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作者多年从事宁夏水利年鉴编纂工作的实际出发,对进一步做好《年鉴》创新工作,推进年鉴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年鉴创新 年鉴信息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426 文献标识码:A
《宁夏水利年鉴》于2009年创刊,已连续出版5卷。年鉴客观记录了宁夏水利行业的新发展、新经验和重大事件、活动成果等重要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宁夏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是社会各界了解宁夏水利的窗口之一。《宁夏水利年鉴》为记录宁夏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宁夏水利年鉴》本身也是一本工具书,除了具备一般年鉴所包含的年度性、连续性、资料性和工具性的基本属性,还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一、水利年鉴的特点及重要性
《宁夏水利年鉴》集中反映了宁夏水利工作的发展脉络,其中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记载了上一年度水利工作中的新经验,也记载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全区制定水利政策、水利发展战略、水利发展规划和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年鉴的编纂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归纳起来具有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全”,编目完备,内容齐全,信息面广,大事不漏,小事不凑。二是“新”,内容新颖,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年度感,令人耳目一新。 三是“精”,选材于新变化、新发展,文字简明扼要,以事实说话,图表补充,精雕细刻。四是“特”,突出行业特点,反映时代特色。五是“鉴”,如实反映取得的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以期借鉴。
二、年鉴编纂中的一些问题
1、“存史、资政、教化”的“官书”意识和史志意识深植在年鉴的编纂工作中,使得年鉴传播信息的功能特色没明显体现出来,这样容易造成框架刻板,设置趋同化,内容单调,信息容量小,甚至出现千鉴一面的现象。
2、2009年前出版的水利年鉴一直以“官书”形式出版发行,限量内部发行为主,少量社会交流或出售;年鉴编纂人员仅有两人,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经费紧张、编纂出版时间滞后的状况,嚴重消弱年鉴服务现实的功能。
3、水利年鉴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已成为水利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编纂的对象不仅是政府官员,还有广大群众,在信息时代,读者需要全方位最新的信息,年鉴只有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的有效供给,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宁夏水利的窗口作用。
三、年鉴创新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年鉴编纂理念,加强理论研究。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年鉴应以提供信息为主。更新年鉴编纂理念,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变官书意识为大众意识,让社会和市场通过年鉴了解水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成就;变史册意识为服务意识,让年鉴为全区水利各单位的生产、管理、发展服务。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既要做好史料的集存,更要注重信息的传播。要在年鉴的编纂中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和资料,增加水利行业的影响力,使年鉴直接为全区水利改革和发展“说话”,让年鉴作为宁夏水利在社会中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进而使得年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大可能发挥其服务现实的功能。
(二)创新框架设计,注重功能发挥。
框架是年鉴的基石,稳定的框架是年鉴质量的保证,也是年鉴成熟的表现。框架决定着年鉴的逻辑结构,也是年鉴组稿的纲领,年鉴框架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区水利发展的面貌,在保证信息资料翔实、丰富的基础上,每卷的都需要根据水利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框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使之尽可能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凸现行业特色、年度特色。
框架设计在规范中求创新。《宁夏水利年鉴》要创新,首选是把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作为主攻方向,适度挖掘、拓展深层次资料。编辑人员在拟定框架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有重大影响的新情况、新事物。框架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个性化和时代感。比如说,《宁夏水利年鉴》2011卷在2010卷的基础上,将“政策法规”和“重要文件”两个类目合并为“法规文献”类目,将“领导讲话”“专文”两个类目合并为“专载”类目。在框架结构的栏目上增加特色专栏,将一年内发生的大事、特事用“专栏”记录下来,以加大年鉴信息的装载容量,充分发挥年鉴信息窗口的传播功能。如《宁夏水利年鉴》2011卷和2012卷增加“水文化建设”栏目,专题记录了宁夏水利博览馆筹建等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既符合规范又能与时俱进。
