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算技术大观——总结2005,预测2006

来源 :微电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界标准硬件运行更快速
  
  如果说在2004年AMD的64位x86技术吸引了IT的注意力,那么2005年是去年布的这步棋使AMD开始收获的一年。2005年4月,AMD将其Opteron服务器CPU从单核转向双核,通过与4路服务器相同的引脚数和功耗,清除了其迈向8路服务器的障碍。对开支很精打细算的用户,被这种只占用一个机架单元的服务器所打动,而AMD也由此使自身在x86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越过了10%的门槛。
  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往往需要一个比较迟缓的过渡过程的IT市场而言,AMD的技术获得成功实属不易。AMD获得显著的市场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用户在选择x86服务器时,CPU的时钟频率并非关系指标,实际上,诸如购买和运行成本、可扩展性、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才是影响选购决策的更重要因素,而这些是AMD的技术所擅长的。
  AMD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在技术的任何领域都与Intel进行了针锋相对、不留余地的较量。例如,Intel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注在其具有更高数据带宽、并且具有向后兼容特性的PCI Express扩充总线上,将其作为一个显著卖点进行宣传,不过AMD的服务器没用多长时间就将PCI Express总线进行了标配;Intel一向引以为豪的在前端总线时钟频率方面的优势,只有在与先前的Intel架构相对比时才能显现,AMD的服务器则将前端总线功能集成到了CPU中,使Intel的技术优势逊色了许多。
  在2006年,4核CPU的出现、硬件支持下的虚拟化、Intel垄断势头的削减等事件的发生是确定无疑的,不过AMD和Intel之间的壕沟战将可能对它们各自的产品发布计划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出于竞争的需要,它们都将保守更多的商业机密。我们预计第一和第二季度基本会按原计划发布产品,但第三季度以后将依然是悬案。Sun的低功耗、低时钟频率产品Ultra SPARC T1(研发代号为Niagara的8核、32线程CPU)的登场也预示着Intel将在2006年的跟进。同时运行的多核和多线程使每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运算任务更多,而更低的时钟频率意味着芯片散热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Intel在这方面提出的目标将使用户受到实惠。此外,Intel还将在其落后的数学运算性能方面进行加强,并且它在大容量缓存、单芯片上集成的内核数量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将使其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领先。
  与此同时,AMD也不甘示弱,Intel将逼使它在单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内核;除了竞争内核的集成度,AMD还将在内存控制、I/O总线和CPU连接方面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优势。AMD在2006年有望抢占服务器市场的20%份额,而在桌面计算领域甚至达到更高的比例;此外,随着AMD与ATI和nVidia等厂商的紧密合作,它还有可能在本年度将直接支持其HyperTransport技术的外设产品制造出来。
  最终,一旦AMD和它的主要OEM客户看准了市场,它将有能力帮助服务器厂商在3U厚的尺度上制造出32路Opteron服务器产品,而其电源消耗状况只与现有的8路服务器保持相当。虽然Intel和AMD在竞争中将越来越多的王牌提前藏了起来,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悬念,不过在2006年和2007年即将出现的一个趋势是明显的,那就是随着x86架构在市场上的持续上扬,围绕着该架构在技术和价格上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厂商们准备下一代硬件
  
  IT部门通常愿意继续使用已有的操作系统,不过事实上往往在厂商和系统咨询商的各种说服和推动下被迫接受不断更新的版本。
  在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发布的推动下,Linux 2.6内核在2005年得到持续加速发展。最新发布的一个Linux产品——Ubuntu,由于承诺提供一个商用级的操作系统(并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将商用版本的企业功能剥除掉)而很快受到大量用户的青睐。Sun公司通过Solaris 10为其x86和SPARC服务器提供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利器,并以此对64位x86平台上的Windows和Linux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微软在过去的一年里也显得格外忙碌,致力于出台众盼已久的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的64位版本。
  当所有这些新亮相的操作系统都将精力投注在加强稳定性等技术特性上的时候,只有Apple的OS X v10.4 Tiger把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上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作为诉求点,并且匠心独具、成效显著。该版本无论从系统内核还是到浏览器界面,都使Apple的Mac服务器非常易用,甚至到了能让一个老奶奶都可以得心应手的程度。而且,Tiger版本的功能也非常出色,当它最初以单独的桌面操作系统发布的时候,许多迷人的新功能特性就是针对专业用户而设计的。
  Tiger版本的Spotlight(聚光灯)文件搜索功能基于元数据、使内容透明化、深入而且快速,将它用在只有几百个文件的系统中显得有些浪费,但对于零碎文件成堆、而且手工管理文件能力较差的专业用户而言无疑是个极有用的助手。Spotlight能以飞快的速度扫描数量庞大、格式类型丰富的文档的内容和元数据,并且在每次搜索任务中还能将E-mail、日历和通讯簿等内容包括进去。
  此外,工作在客户端系统上的Day-to-day功能不仅用于处理日常信息,还对信息提供从一个工作流程提交到下一个流程的通道;Automator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这样的便利:仅仅通过一步桌面点击工作流程,来实现抓取并保存通过应用软件的多个操作过程。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该版本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的特点。服务器版OS X Server v10.4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独树一帜,是功能全面、风格独特、扩展性优良、开放和基于标准的商用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操作系统集成了最好的商用化开发源代码服务,在一个管理界面非常友好的GUI里提供本地和远程管理,监测硬件、服务和客户端系统状态。用户如果在该版本里没有找到想要的功能,还可以去源代码社区找回来自己添加进去,或者从其他厂商处购买后整合进去。OS X的内核也是开发源代码的,这一点是Windows所无法相比的特点。
  OS X最明显的一个缺陷是它不能在苹果品牌之外的机器上运行,这无疑将许多垂青它的用户拒之于门外了。
  2006年的操作系统领域还将发生的一件大事是Windows Vista将初次登场,成为微软继Windows XP之后又一得到重大更新的客户端操作系统。该版本有点像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从易用性、工作效率、可视化界面和鼓励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热情等方面学习苹果OS X系统的特点,不过依然保持着Windows系统的庞大臃肿。2006年除了客户端之外,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也将热闹非凡,苹果和微软之间的竞争更会好戏连台。
  
