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三重奏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记忆中的童年历历在目。
  小时候的零食、游戏、读物、儿童节……像一颗颗小小的露珠,折射着改革开放的辉煌。
  
  第一重奏:偷来的“甜”——为了解谗而冒险
  
  采访对象:出生在1967年的爸爸。
  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伴随着贫困和匮乏,食欲像被困在狭小笼子里的小兽,只要一有机会,便溜出去,贪婪地寻找着哪怕只是味觉的一点点刺激。
  70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都紧巴巴的,能吃的东西全被大人锁进了柜子,不然准会被家里的半大小子洗劫一空。像我们这样的毛孩子,每天除了上学,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绞尽脑汁,想怎么让空荡荡的胃,得到一丝来自食物的慰藉。
  夏天,树上的果子青涩难咽,每天家里的饭菜清汤寡水,不见油荤。天天如此,几个小伙伴就寻摸着上哪儿去解解谗。
  一个伙伴打探回消息,说是十几里地外的农场种了一大片玉米,说得我们几个人眼睛放光——玉米秆嚼起来是甜的,那味道,啧啧,直甜到心里。
  放学之后,我们出发了,满怀着对吃的万丈豪情,步行了十几里地,终于在天擦黑的时候,摸进了玉米地。我们像一群小猴子,在玉米的青纱帐里,进行一场对“甜蜜”的偷窃。
  才折了几根,就被看守的农人发现了。他们牵出几条狗,追得我们四散逃跑,即使在如此的惊恐与慌乱中,谁也没有忘记紧紧攥住手里的玉米秆。
  好不容易跑回了村子,甩掉了那几条凶神恶煞的大狗和那帮大声吆喝着虚张声势的大人,可以安安心心地享受这难得的甜了。其实,以我们的速度,要抓住我们绝不是什么难事,大人们的追撵,顶多只是一种警告罢了。
  
  第二重奏:上学放学路上的流连忘返
  
  采访对象:1975年出生的小姨。
  我读小学时,学校外的小街总是热闹非凡,各色小摊一溜儿排开,两分钱一量杯瓜子,2分钱一根玉米秆,3分钱10颗酸杏子,5分钱一根的奶油冰棒,一毛钱一颗的泡泡糖……说是小摊,其实就是一张摆着三两样货物的小桌子,或是一只竹篮,一只搁放在两条长凳上的簸箕。各家有各家的“卖点”,整条街上都飘着各种各样的香味,像一只只守候在路上的小猫,伸出爪子,不断逗引着路过的孩子。
  上学路上脚步是急匆匆的,却依然经不住诱惑,我掏出兜里仅有的一毛零花钱,递给了卖瓜子笑眯眯的大娘。那时候塑料袋是奢侈品,卖零食的地摊上,大多搁着一叠拆散的旧书页或裁成小方块的废报纸。大娘拿起一张,熟练地将纸卷成漏斗状,瓜子倒进去,再轻巧地封顶。
  放学路上有大段的时间可以挥霍。路上,有画糖画的小摊,被一大群孩子团团围住。一只转盘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给一毛钱就可以转一次,指针最后指向哪一种动物,你就可以让摊主用糖画一只。谁都希望转到龙,张牙舞爪的好威风,可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收获兔子、蜻蜓这样的小动物。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和我一样,没有那么多的零花钱来试自己的手气,而是陶醉在摊主那神奇的手上。他手握一只勺子,放一块糖进去,在炉火上烤化,在一块冰凉的大理石板子上,以勺为笔,糖浆为墨作画,勺子起起落落,如蜻蜓点水一般,于是,就出现了小兔、猴子、龙虾、喜鹊……趁着糖还没有完全凝固,把一根竹签粘上去,待糖冷却了,用一只小铲轻轻撬起,糖画就被举在手里,在光线下晶莹地闪动着活灵活现的甜蜜……
  不知不觉中,天快黑了,急急忙忙往家跑,回到家,还是免不了被妈妈一顿骂。
  爆米花、酸梅粉、冰棍、果丹皮……那个年代,父母的工资不高,我们的零花钱很少,零食的花样并不多,也没有如今这样色彩鲜艳的包装,卫生也得不到保障。现在想想,在人来人往路上裸露着的那些零食,肯定沾染了无数的灰尘,用报纸包装,也难免会把油墨吃进肚子。
  
