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4年12月11日,一封写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陈建国同志的信由宁夏新闻出版局转发到记者手中。一个名叫孙宏伟的北京收藏家在信中称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老地契和各种土地资料,并有意愿跟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建造一个“中国地契博物馆”或将这批藏品捐赠给相关学术机构进行专门的整理、研究,展示……陈书记收到孙宏伟的来信后非常重视,在信上批示:“请选派记者前去采访一下,如事迹可以,可在《收藏界》上发表。”宁夏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昌平接到自治区党委办公室转来的陈书记的批示后,随即安排图书报刊处长黄占宝将传真发至《收藏界》北京会刊中心,本刊及时派记者前往孙宏伟家中进行了采访。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新闻出版局领导如此重视我国民间收藏事业,确实令我们感动。一个国家收藏事业的发展程度,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盛世集藏兴,让珍贵文物留在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像孙宏伟先生这样“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为我国民间文物保护和收藏事业所做的努力,意义重大,精神可嘉。为此,特编发达篇“特别报道”,以倡导和促进抢救和保护民间文物的极极行为。同时也感谢自治区党委及新闻出版局领导对我刊的重视及工作的支持。
缘起千佛寺旧货市场
1994年,孙宏伟刚刚下海,手里有点闲钱,到济南出差时在千佛山下的旧货市场闲逛,地摊上的几张民国旧契吸引了他。地契也就是古代“房产证”,它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变天”和“四旧”的内容之—被严格查禁和大量销毁。明末以至现代,我国历史战乱频频,浩劫不断。是什么人有胆识把这些历史文物保留至今?如今为什么又流失到文物市场上?这几个问题让孙宏伟觉得感动和深思。那时地契在文物市场上是不被人看重的低价值的旧货,平均一张才10元钱,孙宏伟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一大批。
全国买“地”,收藏地契13700多张属全国之首
从济南回来后,孙宏伟对地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事没事地就把一张张地契拿出来看看,想从中琢磨点什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地契上面写的土地丈量标准、交易方式和对货币的称谓等都很不一样。如一张清朝的地契,上面记载着是10两银子一亩地,民国时期的一张地契,上面写着是60个银元一亩地。通过地契他看到了中国土地的变革和经济发展情况,还印证了地契买卖、典当、纳税的情况,以及一些地名、政府机构变迁情况,他认为,这些地契作为一份历史资料,就应该抢救性地购买、收藏,为后人留下历史。从此之后,他便利用工作之佘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老地契和土地資料。他的这一做法当时被很多朋友反对,大家都认为:收藏书画、古瓷、宝石玉器,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收藏地契,既无观赏价值也无经济价值,纯粹是赔钱的行当。但孙宏伟不为所动,坚持收藏地契,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来,他共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地契和土地资料。这批地契资料的从年代上分,从明末到建国后的1953年,时间跨度500多年。比较珍贵的有明代万历、嘉靖以及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契。从地域上分,除贵州和台湾几个省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地契均有收藏,其中比较多的是山东、河北、山西和东北地区的。而且这些地市历史上的老地契孙宏伟基本上都收全了。从种类上分,有官契也有民契,而民契占多数。在民契中,又有继承契、确认契、转让契、典押契、过继契、分立契等几类。这批地契中蕴藏着我国丰富的古代和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史料和人文信息。收藏界一些朋友对这批藏品的评价是:添补空白,专项第一,价值极高。
为何150万美金不卖?
据孙宏伟介绍,目前各地旧货市场上的地契已经非常少见,价格也已高的惊人。10年前10元就可以买一张地契,但现在品相最差的民契也要200-300元,残契了0-80元,而官契则价格更高,2000—3000元一张都比较常见。“不久前,一位美国加州大学美籍华裔学者找到我,看过我的藏品后很惊讶。他出价一百五十万美金要全部收购,想在美国建一座中国地契资料中心,被我拒绝。我考虑的不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而是这批东西绝不能流到国外,它已不属于我个人,它应该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谁来助建中国地契博物馆?
