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中国舞蹈报》刊登了一篇由中国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吕艺生教授书写的《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文章。有趣的是,在2012年,这个曾在互联网上被传说为“中国舞蹈理论年”的年度里,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前辈理论家,却向我们发出了“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呼声。阅读全文,仔细品味,其实吕艺生教授并非如其文章标题所认定的那样,“跳出来”的舞蹈。果真无需去“理论”,而令作者感叹的是,现有的“舞蹈基础理论”,有多少是合乎舞蹈本体、本质的“自治性、自律性理论”“原创性理论”?
在阅读吕艺生教授这篇短文之前,笔者正好已阅读吕艺生教授于2011年9月出版的最新专著《舞蹈美学》。这部荣获中国文联第九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的美学专著,以其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理论书写,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本专著中,吕艺生教授针对舞蹈基础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了这样的评论:“世界上没有一本教科书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定义……在中外舞蹈学成果本来都比较少的情况下,仅有的也还是鱼龙混杂,其正确性与准确性都须重新判断与分辨。”对于用其它理论来衡量舞蹈艺术,而不用人体的特性来确定舞蹈特性的现实状况,吕艺生教授在例举了一些历史材料后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引导:“舞蹈毕竟是舞蹈,套用其他艺术的理论建设到头来还不过是他律理论。人们渴望舞蹈能有音乐那样的理论,但舞蹈的物理化、生理化、心理化情形要比音乐复杂得多……因此它的复杂性使它不可能产生音乐那样的物理性原理,因而也不可能产生像乐理、和声学、对位法、复调等等自律性理论……”在这里,吕艺生教授对一些曾被舞蹈界反复运用的“理论”,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驳,他指出:“一些显然是站在其他艺术的立场来看舞蹈,因而才会有诸如‘音乐的视觉化’‘流动的雕塑’等概念。那些不着题的概念或定义,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产生误解。”如此看来,吕艺生教授的“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言说,需要进一步去挖掘其言说内藏的更为深层的意义,不要因为理论家的“于是说”,舞者、舞人果真就不去理论。特别是在我们都还处在被“他者”认为“没有理论”的状态之下。问题的中心是,作为所谓“年轻代”的舞蹈人,是否能从单纯的“手舞足蹈”的“动作思维”中,迈向勤于思考、思辨的理性界面。吕艺生教授在《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开篇即言:“今天我想谈谈‘舞蹈的治学’,‘治学始于求学’,治学醒于思考,治学独立思考。”在文中他也多次提到舞蹈学子要学会“独立思考”的问题,并强调地指出:“我们独立思考为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形成了的东西一定要过自己的脑子。我们专业舞蹈教育之所以不能培养出舞蹈大家,而是舞蹈机器,都是因为丢掉了思想、灵魂。”吕艺生教授对当下许多舞者、舞人在舞蹈創作中常挂于口的“动作思维”给予了这样的认定:“动作思维是一种低能的、幼儿的、野兽的、动物的思维,舞蹈家、体育健将都是属于多元智能。好的作品都是有思想的,道理就在这里。”显然,作为前辈理论家、教育家吕艺生教授痛心疾首的并非是舞蹈不要理论,而再三强调的是舞蹈要有自己的理论、经过自身独立思考后的理论。这些理论源始于我们对舞蹈本体“多元智能”和“身心一元论”的开发与研究,而后构建属于舞蹈艺术的“自治性、自律性”的理论。
吕艺生教授所言的“身心一元论”,笔者以为既是一个对舞蹈载体、即人的身体与身体表达进行系列性、多维性的研究;也是一个对舞蹈“多元智能”作出体认、作出判断的“本体性”的研究。在此借用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刘再复先生对“本体”一词的精炼言说,所谓“本体”,即是“本源”“根本”。①舞蹈的本源、根本固然是身体,但是舞蹈身体的舞动,必然内涵着诸如文学、史学、哲学等等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以及由这诸多“元素”化合于身体表达的“虚幻”。而对此的任何研究,是谁也绕不开文字的表达或被称作为理论的阐述。要将跳即鲜活,不跳则逝去的舞蹈,转化为文字的叙说,一方面,现有的有关舞蹈的“文字语言词库”还有待丰富,也将进行如吕艺生教授所说的“重新的判断与分析”;另一方面,建构“自治性、自律性”舞蹈理论或美学理论,其一旦付诸于文字、形成文本,显而易见,其“舞动”与“舞说”中间由于“直觉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因人、因时的“感受”不同,必然造成一定的“叙说误差”。在这个问题上,个人感觉作为理论家、教育家的吕艺生教授似乎也处在一个十分纠结的当口。