  第三重奏:彩色刺激的甜蜜
  
  采访对象:1984年出生的堂姐。
  课间,两三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掏出一只红色的塑料袋,神秘地相视一笑,很吝啬地取出一些,往嘴里一倒,然后,各自闭紧嘴巴,神情古怪……我上小学那会儿,卖得最火爆的零食就是跳跳糖了,红色的小袋子,上面印着可爱的小人,糖粒很小,抓一把放到嘴里,闭紧嘴巴,舌头上立刻有无数的小人在跳舞,它们蹦来跳去,满头乱撞,让人嘴里麻麻的……简直神奇极了!
  商店里的零食花哨得很,包装花红柳绿,还有了很多口味和颜色。冰棒是普通的零食,也有了更多的品种,有了各种口味和颜色。体育课后,人人都举着一只冰棍。比冰棍更好吃的是娃娃头雪糕,它是奢侈的消费,因为买一个娃娃头雪糕的钱可以买5根冰棍。一张笑脸,可可粉做的帽子、眼睛、嘴巴,每次买下它,都会为从帽子还是脸蛋下口而犹豫。
  后来一阵又流行起吃小浣熊干脆面,为了收集里面附送的的小卡片,我一连几周的早餐都是它,因为集齐了12张不同的卡片,可以在小伙伴面前大肆炫耀一番。
  酒心巧克力糖、路边卖的各种颜色的棉花糖、大白兔奶糖……童年的零食甜蜜而刺激,伴随着色素和添加剂被我们吞下了肚子。
  采访同学周晓初发言:巧克力、薯片、牛肉干、果脯,还有上百元一杯的哈根达斯冰激凌……如今,超市里零食类的商品琳琅满目,零食不仅仅讲求口味,还讲究营养均衡。碳酸饮料旁边多了含各种维生素的果汁和奶类饮品;面包饼干的口味花样翻新,小麦、花生、荞麦……含粗粮纤维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核桃、杏仁、开心果这些坚果类的食品不仅孩子喜欢,也成为大人的休闲食品。
  
  游戏之恋
  
  第一重奏:在大自然中找乐
  采访对象:1967年出生的爸爸。
  那个时候,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只能挣二十工分,一个工分只值一角二分钱,不仅要供养我们四个孩子,还要时不时地往各自的父母家里寄钱寄物,家境的窘迫显而易见。商店里的的东西得凭票证才能购得,就连生活物资有时候也无法得到保障,更别提玩具了。
  在整个漫长的冬季,蔬菜非常单调,除了大白菜,就是土豆、红薯,远没有今天的冬菜这样五彩缤纷、滴翠碧绿,红薯灯就是用储藏在地窖里的大红薯做成的。做红薯灯时,母亲总是会很细心地用刀把红薯切头去尾,留下中间的部分,然后中间挖一个坑,再用纳鞋底的针线在红薯的两边穿上绳子,中间用一根木棍挑起来绑紧,很小心地往里面倒一些煤油,再用线绳很仔细地在煤油中浸泡透,然后捞出小小的一截搭在红薯的边沿上,这样,一个红薯灯就做好了。这时母亲会亲手点燃递到我的手里,我手提着做好的红薯灯,在冬日漆黑而漫长的夜晚里满世界疯跑,那时,冬季的夜晚几乎都能看到孩子们手提着这样的红薯灯,小心翼翼地呵护随时会被寒风吹灭的忽明忽暗的红薯灯,在寒夜中笑闹的情景。
  在那个没有玩具的年代,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玩耍的乐趣:春天,爬到树上掏鸟窝,采花草;夏天,在小河边用水泼湿泥地滑泥冰,在地上挖地道;秋天,背着小背篓在麦田拾麦穗;冬天,在雪地上堆雪人……
  
  第二重奏:用生活的“边角废料”DIY
  采访对象:1974年出生的幺爸。
  小学是在80年代初,在生活渐渐饱足的情况下,商店里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有了品种稀少的玩具卖,但父母的工资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那些现在看来粗陋的玩具,对那时的我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大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了一份给孩子做玩具的闲心,利用的都是生活用品的“边角料”。
  女孩子玩得比较斯文,她们的书包里装着毽子、沙包、皮筋。皮筋是爸爸找废旧轮胎剪出来的;沙包则是妈妈用边角布料缝的,里面装上米或沙子;毽子呢,是奶奶用一枚铜钱、一点废布、一把鸡毛做成的。
  男孩最热衷自制“枪支弹药”,有用木头直接雕刻出来的手枪、步枪、刀、剑,有用自行车链子做成的火柴枪,有用橡皮筋、内轮胎皮切割成细条做成的弹弓,捡来石头或把纸张卷结实了就当子弹。
  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男孩子们纷纷回家央求父母给自己做——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的,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玩法是用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钩控制其方向,拐弯、上坡。
  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叮叮哐哐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我是滚铁环的高手,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别的同学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
  