(三)加强编纂形式的创新。
1、注重数字和图表。数字和图表是最直观、最清楚的表现方式,有一些问题,用文字表达,不容易说清楚,用数字图表就一目了然,并节省了篇幅,运用图表使有限空间增大信息含量。利用统计图来表现统计资料不仅可以对统计资料作具体、明确的表达,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便于领导掌握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而且由于统计图的表现生动活泼、醒目动人,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巨大的鼓动作用。
2、精选卷首彩页及串文图片。由于照片的视觉效果,不仅能直观反映单位的生产经营、文化生活及重大事件,而且最具表现力、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宁夏水利年鉴》每卷既有卷首彩页也有串文图片,其中串文图片就从2008卷的65幅图片增加到2012卷200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年来所发生的大事、新事、特事。但我们也发现年鉴中的有些图片的新闻价值不高,信息含量不大,许多插图,今年用了明年还能用,时间性不强,不能体现出是“年”内发生的事,而且反应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居多,所以从2010卷开始注意改进,串文图片必须反映本单位年度内工作重点的图片。在编纂中,要坚持做到“全”、“新”、“精”、“特”四项原则。
3、增强横向比较。对于年鉴中的资料和统计数字,可分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比较是指对一种事物不同时间上的比较,显示出它是增长还是衰退;横向比较是指相同时间内一种事物和同类事物的比较,显示出它是先进还是落后。在已出版的年鉴中,对纵向比较做得比较好,体现了成绩,也显露出问题。但横向比较还需增强,另外,如果能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四、年鉴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是年鉴创新的新动力。年鉴需要信息化, 信息需要创新化。信息的创新, 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在于其表达手段的创新, 而年鉴工作也要围绕信息资源载体, 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形式加以展开。
2、信息化所支撑的年鉴创新发展方向。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且保持较高增速。数字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种标志, 也是信息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式, 对传统年鉴的一种冲击和变革。年鉴所表达的信息是“静”与“动”的结合。“静”指信息最初的内容和来源,“动”指信息流通的过程、形式和表现方式, 年鉴的资源共享化是其互动性和网络化的基础, 本质要求就是享用和流通。如果无法获取、无从得知、不能交流, 就谈不上年鉴的信息化, 也就无法实现年鉴的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年鉴的多媒体性和互动性可以使年鑒更加贴近读者, 让读者更加直接的参与到年鉴中来, 最大程度的发挥年鉴的使用功能。同时, 这种形式的年鉴对于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等一系列过程会产生重大影响, 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例如年鉴出版与网络连接起来, 不仅拓宽了年鉴宣传和发行的渠道, 同时也为年鉴领域内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平台。而年鉴网络化所带来的互动性和资源共享化, 使得零散的原数据形态上升为信息资源形态, 从而让年鉴更加丰富和灵敏。
实现年鉴在编辑、出版、发行中的数字化、网络化。可以直接将年鉴在网络上组稿、编辑、修改、出版, 即通过因特网直接发布年鉴的数据信息, 供各撰稿人员或读者在计算机终端上通过身份认证后, 就自己的稿件或者需要的资料进行编辑、修改、阅读、 检索、 复制或下载;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通过因特网订制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使用; 撰稿人员可以利用良好的互动功能, 通过身份认证后, 在计算机终端上在线提交自己的稿件或对已提交的资料进行修改。也可以采用专门的年鉴载体将年鉴的数据信息储存在专用的计篡机阅读设备上,供读者直接购买并可随时打开阅读的方式。
编纂年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系统工程,要积极开创年鉴工作的新局面,努力编纂精品佳作,把这本沉甸甸的工具书做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信息库、知识库、文献库,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多方面多层次渎者的需要;同时,编写年鉴也是对全区水利行业工作的全方位总结,是对发展和改革成果阶段性回顾整理,这对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应把年鉴编纂工作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来抓,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形成年鉴编写的长效机制。