  大规模普及尚等硬件的辅助——得到硬件辅助的CPU虚拟化将为x86企业应用注入兴奋剂
  
  2005年是即将到来的x86系统虚拟化全面竞争的一个热身年,在这一年至少完成了虚拟化的约1/4进程。目前的虚拟化基本上将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系统。虚拟化所提供的工作机制还可以帮助用户在一夜之间将他们目前坚持使用的1U机架服务器顺利过渡到4路服务器,使其将服务器资源切割成看起来有多个CPU的系统,却用统一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管理。
  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x64版本的出台,造成了对x86虚拟化的迫切需求。包括微软自己开发的在内的许多Windows应用软件只能运行在32位环境下,而虚拟化则改变了这种窘境,可以在同一环境里同时支持64位和32位应用软件。当然,由于虚拟化自身需要占据一定的系统资源,这会对32位应用软件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过去,由于虚拟化造成的系统性能的下降非常明显,因此其意义很有限。如果将一个快速的Xeon处理器分割成两三个只有Pentium性能的虚拟CPU使用,经常显得大材小用。在2006年,如果Intel和AMD能将对虚拟化的硬件加速功能添加到其新推出的CPU产品中,那么虚拟化应用将会真正掀起热潮。
  在一个操作系统之上模拟出另一个操作系统环境(例如在Windows系统里模拟出一个Linux环境,来支持各种Linux应用软件的运行),是企业应用的又一种虚拟化技术,与主流应用相比显得非常稀有。VMware的ESX Server和VirtualCenter包含这种企业应用虚拟化工具,可以对CPU、内存、网络、存储和应用软件资源进行集成虚拟化。
  在通常情况下,用户购买一台机架服务器的时候,是通过一个镜像备份软件来安装系统的,并且以后基上一直用这个固定的镜像来恢复系统。然而,企业的虚拟化技术可以使一台机架服务器增加这样的特点:将自己贡献给企业内部的整个资源网络,可以分担任何应用的部分任务。虚拟化能带来良好的负载均衡能力和特殊的集群计算环境,在将一个服务器从同一企业网络下的一个建筑物移到另一个建筑物时,其重新配置过程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点击过程就可以完成,或者只需编制几行脚本代码。虚拟化可以使一台服务器随意配置在网络环境的任何位置上,而位于整个网络多个地方的磁盘存储设备可以被每个虚拟服务器当作本地磁盘而随时调用。
  在虚拟化环境下,当有企业员工给系统管理员打电话申请一个新的服务器时,管理员可以坐在自己的位子一边手握电话机,一边按照申请人的要求马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服务器或集群,在挂电话之前就能完成这个差事。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被恰好享用同一服务器的另一个应用程序所影响,管理员可以马上将该虚拟系统挂起,将这个应用程序在没有被中断的情况下调配到另一台具有更多计算资源的服务器,而终端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程序的运行是非常平滑的。
  2006年除了AMD和Intel的x86处理器将从硬件上加速虚拟化的运行之外,微软也有迹象将Virtual Server 2005作为其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的一个标准配置,并且有可能对同时运行多个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的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只收取一份软件授权费用,从而降低用户的成本,推动虚拟化发展。这可能将对VMware的GSX Server带来压力,但对ESX Server却更加有利。在2006年,针对大型企业客户的虚拟化环境布置和咨询市场将得以壮大,但我们希望像Xen这样的开发源代码软件解决方案也能得到发展,使那些预算开支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用户也能受到虚拟化的实惠。
  针对x86虚拟化的硬件提速除了带来性能上的跃升之外,还可以缓解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压力,因为在目前的x86架构下,提升性能的担子几乎全压在软件解决方案上。如果有人觉得ESX Server的完整企业解决方案中还少了什么的话,那么AMD和Intel将虚拟化加速特性添注到CPU产品之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观。一旦硬件提升就绪,用户可以马上下载这些虚拟化软件的试用版本体验一下,届时就明白我们为什么将2006年看作是x86的虚拟化之年了。
  
