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收藏”成气候,中国地契博物馆呼之欲出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4年12月11日,一封写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陈建国同志的信由宁夏新闻出版局转发到记者手中。一个名叫孙宏伟的北京收藏家在信中称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老地契和各种土地资料,并有意愿跟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建造一个“中国地契博物馆”或将这批藏品捐赠给相关学术机构进行专门的整理、研究,展示……陈书记收到孙宏伟的来信后非常重视,在信上批示:“请选派记者前去采访一下,如事迹可以,可在《收藏界》上发表。”宁夏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昌平接到自治区党委办公室转来的陈书记的批示后,随即安排图书报刊处长黄占宝将传真发至《收藏界》北京会刊中心,本刊及时派记者前往孙宏伟家中进行了采访。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新闻出版局领导如此重视我国民间收藏事业,确实令我们感动。一个国家收藏事业的发展程度,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盛世集藏兴,让珍贵文物留在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像孙宏伟先生这样“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为我国民间文物保护和收藏事业所做的努力,意义重大,精神可嘉。为此,特编发达篇“特别报道”,以倡导和促进抢救和保护民间文物的极极行为。同时也感谢自治区党委及新闻出版局领导对我刊的重视及工作的支持。
  
  缘起千佛寺旧货市场
  
  1994年,孙宏伟刚刚下海,手里有点闲钱,到济南出差时在千佛山下的旧货市场闲逛,地摊上的几张民国旧契吸引了他。地契也就是古代“房产证”,它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变天”和“四旧”的内容之—被严格查禁和大量销毁。明末以至现代,我国历史战乱频频,浩劫不断。是什么人有胆识把这些历史文物保留至今?如今为什么又流失到文物市场上?这几个问题让孙宏伟觉得感动和深思。那时地契在文物市场上是不被人看重的低价值的旧货,平均一张才10元钱,孙宏伟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一大批。
  
  全国买“地”,收藏地契13700多张属全国之首
  
  从济南回来后,孙宏伟对地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事没事地就把一张张地契拿出来看看,想从中琢磨点什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地契上面写的土地丈量标准、交易方式和对货币的称谓等都很不一样。如一张清朝的地契,上面记载着是10两银子一亩地,民国时期的一张地契,上面写着是60个银元一亩地。通过地契他看到了中国土地的变革和经济发展情况,还印证了地契买卖、典当、纳税的情况,以及一些地名、政府机构变迁情况,他认为,这些地契作为一份历史资料,就应该抢救性地购买、收藏,为后人留下历史。从此之后,他便利用工作之佘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老地契和土地資料。他的这一做法当时被很多朋友反对,大家都认为:收藏书画、古瓷、宝石玉器,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收藏地契,既无观赏价值也无经济价值,纯粹是赔钱的行当。但孙宏伟不为所动,坚持收藏地契,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十年来,他共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地契和土地资料。这批地契资料的从年代上分,从明末到建国后的1953年,时间跨度500多年。比较珍贵的有明代万历、嘉靖以及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官契。从地域上分,除贵州和台湾几个省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地契均有收藏,其中比较多的是山东、河北、山西和东北地区的。而且这些地市历史上的老地契孙宏伟基本上都收全了。从种类上分,有官契也有民契,而民契占多数。在民契中,又有继承契、确认契、转让契、典押契、过继契、分立契等几类。这批地契中蕴藏着我国丰富的古代和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史料和人文信息。收藏界一些朋友对这批藏品的评价是:添补空白,专项第一,价值极高。
  
  为何150万美金不卖?
  
  据孙宏伟介绍,目前各地旧货市场上的地契已经非常少见,价格也已高的惊人。10年前10元就可以买一张地契,但现在品相最差的民契也要200-300元,残契了0-80元,而官契则价格更高,2000—3000元一张都比较常见。“不久前,一位美国加州大学美籍华裔学者找到我,看过我的藏品后很惊讶。他出价一百五十万美金要全部收购,想在美国建一座中国地契资料中心,被我拒绝。我考虑的不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而是这批东西绝不能流到国外,它已不属于我个人,它应该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谁来助建中国地契博物馆?
  
