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关键词: “(NP)+V+起来+AP”结构 话题主位 人际主位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独特的“(NP)+V+起来+AP”的结构,例如:
(1)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它涉及到哲学上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①
(2)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例(1)和例(2)虽然都是“(NP)+V+起来+AP”结构,但由于AP的语义指向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句式一:(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首的NP)
句式二:(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中的V)
两个句式可以做不同的变换:句式一可以省略“V起来”,形成形容词谓语句,句式二则不可以做同一变换,例如: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 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这么多字很不方便。
学术界对句式二讨论比较多,曹宏(2004;2005)把句式二分析为汉语所特有的中动句,并分析了中动句对进入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动词必须是及物的自主动词,形容词必须在语义上指向句首的受事NP,或者在语义上指向中動词的隐含的施事,但必须是非自主的。何文忠(2007)、司惠文、余光武(2005;2008)也有类似的分析。
二、“(NP)+V+起来+AP”格式的语用分析
曹宏(2005)认为格式(句式二)中的“(NP)+V+起来”是一个套叠式的话题结构,即“大话题”+“小话题”+说明,其中“大话题”传递旧信息,“小话题”则是为了AP做出评论而提供的一种参照标准,“说明”传递新信息。从传信范畴的角度来看,格式的语用表达功能是用以表达说话人作出评论(AP)的根据和信息来源,即对话题部分的说明是根据什么样的参照标准而得来的。
殷树林(2006a;2006b)通过比较“(NP)+V+起来+AP”格式(句式二)和英语典型的中动句式指出,句式一的句法结构应该分析为:话题/主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而句式二的句法结构应该分析为,“(状)+V起来”是AP的主语,“(状)+V起来+AP”一起评述话题NP,即“话题+主语+谓语”,并详细地分析了“(NP)+V+起来+AP”格式在移位条件、显性施事的位置等方面与英语中动句式的不同,最终得出结论:“NP+(状)+V起来+AP”格式是汉语中常见的一般话题句。
本文认同曹文、殷文关于“NP”是话题的观点,并尝试运用信息结构中有关主位结构的理论来分析“NP”和“V+起来”的性质,以及“NP+V+起来”的主位结构模式。
主位和述位的概念是马泰休斯(1929)在“句子功能前景”理论中提出来的两个术语。所谓主位是指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是已知信息;所谓述位是指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主位结构理论,将主位结构分为三类:简单主位、复项主位和小句主位。根据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将复项主位进一步分解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
从语篇信息结构的角度来看,“(NP)+V+起来+AP”格式是一个复项主位模式②,即:“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AP”则是述位。下面将运用主述位理论分析“(NP)+V+起来+AP”格式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
(一)“NP”是话题主位
所谓话题主位,指一般情况下居于句首的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在“(NP)+V+起来+AP”格式中,“NP”是话题,在语篇中有三大表现:
第一,有明显的话题标记“,”。停顿“,”是典型的话题标记之一。在语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连续性,一般情况下,除非转换话题的需要,一般采用几个小句(一般只有述位)共用同一话题主位的形式,即采用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那么小句之间的停顿“,”也就成为话题标记。此外,“V+起来”前面还可以加入“呀、嘛”等提顿词和“是不是”等其他话题标记。有停顿标记的“(NP)+V+起来+AP”格式约占全部语料的29%③。例如:
(3)巨型锅炉的封头,直径为2米,形状像炒菜锅,加工起来较复杂。
(4)早期的自行车的车轮是木制的,骑起来十分费力。
(5)尺寸,比规定尺寸小还好整理,要是尺寸太大,就得折叠,以后翻阅起来很不方便。
第二,采用对比模式,共用同一话题主位,一般也多采用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即:NP,V+起来+AP,V+起来+AP。此类语料比重约占4%,例如:
(6)草长得越茂盛,割起来就越容易。
(7)陈邦柱在介绍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时说,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8)有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称为乐音;有的听起来非常刺耳,称为噪声。