  传输优化登上舞台——更快速城域网建设领先于IPv6、万兆以太网和VoIP等应用
  
  网络的发展在2005年遭受了多方面的障碍,许多人所期待的重大应用突破并没有实现。例如,IPv6的推广成果甚微,美国仍然对传统的IPv4网络拥有主导权;无线网络在行政和科研机构中的应用普及缓慢;VoIP虽然保持了热度,不过其未来究竟依赖于硬件、软件还是二者并重的话题依然充满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还将持续两三年或更长时间。
  当然,这一年的网络技术领域也有一些令人安慰的成果,例如Avaya、Cisco、Siemens等PBX(专用分组交换机)厂商开始将改良的SIP硬件添加到它们的产品线中。虽然这些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还不可能马上解决,不过毕竟已经有多家厂商共同开始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和应用,总比拖延下去或形成垄断局面要好。
  在万兆以太网领域,交换机厂商在不断推出相关的新品。围绕着万兆以太网技术的最热点话题,是它能在城域网建设中以显著的成本潜力和优势成为SONet网络的取代者。分析家们还认为,随着企业备份数据量的持续暴涨,该技术还将在数据中心得到推广。
  但2005年网络领域最显眼的发展在传输的优化方面。毕竟,极少有应用层的协议是设计运行在WAN上的,尤其是它们多数只支持某种垄断的操作系统。多数情况下的策略是在本地网络上保留其余的请求,而仅仅为TCP层面的会话的关键部分提供通行。
  幸好,诸如QoS等技术的应用缓解了网络上的这一问题。用一系列更高层协议的方式来区分传输的优先级,并不是什么新的思想;但在运用这种思想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在管理优先级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崩溃的现象。近几年来的尝试导致打包解决方案的出现,并在最初受到了欢迎,尤其在传输的优先级被确定属于某个专门对象的情况下比较实用。不过只有像Juniper、Riverbed和Swan Labs等厂商提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才代表了未来的趋势。它们将在应用层和TCP层的缓存、压缩、加速等功能整合成一体,虽然看起来好象违背了网络管理上的一个基本规则,但这样很自然地能满足降低复杂性的需求。
  
  厂商将不只关注存储硬件和LUNs——新技术和新产品满足更智能的存储需求
  
  在2005年虽然没有哪项单独的新存储技术冒出,但在数据保护和虚拟化应用领域出现的新产品,以及磁盘、磁带和交换机方面取进的重要进展也使该年度的存储市场比较活跃。
  例如,大量的4Gbps带宽的FC(光纤通道)产品上市,其中包括主机适配器、交换机、磁盘阵列,意味着该技术的产品化程度已经就绪,足以使其出现在SAN环境的每个角落里。在2005年底,多数磁盘厂商都发布了500GB的驱动器,将容量提升了约25%。
  选购一款称心如意的磁盘阵列从来不是什么难事,这一年又多出了规模空前的新品,无论从入门级(Dell/EMC的AX100)还是顶级(Hitachi的TagmaStor和EMC的Symmetrix DMX)产品都让人印象深刻。
  一些新厂商推出的革新性产品还可以让老技术重新焕发出光彩。该年度高容量SATA和高性能SAS硬盘产品的融合将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灵活的组合方案。虚拟化虽然发生在IT的许多子领域,但2005年的虚拟化更多地还是发生在存储技术领域,出现了虚拟化的磁带图书馆、LUNs(Logical Unit Numbers,逻辑单元数量)和文件系统。例如:EMC终于透露了其网络存储虚拟化方面的战略,基于它自己的解决方案Invista和来自三家主要厂商的智能交换机;QLogic公司在该领域发展快速,收购了Troika的硬件加速技术和虚拟化平台。
  在各主要厂商纷纷对磁带机产品赋予虚拟化特性的同时,它们还在其基本的数据备份功能基础上添加了数据保护或数据移植功能。2005年还发生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收购事件,例如Sun收购了StorageTek、NetApp收购了Decru,这暗示着对数据保护、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追求将在2006年持续升温。同时,HP对AppIQ的收购也点燃了SAN管理市场的激烈战火,并使HP在CA和Symantec/Veritas等强有力的对手面前更加有利。
  综合而言,我们有理由期待2006年的存储解决方案将朝向更安全、更容易升级、更易于管理等方面发展。但是,如果只关注在这些传统的发展方向,势必会忽略其他一些新的发展苗头。存储厂商们目前又一次开始将精力投注在客户的真实需求上,以应用为导向,提供功能强大、升级性能好的文件系统,而不仅仅是提供存储硬件。而这正是EMC-Rainfinity、NetApp-Spinnaker、HP-PolyServe等并购案发生的动因,这些相互并购的伙伴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长,但在提供容量更大、灵活性更强的文件存储系统上都有相同的诉求点,并且都希望消除技术标准和兼容性方面的障碍。这无论对存储厂商还是对广大用户而言都是个值得期待的趋势。
  
