要奖励性机制,需要适时建立一个适合本班班情的奖励性机制。比如:发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穿校服、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随着1学年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在制定学生奖励性机制时,要考虑一些因素:
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且费时间。
2.给学生的奖励要对他们有意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奖励。
3.用奖励来促使学生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
4.循序渐进,一次只聚焦一个行为,让学生们一起来选择。
5.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责任感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6.一开始可以奖励得比较勤一些,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
7.对学习成绩要保持一贯的奖励。
8.随着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获得奖励的标准。
9.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不会起作用。
10.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调整,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小奖励,效果会更好。
在班级中除了培养得力的小助手之外,还要引人竞争机制和干部轮换制度,在其任期的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察,使得有进有退,而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终身制。做到优胜劣汰,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有意向就可能参与其中,并知道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看得见“曙光”的管理制度才是有利的,才能推动班级这个整体不断向前发展。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管理能力的同时,要做到: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李慧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43.
关键字:自主行为;职责分工;奖励
班主任“官职”虽小,但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却实实在在难以用一个“忙”字来形容,往往需要大事小事一把抓,不必说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班上的日常事务要处理,学校安排的工作要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可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在解决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和违纪犯错上。可怜我们的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天就囿于解决学生问题的事务之中,然而却.收效甚微。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转变观念,由班主任“一手包办”的保姆式转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来,能够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同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这样一来,既解放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行为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明显增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自我管理的意向和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独立自主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学生自主性行为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每个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明确自身定位,进而再确定自身的目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成长,让他们愿意去向目标前进,努力接近目标。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将目标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个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自己愿意去做,想去做,自己想着法子去做,这要比老师在身后看着盯着赶着去做,更加有效,更加事半功倍。
在学生拥有自主意识之后,必然会想去实施。这时,教师要懂得创造机会让学生一展身手,比如班里实施“责任田计划”,实行岗位责任自主承包制,把班级内每一项具体事务都细化成小岗位分配给各小组,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和愿望安排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具体到人,每块墙壁、玻璃、门窗、作业、板报、两操等都承包到人,使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
给每個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并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愿意做,乐于做,想去做。这就不可少地需要奖励性机制,需要适时建立一个适合本班班情的奖励性机制。比如:发奖励券,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券,如穿校服、按时交作业、获得其他教师的表扬等。学生的奖励券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奖品”,如跟教师一起吃午餐,从奖品盒里抽取奖品,星期五获准喝软饮料、吃爆米花,等等。随着1学年时间的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券才能得到这些“奖品”。到学年末,即便没有奖励,学生也可能表现得很好,这时教师可以时不时给学生“意外的奖励”。在制定学生奖励性机制时,要考虑一些因素:
1.奖励制度要尽量简单。如果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且费时间。
2.给学生的奖励要对他们有意义,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是特别有效的一种奖励。
3.用奖励来促使学生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
4.循序渐进,一次只聚焦一个行为,让学生们一起来选择。
5.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责任感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6.一开始可以奖励得比较勤一些,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
7.对学习成绩要保持一贯的奖励。
8.随着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获得奖励的标准。
9.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不会起作用。
10.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调整,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小奖励,效果会更好。
在班级中除了培养得力的小助手之外,还要引人竞争机制和干部轮换制度,在其任期的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察,使得有进有退,而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终身制。做到优胜劣汰,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有意向就可能参与其中,并知道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看得见“曙光”的管理制度才是有利的,才能推动班级这个整体不断向前发展。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管理能力的同时,要做到: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李慧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