第三,采用关联词语,共用同一话题。此类语料比重约占7%,此处的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篇章主位,所谓篇章主位指的是起转承作用的各种连接成分和关系成分。篇章主位一般位于话题主位之前。例如:
(9)星,却有两颗二等星,8颗三等星,这些星范围又比较集中,所以看起来比较明亮。
(10)当吉列刮胡子的时候,由于刀磨得不好,不仅刮起来费劲,而且还在脸上划了几道口子。
(11)狂草虽然看起来狂放,但它也有规律和标准,绝不是胡涂乱写。
(二)“V+起来”是人际主位
在“(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是人际主位。所谓人际主位,指的是起表明说话人的意愿、评议、情态等态度的成分。在“(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表示隐含的施事通过V所代表的动作主观地认为NP具有AP的特点。例如:
句式一:(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首的NP),例“他看起来很帅”。其中,“很帅”的特点是由隐含的施事看起来的一种主观感受,至于NP本身帅与不帅并不重要,这句话表达的只是隐含施事的一种主观认识。因此,此处的人际主位可以提前到句首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加入人际主位标记——提顿词“呀”。试比较:
(12)他看起来很帅。
看起来,他很帅。
看起来呀,他很帅
但是,在语篇中,人际主位承担着重要的言语信息,即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主观意愿,所以不能省略,例如“他很帅”与“他看起来很帅”语义差别很大。“他很帅”中“帅”的特点是“他”本身的属性,并不是别人的评价或者观点。但是在“他看起来很帅”和“看起来,他很帅”中,“帅”的特点是别人对他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有可能现实生活中的“他”并不帅,甚至很丑陋。试比较:
他看起来很帅。
看起来,他很帅。
看起来呀,他很帅。
他很帅。(与前三句的语义差别较大)
句式二:(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中的V),例如“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其中,“非常方便”的特点是由隐含的施事使用铅笔的一种切身感受,表达的是隐含施事的一种感觉或观点。因此此处的人际主位“V+起来”不能省略,试比较:
(13)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非常方便。
人际主位“V+起来”可以提前到句首,而且也可以加入人际主位标记——提顿词“呀”。例如:
(14)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用起来,铅笔比较方便。
用起来呀,铅笔比较方便。
再比如:
(15)山核桃剥起来很麻烦。(何文忠2007)
*山核桃很麻烦。
剥起来,山核桃很麻烦。
剥起来呀,山核桃很麻烦。
由此可见,句式一和句式二可以做相同的变换,都可以将“V+起来”提前到句首,但是都不能省略“V+起来”,如果省略后,要么句子语义发生重大变化(句式一),要么句子不成立(句式二),其根本原因在于“(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是人际主位,人际主位可以提前到句首,而意义不发生改变,或语义变化较小,但是不能省略,因为人际主位“V+起来”承担着重要的言语信息,表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主观意愿。关于“V+起来”是人际主位的思想,其实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已经有所论述。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起来”的用法时,指出了“起来”的一类特殊用法,即“做插入语或句子前一部分,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不能加‘得、不’”,例如:
看起来,这件事情他不会同意的。
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其中“看起来”和“算起来”就是典型的人际主位,“(NP)+V+起来+AP”结构中“V+起来”的用法与吕叔湘先生所谈的“起来”的一类特殊用法的不同在于“(NP)+V+起来+AP”的主位模式和其出现的语用环境不同。
(三)“AP”是述位
“(NP)+V+起来+AP”结构,无论是句式一,还是句式二,“AP”都是述位,可以用否定法来检验。否定词只能加在述位AP前面,而不能加在“V+起来”前面。
句式一的否定式为(NP)+V+起来+不+AP。例如:
(16)这花香闻起来很香醇。
这花香闻起来不香醇。
*这花香不闻起来香醇。
句式二的否定式为(NP)+V+起来+不+AP。例如:
(17)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用起来不方便。
*铅笔不用起来方便。
(四)“(NP)+V+起来+AP”的主位模式
在复项主位模式中,主位的顺序一般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但是在“(NP)+V+起来+AP”格式中,所采用的则是“NP”话题主位在前、“V+起来”人际主位在后的模式,这是与“(NP)+V+起来+AP”格式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分不开的。“(NP)+V+起来+AP”格式出现的典型的语用环境就是:针对某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主观评判色彩比较明显。举例如下:
(18)这种毛笔写起来虽然很流利,但是总掉毛,并不耐用。
