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视工程分支器分配器避雷技术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雷电的传导认识,利用科技知识,对分支器、分配器进行简单的改造,使其具有避雷的作用。
  【关键词】雷击 防雷 分支器 分配器
  近些年,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日益进步,发射装备由过去的电子管器慢慢向全固态电路、集成电路过渡。投入使用的固态发射机所能承受的雷电浪涌能力较低,并且广播电视采、摄、编、录、播设备正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对防雷的对象与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雷击分类
  1.感应雷。指雷云与放电物体的距离足够近时,由于电磁场的作用,雷电向物体流动,引起金属体尖端放电的现象。感应雷包括两种:输线缆的感应雷以及电网的感应雷。其中输线缆感应雷以电缆传输并对与电缆联接的器件造成损害;而电网感应雷以电网传输并对电网联接的广播电视造成损害。
  2.直击雷。指由于电力装置在地面凸起,雷云对其直接放电后产生的破坏现象。由于直击雷的放电时间短、能量巨大,且直接作用于被击物体并产生严重的破坏,所以易导致人畜死亡。对于广播电视的设施,直击雷大部分是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器袭入的。
  3.雷电波。指当输电线发生感应雷时,产生高电位的冲击波并沿着不同方向快速传播。由于雷电侵入波的方向不同,其传播方向也是无规律的各个方向。雷电波会造成广播电视播出环节的干扰,甚至还可能破坏电源的终端系统。
  二、分支器、分配器遭受雷击的本质
  (一)雷击损害的原因
  大部分的技术工程人员在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进行安装时由于接地线不同、选用材料不同、选址不同等原因,使接地的电阻远超过4Ω。更严重的是没有接地线,只有很长的电线与接地板相连,其间电阻也远超过4Ω。当雷击发生时,雷电的电流与电压因电阻太大无法导入地下,只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线路以及线路连接设备,再由设备接地线完成与大地中和电荷的过程。在通过网络设备时,极强的电流与极高的电压将对设备造成损坏。
  (二)分支器或分配器的雷击
  假如雷击已经发生,雷电的电流与电压将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电缆线进行传导,途中经过放大器和分支器或分配器等器件后进入大地,将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中和后,雷击才完成全部的过程。这样就说明雷击发生时,雷电的电流与电压是经过我们的放大器、分配器或分支器的。雷电的电流与电压可以从分配器或分支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经过分支器或分配器的内部电路,从而到达对应端。下面以分支器为例分析分支器或分配器遭受雷击的过程。从电路结构看,直接电流从分支器的输入端进入,并通过导电线经过分支器内部电路后到达其对应的输出端口。同理,电压也是以相同方式经过。分支器,由于其内部构造的关系,直流电流和电压是很容易通过的,就连低频的交流电流和电压也会顺利通过。只是对高频的交流电流和电压才会产生相对较大的阻碍。所以,高频的交流电流和电压在这种结构的分支器中有阻抗变的作用,即分支器与分配器的作用。因为雷电电流和电压都是以直流电流与直流电压的形式流动的,不是高频交流电流与不是高频电压的形式。所以,根据上述分析的情况,这样的分支器对于雷电的电流和电压没有阻碍作用,正好是雷电直流的电流与电压都会轻易通过。即分支器是没有防雷功能的,并且雷电的电流与电压可以顺利经过这种产品。同时,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雷电主区的地方,雷电的电流和电压是十分强大的,并且由于有的铜箔地方比较细小,远比导电线在环形磁心上进行绕数圈的直径细小。因此,相互连接处的铜箔都在发生雷击时,会被雷击强大的雷电电流烧融化而飞开。若是铜箔相比于导电线在环形磁心上进行绕数圈的直径大,那么相互连接处常会发现由于雷击时铜箔被烧融化而产生的飞开的线头。有时因为雷电的电流过于强大,分支器内部还会产生火花以及气体,并且由于气体的膨胀作用,将冲开分支器的封盖,这也是会经常发现的分支器雷击现象。
  (三)由于电缆腐化,造成雷击损坏
  此外,还有一种引起雷击破坏分支器以及分配器的原因。目前,由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同轴电缆在安装时,其屏蔽接地网线在接头处的封闭性十分差,网线常常暴露在保护层外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轴电缆的接头在经过风吹雨打后,电缆因为腐化将变成绝缘的材料体,从而产生接地线的电阻变成无穷大。另一方面,随着分配器以及分支器的接头同样因为腐化而脱落,导致接地线的电阻也变成无穷大。因此,在雷电的电流与电压导入的时候,雷电的电流与雷电的电压在通过电缆后,雷电的电流与电压经过分支器和分配器的内部结构作用,将会通过电缆的线心进而继续传导。在技术工人多年的维修中发现:一般在雷电来临时,使用时间较长的分支器或分配器较一些新安装的分支器与分配器出现损坏的现象相对来说很多并且很严重。这也是现在的分配器或分支器在雷电的电流与雷电的电压来临时,遭受破坏分支器或分配器的原因之一。
  三、分支避雷的技术
  分支、分配避雷技术的基础理论,即在分支器与分配器安装双尖端避雷放电针接地板和接地线。在雷击主区的地方,雷电的电流与电压是很大的,在分支器和分配器负载过重时,分配器和分支器在双尖端避雷放电针与接地板及接地线的作用下,让强大的雷电的电流和电压通向大地。这样利用一个分支器或分配器,阻止了雷电的电流和电压向其它方向的传导,以免雷电电流和电压破坏其它分支器与分配器。
  改造后的分支器以及分配器不具有将雷电的电流和电压继续延伸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利用阻止雷电的电流和电压在电缆继续延伸的功能,以保护其它的分支器与分配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支分配避雷技术的理论基础中,电路的双尖端避雷连接到电针接地板和接地线是互不相通的,要分别作避雷线,最佳距离为8米。
  四、结语
