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后拍背排痰、吸痰对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抗感染、抗病毒、止喘、雾化吸入、吸氧、半卧位、保持安静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确定是否吸痰;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疾病的急性期,雾化吸入后立即给予拍背、吸痰,患儿咳喘明显时,临时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如雾化吸入q20 min × 3 次,在3次雾化吸入结束后再对患儿进行拍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65例,有效27例,总有效92例,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P<0.01)。结论: 雾化吸入后拍背拍痰以及吸痰对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辅助效果良好,能提高临床质量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广泛推广。
雾化吸入疗法可以稀释痰液、改善炎症、消除支气管痉挛,是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广发应用于临床婴幼儿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雾化后立即给予拍背排痰和吸痰更有利于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有利疾病恢复。本文通过对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在常规治疗方法上辅以雾化、翻身拍背排痰、吸痰治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具有更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 年12月我科病房收住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200 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月~2.5岁,机械通气2例; 观察组男54例,女46 例,年龄2 月~2.5岁,机械通气4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喘明显,三凹征阳性,鼻翼扇动,部分患儿有发热。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包括抗感染以及止喘、雾化吸入、吸氧、半卧位等对症处理。雾化吸入由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组成,对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的患儿加用α-糜蛋白酶或氨溴索。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装置进行雾化吸入。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来决定是否吸痰。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排痰、吸痰等措施,患儿咳喘明显时,临时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如雾化吸入q20 min×3 次,在3 次结束后再对患儿进行拍背排痰、吸痰。拍背排痰时将患儿抱起或半侧卧位,顺序是由下往上、由外往内,将痰液拍往咽喉方向,以相同的方式拍对侧,拍背时手呈杯状( 即空心掌) 利用腕部的力量扣击,切忌用手掌直接拍打患儿背部,叩击时力度适中,拍背后彻底吸痰。清理痰液时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可反复清理。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拍背时,注意观察气管插管有无脱管,拍背吸痰前后分别给予100%浓度氧吸氧2 分钟。
1.3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5~7 d后体温正常,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或咳嗽喘憋减轻,肺部听诊哮鸣音减少,湿啰音消失;X线双肺上点片状阴影消失。
有效:患儿双肺上点片状阴影大量减少,肺部啰音减少,体温恢复正常,咳痰情况好转,呼吸症状减轻。
无效: 治疗7 d 以上,症状、体征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65例,有效27例,总有效92例,占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P<0.0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效果的比较 例(%)
*:和对照组相比较,χ2=10.49,P<0.01
3 讨论
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同时,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因此,由于呼吸系统免疫防御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而是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常见发病人群,患儿支气管壁黏膜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因肺泡水肿而出现扩张,从而引发炎症,使肺泡内的毛细血管因充血而逐渐变细导致堵塞,进而影响了呼吸功能[1]。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往往有湿疹及过敏史。起病不久就出现喘息症状,可反复发作,一般到入学年龄时症状消失,仅有少数至年长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其发病原因可能为患儿对感染过敏而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2]。
在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药物雾化吸入后如不及时将痰吸出,稀释的痰液增加,气道本身在炎症时存在黏膜充血水肿,痰液很容易阻塞支气管,可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3]。因婴幼儿不能自主咳痰,在湿化过程中气道内粘稠的痰液和分泌物可因湿化而膨胀,如不及时咳出,有可能导致或加重气道狭窄甚至阻塞。充分有效地拍背,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落,此时给予彻底的吸痰,可明显改善喘憋及缺氧。吸痰时应注意: ①吸痰前要调节吸痰器负压在合适的范围内,即吸引负压严格按新生儿50 mm Hg( 1 mm Hg = 0.133kPa) 、婴幼儿100 mm Hg、年长儿150 mm Hg、学龄儿200 mmHg[4]。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吸痰时造成黏膜损伤,引起局部出血; ②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太粗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太细则吸痰不畅,一般为F8~F10。③吸痰时将患儿侧卧或头转向一侧,先吸口腔,再吸鼻腔,以免患儿哭闹时把分泌物吸入气管; 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边转动边抽吸,在有痰的部位可听到吸痰的响声,应上下移动数次,也可用吸痰管的头部刺激患儿的咽喉部,促使患儿咳嗽,使气管处的痰液咳出后及时吸出,以达到彻底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从放入、吸引到退出口、鼻腔总过程不得超过15s; ⑥吸痰应在患儿饭后2 h 或饭前操作,因此,应告知家长雾化吸入前2h 勿给患儿喂奶,以免在拍背吸痰时患儿呕吐,导致误吸或窒息; ⑦吸痰后注意观察痰液中是否有血丝,有黏膜出血时适当减少吸痰次数,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缺氧、心率等的变化,必要时在吸痰的同时给予吸氧[5]。
本文通过对常规治疗法和雾化吸入后拍背拍痰、吸痰对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对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77-1178.