  开发工具厂商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和代码质量——静态代码分析、基于角色的IDE和多线程升温;Visual Studio出新
  
  2005年,一些老的开发工具得到复苏,而新工具也得到重新设计。在2005年随着对安全性、代码质量和代码所有权的关注升温,多年以前就被淘汰的静态代码分析技术突然又成了最近的香饽饽,可以提供上述3种分析功能的开发产品又现身市场;而仅仅在18个月以前,提供这类产品的厂商几乎还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在接下来,这些产品很可能以单款或几款打包的形式出现,并且都提供上述的3种分析功能。
  备受关注和好评的Eclipse在2005年只作了一个很小的更新,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他们得益于Eclipse的插件而放弃了自己的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集成开发环境)。像苹果电脑、微软、Oracle和Sun等公司的新举动,明显昭示着在某个开发过程中,有多少是可以由一个企业不必借助于合作而独立完成的。Oracle独立地使JDeveloper 10.1.3成为一个最好的自由Java IDEs。在苹果电脑公司的Xcode 2.2中我们发现了大量让人兴奋的东西,尤其是它新的跨平台特性和对象映射(Object Mapping)功能。
  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05(此前代号为Whidbey)毋容置疑地成为该年度发布的最重要的一个IDE。就技术上而言,该产品非常“牛气”,但微软还依靠它设计IDE的方式和市场推广途径来取得用户的信任。
  Visual Studio 2005包含了最好的开发工具,体现了微软在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不但激发开发者的想像力,还可以处理挫败结局。通过这个开发工具,人们也容易理解微软老是拖延其软件开发进程的原因。在一个庞大的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避免大量的重复开发工作,微软越来越贴近开发者的需求,倾向于提供一个统一的、端到端的开发工具包。
  微软为了快速推广Visual Studio 2005而采取了灵活的市场策略:其Express版针对预算紧张而需求有限的开发者;对高端用户则提供了VSTS(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提供开发协作、流程跟踪、OA(质量评价)、自动创建和强劲的源代码控制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对微软而言都是首次尝试,因为此前它都将这些重要的功能留给了第三方厂商的插件去完成。VSTS在Visual Studio中的集成,让微软向其开发者提供了快速、持续、能有效降低复杂性的企业应用开发系统。由于Java的IDE对这些功能的提供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微软将其集成到IDE中的确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2006年,我们预计开发工具将更多新特性集中在对多核处理器的多线程应用的支持上,因为多核处理器将很快在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中得到推广。Visual Studio 2005将袖珍线程图书馆功能添加进其OpenMP中,就是为了这个目的。针对多线程的特殊问题而提供的这些专门开发工具,还将在IDE和独立开发方案中不断得到改良,最终将针对单线程的开发模块全部淘汰。
  
  中间件再获辉煌——SOA的重点从开发转为配置
  
  中间件在2005年的发展几乎比其他任何技术领域都要显著,而且有迹象表明2006年它依然是颗耀眼的明星。新的架构、渐趋成熟的标准和革命性技术,使中间件在企业系统的内部或外部被集成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更可喜的是,该技术并不会剥离或取代已有的应用系统,而是对其增姿添彩。
  中间件技术的这些发展,促使Web服务趋向成熟并且开始被更多人所接受。在过去几年里,标准缺乏、竞争混乱,并且不知道将Web服务集成到企业系统中的最佳方案,这些都严重阻碍着Web服务的推广。然而,从2005年开始,Web服务所面临的这些障碍得到快速解冻:相关标准已形成,两项关键技术的出台促进了Web服务快速走向应用——ESB(企业服务总线)和SOA(面向架构的服务)。
  SOA的登场是非常关键的。早在一年前,我们曾对它的诞生欢呼,到了今年,我们又对它的推广和对打破僵局的贡献而更加欣赏。Web服务不仅可以将两台独立的服务器以点对点的方式关联在一起,还可以使企业系统的集成建立在标准化的总线上,通过一系列服务的方式来执行复杂的企业应用。这种总结就是ESB,提供智能路由功能,还对传输中的数据按照比特提供必要的转换功能。在依靠通用的管道技术(诸如Java消息服务JMS和面向消息的中件间MOM)的同时,ESB还将自身智能、通用的特点发挥了出来。我们曾在2005年7月首次对ESB产品进行了深入的对比性测试,并对即将出现的新ESB(例如来自IBM的产品)持续进行评测。
  多年以来,IBM一直拒绝利用ESB来弥补其消息中间件中存在的任何一项空白。不过市场上的现实客观体现了ESB的特殊身价,这使包括IBM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间件厂商都转向ESB模式。
  在2006年,Web服务和ESB将把更多的推进企业应用中,使关注的焦点不仅仅集中在Web服务的开发和布署上,还将投注在其管理上。Java技术则不同,它正在服务器端的布署方面经历一场信任危机,需要寻求一种更简单的计算模式。像Spring这样的框架正在将J2EE剥离进一个集中环境和一系列必要的应用服务中,EJB3.0、来自Sun和Java社团的一些带头者在朝这个方向做着更多的努力。
  Java还是Web服务的编写语言和平台之一,这一境况在2005年中随着JBI(Java企业集成)的推出而得到加强,JBI是一种运行插件、并且能与基于WSDL的消息进行交互的一种框架。应用服务器最终将集成Web服务,使得这些服务器和中间件将发生永久性地变化。2006年的关键不是何时、何地或如何布署Web服务,而是如何吸引大量企业用户的真正兴趣。
  