(19)这种果实看起来很平常,但吃了它之后,过些时候不论再吃酸的柠檬还是很苦的橙子,都感觉到香甜可口,因此当地人称它为神秘果。
有的甚至有明显的推论过程,表达某种观点或得出某种结论。例如:
(20)饭后二三小时睡觉,胃里东西不多,睡起来比较香甜。
(21)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
(22)你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她,就算是对她有所期待,听起来令人可笑。
三、结语
“(NP)+V+起来+AP”结构不是汉语独有的一类中动句,它是汉语复项主位模式的一种,其中“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AP是述位。在语篇中,“(NP)+V起来+AP”格式出现的典型的语用环境是:针对某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主观评判色彩比较明显。
注 释:
①文中所引用的语例除特殊注明外,皆出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
②本文认为“(NP)+V+起来+AP”结构的句式一和句式二在主位结构模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下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则一般不作区分。
③笔者搜索了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获得“起来”句128846例,选取了其中5000例进行考察,符合“V+起来+AP”格式的语料约190例。此处百分比的统计范围是指190条的语料库,统计数据仅作参考,下同。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1).
[3]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5).
[4]司惠文,余光武.英语中间结构句法致使生成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5,(3).
[5]司惠文,余光武.漢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1).
[6]殷树林.“NP+(状)+V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a,(1).
[7]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b,(2).
[8]吴锋文.“NP+V-起来+AP”格式句法语义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4).
[9]何文忠.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2007,(1).
(冯军伟 天津 南开大学文学院 300071;天津中医药大学文理部 300073)
关键词: “(NP)+V+起来+AP”结构 话题主位 人际主位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独特的“(NP)+V+起来+AP”的结构,例如:
(1)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它涉及到哲学上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①
(2)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例(1)和例(2)虽然都是“(NP)+V+起来+AP”结构,但由于AP的语义指向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句式一:(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首的NP)
句式二:(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中的V)
两个句式可以做不同的变换:句式一可以省略“V起来”,形成形容词谓语句,句式二则不可以做同一变换,例如: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 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这么多字很不方便。
学术界对句式二讨论比较多,曹宏(2004;2005)把句式二分析为汉语所特有的中动句,并分析了中动句对进入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动词必须是及物的自主动词,形容词必须在语义上指向句首的受事NP,或者在语义上指向中動词的隐含的施事,但必须是非自主的。何文忠(2007)、司惠文、余光武(2005;2008)也有类似的分析。
二、“(NP)+V+起来+AP”格式的语用分析
曹宏(2005)认为格式(句式二)中的“(NP)+V+起来”是一个套叠式的话题结构,即“大话题”+“小话题”+说明,其中“大话题”传递旧信息,“小话题”则是为了AP做出评论而提供的一种参照标准,“说明”传递新信息。从传信范畴的角度来看,格式的语用表达功能是用以表达说话人作出评论(AP)的根据和信息来源,即对话题部分的说明是根据什么样的参照标准而得来的。
殷树林(2006a;2006b)通过比较“(NP)+V+起来+AP”格式(句式二)和英语典型的中动句式指出,句式一的句法结构应该分析为:话题/主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而句式二的句法结构应该分析为,“(状)+V起来”是AP的主语,“(状)+V起来+AP”一起评述话题NP,即“话题+主语+谓语”,并详细地分析了“(NP)+V+起来+AP”格式在移位条件、显性施事的位置等方面与英语中动句式的不同,最终得出结论:“NP+(状)+V起来+AP”格式是汉语中常见的一般话题句。