[2] 汪江平.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J].华夏学,2011,(04):397-399.
[3] 张莉娅. 扣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排痰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5):363-366.
[4] 耿红,吴明杰.喜炎平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 : 239-240.
[5] 氧气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60例的效果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09(21):425-427.
雾化吸入疗法可以稀释痰液、改善炎症、消除支气管痉挛,是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广发应用于临床婴幼儿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雾化后立即给予拍背排痰和吸痰更有利于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有利疾病恢复。本文通过对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在常规治疗方法上辅以雾化、翻身拍背排痰、吸痰治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具有更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 年12月我科病房收住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200 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月~2.5岁,机械通气2例; 观察组男54例,女46 例,年龄2 月~2.5岁,机械通气4例。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喘明显,三凹征阳性,鼻翼扇动,部分患儿有发热。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包括抗感染以及止喘、雾化吸入、吸氧、半卧位等对症处理。雾化吸入由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组成,对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的患儿加用α-糜蛋白酶或氨溴索。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装置进行雾化吸入。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来决定是否吸痰。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排痰、吸痰等措施,患儿咳喘明显时,临时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如雾化吸入q20 min×3 次,在3 次结束后再对患儿进行拍背排痰、吸痰。拍背排痰时将患儿抱起或半侧卧位,顺序是由下往上、由外往内,将痰液拍往咽喉方向,以相同的方式拍对侧,拍背时手呈杯状( 即空心掌) 利用腕部的力量扣击,切忌用手掌直接拍打患儿背部,叩击时力度适中,拍背后彻底吸痰。清理痰液时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可反复清理。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拍背时,注意观察气管插管有无脱管,拍背吸痰前后分别给予100%浓度氧吸氧2 分钟。
1.3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5~7 d后体温正常,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或咳嗽喘憋减轻,肺部听诊哮鸣音减少,湿啰音消失;X线双肺上点片状阴影消失。
有效:患儿双肺上点片状阴影大量减少,肺部啰音减少,体温恢复正常,咳痰情况好转,呼吸症状减轻。
无效: 治疗7 d 以上,症状、体征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65例,有效27例,总有效92例,占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P<0.0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效果的比较 例(%)
*:和对照组相比较,χ2=10.49,P<0.01
3 讨论
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同时,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因此,由于呼吸系统免疫防御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而是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常见发病人群,患儿支气管壁黏膜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因肺泡水肿而出现扩张,从而引发炎症,使肺泡内的毛细血管因充血而逐渐变细导致堵塞,进而影响了呼吸功能[1]。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往往有湿疹及过敏史。起病不久就出现喘息症状,可反复发作,一般到入学年龄时症状消失,仅有少数至年长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其发病原因可能为患儿对感染过敏而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2]。
在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药物雾化吸入后如不及时将痰吸出,稀释的痰液增加,气道本身在炎症时存在黏膜充血水肿,痰液很容易阻塞支气管,可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3]。因婴幼儿不能自主咳痰,在湿化过程中气道内粘稠的痰液和分泌物可因湿化而膨胀,如不及时咳出,有可能导致或加重气道狭窄甚至阻塞。充分有效地拍背,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落,此时给予彻底的吸痰,可明显改善喘憋及缺氧。吸痰时应注意: ①吸痰前要调节吸痰器负压在合适的范围内,即吸引负压严格按新生儿50 mm Hg( 1 mm Hg = 0.133kPa) 、婴幼儿100 mm Hg、年长儿150 mm Hg、学龄儿200 mmHg[4]。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吸痰时造成黏膜损伤,引起局部出血; ②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太粗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太细则吸痰不畅,一般为F8~F10。③吸痰时将患儿侧卧或头转向一侧,先吸口腔,再吸鼻腔,以免患儿哭闹时把分泌物吸入气管; 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边转动边抽吸,在有痰的部位可听到吸痰的响声,应上下移动数次,也可用吸痰管的头部刺激患儿的咽喉部,促使患儿咳嗽,使气管处的痰液咳出后及时吸出,以达到彻底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从放入、吸引到退出口、鼻腔总过程不得超过15s; ⑥吸痰应在患儿饭后2 h 或饭前操作,因此,应告知家长雾化吸入前2h 勿给患儿喂奶,以免在拍背吸痰时患儿呕吐,导致误吸或窒息; ⑦吸痰后注意观察痰液中是否有血丝,有黏膜出血时适当减少吸痰次数,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缺氧、心率等的变化,必要时在吸痰的同时给予吸氧[5]。
本文通过对常规治疗法和雾化吸入后拍背拍痰、吸痰对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对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77-1178.
[2] 汪江平.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J].华夏学,2011,(04):397-399.
[3] 张莉娅. 扣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排痰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5):363-366.
[4] 耿红,吴明杰.喜炎平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 : 239-240.
[5] 氧气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60例的效果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09(21):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