  数据保护和更新控制是发展主流——审核和加密产品引起首要关注;微软SQL Server登峰造极
  
  2005年,数据库主流厂商基本上都有重大产品的发布。Oracle Database 10g发布了2.0版,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加密功能、增 强的网格管理功能,并且在性能和安全方面都有大量的提升。MySQL发布了5.0版,可以让用户调用保存的Procedure、Trigger和View。Sybase ASE 15则提供真正集成的数据分区功能,并对本地加密提供了基础。
  但该年度数据库领域最重要的事件是微软SQL Server 2005的发布。这一受到高度期待的版本毫无质疑地成为微软对SQL所作的最重大升级产品,并且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集成了.Net和其他具有更高可用性的功能。该版本使SQL在企业市场具备了能与Oracle产品分庭抗争的实力。
  正如我们曾在一年前预测的那样,数据库网格(或称动态集群)并没有进入主流市场,依然在一些特殊用户群体中缓慢发展。网格技术要在企业市场上形成气候,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除非能快速扫清一些关键障碍,例如资源共享和工作量分配的机制问题等。在2006年,网格将依然停留在非常有限的市场上。
  适用性仍然是在2005年和2006年数据库管理员所关注的最焦点问题,尤其是对数据库活动的审核和数据更新的控制方面。2005年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产品,包括Quest的SQL Watch,这是一个可以监测SQL Server数据库中变化情况的工具。另外还有Lumigent的Audit DB,它是审核数据库的一个好助手。
  Lumigent在2005年8月发布的Vulnerability Maganer 3.0,旨在与AppSecInc的AppDetective产品进行面对面的竞争。这两个产品都可以评估并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弱点。该领域的许多厂商已经公布了各自的新品计划,所以在2006年将会看到种类更多的数据库管理解决方案出台。
  2005年的数据库备份市场竞争持续激烈,主要在Imceda和Idera之间展开,但最早发力的是Red Gate Software,它在2005年2月先惊起了低端市场。Imceda随即在5月推出了其Quest Software,点起了战火。该举动将可能使Imceda Quest成为数据库备份市场的最大赢家,当然它还需要在打败这两个竞争对手的过程投入更多的资源。
  数据库加密技术在2005年表现出色,并将在2006年持续下去。AppSecInc和Vormetric等厂商的举动表明,数据库加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成功实现。AppSecInc在Column层进行加密,保护信用卡和身份证号等敏感数据,只有授权用户才能查看。Vormetric则在服务器层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加密,确保这些文件及其副本在被窃取后无法被调用和查看。
  在2006年,微软的SQL Server 2005将招来一些令人兴奋的兼容产品,其中可以预见的包括SQL Farms,它有一个出色的SQL编辑器,并将推出一个新的管理工具,提供许多令人惊讶的功能。
  
  亟待突破瓶颈——文档管理和桌面搜索期望更加适用高效
  
  医药、金融等行业多年以来一直在用EDM(企业文档管理)来处理客户记录等重要的信息,证明这种手段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2005年,无论是个人还是大的组织机构,开始遭受到曾经被忽视了的适用性不足的问题而引起的痛苦。厂商在过去不顾客户对适用性的需求,只将全部精力放在对企业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搜索功能上。
  2005年,这一问题得到重视并开始有所改观,并将在2006年得到持续。可以预见的有EMC的Documentum,它将提供最完整的企业内容管理解决方案,通过丰富的模块实现工作流和业务处理自动化、Web内容发布、记录管理、适用性和存档等功能。对文档的生命周期管理,不应该过于复杂和昂贵,这样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目前已有大量的中端Web内容管理产品出现,它们集成了对文档内容和业务流程的管理功能,我们测试了其中的几款产品,它们虽然没有EMC Documentum的高级特性,但依然能帮助许多用户实现在文档创建和使用过程中的良好控制。
  内容管理还没有像一个功能丰富的SOA出现,不过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例如,我们最喜欢的Web内容管理产品CrownPeak CMS,将仓库和记录管理功能扩展到了CRM集成环境里。再例如,SilkRoad的Eprise 2006不仅集成了文档管理功能,还良好地整合了多种服务技术。
  2005年,搜索引擎领域也发生了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首先,桌面搜索技术实现了这样的承诺:在一个单视窗界面里提供从本地和企业系统信息中获得的综合搜索结果。其中,Google加强了与IBM的合作,将其桌面搜索引擎扩展到IBM的企业数据库产品中;而微软最近出台的Windows桌面搜索引擎又将触角伸到保存的E-mail和共享文件中。接下来,企业搜索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所有数据产生相互关联。有人曾质疑Autonomy-Verity合并案,认为二者的搜索技术相互独立,其整合势必带来复杂性。然而这种合并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可以分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用两种方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技术选择。例如,这两家厂商都有分类技术,分析家认为二者的整合将形成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向其他竞争对手发起挑战。
  除了那些巨头厂商之外,搜索引擎领域还出现了一些后起之秀。Vivisimo推出的Velocity可以实时、高效地将从企业和公共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整合和处理,目前又添加了查询路由功能,可以将用户的搜索请求转移到相应的搜索引擎上,或根据用户的请求定制特殊的搜索路径。
  虽然其他一些产品并不能令人刮目相看,不过从2006年开始,人们将开始快速接受联合搜索引擎。企业用户和他们搜索的信息之间的壁垒不可能在顷刻间得到突破,但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
  