  第三重奏:喜新厌旧
  采访对象:1982年出生的大表哥。
  80年代开始,物资日益丰富,所以,我对玩具的喜爱,绝对是喜新厌旧。
  小学时,最喜欢玩的是打弹珠拍洋画。
  妈妈给我买的一盒跳棋,里面的玻璃弹子全被我用来打了弹珠,崭新透亮的玻璃珠被我弹得满身伤痕,表面都成了雾白色,那时候的我还是舍不得丢,美其名曰“熟球”,说是用旧了,手感强,全凭它来赢取新球。
  还有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拍洋画。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有变形金刚,有三国演义……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剪下,比谁能将洋画拍翻背。常胜将军的我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得意得不行。
  80年代后期,玩具种类开始增多,塑料娃娃、会跳的铁皮青蛙、塑料军队小人……“舶来”玩具变形金刚风靡一时。当年要是谁侃不上变形金刚里的若干剧情,就像今天不知道李宇春是超女一样,会被大家认为是从外星来的。为了攒钱买到第一套属于自己的变形金刚,我前所未有地渴望过年(可以收红包),而且还克扣了自己一个学期的早餐钱,换来了自己的第一款机器人,名字叫“飞机党”,很土,但很亲切。那年是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
  没多久,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电子玩具又吸引了我——电子游戏机。当时它可是个稀罕物件,最初的是只能玩单一游戏的游戏机,用电视玩儿,后来又有了手掌机。90年代初期,国内才有了被玩家们奉为经典的“红白机”——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价格不菲,1000多元,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谁有一台“红白机”就会被小朋友们羡慕不已。那时有个小伙伴家里有“红白机”,放学写完作业,我就往他家跑,和几个同学一起玩魂斗罗、绿色要塞,比拼谁能一命不死通关。
  采访同学罗新发言:我们生活的年代,会唱歌跳舞的洋娃娃、遥控驱动车、遥控飞机……电动智能玩具越来越普遍,几百上千元钱的玩具毫不稀奇。电脑、网络的普及更是让我们把更多的游戏移植到了虚拟空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快乐也延伸到虚拟世界。
  
  更多——
  
  阅读之三重奏:
  70年代,红宝书一统天下,孩子无书可读。80年代,《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童话大王》风行一时。90年代,《七龙珠》《灌篮高手》被孩子热捧……如今,校园的流行阅读,有“80后”“9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有西方名著,也有《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系列;有男生爱读的金庸武侠,也有女生爱看的几米绘本。阅读也从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轻轻一点,就能阅读电子书。
  