  在广播电视的系统设备维护和安全播出工作中,防雷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防雷的工作成为广播电视系统领导和技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科技的进步,防雷技术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发展进步的技术。现阶段,由于雷击危害的偶然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人们采取的防雷措施属于一定的估算性质,我们没办法完全消除雷害,防雷的工作也要在防范效果与经济成本两个方面平衡考虑。所以,我们要提高防雷的手段和技术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将雷害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参考文献:
  [1]符翠芸.浅谈广播电视系统的防雷技术.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3):13-20.
  [2]陈青林.广播线路避雷器用于有线电视避雷. 中国有线电视,2006,(15).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快速融合,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国家安全、集体安全及个人安全的角度阐述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参与式"教学法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实施方法。重点讲述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法与成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同时介绍相关政府、信息安全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进展,指出目前在高校网络信息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期刊
介绍了Ⅱ-Ⅵ族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掺杂技术和几种典型的掺杂工艺;综述了掺杂对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电特性的影响;列举了近几年掺杂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现阶段利用胶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中国制造2025"强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产品体系、产业融合、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的 克隆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研究ALDH2基因导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后对其增殖和抗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从肝细胞中克隆人ALDH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导入K562细胞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LD-H2基因的表达,锥虫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转基因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及对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分析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251例451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及FFA特征将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2)脉络新生血管(CNV);(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4)Fuchs斑;(5)黄斑萎缩;(6)黄斑裂孔.分析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矫正视力与各类型黄
我们知道有些安全技术被人们高估了.但是哪些技术和科技是今后IT部门应该更加重视的呢?以下就是现今在安全业界普遍被人们低估的技术.
岩石蠕变研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大量学者对岩石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岩石蠕变特性的文献的阅读,综述了一些有关岩石蠕变特性的知识。
【摘 要】煤炭开采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门类,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地质灾害作为安全事故的诱因,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从地质灾害的特征出发,阐述了煤炭生产的防护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 特征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论是火力发电厂还是日常的生活供暖都离不开煤炭的使用,这就推动了煤炭企业加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内皮、平滑肌和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共培养将内皮/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下室、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上室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分别用3H-TdR掺入和Western blot 检测紫杉醇(1,10,100 nmol/L)干预20 min后第10天平滑肌DNA合成和PCNA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