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学习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说:“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前继后的学习阶段——前有小学六年打下的语言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听说的基础,后有高中阶进行更深更难的语文学习的需要。根据青少年发育和成长的特点,这三年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最快、智能发展最快、模仿力最强、习惯养成最快的三年。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初中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要培养下列十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培养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的好习惯。
2.培养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好习惯。
3.培养有感情朗读并多读背诵诗文的好习惯。
4.培养勤查工具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5.培养认真做好每一份试卷的好习惯。
6.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7.培养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
8.培养坚持写好日记和随笔的好习惯。
9.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0.培养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11.培养错题整理,亡羊补牢的好习惯。
以上十一种中,前五种小学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培养,初中阶段除了督促其延续这些习惯外,还应重点培养后六种好习惯。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预先的打算和行动,事情才容易做成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养成一个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呢?
要掌握新课预习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是:一篇新课文要读三遍,第一遍要疏通字句,看到生字词查词典解决;然后读第二遍,这一遍要带着问题去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在此基础上读第三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写?文中哪个地方写得精彩,作圈点批注。
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养成了预习习惯,但一到中学科目一多就顾不上了,此时如果不继续严格督促就会前功尽弃。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新学习的知识有一个遗忘规律,一般在三至七天内遗忘殆尽。那就是说,新学过的课文,如能在三天至七天内就作一次复习,就能及时巩固。因此,我也着重培养学生按时复习和经常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怀疑,要有一种勇于质疑探究的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
比如在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很多老师不容易注意到,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学生的意见是,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对小兄弟的悔恨之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这没有错。但这一句却表现了鲁迅对小兄弟的不理解和未得宽恕的怨愤之情。
这是教学用书上未提到的。我鼓励了这个学生的善于思考,然后鼓励其他同学结合前后文理解这一句中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结果师生都同意了这一见解。
其次,教师有时可在黑板上或教学口语中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机会。
如在导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故意漏写了一个“家”字,结果学生发现了,有几个大叫着:“写错了,写错了!”我故意若无其事地说:“不是一样的吗?”立刻有学生说:“那不一样。”我又故意说:“有什么不一样的,你说说吧!”他说:“没有‘家’的题目只表现福楼拜一个人的星期天,而带有家的就表明是在福楼拜家里度过的星期天,而且不止福楼拜一个人,也明确了活动地点,所以这个‘家’不能漏掉。”
我假装恍然大悟地说:“我真的太大意了,还是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就把这个‘家’字补上吧!”于是我在“的”字前面补写了一个较小的“家”字。有学生立即说:“家那么小!”我说:“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们生活很简朴,一个大作家只住了一个单身宿舍里,既要住宿又要写作,不过他们不以为苦,因为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学生齐说‘无白丁’)。再说了,房子小,挤一挤暖和嘛!”
(三)培养写好日记和随笔的好习惯。
叶圣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他认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自己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他要求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
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历、所思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写到日记里,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习惯,通过写日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锻炼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什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是指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主动自觉地对文中生字词、记叙的主要要素、关键词、中心句、点题段等词句做圈点勾画式的标记,同时对文中精彩语句或段落作批注,从手法、语言、形象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以为主要在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遍的预习时就逐渐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疏通字词到挖掘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再到探究写法特点,进而赏析语言的习惯。
还可以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作家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地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而作精彩语言积累,抒写自己读后的感受和联想。
(五)培养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260万字主要在七至八年级的四个学期里完成,每学期得在70万字。这个阅读量很多学生不难达到,但因为教师指导不力、督促不当,往往收效甚微,不能达到辅助课内阅读的实际效果。
如何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成效显著的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指导方式。
一是结合课内阅读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理想信念单元,我为学生抄录了汪国真的关于理想的诗文,流沙河哲理诗等。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杰出人物单元,我为学生搜集了毛泽东、刘翔、爱因斯坦、海伦·凯勒等有成就名人的传记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
二是由教师选取或学生从语文报刊上自由选取美文,两个星期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美文阅读交流。
三是把阅读文学名著和精美诗文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并做阅读笔记,以课外阅读笔记的整理作为阅读的根据。每个月定量为十页、正反二十面。每个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要作记录和讲评,讲评不合要求的要退回重写。
(六)培养错题整理,亡羊补牢的好习惯。
考试是检查学生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那么考完试如果不积极总结反思,就会遗落很多知识。但如果能认真把错题弄懂并复习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程度,然后把错题整理在自备的《错题集》里,以后常翻常看,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养成错题整理,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老师定时检查《错题集》发现有漏记错记,或考试中第二次犯错及时提醒学生用心理解整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
总之,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且要下大力气锲而不舍地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是高效的,学生的收获才是巨大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持久发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说:“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前继后的学习阶段——前有小学六年打下的语言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听说的基础,后有高中阶进行更深更难的语文学习的需要。根据青少年发育和成长的特点,这三年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最快、智能发展最快、模仿力最强、习惯养成最快的三年。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初中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要培养下列十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培养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的好习惯。
2.培养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好习惯。
3.培养有感情朗读并多读背诵诗文的好习惯。
4.培养勤查工具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5.培养认真做好每一份试卷的好习惯。
6.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7.培养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
8.培养坚持写好日记和随笔的好习惯。
9.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0.培养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11.培养错题整理,亡羊补牢的好习惯。
以上十一种中,前五种小学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培养,初中阶段除了督促其延续这些习惯外,还应重点培养后六种好习惯。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预先的打算和行动,事情才容易做成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养成一个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呢?