(作者:宁夏水利信息中心,水利工程师,主要从事宁夏水利年鉴编纂工作)
关键词 年鉴创新 年鉴信息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426 文献标识码:A
《宁夏水利年鉴》于2009年创刊,已连续出版5卷。年鉴客观记录了宁夏水利行业的新发展、新经验和重大事件、活动成果等重要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宁夏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是社会各界了解宁夏水利的窗口之一。《宁夏水利年鉴》为记录宁夏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宁夏水利年鉴》本身也是一本工具书,除了具备一般年鉴所包含的年度性、连续性、资料性和工具性的基本属性,还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一、水利年鉴的特点及重要性
《宁夏水利年鉴》集中反映了宁夏水利工作的发展脉络,其中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记载了上一年度水利工作中的新经验,也记载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全区制定水利政策、水利发展战略、水利发展规划和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年鉴的编纂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归纳起来具有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全”,编目完备,内容齐全,信息面广,大事不漏,小事不凑。二是“新”,内容新颖,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年度感,令人耳目一新。 三是“精”,选材于新变化、新发展,文字简明扼要,以事实说话,图表补充,精雕细刻。四是“特”,突出行业特点,反映时代特色。五是“鉴”,如实反映取得的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以期借鉴。
二、年鉴编纂中的一些问题
1、“存史、资政、教化”的“官书”意识和史志意识深植在年鉴的编纂工作中,使得年鉴传播信息的功能特色没明显体现出来,这样容易造成框架刻板,设置趋同化,内容单调,信息容量小,甚至出现千鉴一面的现象。
2、2009年前出版的水利年鉴一直以“官书”形式出版发行,限量内部发行为主,少量社会交流或出售;年鉴编纂人员仅有两人,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经费紧张、编纂出版时间滞后的状况,嚴重消弱年鉴服务现实的功能。
3、水利年鉴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已成为水利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编纂的对象不仅是政府官员,还有广大群众,在信息时代,读者需要全方位最新的信息,年鉴只有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的有效供给,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宁夏水利的窗口作用。
三、年鉴创新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年鉴编纂理念,加强理论研究。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年鉴应以提供信息为主。更新年鉴编纂理念,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变官书意识为大众意识,让社会和市场通过年鉴了解水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成就;变史册意识为服务意识,让年鉴为全区水利各单位的生产、管理、发展服务。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既要做好史料的集存,更要注重信息的传播。要在年鉴的编纂中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和资料,增加水利行业的影响力,使年鉴直接为全区水利改革和发展“说话”,让年鉴作为宁夏水利在社会中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进而使得年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大可能发挥其服务现实的功能。
(二)创新框架设计,注重功能发挥。
框架是年鉴的基石,稳定的框架是年鉴质量的保证,也是年鉴成熟的表现。框架决定着年鉴的逻辑结构,也是年鉴组稿的纲领,年鉴框架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区水利发展的面貌,在保证信息资料翔实、丰富的基础上,每卷的都需要根据水利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框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使之尽可能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凸现行业特色、年度特色。
框架设计在规范中求创新。《宁夏水利年鉴》要创新,首选是把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作为主攻方向,适度挖掘、拓展深层次资料。编辑人员在拟定框架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有重大影响的新情况、新事物。框架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个性化和时代感。比如说,《宁夏水利年鉴》2011卷在2010卷的基础上,将“政策法规”和“重要文件”两个类目合并为“法规文献”类目,将“领导讲话”“专文”两个类目合并为“专载”类目。在框架结构的栏目上增加特色专栏,将一年内发生的大事、特事用“专栏”记录下来,以加大年鉴信息的装载容量,充分发挥年鉴信息窗口的传播功能。如《宁夏水利年鉴》2011卷和2012卷增加“水文化建设”栏目,专题记录了宁夏水利博览馆筹建等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既符合规范又能与时俱进。
