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位颇有些神奇的老人,名叫邵祝安,88岁了,每天抄写资料两三千字,能快步走60分钟,经常跑图书馆,更神奇的是他是一部“活地图”,中国2300个县市的地名起源、名人名胜、当地民俗民谚都烂熟于胸,谁也问不倒他。
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我姥姥家在河北大城……”
他抢着说:好啊,它在汉代的时候置东平舒县,北魏改平舒,五代后周时改称大城。对了,我得纠正一个发音,是大(dai)城,不是大(da)城。那是平舒、诚实、热情、宽厚的意思,因此,大城被称为热诚之邦!大城县三宗宝:烧酒、驴肉、大火烧。糜子面的小窝头味道香甜,曾是宫廷贡品。大城的文高跷,高昂奔放,通俗风趣……
我问,你知道陕西省米脂县吗?
他兴奋地朗诵谚语:“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又唱了段“信天游”:“荞麦疙瘩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羊羔上树吃柳梢,拿上个死命和你交。”
我连新疆、西藏、台湾的县市都问了,果然就问不倒他。
我说:您的记忆力太棒啦!
他说:我乐意让别人问,更乐意问别人是哪里人,天天倒腾这些东西,反反复复倒腾了几十年,熟能生巧呗。
他去买早点,跟炸油条的小姑娘搭讪,先问人家是哪里人,然后高兴地说,菏泽是个好地方呀,过去属于曹州府,1983年设市。“高的是柿子,低的是木瓜,不高不低是山楂,遍地都是牡丹花。”你们那里的水沏茶不好喝,含碱量高,但牡丹喜碱,生长最好。曹州的柿饼子叫耿饼,质细霜多,清醇甘美,最有名……小姑娘满眼吃惊:“我都不知道这么多!”
2005年春天,他和老伴儿坐火车探亲。对面坐着两个四川小伙子是阆中人。他说:你们的家乡太美啦!战国末期曾经是巴国的国都。因为古城位于阆山与阆水之间,所以称为阆中。从秦惠王置阆中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保持原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小吃有:张飞牛肉、白糖蒸馍、回族锅盔、牛肉凉面。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阆南苏维埃政权,有1.9万人参加了红军。你们那里有名的歌谣是《晾衣裳》……他滔滔不绝的一番讲述,直说得两个年轻人思乡情起,热泪盈眶。
全车厢的人都轰动了,这个说我是辽宁昌图县的,那个说我是内蒙古敖汉旗的……旅客问了一路,他说了一路,没有一处地方他不知道。老伴儿怕他累着,一个劲儿地劝他喝水,让他歇一会儿。他呢,“人来疯”,越劝越来劲儿。
听他侃侃而谈,难免以为他是大学教授或地理教师,没想到,他的职业是译电员。
他说:我每天要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有的地名我感到很奇怪,比如,仙居、仙游,为嘛叫这样的名字?他好奇心特别强,下班后就查词典、查书,非要弄明白。仙居县在浙江,风景优美,宋代真宗皇帝下诏书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将县名改为仙居。仙游则在福建,原名清源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仙游县,传说有何氏九兄弟身跨鲤鱼升天成仙,更名仙游。所以,仙游又被称为鲤城。他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把查到的资料抄在本子上。平时读书、看报,遇见与这些地名有关的材料就积累下来,到退休时候积累三十多本资料、上万张卡片。
此外,跟老爷子幽默乐观的性格有关。他从小就听了满耳朵的俏皮话,听见别人说新鲜的俗语、谚语和民谣,就立马记下来。工作以后,他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听到谚语就记下来。如果有可能,还求人家再说几段。有时也被误会遭白眼,但是,只要有收获,他心里就高兴。
邵祝安说,俗语、谚语、歌谣是民间文学的精华之一,其中有着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精辟概括。比如山西省河曲县,一句“河曲一鸡鸣三省”就把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表现出来了。当地民谚“远看像平川,三步到沟边,隔河常相见,过沟得半天”说的是那里的地貌。“川湾的葡萄,唐家会的蒜,五花城的姑娘不用看。拿起锄头能种地,拉起二胡会唱戏。”不仅道出了土特产,还让我们知道了那里的姑娘小伙能歌善舞,人俊音甜。那里是民歌之乡,古代还出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这些知识糅合在一起,我们神游各地,能走进历史,更加感到我们祖国的一山一水,一方土一方人都是那么可爱……
老爷子63岁才退休。别人退休以后闲得慌,他退休以后忙得很,成天跑图书馆。2001年,邵祝安出版了凝结着七十多年心血的《神州风采》,这部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字大型资料书,被誉为中国地方志小百科全书。2007年,列入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谚语集成(天津卷)》和《中国歌谣集成(天津卷)》出版,他提供了两万多条谚语及歌谣,是贡献谚语最多的个人。
如今,邵祝安全身心地投入到增补《神州风采》的工作中。从2009年起,他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天津市图书馆。日久天长,这位勤奋老人的执著精神感动了馆员们,让他使用馆员的微波炉热饭,特批他把某些图书资料带回家查阅。
不过邵祝安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跟人聊家乡美。这时候,他在“复习功课”,也是锻炼记忆。他时而吟哦歌谣,时而热泪盈眶,他把祖国装在了心中,正是这份激情给了他神奇的力量。
(责编:孙展)
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我姥姥家在河北大城……”
他抢着说:好啊,它在汉代的时候置东平舒县,北魏改平舒,五代后周时改称大城。对了,我得纠正一个发音,是大(dai)城,不是大(da)城。那是平舒、诚实、热情、宽厚的意思,因此,大城被称为热诚之邦!大城县三宗宝:烧酒、驴肉、大火烧。糜子面的小窝头味道香甜,曾是宫廷贡品。大城的文高跷,高昂奔放,通俗风趣……
我问,你知道陕西省米脂县吗?