  灵活的小厂商挑战业界巨头——出现基于Linux的Exchange杀手,WebEx有望成为执此牛耳者
  
  2005年的协作领域出现了更多的发展蓝图,微软Exchange的挑战者们弄出了许多新花样,播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网络应用热潮,对WebEx的管理意识到从小客户身上同样有钱可赚。
  在2005年,我们看到传统的集成协作环境开始走向没落。3个最重要的协作产品中的2个都进行了重大升级,即IBM Lotus Notes和Novell GroupWise都在几个星期内先后推出了自己的7.0版本,但所包含的新特性微乎其微,以至于它们的新闻稿都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虽然IBM和Novell都宣称在努力留住各自的客户,不过前者的客户总是在两种产品之间频繁摇摆,而后者的客户总在抱怨其协作功能除了通过E-mail和即时消息来进行之外没有其他新的途径。IBM曾许诺的Workplace功能,也许在Lotus Notes的第8甚至第9版本从来不会出现,将使其客户一再失望。而Novell也将曾向客户承诺的基于Linux环境的GroupWise产品的发布一再拖延。
  因此,2005年的协作软件领域最热点的还是基于Linux环境的“Exchange杀手”。正当Scalix和Zimbra等厂商努力抢占市场(这部分市场希望协作工具能提供Postfix之外的其他功能)的时候,微软对Exchange Server 2003发布了一个重要的升级软件包,并且颁布了Exchange Server 12的首个试用版本,这极大满足了其客户的需求。虽然微软的多数客户已经感到满足了,但为了进一步稳固其市场地位,微软还收购了Groove Networks公司,并任命Ray Ozzie来主管其协作产品。如果说微软还没有完全垄断协作市场的话,那么它在该市场上的头把交椅也已经是坐定了。
  但协作市场上的头把交椅也不是好坐的。当WebEx公司通过收购Intranets.com公司进入小型企业市场之后,挑战龙头老大的希望也产生了。新的WebExOne通过一个值得信赖的以服务形式提供的企业内部网软件包,以及新增的一个每月收费49美元的网络会议功能,使协作软件的一些“异步”特性(例如日历、数据库和文档管理)发挥作用。如果Exchange将遭遇真正的多杀手,那么类似这样新出现的服务就是最有希望的。
  虽然互联网上的播客现象受到了一些批评家的驳斥,但它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预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内容发布方式。目前播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寻找赢利的模式。
  与此同时,业界继续朝统一消息服务而缓慢努力。虽然在同一个窗口界面下收发E-mail、即时消息和声音邮件听起来很理想,但要客户接受这个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企业用户们对统一消息服务的疑虑主要来自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统一消息服务目前还需要投资PBX交换机,以及将PBX交换机连接到邮件服务器的CT(Computer Telephony,计算机电话)服务器。如果厂商希望统一消息服务能得到推广,那么至少应该推出一种可以帮助企业用户减少硬件投资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协作领域在2005年出现了更多的疑问,而不是解答。企业用户们仍然在权衡E-mail、即时消息和声音邮件等服务是否应该打包在一起,还是以目前尚能接受的成本各自单独提供。而将协作当成一种服务来提供也是很有前景的,WebEx等厂商的灵活策略使其取得了那些重头厂商在过去几年里所没有取得的显著成效。
  
