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接触网支柱识别技术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避免养路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碰到接触网支柱而造成安全事故,开发了一套能够实现智能化辅助避障的接触网支柱识别与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能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的三维激光雷达获取视场点云数据,采取欧氏聚类和特征匹配相结合的障碍物识别算法,采用窗口滤波得出接触网支柱准确的位置信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识别并定位接触网支柱,定位精度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其他文献
以北京地铁3号线朝阳公园站—石佛营站区间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应用BIM技术对暗挖横通道内盾构主机平移进行模拟.基于BIM技术选择盾构主机平移参数进行虚拟试验,从150种方案中选择可行的平移方案,确定盾构主机经由横通道转向进入区间隧道正线的合理路径.通过优化空间布置、合理规划确保了盾构平移安全.最终选用的平移方案中,盾构主机形心与横通道轴线的间距为200 mm,与始发段隧道轴线的间距为200 mm,盾构主机在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为8 m.该方案在保证盾构平移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效率.
同联多T构转体就位后合龙口两侧不可避免地出现竖向误差,该类误差调整困难,存在调整后仍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以重庆市快速路二横线5桥同转项目为依托,研究在施工线形控制误差下,T构转体后利用球铰转动进行姿态调整后合龙口误差满足规范要求的概率,并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合龙口误差调整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推导的转体合龙状态数学模型对于同联多T构转体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较好地预测同联多T构转体桥合龙口高差满足规范要求的概率;基于遗传算法的合龙口误差调整模型可快速得到同联多T构合龙口竖向高差调整的最优方案.
在现有的GJ-6型轨道检测系统平台基础上添加了曲线正矢的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正矢法进行曲线正矢检测的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某线路轨检车检测数据计算其曲线正矢,并与轨检仪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算得的曲线正矢与轨检仪检测结果较为相似,可以反映曲线的圆顺性,检测结果可靠.本文方法仅改变了现有系统的软件部分,便于系统升级,可以丰富轨道检测系统的功能.
掌握钛合金熔炼过程中Al元素的烧损差异,有助于控制合金中Al元素含量.通过对TC4、TC18、TC19钛合金铸锭真空自耗电弧(VAR)熔炼过程分析,并根据熔炼过程中热力学及动力学原理推算,分析得出合金组元及含量会影响钛合金液相中Al元素的活度,从而影响Al(l)——Al(g)反应的进行,最终导致Al元素的烧损差异.通过对钛合金铸锭充氩熔炼与真空熔炼过程的分析,得出气相分压不同是造成不同熔炼环境中Al元素烧损差异的首要原因,并根据熔炼过程中热力学及动力学原理进行了验证.
针对高速铁路沿线同一监测点两台风速风向计风速监测数据差异较大的情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了异常数据的判识方法.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两台风速风向计风速监测数据进行判断,若数据异常,再采用差分阈值法分别对两台风速风向计风速监测异常数据进行判识.根据风速对列车运行和基础设施的影响将高速铁路风速监测数据分为6个等级,根据历史数据确定各等级下的差分阈值.根据当前风速自适应动态选择差分阈值识别风速异常数据,并结合风向进一步研究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对京张高速铁路风速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表明该判识方法快捷有效.
以一高速铁路车辆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不同方式打磨钢轨前后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并建立车辆-轨道-路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动车组动力学特性,分析现场实测的动车组打磨前后车体横向加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廓形打磨,个性化钢轨廓形打磨后轮轨接触等效锥度改善更为明显,个性化廓形打磨后钢轨与全新车轮、磨耗车轮轮轨接触最大横向力、最大磨耗功及最大脱轨系数均显著减小;个性化廓形打磨后列车转向架构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均显著降低,列车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较好改善;相较于传统廓形打磨,个性化
基于层次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护坡功能、生态效益、安全要求,提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在工程质量评定、养护管理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两阶段、三准则、九指标的生态防护效果评价方法,对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坡面植物覆盖率、成活率及根系发育情况对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的影响较大.该方法应用于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证明了其可行性.
测量荷载作用下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轮轨压力测试传感器表面位移时,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量程较小,测量方向单一,难以实现试件全场、多方向位移测量,而常见的非接触全场测量方法无法兼顾测量速度和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测量轮轨压力测试传感器表面离面位移的方法.通过设计模拟试验,利用数字散斑干涉技术获得的全场离面位移来评估轮轨压力测试传感器的受力情况,并提出了测试参数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连续、全场、快速、无接触、高效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测量重复性,极限相对误差小于2.5%
依托朔黄铁路,分析道岔钢轨廓形设计打磨后其廓形、轨面状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和动力学性能的变化,并与修理性打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廓形设计打磨后,钢轨打磨质量指数整体明显提升;钢轨表面病害明显去除,光带明显收窄且位置居中、宽度合理;轮轨关系明显改善,轨距角接触情况得到明显优化;轮轨横向力、纵向蠕滑率、横向蠕滑率以及磨耗指数降低明显.修理性打磨后道岔钢轨状态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有所恶化.廓形设计打磨效果明显优于修理性打磨.
为了优化预制混凝土管片的养护工艺,提升混凝土的保湿养护质量,提出了采用新型养护材料高效保湿养护毯对混凝土预制结构进行养护的方法,并试验研究该养护工艺的保湿效果及对混凝土收缩性能、抗压强度、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保湿养护毯材料具有很好的储水、保湿性能,可以在一次性饱水覆盖后使混凝土管片在14 d养护期内的养护湿度始终大于90%;与覆盖+洒水养护相比,采用养护毯养护的混凝土28 d收缩率降低了46%;与水池养护+露天养护相比,采用养护毯养护的混凝土28 d电通量和28 d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降低了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