他兴奋地朗诵谚语:“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又唱了段“信天游”:“荞麦疙瘩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羊羔上树吃柳梢,拿上个死命和你交。”
我连新疆、西藏、台湾的县市都问了,果然就问不倒他。
我说:您的记忆力太棒啦!
他说:我乐意让别人问,更乐意问别人是哪里人,天天倒腾这些东西,反反复复倒腾了几十年,熟能生巧呗。
他去买早点,跟炸油条的小姑娘搭讪,先问人家是哪里人,然后高兴地说,菏泽是个好地方呀,过去属于曹州府,1983年设市。“高的是柿子,低的是木瓜,不高不低是山楂,遍地都是牡丹花。”你们那里的水沏茶不好喝,含碱量高,但牡丹喜碱,生长最好。曹州的柿饼子叫耿饼,质细霜多,清醇甘美,最有名……小姑娘满眼吃惊:“我都不知道这么多!”
2005年春天,他和老伴儿坐火车探亲。对面坐着两个四川小伙子是阆中人。他说:你们的家乡太美啦!战国末期曾经是巴国的国都。因为古城位于阆山与阆水之间,所以称为阆中。从秦惠王置阆中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保持原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小吃有:张飞牛肉、白糖蒸馍、回族锅盔、牛肉凉面。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阆南苏维埃政权,有1.9万人参加了红军。你们那里有名的歌谣是《晾衣裳》……他滔滔不绝的一番讲述,直说得两个年轻人思乡情起,热泪盈眶。
全车厢的人都轰动了,这个说我是辽宁昌图县的,那个说我是内蒙古敖汉旗的……旅客问了一路,他说了一路,没有一处地方他不知道。老伴儿怕他累着,一个劲儿地劝他喝水,让他歇一会儿。他呢,“人来疯”,越劝越来劲儿。
听他侃侃而谈,难免以为他是大学教授或地理教师,没想到,他的职业是译电员。
他说:我每天要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有的地名我感到很奇怪,比如,仙居、仙游,为嘛叫这样的名字?他好奇心特别强,下班后就查词典、查书,非要弄明白。仙居县在浙江,风景优美,宋代真宗皇帝下诏书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将县名改为仙居。仙游则在福建,原名清源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仙游县,传说有何氏九兄弟身跨鲤鱼升天成仙,更名仙游。所以,仙游又被称为鲤城。他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把查到的资料抄在本子上。平时读书、看报,遇见与这些地名有关的材料就积累下来,到退休时候积累三十多本资料、上万张卡片。
此外,跟老爷子幽默乐观的性格有关。他从小就听了满耳朵的俏皮话,听见别人说新鲜的俗语、谚语和民谣,就立马记下来。工作以后,他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听到谚语就记下来。如果有可能,还求人家再说几段。有时也被误会遭白眼,但是,只要有收获,他心里就高兴。
邵祝安说,俗语、谚语、歌谣是民间文学的精华之一,其中有着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精辟概括。比如山西省河曲县,一句“河曲一鸡鸣三省”就把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表现出来了。当地民谚“远看像平川,三步到沟边,隔河常相见,过沟得半天”说的是那里的地貌。“川湾的葡萄,唐家会的蒜,五花城的姑娘不用看。拿起锄头能种地,拉起二胡会唱戏。”不仅道出了土特产,还让我们知道了那里的姑娘小伙能歌善舞,人俊音甜。那里是民歌之乡,古代还出过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这些知识糅合在一起,我们神游各地,能走进历史,更加感到我们祖国的一山一水,一方土一方人都是那么可爱……
老爷子63岁才退休。别人退休以后闲得慌,他退休以后忙得很,成天跑图书馆。2001年,邵祝安出版了凝结着七十多年心血的《神州风采》,这部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字大型资料书,被誉为中国地方志小百科全书。2007年,列入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谚语集成(天津卷)》和《中国歌谣集成(天津卷)》出版,他提供了两万多条谚语及歌谣,是贡献谚语最多的个人。
如今,邵祝安全身心地投入到增补《神州风采》的工作中。从2009年起,他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天津市图书馆。日久天长,这位勤奋老人的执著精神感动了馆员们,让他使用馆员的微波炉热饭,特批他把某些图书资料带回家查阅。
不过邵祝安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跟人聊家乡美。这时候,他在“复习功课”,也是锻炼记忆。他时而吟哦歌谣,时而热泪盈眶,他把祖国装在了心中,正是这份激情给了他神奇的力量。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