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一场兼具当代性与国际性的临时展览:以伦敦科学博物馆的一项前期策展研究为例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作者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开展的一项前期策展研究,旨在为以中国科技为主题的巡回展览搭建一个叙事框架。通过回顾研究的主要阶段,作者着重分享了在项目与概念理论两大层面遇到的挑战与收获的经验。这一案例也将为未来的临时展览筹备提供借鉴,尤其是希望融入当代元素并推动国际间合作与链接的展览筹备工作。同时,这一研究也暗示了进一步消解不同种类博物馆边界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自1977年以來,国际博物协会于每年的5月18日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其中2019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在社区中作为活跃参与者的新角色。博物馆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变化,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今天的我们开始关注观众的需求,变得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因此,博物馆是知识与创造力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公众分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博物馆在保持其原始使命——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首家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其包括自然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四个部分,采取“四馆合一”的方式,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力求建成具有区域特
摘 要 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上作了《我们的科学史写作为什么不成功》的发言,他认为当前国内科学史的书写混杂了许多科普的成分,文学味道较强。其实不少科学史著作本就是科普作品,而科普作品也允许作者再创造。未来国内科学史的书写应进一步鼓励科学家参与,以期打造出更多学术型的科学史精品。  关键词 科学家传记 科学史 科普 科学家参与  0 引言  值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之际,科学史界的翘楚新
摘 要 追溯晚清民初中国早期博物馆的诞生、发展,上海与南通同样赫然醒目、彪炳史册,其关联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双城记”。从地缘(交通)、人缘(交往)入手,对震旦博物院、上海博物院(即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博物院)和南通博物苑展开分析,涉及四个层面的内容:博物馆实体在中国的出现、博物学在早期博物馆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张謇为重点考察有识之士对博物馆的呼唤和倡议、早期博物馆的发展取向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
摘 要 世界博览会作为人类推动生态文明的国际性思想驿站。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中国上海)、“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2012年韩国丽水),到“滋养地球,生命之源”(2015年意大利米兰),其聚焦的主题从自然环境走向人造环境,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同时,世界博览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大媒介事件,受众群体覆盖了各年龄段,是一个有效传播国家形象的契机。因此如何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