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积极作用;教师的作用;注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门学科、各类学习活动中。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热点问题就是探究性课题,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发展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l.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课堂上,作为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借助于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的问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其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并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2.教师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注重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提供线索。
4.教师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关心和参与,注意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
5.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监控。如学生自检、互检和教师亲自检查等步骤。
6.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1.注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理论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注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尤其是核心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律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具有社会意义的。
3.注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需要具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的功能;尤其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良好创造能力。
4.注重参与
首先要求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要求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即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里,合作学习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學习的目的。
5.注重利用教材资源
我们要让课本中为巩固新知安排的探索性问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具体实际,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积极作用;教师的作用;注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门学科、各类学习活动中。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热点问题就是探究性课题,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发展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l.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课堂上,作为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借助于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的问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其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并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2.教师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注重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提供线索。
4.教师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关心和参与,注意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
5.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监控。如学生自检、互检和教师亲自检查等步骤。
6.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1.注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理论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注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尤其是核心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律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具有社会意义的。
3.注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需要具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的功能;尤其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良好创造能力。
4.注重参与
首先要求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要求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即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里,合作学习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學习的目的。
5.注重利用教材资源
我们要让课本中为巩固新知安排的探索性问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具体实际,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