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指导未来一个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而精准扶贫是近年来针对脱贫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都是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概念入手,论述要实施精准扶贫就要以共享发展进行引领指导,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然要走精准扶贫的脱贫路径,因此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间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关系
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是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的共享发展指共享发展理念,而精准扶贫则指一般意义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精准扶贫思想和由此推动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
一、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共享发展的内涵其实就是共享发展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共享发展的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因此可以从
这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第一、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说明共享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全体人民。第二、全面共享——共享发展的客体。包括权利的共享、成果的共享、发展机会的共享等等。第三、共建共享——共享发展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坐吃山空好逸恶劳这样是不可能创造出可供共享的成果的,因此我们认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第四、渐进共享——共享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騖远。
精准扶贫的正式提出是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之时,针对扶贫问题习近平提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对比以往扶贫政策,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这也是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内涵。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虽然包括五个一批和九条路径但并不代表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地方可能会创新出其他内容,这是精准扶贫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精准扶贫的正确含义,简而言之,精准扶贫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本本和教条。
二、共享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引领
(一)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价值导向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共享发展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是经济领域,经济领域中又更多关注绝对经济总量的增加,希望通过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解决贫困问题,可是随着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滴漏效应毕竟不能覆盖所有贫困问题,收入差距增大,经济领域相对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领域的价值公正缺位。此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初步建成,人民群众包括贫困群众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也越来越关注,要进行精准扶贫就是要真正立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以人为本进行精准帮扶,因此共享发展首先是精准扶贫的价值导向。
(二)共享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方法指导上。共享发展的四大内涵是全民、全面、共建、渐进,其中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的基础,也是共享发展的方法论指导。恩格斯曾经说过“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共建是共享的基础,没有共同建设,光靠不劳而获坐吃山空,这样的共享必是不可长久的,也是误入歧途的。在精准扶贫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精准扶贫是要立足于困难群众的实际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从而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必然是会进行无偿救济和转移支付,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所需的物质、政策等条件,脱离贫困的根本还是要靠困难群众自身努力创造积极进取,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群众主体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做好宣传讲解,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人人享有,困难群众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迈入新阶段,因此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方法指导。
(三)共享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成效监测上。共享发展是一种理念,围绕共享发展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完善,学界围绕共享发展的内涵、内容已经尝试形成了一套共享发展指标体系,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设置的指标进行测算,量化一地区一段时间的共享指数,直观体现共享发展程度。这样通过共享发展指标体系可以找出该地区共享程度薄弱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短板领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领域和短板也必将是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辅以共享发展指标体系的测算可以对精准扶贫的成效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研究,通过反馈成果和不足从而对精准扶贫的过程进行精准监测,最终提高扶贫效益。
三、精准扶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路径
共享发展在价值层次、方法引导、功效监测方面对精准扶贫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那么反过来精准扶贫同样对共享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精准扶贫对共享发展的反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精准扶贫工作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小康生活的社会,如果一部分人过上了小康乃至富裕生活但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在温饱线上挣扎,那么这样的社会不是全面小康的社会。邓小平也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而且共享发展的共享主体是全体人民,更不可能坐视只有一部分人享受发展红利,因此如果不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为困难群众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遥遥无期,共享发展也就只能浮于表面。 (二)精准扶贫进程将推动共享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精准扶贫是急群众之所急,在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问题的基础上精准帮扶群众摆脱贫穷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困难群体必将在经济、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共享大量红利,从而直接推动了该地区的整体共享水平。另一方面贫困群体的贫困现状多是由于实现发展的必要资源、条件和机会的不足,精准扶贫在解决了相关困难后贫困群体可以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和效用,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地财富,从而夯实共享发展的基础,而且精准扶贫后脱贫群体的共享需要必然发生变化,可能会从基本的经济领域向更高的政治、生态、文化等领域提出诉求,间接地提高了共享发展的层次。因此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将对共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一环。
总之,发展理念是发展方向和發展行为的引领,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这其中共享发展作为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影响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思想观念。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求我们必须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享发展。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势必要求解决当下少数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只有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区域总体贫困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权益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可能为未来真正实现高层次共享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需要将两者联系起来加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德义.关于概念的边界与通透性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02):121-12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1.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2):73-77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
[6] 邓小平的十个“如果”[J].中国改革,2004(08):24.