(三)加强编纂形式的创新。
1、注重数字和图表。数字和图表是最直观、最清楚的表现方式,有一些问题,用文字表达,不容易说清楚,用数字图表就一目了然,并节省了篇幅,运用图表使有限空间增大信息含量。利用统计图来表现统计资料不仅可以对统计资料作具体、明确的表达,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便于领导掌握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而且由于统计图的表现生动活泼、醒目动人,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巨大的鼓动作用。
2、精选卷首彩页及串文图片。由于照片的视觉效果,不仅能直观反映单位的生产经营、文化生活及重大事件,而且最具表现力、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宁夏水利年鉴》每卷既有卷首彩页也有串文图片,其中串文图片就从2008卷的65幅图片增加到2012卷200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年来所发生的大事、新事、特事。但我们也发现年鉴中的有些图片的新闻价值不高,信息含量不大,许多插图,今年用了明年还能用,时间性不强,不能体现出是“年”内发生的事,而且反应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居多,所以从2010卷开始注意改进,串文图片必须反映本单位年度内工作重点的图片。在编纂中,要坚持做到“全”、“新”、“精”、“特”四项原则。
3、增强横向比较。对于年鉴中的资料和统计数字,可分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比较是指对一种事物不同时间上的比较,显示出它是增长还是衰退;横向比较是指相同时间内一种事物和同类事物的比较,显示出它是先进还是落后。在已出版的年鉴中,对纵向比较做得比较好,体现了成绩,也显露出问题。但横向比较还需增强,另外,如果能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四、年鉴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是年鉴创新的新动力。年鉴需要信息化, 信息需要创新化。信息的创新, 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在于其表达手段的创新, 而年鉴工作也要围绕信息资源载体, 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形式加以展开。
2、信息化所支撑的年鉴创新发展方向。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且保持较高增速。数字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种标志, 也是信息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式, 对传统年鉴的一种冲击和变革。年鉴所表达的信息是“静”与“动”的结合。“静”指信息最初的内容和来源,“动”指信息流通的过程、形式和表现方式, 年鉴的资源共享化是其互动性和网络化的基础, 本质要求就是享用和流通。如果无法获取、无从得知、不能交流, 就谈不上年鉴的信息化, 也就无法实现年鉴的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年鉴的多媒体性和互动性可以使年鑒更加贴近读者, 让读者更加直接的参与到年鉴中来, 最大程度的发挥年鉴的使用功能。同时, 这种形式的年鉴对于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广告等一系列过程会产生重大影响, 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例如年鉴出版与网络连接起来, 不仅拓宽了年鉴宣传和发行的渠道, 同时也为年鉴领域内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平台。而年鉴网络化所带来的互动性和资源共享化, 使得零散的原数据形态上升为信息资源形态, 从而让年鉴更加丰富和灵敏。
实现年鉴在编辑、出版、发行中的数字化、网络化。可以直接将年鉴在网络上组稿、编辑、修改、出版, 即通过因特网直接发布年鉴的数据信息, 供各撰稿人员或读者在计算机终端上通过身份认证后, 就自己的稿件或者需要的资料进行编辑、修改、阅读、 检索、 复制或下载;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通过因特网订制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使用; 撰稿人员可以利用良好的互动功能, 通过身份认证后, 在计算机终端上在线提交自己的稿件或对已提交的资料进行修改。也可以采用专门的年鉴载体将年鉴的数据信息储存在专用的计篡机阅读设备上,供读者直接购买并可随时打开阅读的方式。
编纂年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系统工程,要积极开创年鉴工作的新局面,努力编纂精品佳作,把这本沉甸甸的工具书做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信息库、知识库、文献库,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多方面多层次渎者的需要;同时,编写年鉴也是对全区水利行业工作的全方位总结,是对发展和改革成果阶段性回顾整理,这对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应把年鉴编纂工作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来抓,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形成年鉴编写的长效机制。
(作者:宁夏水利信息中心,水利工程师,主要从事宁夏水利年鉴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