  巨头厂商继续厉兵秣马——市场潜力巨大,联合身份认证是最终方向
  
  身份管理市场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虽然身份管理还没有形成市场上的主流应用,但在2005年它稳步地朝此目标前进。身份认证如此引人关注,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安全技术。对身份的鉴别、良好的访问控制和SSO(个体签名)等都是很重要的发展目标,不过它们还仅仅是一个身份管理系统所要承担的责任的冰山一角。
  身份管理系统最终将成为管理那些由应用服务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的基础,为更平滑的、基于SOA的企业集成铺就道路。不过,这将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多数企业将应用到身份管理的部分功能:自动创建或注销账户、集中的验证日志和审查功能。
  然而,对许多企业而言,设计一个身份管理架构依然是项艰巨的任务。这不仅缘于该技术的复杂性,而且将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和业务流程。在2006年,降低这些门槛将成为身份管理厂商们的首要任务。
  因此,对于那些新进入该市场的厂商而言,这意味着日子将很艰难。在2006年,那些在企业IT市场已经拥有相当雄厚基础的巨头厂商们,将继续巩固各自在身份管理市场上的地位。
  IBM早在2002年就收购了Access360,Sun在2003年收购了Waveset,2004年又发生了HP收购TruLogica、CA收购Netegrity的事件,使身份管理市场的并购达到一个高潮。而在2005年,Oracle又收购了专注于身份管理领域的Oblix、OctetString和Thor技术公司,使这个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厂商拥有了丰富的身份管理技术。此外,HP最近又通过与Trustgenix的联手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身份管理领域的实力。
  然而,事实并不会像人们所听说的那样,CA、HP和Oracle在身份管理市场上依然可能受到更强劲对手的挤压。在像IBM Tivoli、微软、Novell和Sun等这样实力雄厚的竞争者之间,要想成为市场的领头羊是非常艰难的。这些厂商在身份管理市场上的持续努力,将在2006年使更多的专注于该领域发展的厂商遭受重创或淘汰。身份管理领域的下一个重要竞争将围绕着可用性展开。迄今为止,Novell凭借它成熟的目录服务器基础所提供的强大的管理工具,使该公司成为这方面的领导者。它最近发布的Identity Manager 3基于其成熟可靠的产品,在基于Eclipse的框架上提供自动创建功能和一个可视化的规则设计工具。其他厂商也将竞争性地推出类似的技术和产品,向用户提供更容易操作的界面。
  然而,该领域最长久的竞争还将围绕着联合身份认证管理而展开。在跨越多个地域的分布式网络中,对申请访问企业信息资源的内部员工或客户的身份认证和授权实现集中管理,很明显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不幸的是,这种技术目前仍不成熟,联合身份认证对多数用户而言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它只在电信等垂直行业市场上得到初步的成功实施。
  随着Liberty Alliance(自由联盟)推出SAML 2.0,各厂商在推出标准化的联合身份认证系统的过程中有了依据可循,不过解决后勤问题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厂商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针对关键行业开发更好的产品,以向广大企业用户证明联合身份认证技术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值得的、必需的。
  就更长远而言,SOA可能是身份管理技术最关键的驱动力,因为身份管理和其他服务整合进单一架构下的管理系统将是趋势。就目前而言,2006年的持续努力将是发展主题。虽然身份管理技术依然处于早期阶段,但它的发展宁快勿慢,因为有太多的业界巨头厂商在推动它。
  