作者简介:殷飞龙(1993-),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关系
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是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的共享发展指共享发展理念,而精准扶贫则指一般意义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精准扶贫思想和由此推动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
一、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共享发展的内涵其实就是共享发展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共享发展的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因此可以从
这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第一、全民共享——共享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说明共享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全体人民。第二、全面共享——共享发展的客体。包括权利的共享、成果的共享、发展机会的共享等等。第三、共建共享——共享发展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坐吃山空好逸恶劳这样是不可能创造出可供共享的成果的,因此我们认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第四、渐进共享——共享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騖远。
精准扶贫的正式提出是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之时,针对扶贫问题习近平提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对比以往扶贫政策,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这也是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内涵。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虽然包括五个一批和九条路径但并不代表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地方可能会创新出其他内容,这是精准扶贫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精准扶贫的正确含义,简而言之,精准扶贫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本本和教条。
二、共享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引领
(一)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价值导向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共享发展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是经济领域,经济领域中又更多关注绝对经济总量的增加,希望通过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解决贫困问题,可是随着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滴漏效应毕竟不能覆盖所有贫困问题,收入差距增大,经济领域相对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领域的价值公正缺位。此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初步建成,人民群众包括贫困群众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也越来越关注,要进行精准扶贫就是要真正立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以人为本进行精准帮扶,因此共享发展首先是精准扶贫的价值导向。
(二)共享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方法指导上。共享发展的四大内涵是全民、全面、共建、渐进,其中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的基础,也是共享发展的方法论指导。恩格斯曾经说过“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共建是共享的基础,没有共同建设,光靠不劳而获坐吃山空,这样的共享必是不可长久的,也是误入歧途的。在精准扶贫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精准扶贫是要立足于困难群众的实际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从而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必然是会进行无偿救济和转移支付,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所需的物质、政策等条件,脱离贫困的根本还是要靠困难群众自身努力创造积极进取,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群众主体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做好宣传讲解,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人人享有,困难群众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迈入新阶段,因此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方法指导。
(三)共享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引领体现在成效监测上。共享发展是一种理念,围绕共享发展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和完善,学界围绕共享发展的内涵、内容已经尝试形成了一套共享发展指标体系,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设置的指标进行测算,量化一地区一段时间的共享指数,直观体现共享发展程度。这样通过共享发展指标体系可以找出该地区共享程度薄弱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短板领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领域和短板也必将是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辅以共享发展指标体系的测算可以对精准扶贫的成效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研究,通过反馈成果和不足从而对精准扶贫的过程进行精准监测,最终提高扶贫效益。
三、精准扶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路径
共享发展在价值层次、方法引导、功效监测方面对精准扶贫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那么反过来精准扶贫同样对共享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精准扶贫对共享发展的反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精准扶贫工作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小康生活的社会,如果一部分人过上了小康乃至富裕生活但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在温饱线上挣扎,那么这样的社会不是全面小康的社会。邓小平也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而且共享发展的共享主体是全体人民,更不可能坐视只有一部分人享受发展红利,因此如果不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为困难群众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遥遥无期,共享发展也就只能浮于表面。 (二)精准扶贫进程将推动共享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精准扶贫是急群众之所急,在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问题的基础上精准帮扶群众摆脱贫穷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困难群体必将在经济、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共享大量红利,从而直接推动了该地区的整体共享水平。另一方面贫困群体的贫困现状多是由于实现发展的必要资源、条件和机会的不足,精准扶贫在解决了相关困难后贫困群体可以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和效用,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地财富,从而夯实共享发展的基础,而且精准扶贫后脱贫群体的共享需要必然发生变化,可能会从基本的经济领域向更高的政治、生态、文化等领域提出诉求,间接地提高了共享发展的层次。因此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将对共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一环。
总之,发展理念是发展方向和發展行为的引领,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这其中共享发展作为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影响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思想观念。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求我们必须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享发展。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势必要求解决当下少数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只有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区域总体贫困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权益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可能为未来真正实现高层次共享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需要将两者联系起来加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德义.关于概念的边界与通透性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02):121-12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1.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2):73-77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
[6] 邓小平的十个“如果”[J].中国改革,2004(08):24.
作者简介:殷飞龙(1993-),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