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作用及改革新思路。高校体育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指针、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体育教学
高校是学生身心发展和身体发育日臻完善的关键时期,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阶段; 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是输送人力产品的加工厂,面对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高校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其实质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着眼培养全面素质高度发展的人才,是提高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同其它课程教学一道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二、体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每一个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体育不仅用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如调情感、强意志、启智慧。大学生通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和催化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变革的新思路
1.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在学校期间一般保持3~4年不间断,将体育贯穿整个教育周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深化。而素质教育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适应未来需要。而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目标所追求的是长远效益,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接受体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的后效在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延伸,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使高校体育面向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高校体育的课程内容要多样化,课程组织生活化,要开课包括多种运动项目在内的门类众多的体育课程以及与运动和健康有关的理论课程,并且在课程内容上,上课时间以及任课教师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绝不能受统编教材的束缚,应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要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和大多数技术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过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4.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建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创新性的教育。体育锻炼对体育课起到互补和延伸作用,在素质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以体育俱乐部模式开展活动是学生将在課内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内化为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拓展的阵地。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集“教、学、练”为一体,不受时间限制,使运动技术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自我实践联系在一起,使高校体育课外活动较难管理的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稳定的运动态度和培养自我运动健身的能力,使“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阶段得以强化。俱乐部模式的课外锻炼为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创造了一个特殊环境,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不仅使学生参与锻炼,而且也使其学会锻炼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多种目的。
5.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查,改变 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着高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教师技术型多,技术理论型少,高学历少。特别学历结构,相比其他专业教师差距甚远。一般来说,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是本科学历,而取得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较少。了解并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等体育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低,掌握电脑和提高外语水平也有相当差距,且有一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偏低,理论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精、科研能力差。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支与高校素质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高校交流等多种渠道、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或通过网络完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形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应充分认识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体育扮演好其角色,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入手,以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为指针,淡化竞技,对大学生实施健康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之掌握科学锻炼技能,养成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为国家造就终身健康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大学校长谈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高思,高教改革走向新世界,[W],人民政协报,1998-01-21。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体育教学
高校是学生身心发展和身体发育日臻完善的关键时期,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阶段; 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是输送人力产品的加工厂,面对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高校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其实质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着眼培养全面素质高度发展的人才,是提高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同其它课程教学一道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二、体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每一个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体育不仅用来健身,而且可以育德,如调情感、强意志、启智慧。大学生通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和催化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变革的新思路
1.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在学校期间一般保持3~4年不间断,将体育贯穿整个教育周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深化。而素质教育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适应未来需要。而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目标所追求的是长远效益,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接受体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的后效在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延伸,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使高校体育面向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高校体育的课程内容要多样化,课程组织生活化,要开课包括多种运动项目在内的门类众多的体育课程以及与运动和健康有关的理论课程,并且在课程内容上,上课时间以及任课教师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绝不能受统编教材的束缚,应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要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和大多数技术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过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4.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建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创新性的教育。体育锻炼对体育课起到互补和延伸作用,在素质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以体育俱乐部模式开展活动是学生将在課内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内化为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拓展的阵地。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集“教、学、练”为一体,不受时间限制,使运动技术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自我实践联系在一起,使高校体育课外活动较难管理的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稳定的运动态度和培养自我运动健身的能力,使“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阶段得以强化。俱乐部模式的课外锻炼为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创造了一个特殊环境,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不仅使学生参与锻炼,而且也使其学会锻炼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多种目的。
5.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查,改变 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着高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教师技术型多,技术理论型少,高学历少。特别学历结构,相比其他专业教师差距甚远。一般来说,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是本科学历,而取得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较少。了解并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等体育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低,掌握电脑和提高外语水平也有相当差距,且有一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偏低,理论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精、科研能力差。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支与高校素质相适应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高校交流等多种渠道、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或通过网络完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形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应充分认识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体育扮演好其角色,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入手,以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为指针,淡化竞技,对大学生实施健康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之掌握科学锻炼技能,养成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为国家造就终身健康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大学校长谈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高思,高教改革走向新世界,[W],人民政协报,199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