半年前,孙宏伟已经把几十大箱地契运到山东烟台进行整理、分类、装裱,现在已经裱出3000佘幅。但随即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地契藏品在哪儿展示?孙宏伟向记者表示,希望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北京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平台,就可以把地契的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和服务的各项业务开展起来,造福于民族和国家。而且为了这个目标,他曾于去年十一月和今年四月两次自费去欧洲考察国外的十几个著名博物馆。在国外的参观,让他震惊和忧愤,我国大量的古代珍贵文物,都在西方人的博物馆里!因此也更坚定了孙宏伟要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的决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新闻出版局领导如此重视我国民间收藏事业,确实令我们感动。一个国家收藏事业的发展程度,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盛世集藏兴,让珍贵文物留在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像孙宏伟先生这样“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为我国民间文物保护和收藏事业所做的努力,意义重大,精神可嘉。为此,特编发达篇“特别报道”,以倡导和促进抢救和保护民间文物的极极行为。同时也感谢自治区党委及新闻出版局领导对我刊的重视及工作的支持。
缘起千佛寺旧货市场
1994年,孙宏伟刚刚下海,手里有点闲钱,到济南出差时在千佛山下的旧货市场闲逛,地摊上的几张民国旧契吸引了他。地契也就是古代“房产证”,它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变天”和“四旧”的内容之—被严格查禁和大量销毁。明末以至现代,我国历史战乱频频,浩劫不断。是什么人有胆识把这些历史文物保留至今?如今为什么又流失到文物市场上?这几个问题让孙宏伟觉得感动和深思。那时地契在文物市场上是不被人看重的低价值的旧货,平均一张才10元钱,孙宏伟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一大批。
全国买“地”,收藏地契13700多张属全国之首
从济南回来后,孙宏伟对地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事没事地就把一张张地契拿出来看看,想从中琢磨点什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地契上面写的土地丈量标准、交易方式和对货币的称谓等都很不一样。如一张清朝的地契,上面记载着是10两银子一亩地,民国时期的一张地契,上面写着是60个银元一亩地。通过地契他看到了中国土地的变革和经济发展情况,还印证了地契买卖、典当、纳税的情况,以及一些地名、政府机构变迁情况,他认为,这些地契作为一份历史资料,就应该抢救性地购买、收藏,为后人留下历史。从此之后,他便利用工作之佘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老地契和土地資料。他的这一做法当时被很多朋友反对,大家都认为:收藏书画、古瓷、宝石玉器,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收藏地契,既无观赏价值也无经济价值,纯粹是赔钱的行当。但孙宏伟不为所动,坚持收藏地契,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来,他共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地契和土地资料。这批地契资料的从年代上分,从明末到建国后的1953年,时间跨度500多年。比较珍贵的有明代万历、嘉靖以及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契。从地域上分,除贵州和台湾几个省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地契均有收藏,其中比较多的是山东、河北、山西和东北地区的。而且这些地市历史上的老地契孙宏伟基本上都收全了。从种类上分,有官契也有民契,而民契占多数。在民契中,又有继承契、确认契、转让契、典押契、过继契、分立契等几类。这批地契中蕴藏着我国丰富的古代和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史料和人文信息。收藏界一些朋友对这批藏品的评价是:添补空白,专项第一,价值极高。
为何150万美金不卖?
据孙宏伟介绍,目前各地旧货市场上的地契已经非常少见,价格也已高的惊人。10年前10元就可以买一张地契,但现在品相最差的民契也要200-300元,残契了0-80元,而官契则价格更高,2000—3000元一张都比较常见。“不久前,一位美国加州大学美籍华裔学者找到我,看过我的藏品后很惊讶。他出价一百五十万美金要全部收购,想在美国建一座中国地契资料中心,被我拒绝。我考虑的不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而是这批东西绝不能流到国外,它已不属于我个人,它应该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谁来助建中国地契博物馆?
半年前,孙宏伟已经把几十大箱地契运到山东烟台进行整理、分类、装裱,现在已经裱出3000佘幅。但随即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地契藏品在哪儿展示?孙宏伟向记者表示,希望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北京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平台,就可以把地契的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和服务的各项业务开展起来,造福于民族和国家。而且为了这个目标,他曾于去年十一月和今年四月两次自费去欧洲考察国外的十几个著名博物馆。在国外的参观,让他震惊和忧愤,我国大量的古代珍贵文物,都在西方人的博物馆里!因此也更坚定了孙宏伟要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