本文认同曹文、殷文关于“NP”是话题的观点,并尝试运用信息结构中有关主位结构的理论来分析“NP”和“V+起来”的性质,以及“NP+V+起来”的主位结构模式。
主位和述位的概念是马泰休斯(1929)在“句子功能前景”理论中提出来的两个术语。所谓主位是指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是已知信息;所谓述位是指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主位结构理论,将主位结构分为三类:简单主位、复项主位和小句主位。根据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将复项主位进一步分解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
从语篇信息结构的角度来看,“(NP)+V+起来+AP”格式是一个复项主位模式②,即:“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AP”则是述位。下面将运用主述位理论分析“(NP)+V+起来+AP”格式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
(一)“NP”是话题主位
所谓话题主位,指一般情况下居于句首的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在“(NP)+V+起来+AP”格式中,“NP”是话题,在语篇中有三大表现:
第一,有明显的话题标记“,”。停顿“,”是典型的话题标记之一。在语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连续性,一般情况下,除非转换话题的需要,一般采用几个小句(一般只有述位)共用同一话题主位的形式,即采用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那么小句之间的停顿“,”也就成为话题标记。此外,“V+起来”前面还可以加入“呀、嘛”等提顿词和“是不是”等其他话题标记。有停顿标记的“(NP)+V+起来+AP”格式约占全部语料的29%③。例如:
(3)巨型锅炉的封头,直径为2米,形状像炒菜锅,加工起来较复杂。
(4)早期的自行车的车轮是木制的,骑起来十分费力。
(5)尺寸,比规定尺寸小还好整理,要是尺寸太大,就得折叠,以后翻阅起来很不方便。
第二,采用对比模式,共用同一话题主位,一般也多采用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即:NP,V+起来+AP,V+起来+AP。此类语料比重约占4%,例如:
(6)草长得越茂盛,割起来就越容易。
(7)陈邦柱在介绍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时说,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8)有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称为乐音;有的听起来非常刺耳,称为噪声。
第三,采用关联词语,共用同一话题。此类语料比重约占7%,此处的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篇章主位,所谓篇章主位指的是起转承作用的各种连接成分和关系成分。篇章主位一般位于话题主位之前。例如:
(9)星,却有两颗二等星,8颗三等星,这些星范围又比较集中,所以看起来比较明亮。
(10)当吉列刮胡子的时候,由于刀磨得不好,不仅刮起来费劲,而且还在脸上划了几道口子。
(11)狂草虽然看起来狂放,但它也有规律和标准,绝不是胡涂乱写。
(二)“V+起来”是人际主位
在“(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是人际主位。所谓人际主位,指的是起表明说话人的意愿、评议、情态等态度的成分。在“(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表示隐含的施事通过V所代表的动作主观地认为NP具有AP的特点。例如:
句式一:(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首的NP),例“他看起来很帅”。其中,“很帅”的特点是由隐含的施事看起来的一种主观感受,至于NP本身帅与不帅并不重要,这句话表达的只是隐含施事的一种主观认识。因此,此处的人际主位可以提前到句首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加入人际主位标记——提顿词“呀”。试比较:
(12)他看起来很帅。
看起来,他很帅。
看起来呀,他很帅
但是,在语篇中,人际主位承担着重要的言语信息,即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主观意愿,所以不能省略,例如“他很帅”与“他看起来很帅”语义差别很大。“他很帅”中“帅”的特点是“他”本身的属性,并不是别人的评价或者观点。但是在“他看起来很帅”和“看起来,他很帅”中,“帅”的特点是别人对他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有可能现实生活中的“他”并不帅,甚至很丑陋。试比较:
他看起来很帅。
看起来,他很帅。
看起来呀,他很帅。
他很帅。(与前三句的语义差别较大)
句式二:(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中的V),例如“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其中,“非常方便”的特点是由隐含的施事使用铅笔的一种切身感受,表达的是隐含施事的一种感觉或观点。因此此处的人际主位“V+起来”不能省略,试比较:
(13)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非常方便。
人际主位“V+起来”可以提前到句首,而且也可以加入人际主位标记——提顿词“呀”。例如:
(14)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用起来,铅笔比较方便。
用起来呀,铅笔比较方便。
再比如:
(15)山核桃剥起来很麻烦。(何文忠2007)