  儿童节之三重奏
  70年代,能在“六一”穿上一双白球鞋,是无比骄傲的事,大多数孩子只能用白粉笔染一双白球鞋,去参加学校的节目表演。80年代,必须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参加学校的表演,等着学校给每个人发的一袋糖果点心。90年代的儿童节,过得开心、快乐就好,不在乎会不会收到礼物,因为平日父母常常会给自己买东西。如今的孩子,最盼望“六一”学校能放假一天,不用上辅导班,不用写作业,只是玩耍,给自己一天真正的自由。
  ……
其他文献
不少中外古今名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为我们留下了通向成功的隽语“三诀”,今日读来,仍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现摘辑些许,供同学们赏鉴。  三余——三国魏人董遇治学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到——南宋哲学家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多——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治学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和朋友商量。  三味药——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
期刊
我觉得,我和赵童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赵童是班里的“刺儿头”,性格张扬,爱搞恶作剧。不久前英语老师过生日,我精心准备了一个礼盒,课间休息的时候从书桌里拿出来兴冲冲地送给老师。不料打开礼盒,却从里面猛地蹦出一只塑料蟑螂。我被吓得失声惊叫,老师更是脸色煞白,一屁股瘫坐在讲台上。事后老师查问这是谁干的,全班没人承认,然而我从赵童那幸灾乐祸的表情上可以断定,此事非他莫属。上个星期二轮到我们组值日,当我拎
期刊
生物的生命只有一次,动物能“再生”吗?  观察研究得知,低等动物中如海绵、水螅、涡虫等,被切成两半,在它生活的条件下,都能够再生成原来大小一样新的个体。特别是海绵,如被磨碎成小粒,这些小粒能分别聚合成团块,并各自长出一个个完整的小海绵。这些动物是“整体”的再生,可以说“死”后再生。  但是其他多种动物的再生,则多是“器官”或“组织”的再生,如下面所述动物。  当海参被敌害追击得无法逃脱的时候,它会
期刊
一、自由女神铜像     象征着“自由”、“民主”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0fLiberty)屹立在哈得孙河口的自由岛(Libery Island)上。它高达152英尺,是1886年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赠送的礼物。女神手持的火炬几乎如她一样挺拔、高大。    二、四尊巨型总统头像    这四尊巨型总统头像出自美国著名工匠复兹昴·波格隆之手。他曾受美国历史学家多恩·罗伯逊的邀请,花了14
期刊
詹志霞的一个梦    拥有这样的一间小店:三面玻璃墙,阳光抬抬腿就可以走进来。竹编的货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五颜六色的零食,各种各样的玩具,我坐在柜台后面,悠闲时有玩具和零食做伴,要多美有多美!    预演经历:替外婆看店,当一天的老板    快过年了,外婆要打扫屋子、采购年货、准备年饭,没时间打理杂货店,我自告奋勇替外婆看店。  “喂,人呢?”听着这个“喂”字,我很是不感冒。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
期刊
大学毕业后,我去一家日资公司应聘。面试那天,我在公司的大厅等了近一个小时,总台才接到了总经理的电话,说让我到他办公室去。  等待的时间里,我没有自顾自看报纸,而是微笑着主动与保安打招呼,聊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上楼前我礼貌地冲着保安笑笑,感谢他为我指明总经理的办公室。上楼梯时,我看到一名清洁工正在擦楼梯的扶手,见扶手被她擦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发亮,我不禁对她露出欣赏的微笑,她有点受
期刊
我梦见妈妈到学校看我。一瞬间,树木和房屋发疯似的四处乱窜,地面裂开一道缝隙,把我和妈妈隔开,越来越远。我伸着手,绝望地大声叫喊……醒了,妈妈正坐在床边,给我擦汗。  No286:泸县牛滩玉峰中学 邝秀琴    好像在树林里,空气清新,我们追逐打闹,蹦蹦跳跳,欢笑变成树叶飘飞。突然,一群人举着猎枪,悄悄对着我们射击,小伙伴们纷纷坠落。我才发现,我们是一群小鸟!接着,我也一个趔趄,歪着翅膀栽了下去……
期刊
题外话 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    大竹县金鸡初中龙仔:  我是一名中学生,身体有先天残疾,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又因病去世了。如今爸爸给我找了一个后妈,她一点都不关心我,对我的学习不闻不问。我爸爸是一个煤矿工人,长年都在矿井下劳动,我很少见到他。因为自身这样的残疾和家境,我觉得自己的未来十分渺茫,为此烦恼得整夜整夜无法入眠,抽烟就成了我最好的发泄方式,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也对我失去了信心……  面
期刊
爸爸出去打工多少年,娟娟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她却记得爸爸从来没有回过家。娟娟好像山野中的一棵野樱桃树,在孤独的凄风苦雨中,就悄悄舒展枝叶,亭亭玉立,转眼上初中了。  娟娟常常在那些不寐的夜里,胡思乱想,以各种方式描绘爸爸的形象,想得一塌糊涂。初一的第一次作文,老师布置大家写自己的父亲,而且要在全班朗诵。娟娟含着泪水花了两个晚上写出《崇高爸爸的一天》,站在讲台上,没有读上几句,同学们就在下面哄笑起
期刊
在千变万化的数学题中,多数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求解题方法,如果选择得当则解法简单,否则易进入思路“死角”,当解题进入思路“死角”时,我们就必须变换思考角度了,下面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不分段思考,据方程的解来判断    例1 兔子和乌龟赛跑,从同一A点出发,骄傲的兔子让乌龟先跑K秒到达B点时,兔子在后边从A点追乌龟,已知兔子的速度是m米/秒,乌龟的速度是n米/秒(m>n),问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