  半年前,孙宏伟已经把几十大箱地契运到山东烟台进行整理、分类、装裱,现在已经裱出3000佘幅。但随即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地契藏品在哪儿展示?孙宏伟向记者表示,希望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北京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平台,就可以把地契的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和服务的各项业务开展起来,造福于民族和国家。而且为了这个目标,他曾于去年十一月和今年四月两次自费去欧洲考察国外的十几个著名博物馆。在国外的参观,让他震惊和忧愤,我国大量的古代珍贵文物,都在西方人的博物馆里!因此也更坚定了孙宏伟要建一座中国地契博物馆的决心。
其他文献
在中贸圣佳秋拍前夕,书画圈内就传出这样一句话:“今年秋拍看老崔。”12月9日,虽已是京城寒冷的季节,却丝毫未能阻挡国内外买家和藏家前去看中贸圣佳预展的热情,尤其是美籍中国画家崔如琢先生拍卖专场预展作品前,更是观者如云,人气显旺。  尽管事前人们对这一专场看好,亦有专家预测本场拍卖的成交率将会刷新老崔的最高记录,但众所周知,以往国内当代中年画家作品拍卖能有七八成的成交率就已属佳绩了。对此,一位收藏家
期刊
衣着随随便便,为人朴朴实实,谈吐随随和和,绝想不到他是鼎鼎有名的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这就是崔如琢先生,在圈子里大家亲切地称他“老崔”。令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是,身为画家的“老崔”,不经意间在收藏上也“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为崔先生作一个对话节目,哈逢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崔先生家做客,崔先生一时兴起,拿出自己的藏品请文老过目:徐悲鸿、石涛、八大、张大干、米芾长卷……一时连见多识广的
期刊
斋号问梅堂、玄壶居、丹若居、别署狂花居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国画艺术报》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副主任,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五、六、八届中青展,第三、四届全国篆刻展,首届、二届、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等大展。出版有《程风子篆刻集》,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报》、《文艺报》、《江苏画刊》、《书法导报》、《中国书法
期刊
清宫龙锦归国  近日,一件稀世清宫文物—龙锦在历经一个世纪沧桑之后,被文物专家刘幼铮护送回国。这件龙锦最终将留在天津。龙锦为清代宫廷自制,尺幅巨大,是皇帝临朝仪仗中的帷帐,置于皇帝宝座之后。该龙锦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最大尺幅的龙锦,高 183厘米,宽193厘米。龙锦运用了京绣中的满绣工艺,采用了齐针、滚针等多种绣工针法。主题图案为一龙游于海水江崖之上,占满整个平面。构图粗犷,显示出清代早期的风格。
期刊
由英国Baldwin’s Auctions Ltd拍卖公司、香港马德和钱钞有限公司、新加坡Monetarium(s)Pet Ltd公司和美国RonMdJ.Gillio Anctions公司联合举办的“香港第39届钱币拍卖会”,于不久前在香港九龙弥敦道50号——金域假日酒店“丽晶厅”举槌。   本次拍卖会推出中国、日本等东南亚钱币1476项,其中包括金、银、铜、镍硬币及近现代纸钞。令人瞩目的是这次拍
期刊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对瓷器造成保护性损害。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期刊
本人读了《收藏界》总第19期题为《由崇祯通宝背“十二两”看明钱特征》一文,认为有的地方与事实不符,自觉班门弄斧,向先生请教。  一、董大勇先生在文中说到只见过明代“洪武通宝”及嘉靖、天启等背十一两的钱,从未见过崇祯背“十二两”钱。先生在古钱币鉴赏中,虽然见多识广,但没见过这样钱也是不足奇怪的,因为这样钱存世稀少。但在中国古钱币几乎所有图书图谱中都有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大钱,不过文中这枚钱文、直
期刊
吴湖帆,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傅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書屋。生于1894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之孙。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自幼受家庭熏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19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选题·统筹:白蔚王泊乔 执行:王泊乔    编者按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刊特派记者驻会进行全程采访,专题报道此次盛会。本次论坛是2001年以来,在上海、广州、西安分别召开的前三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暨全国收藏组织秘书长联谊会”基础上,定名为“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参加论坛者大都
期刊
2004年的国际拍卖市场上,中国历代官窑瓷器的拍卖令人瞩目。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一轮秋拍中,苏富比推出的清乾隆“胭脂地粉彩花卉纹梅瓶”以41,503,400港元成交,创清代瓷器拍卖新纪录,今年秋拍中,许多瓷珍都创出了让人咋舌的天价,如苏富比推出的清雍正“青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以15,182,400港元成交。香港佳土得的明永乐“青花龙凤呈样棱口洗”以26,383,759港元高价成交。佳土得推出的清乾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