一方面他认定:“舞蹈的肢体内涵若单靠文字解释,永远词不达意。何况用语言能说清楚了那还要跳舞干什么?如果能如此,舞蹈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他道出了“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言论,并面对“你跳就有,不跳就没有”的舞蹈,说出了舞蹈理论是“落后的”、是“灰色的”。另一方面,吕艺生教授却在《舞蹈美学》一书中,反复提及有关构建舞蹈艺术“自治性、自律性”的舞蹈理论、舞蹈美学的设想。因此笔者思量,或许是对当下许多舞者、舞人忽视文化修养和理论修养的失望,造成了吕艺生教授的这种“纠结”、这种“悖论”?一个没有理论支撑的艺术门类必然要遭遇“他者”小觑的,而一种缺乏理论导向的艺术评论显然是妄然盲目的。然而,“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呼喊,终究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使我们能在吕艺生教授所言的“全国大背书”“学术大复制”的当下,保持了一份冷静并看到了有关舞蹈理论研究的“继往开来”的路标。
1981年1月30日,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组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美学研究组成员一百余人。据报道,他们是中国舞协、北京舞蹈学院、文研院舞蹈所、军艺舞蹈系、中央和驻京部队一些歌舞团体的舞蹈理论研究者、编导、教员。现已名扬国内外的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当时任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的李泽厚先生在成立大会上做出了以下讲话:“晓邦同志刚才的讲话,通过舞蹈讲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舞蹈美学的一个很好的提纲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几千年前孔子讲的一句话,水如智慧一样的流动,的确很有道理。我觉得舞蹈也是在形体流动中,通过动作、姿态、表情来表现美的艺术。它的形式怎样表现它的内容?关系又如何?例如:动作的角度、力度、幅度等等与表现情感的关系如何?……这门艺术与其它艺术不一样,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活动着的人体本身,这里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②事过三十余年,或许,当时参会的一些前辈已作千古,庆幸的是,三十年后,手中这本被称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舞蹈美学》,使我们可以在一种真正属于舞蹈的“自治性、自律性”的美学理论导向下,去求索舞蹈的奥秘、身体表达的奥秘——舞蹈是跳出来的亦是需要“理论”的。
注释:
{1}刘再复:《随心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2}胡大德:《舞蹈需要美学》,《舞蹈论丛》1981年第1辑。
在阅读吕艺生教授这篇短文之前,笔者正好已阅读吕艺生教授于2011年9月出版的最新专著《舞蹈美学》。这部荣获中国文联第九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的美学专著,以其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理论书写,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本专著中,吕艺生教授针对舞蹈基础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了这样的评论:“世界上没有一本教科书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定义……在中外舞蹈学成果本来都比较少的情况下,仅有的也还是鱼龙混杂,其正确性与准确性都须重新判断与分辨。”对于用其它理论来衡量舞蹈艺术,而不用人体的特性来确定舞蹈特性的现实状况,吕艺生教授在例举了一些历史材料后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引导:“舞蹈毕竟是舞蹈,套用其他艺术的理论建设到头来还不过是他律理论。人们渴望舞蹈能有音乐那样的理论,但舞蹈的物理化、生理化、心理化情形要比音乐复杂得多……因此它的复杂性使它不可能产生音乐那样的物理性原理,因而也不可能产生像乐理、和声学、对位法、复调等等自律性理论……”在这里,吕艺生教授对一些曾被舞蹈界反复运用的“理论”,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驳,他指出:“一些显然是站在其他艺术的立场来看舞蹈,因而才会有诸如‘音乐的视觉化’‘流动的雕塑’等概念。那些不着题的概念或定义,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产生误解。”如此看来,吕艺生教授的“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言说,需要进一步去挖掘其言说内藏的更为深层的意义,不要因为理论家的“于是说”,舞者、舞人果真就不去理论。特别是在我们都还处在被“他者”认为“没有理论”的状态之下。问题的中心是,作为所谓“年轻代”的舞蹈人,是否能从单纯的“手舞足蹈”的“动作思维”中,迈向勤于思考、思辨的理性界面。