  安全策略非常关键——单点解决方案丰富,但防范意识需要增强
  
  安全仍然在2005年成为困扰IT部门领导的首要问题,而且理由十足。诸如身份冒认(Identify Theft)、网络钓鱼(Phishing)、间谍软件(Spyware)等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词;企业将任何一台新并入内部网络的计算机都当作潜在的安全隐患来对待;各个不同级别的IT人士都被安全问题搞得头疼不已。
  令人意外的是,2005年几乎没有发生一起波及全球的病毒入侵或攻击事件,虽然这种事情的发生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但毕竟没有像过去那样张狂,这只能说是幸运,而不能证明现在的安全技术发挥了多少作用。事实上,许多企业、大学或政府机构都承认,他们的敏感数据几乎在每周都发生安全问题。
  网络访问控制依然是个热门市场,虽然相关厂商在不断提供无数的解决方案,但问题也持续不断。无论对已具实力的厂商(诸如Symantec推出Sygate,Juniper推出Funk Software)还是新厂商(ConSentry、Elemental和LockDown等)而言,终端的安全性和基于设备的访问控制看起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广方案。虽然其中的有些方案听起来很吸引人,但2006年将有更多的方案参预进来,使竞争非常激烈。
  随着防火墙厂商开始提供IPS功能,并使IPS产品看起来越来越像防火墙和路由器,针对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案也在2005年形成了一些气候。在网络操作和安全管理团队重叠的场合下,这种方案能引起多数用户的兴趣。虽然它被描述为统一的安全管理方案,但在其他场合下并没有赢得IT部门的信任。
  但网络和安全管理在2006年将继续重合,尤其在那些匆匆建立的中小企业网络中更是如此。将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操作规则整合进同一个设备中,有助于将投资花在购买更高性能的网络架构上,从而更加轻松地解决新的需求。将网络的构建基于廉价设备的IT部门迟早将被未来所淘汰。
  帮助和说服用户制订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策略,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多数用户在采购安全产品时都基于战术考虑,哪儿出问题就补哪儿,而实际上他们的安全系统最好彻底重建。当然,那需要相当的预算开支。
  当然,如果缺乏起码的安全防范意识,无论技术进展有多快都是白搭。事实上,由于许多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甚至大量侥幸心理的存在,使得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敏感数据丢失事件还是发生了。应该对许多CTO们敲敲警钟:为什么缺乏起码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信息安全的开支多一点预算真的那么难吗?
其他文献
春节长假刚刚过去,新一年忙碌的工作又将开始。正如上班后的第一天都要清扫一下办公室和办公桌一样,我们也需要对我们的电脑从内到外进行一次全面清扫,以一种全新的状态投入新的一年的工作中。  现在就和我们一起动手,从内到外,从软到硬来一场彻底清理,让你的电脑焕然一新!  每个电脑使用者都有类似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电脑越来越慢,启动Windows、浏览网页、运行应用程序都比新机器慢了很多,降
期刊
硬盘厂商希捷最近向笔记本电脑市场开始供应容量高达160GB的硬盘驱动器,在2.5英寸的硬盘市场创下了容量的新记录,并且成为希捷公司的首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硬盘产品。  硬盘厂商希捷最近向笔记本电脑市场开始供应容量高达160GB的硬盘驱动器,在2.5英寸的硬盘市场创下了容量的新记录,并且成为希捷公司的首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硬盘产品。希捷曾在2005年许诺将在2006年首季度推出这
期刊
在未来数字家庭的蓝图构建中,许多厂商提出了各自的设想,在涉及到PC的高清电视内容接收部分上,目前多数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在CES 2006展会上,一些厂商展示了以内置卡或USB外置形式设计的各种微波数字电视收发器,它们可以使一台PC不用连接到有线电视插座上就可以收看由卫星或地面台站以微波无线信号发射的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东芝展示的是其首款支持微波数字高清电视的“Qosmio G30”系列笔记本电脑
期刊
利用已有的有线电视网传输数字信号,是数字家庭的一个重要选择方案,但在过去一直缺乏相关的标准。尽管市场上已有许多可接入有线电视网的机顶盒和其他硬件设备,不在CES 2006期间宣布的一些支持OCAP(Open Cable Applications Platform,开发的有线电视应用平台)中间件标准的设备和服务才使这一市场的标准化有了起色。  在一个非赢利研究机构CableLabs的组织下,美国几家
期刊
拥有25年历史的IBM i系列近些年总会被人们怀疑是否如秋后的蚂蚱,撑不了多长时间。近日,IBM i系列在北京以声势浩大的规模举行了3天的围绕i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培训——System i5 ITSO 2005技术论坛。IBM似乎要用这巨大的论坛投入向世人证明,将继续投资i系列并要让它换发新的活力。  “你如何描述你跟i系列的关系?”  “我应该是爷爷了,i系列就像我的孩子。” IBM i系列首席
期刊
在刚刚结束的“告别传真机,HP‘4:1’精明投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经济实用的一体化影像加工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名为典意空间装饰公司的案例更值得大家借鉴。  “典意空间”是一家小型装饰公司,总共十几人。出于节约办公租金的考虑,公司在北京建外SOHO租了一小套办公室。在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公司的设备就是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再加一台扫描仪,打印机和扫描仪放在设计部门,而传真机则放在老板办公室。如果需
期刊
2006年1月9日,英特尔在中国如期发布了其代号为Napa的双核心移动平台,从此,笔记本电脑及台式机之后,也正是进入了双核时代。Napa都有哪些新特性?Napa笔记本电脑的性能、电池寿命、价格如何?原有的Sonoma笔记本电脑是否会被淘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这篇文章。  背景资料:什么是Napa?Napa是英特尔第3代移动计算平台的开发代号,共由处理器、芯片组、无线网络3部分组成。处理器部分
期刊
在商用台式机领域,HP一直是最积极进取的厂商之一,最新产品HP Compaq dc7600代表了它在该领域的最新实力。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dc7600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篇文章将介绍这款产品在设计方面的成功之道。    安全:比性能还重要    HP高档商用台式机区别于普通产品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安全性,这在dc7600中体现得很充分。  在商用台式机的设计中,高安全性和高性能谁更重要?安全和性能都
期刊
上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新型PDA智能手机作为通讯设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这期,我们将继续给大家讲解它超越手机的商务处理功能和相关应用技巧。  PDA手机的商务功能极其强大,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商务应用,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一些常用的商务功能。  商务办公亦随身    * 约会功能    在PDA智能手机上,用户可以定义约会,如会见哪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具体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存入PDA中,时间一到便
期刊
磁带的故事  在美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出卖或收购旧磁带的帖子。一家名为KeyBank的美国银行在存储介质升级之后,准备将原来的的8500盘旧磁带卖掉以弥补升级的高昂费用。由于这些磁带记录着客户的财务信息,必须抹去才能出售。如果重新对这些磁带写一遍,每盘磁带就需要一个小时。他们决定用消磁器,对磁带消磁,但他们失败了。对消过磁的磁带再次读时,还是能读出一些字;然后再通过Google搜索,就能找到有用的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