要掌握新课预习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是:一篇新课文要读三遍,第一遍要疏通字句,看到生字词查词典解决;然后读第二遍,这一遍要带着问题去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在此基础上读第三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写?文中哪个地方写得精彩,作圈点批注。
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养成了预习习惯,但一到中学科目一多就顾不上了,此时如果不继续严格督促就会前功尽弃。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新学习的知识有一个遗忘规律,一般在三至七天内遗忘殆尽。那就是说,新学过的课文,如能在三天至七天内就作一次复习,就能及时巩固。因此,我也着重培养学生按时复习和经常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怀疑,要有一种勇于质疑探究的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探究的好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
比如在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很多老师不容易注意到,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学生的意见是,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对小兄弟的悔恨之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这没有错。但这一句却表现了鲁迅对小兄弟的不理解和未得宽恕的怨愤之情。
这是教学用书上未提到的。我鼓励了这个学生的善于思考,然后鼓励其他同学结合前后文理解这一句中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结果师生都同意了这一见解。
其次,教师有时可在黑板上或教学口语中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机会。
如在导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故意漏写了一个“家”字,结果学生发现了,有几个大叫着:“写错了,写错了!”我故意若无其事地说:“不是一样的吗?”立刻有学生说:“那不一样。”我又故意说:“有什么不一样的,你说说吧!”他说:“没有‘家’的题目只表现福楼拜一个人的星期天,而带有家的就表明是在福楼拜家里度过的星期天,而且不止福楼拜一个人,也明确了活动地点,所以这个‘家’不能漏掉。”
我假装恍然大悟地说:“我真的太大意了,还是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就把这个‘家’字补上吧!”于是我在“的”字前面补写了一个较小的“家”字。有学生立即说:“家那么小!”我说:“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们生活很简朴,一个大作家只住了一个单身宿舍里,既要住宿又要写作,不过他们不以为苦,因为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学生齐说‘无白丁’)。再说了,房子小,挤一挤暖和嘛!”
(三)培养写好日记和随笔的好习惯。
叶圣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他认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自己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他要求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
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历、所思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写到日记里,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习惯,通过写日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锻炼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什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是指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主动自觉地对文中生字词、记叙的主要要素、关键词、中心句、点题段等词句做圈点勾画式的标记,同时对文中精彩语句或段落作批注,从手法、语言、形象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以为主要在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遍的预习时就逐渐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疏通字词到挖掘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再到探究写法特点,进而赏析语言的习惯。
还可以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作家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地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而作精彩语言积累,抒写自己读后的感受和联想。
(五)培养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260万字主要在七至八年级的四个学期里完成,每学期得在70万字。这个阅读量很多学生不难达到,但因为教师指导不力、督促不当,往往收效甚微,不能达到辅助课内阅读的实际效果。
如何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成效显著的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指导方式。
一是结合课内阅读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理想信念单元,我为学生抄录了汪国真的关于理想的诗文,流沙河哲理诗等。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杰出人物单元,我为学生搜集了毛泽东、刘翔、爱因斯坦、海伦·凯勒等有成就名人的传记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
二是由教师选取或学生从语文报刊上自由选取美文,两个星期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美文阅读交流。
三是把阅读文学名著和精美诗文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并做阅读笔记,以课外阅读笔记的整理作为阅读的根据。每个月定量为十页、正反二十面。每个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要作记录和讲评,讲评不合要求的要退回重写。
(六)培养错题整理,亡羊补牢的好习惯。
考试是检查学生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那么考完试如果不积极总结反思,就会遗落很多知识。但如果能认真把错题弄懂并复习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程度,然后把错题整理在自备的《错题集》里,以后常翻常看,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养成错题整理,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老师定时检查《错题集》发现有漏记错记,或考试中第二次犯错及时提醒学生用心理解整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
总之,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且要下大力气锲而不舍地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是高效的,学生的收获才是巨大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