吕艺生教授在《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开篇即言:“今天我想谈谈‘舞蹈的治学’,‘治学始于求学’,治学醒于思考,治学独立思考。”在文中他也多次提到舞蹈学子要学会“独立思考”的问题,并强调地指出:“我们独立思考为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形成了的东西一定要过自己的脑子。我们专业舞蹈教育之所以不能培养出舞蹈大家,而是舞蹈机器,都是因为丢掉了思想、灵魂。”吕艺生教授对当下许多舞者、舞人在舞蹈創作中常挂于口的“动作思维”给予了这样的认定:“动作思维是一种低能的、幼儿的、野兽的、动物的思维,舞蹈家、体育健将都是属于多元智能。好的作品都是有思想的,道理就在这里。”显然,作为前辈理论家、教育家吕艺生教授痛心疾首的并非是舞蹈不要理论,而再三强调的是舞蹈要有自己的理论、经过自身独立思考后的理论。这些理论源始于我们对舞蹈本体“多元智能”和“身心一元论”的开发与研究,而后构建属于舞蹈艺术的“自治性、自律性”的理论。
吕艺生教授所言的“身心一元论”,笔者以为既是一个对舞蹈载体、即人的身体与身体表达进行系列性、多维性的研究;也是一个对舞蹈“多元智能”作出体认、作出判断的“本体性”的研究。在此借用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刘再复先生对“本体”一词的精炼言说,所谓“本体”,即是“本源”“根本”。①舞蹈的本源、根本固然是身体,但是舞蹈身体的舞动,必然内涵着诸如文学、史学、哲学等等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以及由这诸多“元素”化合于身体表达的“虚幻”。而对此的任何研究,是谁也绕不开文字的表达或被称作为理论的阐述。要将跳即鲜活,不跳则逝去的舞蹈,转化为文字的叙说,一方面,现有的有关舞蹈的“文字语言词库”还有待丰富,也将进行如吕艺生教授所说的“重新的判断与分析”;另一方面,建构“自治性、自律性”舞蹈理论或美学理论,其一旦付诸于文字、形成文本,显而易见,其“舞动”与“舞说”中间由于“直觉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因人、因时的“感受”不同,必然造成一定的“叙说误差”。在这个问题上,个人感觉作为理论家、教育家的吕艺生教授似乎也处在一个十分纠结的当口。一方面他认定:“舞蹈的肢体内涵若单靠文字解释,永远词不达意。何况用语言能说清楚了那还要跳舞干什么?如果能如此,舞蹈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他道出了“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言论,并面对“你跳就有,不跳就没有”的舞蹈,说出了舞蹈理论是“落后的”、是“灰色的”。另一方面,吕艺生教授却在《舞蹈美学》一书中,反复提及有关构建舞蹈艺术“自治性、自律性”的舞蹈理论、舞蹈美学的设想。因此笔者思量,或许是对当下许多舞者、舞人忽视文化修养和理论修养的失望,造成了吕艺生教授的这种“纠结”、这种“悖论”?一个没有理论支撑的艺术门类必然要遭遇“他者”小觑的,而一种缺乏理论导向的艺术评论显然是妄然盲目的。然而,“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的呼喊,终究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使我们能在吕艺生教授所言的“全国大背书”“学术大复制”的当下,保持了一份冷静并看到了有关舞蹈理论研究的“继往开来”的路标。
1981年1月30日,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组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美学研究组成员一百余人。据报道,他们是中国舞协、北京舞蹈学院、文研院舞蹈所、军艺舞蹈系、中央和驻京部队一些歌舞团体的舞蹈理论研究者、编导、教员。现已名扬国内外的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当时任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的李泽厚先生在成立大会上做出了以下讲话:“晓邦同志刚才的讲话,通过舞蹈讲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舞蹈美学的一个很好的提纲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几千年前孔子讲的一句话,水如智慧一样的流动,的确很有道理。我觉得舞蹈也是在形体流动中,通过动作、姿态、表情来表现美的艺术。它的形式怎样表现它的内容?关系又如何?例如:动作的角度、力度、幅度等等与表现情感的关系如何?……这门艺术与其它艺术不一样,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活动着的人体本身,这里面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②事过三十余年,或许,当时参会的一些前辈已作千古,庆幸的是,三十年后,手中这本被称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舞蹈美学》,使我们可以在一种真正属于舞蹈的“自治性、自律性”的美学理论导向下,去求索舞蹈的奥秘、身体表达的奥秘——舞蹈是跳出来的亦是需要“理论”的。
注释:
{1}刘再复:《随心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2}胡大德:《舞蹈需要美学》,《舞蹈论丛》1981年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