*山核桃很麻烦。
剥起来,山核桃很麻烦。
剥起来呀,山核桃很麻烦。
由此可见,句式一和句式二可以做相同的变换,都可以将“V+起来”提前到句首,但是都不能省略“V+起来”,如果省略后,要么句子语义发生重大变化(句式一),要么句子不成立(句式二),其根本原因在于“(NP)+V+起来+AP”格式中,“V+起来”是人际主位,人际主位可以提前到句首,而意义不发生改变,或语义变化较小,但是不能省略,因为人际主位“V+起来”承担着重要的言语信息,表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主观意愿。关于“V+起来”是人际主位的思想,其实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已经有所论述。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起来”的用法时,指出了“起来”的一类特殊用法,即“做插入语或句子前一部分,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不能加‘得、不’”,例如:
看起来,这件事情他不会同意的。
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其中“看起来”和“算起来”就是典型的人际主位,“(NP)+V+起来+AP”结构中“V+起来”的用法与吕叔湘先生所谈的“起来”的一类特殊用法的不同在于“(NP)+V+起来+AP”的主位模式和其出现的语用环境不同。
(三)“AP”是述位
“(NP)+V+起来+AP”结构,无论是句式一,还是句式二,“AP”都是述位,可以用否定法来检验。否定词只能加在述位AP前面,而不能加在“V+起来”前面。
句式一的否定式为(NP)+V+起来+不+AP。例如:
(16)这花香闻起来很香醇。
这花香闻起来不香醇。
*这花香不闻起来香醇。
句式二的否定式为(NP)+V+起来+不+AP。例如:
(17)铅笔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用起来不方便。
*铅笔不用起来方便。
(四)“(NP)+V+起来+AP”的主位模式
在复项主位模式中,主位的顺序一般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但是在“(NP)+V+起来+AP”格式中,所采用的则是“NP”话题主位在前、“V+起来”人际主位在后的模式,这是与“(NP)+V+起来+AP”格式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分不开的。“(NP)+V+起来+AP”格式出现的典型的语用环境就是:针对某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主观评判色彩比较明显。举例如下:
(18)这种毛笔写起来虽然很流利,但是总掉毛,并不耐用。
(19)这种果实看起来很平常,但吃了它之后,过些时候不论再吃酸的柠檬还是很苦的橙子,都感觉到香甜可口,因此当地人称它为神秘果。
有的甚至有明显的推论过程,表达某种观点或得出某种结论。例如:
(20)饭后二三小时睡觉,胃里东西不多,睡起来比较香甜。
(21)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
(22)你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她,就算是对她有所期待,听起来令人可笑。
三、结语
“(NP)+V+起来+AP”结构不是汉语独有的一类中动句,它是汉语复项主位模式的一种,其中“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AP是述位。在语篇中,“(NP)+V起来+AP”格式出现的典型的语用环境是:针对某一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主观评判色彩比较明显。
注 释:
①文中所引用的语例除特殊注明外,皆出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
②本文认为“(NP)+V+起来+AP”结构的句式一和句式二在主位结构模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下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则一般不作区分。
③笔者搜索了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获得“起来”句128846例,选取了其中5000例进行考察,符合“V+起来+AP”格式的语料约190例。此处百分比的统计范围是指190条的语料库,统计数据仅作参考,下同。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1).
[3]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5).
[4]司惠文,余光武.英语中间结构句法致使生成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5,(3).
[5]司惠文,余光武.漢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1).
[6]殷树林.“NP+(状)+V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a,(1).
[7]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b,(2).
[8]吴锋文.“NP+V-起来+AP”格式句法语义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4).
[9]何文忠.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2007,(1).
(冯军伟 天津 南开大学文学院 300071;天津中医药大学文理部 3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