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随笔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1314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画之巧拙,山水当拙胜于巧,花鸟当巧胜于拙。余谓山水应有七分拙,花鸟应帯三分拙。若仅求其巧而不解于拙,则流于薄弱矣。作画贵静净,静则雅,净则美;静在心灵之修养,净在技巧之修养。
  凡临摹惠作,必须探讨其笔墨,噓吸其神韵,若徒求形似,食而不化,亦复何益。
  写生之道,贵求形似。然不解笔墨,徒求形似,则非画矣。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意即在乎是。而世之拙工,往往借此以自文其陋,可称大谬,殊不知不求形似正所以求神也。若任意涂抹,物非其物,亦非画矣。古人有"不似之似”之语,此非造妙自然,莫能至此。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有云:"画有两字诀,曰活曰脱。活者,生动也,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之写生。或曰当加一‘泼’字,不知‘活’可以兼‘泼’,而‘泼’未必皆‘活’,知‘泼’而不知‘活’,则堕入魔道,而有伤于大雅。若生机在我,则纵之横之,无不如意,又何尝不‘泼’耶?脱者,笔笔醒透,则画与纸絹离,非笔墨跳脱之谓。跳脱仍是‘活’意。花如欲语,禽如欲飞,石必崚嶒,树必挺拔,观者但见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絹,斯真脱者,斯真画矣。"此则邹一桂言写生之道。余以为"活"而兼“泼”则神现,“泼”而不“活”则仅见霸气,霸则伤雅矣。脱为解脱,不拘不囚之谓,故过于求脱,亦反有失处。
  王翚云:“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此诚秘诀。粪贤则云:“盖画柳不可太工,工则板滞无情;又不可离法,离法则少摇飏风致。”亦是妙语。恽寿平《南田画跋》言王翠画中设色云:“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稂丽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矣。唯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瘀滞,敷染愈新,光辉愈古,乃为极致。”此中秘方,非静悟不可得之。
  苏东坡记孙知微作画云:“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孙知微奋袂如风,须臾而成湖滩水石四堵,说者谓为神功其成。予尝细究其故,所谓神者,实即灵感也。心理学家谓在潜意识中酝酿所成之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者便是灵感。则知微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实以其所思索在潜意识酝酿已久,及至成熟,乃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也。
  《宣和画谱》有云:“(易元吉)尝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華,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唐明皇令韩干观御府所藏画马,干曰:‘不必观也,陛下厩马万匹,皆臣之师。’李伯时工画马,曹辅为太仆卿,太仆廨舍,御馬皆在焉。伯时每过之,必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又云:“曾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视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视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清迮朗《绘事雕虫》云:“万物可师,生机在握,花坞药栏,躬亲钻貌,粉须黄蕊,手自对临。何须粉本,不假传移,天然形似,自得真诠也。”观以上数则,可知中国名家作画,对观察自然亦重视。说者谓西洋画更写实,故须精密观察自然;中国画不重写实,无须观察自然,非确论也。盖中国画家,深察自然,往往摄取对象精神,舍其不必要者,而抉取其必要者,加以夸张,中国画之特色,即在斯。
  艺术之最后成就,往往简单而深刻。然欲达此目的,必先经过苦练,求其精确,若着手便简易,则流于肤浅俗滥。干冗处求清,乱中寻理,交枝接柯,繁花乱蕊,虽多不厌,此言画梅之体格也。疏而不脱,密而不乱,因变纵横,得其理,则一叶不为少,万竿不为多,此言写竹之体势也。物有定形,石无定形,有形者有似,无形者无似,无似何画,画其神耳。
其他文献
“巧”与“拙”,涉及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对于书法的审美,正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地点,对于美所持的标准会有差异一样。  “巧”是相对于“拙”来讲的。看待巧的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切入:  第一,从技术层面上讲。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讲道:"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水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也就是说,学书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要求学书者要有
期刊
从事中国画创作,除了要在思想观念上对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中国画有所认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书法修养,包括对书法创造原理的了解和相应的实践经验。因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以线为基础的,没有运用线的能力,很难入中国画之门。此外,我们还要明白,研习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必须从临摹古画入手,以掌握其笔墨程式,然后再通过写生,个性化地运用和变化这些程式,逐步走向创作。唯有如此,纯正的中国画的格调、趣味,才能得
期刊
王旭东山水畫技法(五)
期刊
步骤一:仔细画出朱顶红最上端两瓣向上伸展的非遮挡瓣的形状,然后再依次绘制出细长的花丝、花蕊。描绘时,特別要注意这三个部分的起始顺序,切勿不经仔细观察而随便下笔。(图1)  步骤二:顺势画出朱顶红其它的四片花瓣。需要注意的是,花瓣的挤压关系和打开的朝向关系。(图2)  步骤三:继续绘制出朱顶红主花后方的待放花苞。特别注意苞瓣边缘的厚度和起伏变化。(图3)  步骤四:视角转移到下方,开始绘制厚度较大,
期刊
“为时代立传,为劳动者塑像",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功能之一。劳动者的形象和他们所生活、劳作的场景,更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外美术史上,出现了数不尽的歌颂劳动者形象的精品力作,妇孺皆知的如:米勒的《拾穗者》、库尔贝的《石工》、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的《陳北老农》系列等等,皆为具有经典力量的劳动者美术形象。  在画家的眼中,那些在我们看似简单枯燥的劳动场景不仅不显得乏味,反而是充
期刊
图28《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一  以侧锋笔法画石,等干后罩染淡赭色,罩色时要见笔,以与石头笔法谐调。  图29《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二  加上墨竹。墨竹要有風势,以产生意境o  图30《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三  加上竹笋。以双勾法勾染蝉衣,干后以浅绛法着染赭色。竹笋下亦点染赭色,以使画面融洽。  图31《长风剪不断还在竹叶间》作画步骤之四  题款钤印,整理完成。
期刊
七、不同形態的狗
期刊
苏东坡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日阳气回升,百花争艳,江水渐暖,而最先能够感知的则是悠游于水中的鸭鹅之属。虽然诗人偶有提及,但自古描绘鸭鹅者却不多见。  明代陆治的这幅《红杏野凫图》,可以看作是对苏轼诗句的图像呈现。不过,这里是杏花而非桃花,其水墨意笔手法,有别于普遍描绘翎毛鸟兽的精微细谨,但却给人一种别致的文雅之感。  陆治(1496—1576),字叔平,因其所居于包山,故号包
期刊
第十七讲正与奇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论述了书法学习中,平正与险绝在不同阶段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书法学习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与奇,不仅仅是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即使在同一阶段,还要深入理解其辩证关系。潘天寿说:“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
期刊
我喜欢借助田园野趣为主题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对童年乡村生活的追忆和留恋,寄托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思。初春,清風明月,万物复苏;夏日,鸟语花香,短声如潮;秋时,瓜果满架,硕果累累。最难忘记的是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土布裤衩,赤着脚丫,头套柳条圈,手持干瘪树枝,在绿色的田野中天真无邪地穿来穿去,斗鸡唤狗好个痛快。紫气东升,牛羊出圈,鸡犬闻声,摇栌汲水……这些诗意般的景色是都市人难以领略的。  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