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建夫教授认为癫痫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感受外邪侵袭所致。以调节气血阴阳,补偏救弊,恢复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作为治疗癫痫的基本原则。并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研制了抗痫1号及抗痫2号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癫痫,气血阴阳,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126-01
张建夫(1924-),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府名医。
1病因病机
中医对于癫痫的认识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指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指出了小儿癫痫多为胎病,因其母受惊,气机逆乱而致。宋代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叙论》中指出:“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认为癫痫的病因复杂,如母胎受惊、外感淫邪、饮食不节均可致病,但其总的病机为脏气逆乱。金元以后的医家开始重视痰浊与癫痫的发病关系。朱丹溪认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阐述了痰与癫痫发病的密切关系。而清代医家王清任则认为癫痫的发病主要责之于瘀,正如《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论述:“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
张建夫教授博采众长,认为无论风、痰、火、瘀,均为癫痫的发病之标,而根本原因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感受外邪侵袭,产生风、痰、火、瘀之邪。其中风、火、痰、瘀又是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气血阴阳失调的进一步发展,使癫痛诱发[1]。正如《素问》所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分说明了正气与发病的关系。人体在生理条件下,气血阴阳平和,各司其职,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当人体的气血阴阳不循常道发生紊乱时,机体将会产生风、痰、火、瘀等邪气,而邪气的产生更会导致机体功能的进一步紊乱,产生恶性循环,导致癫痫的发生。
2临证思辨
癫痫属于临床常见的脑系疾病,但由于其临床变化复杂,常于各种诱因刺激后复发,因此,癫痫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癫痫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正如《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而历代医家依据自身对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分别提出了熄风、化痰、镇静安神等治法,并创立了如定痫丸、涤痰汤、礞石滚痰丸等经典方剂。
张建夫教授依据自身对于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调节气血阴阳,补偏救弊,恢复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癫痫的基本原则[2],兼以涤痰、祛风、清热、化瘀,方能标本兼治,收得良效。临床上若仅重于风、火、痰、瘀,单用涤痰、镇静等方剂仅能使风痰火暂熄,但终非治本之法。张教授将癫痫分为气血失调胆火型及气血失调痰火型,并根据以上证型,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研制了抗痫1号及抗痫2号,临床疗效显著。
抗痫1号: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竹沥、僵蚕、贝母、蝉蜕、丹参、陈皮、茯苓、枳实、甘草,此方以小柴胡汤加竹沥、贝母、僵蚕、蝉蜕等味组成,以调理气血明阳平衡, 佐以祛风化瘀醒神。
抗痫2号: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大黄、僵蚕、贝母、蝉蜕、甘草,此方以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大黄、僵蚕、贝母、蝉蜕等味组成,以调理气血明阳平衡,佐以祛风涤痰、解毒。
3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男,19岁。因“间断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1年”于2010年8月求诊于张建夫教授。患者1年前因高考后成绩不佳,情绪低落,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于宝鸡市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癫痛,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g,2次/日治疗,病情控制不佳。近2月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每日发作1~2次。诊见: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差,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纳食可,夜休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癫痫,辨为气血失调痰火证。治以调理气血明阳,佐以祛风涤痰解毒为法,给予抗痫2号方加减,柴胡10g,清半夏10g,党参12g,黄芩10g,桂枝9g,白芍9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大黄9g(后下),僵蚕10g,贝母10g,蝉蜕10(后下),甘草6g,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发作次数减少,每1~2日发作一次。继用上方加减60余剂后,发作次数大减,已减量丙戊酸钠缓释片为0.25g,2次/日,后以上方为丸,继服3月。随诊2年,癫痫未再发作。
参考文献
[1]梁奇石,李保华,张建夫,等.辨证治疗癫痫病10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89,10(1):9.
[2]张建夫,梁奇石,陶更鱼.中医治疗癫痫的初步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03:29-32,46.
【关键词】癫痫,气血阴阳,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126-01
张建夫(1924-),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府名医。
1病因病机
中医对于癫痫的认识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指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指出了小儿癫痫多为胎病,因其母受惊,气机逆乱而致。宋代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癫痫叙论》中指出:“癫痫病,皆由惊动,使脏气不平,……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认为癫痫的病因复杂,如母胎受惊、外感淫邪、饮食不节均可致病,但其总的病机为脏气逆乱。金元以后的医家开始重视痰浊与癫痫的发病关系。朱丹溪认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阐述了痰与癫痫发病的密切关系。而清代医家王清任则认为癫痫的发病主要责之于瘀,正如《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论述:“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
张建夫教授博采众长,认为无论风、痰、火、瘀,均为癫痫的发病之标,而根本原因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感受外邪侵袭,产生风、痰、火、瘀之邪。其中风、火、痰、瘀又是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气血阴阳失调的进一步发展,使癫痛诱发[1]。正如《素问》所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分说明了正气与发病的关系。人体在生理条件下,气血阴阳平和,各司其职,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当人体的气血阴阳不循常道发生紊乱时,机体将会产生风、痰、火、瘀等邪气,而邪气的产生更会导致机体功能的进一步紊乱,产生恶性循环,导致癫痫的发生。
2临证思辨
癫痫属于临床常见的脑系疾病,但由于其临床变化复杂,常于各种诱因刺激后复发,因此,癫痫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癫痫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正如《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而历代医家依据自身对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分别提出了熄风、化痰、镇静安神等治法,并创立了如定痫丸、涤痰汤、礞石滚痰丸等经典方剂。
张建夫教授依据自身对于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调节气血阴阳,补偏救弊,恢复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癫痫的基本原则[2],兼以涤痰、祛风、清热、化瘀,方能标本兼治,收得良效。临床上若仅重于风、火、痰、瘀,单用涤痰、镇静等方剂仅能使风痰火暂熄,但终非治本之法。张教授将癫痫分为气血失调胆火型及气血失调痰火型,并根据以上证型,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研制了抗痫1号及抗痫2号,临床疗效显著。
抗痫1号: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竹沥、僵蚕、贝母、蝉蜕、丹参、陈皮、茯苓、枳实、甘草,此方以小柴胡汤加竹沥、贝母、僵蚕、蝉蜕等味组成,以调理气血明阳平衡, 佐以祛风化瘀醒神。
抗痫2号: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大黄、僵蚕、贝母、蝉蜕、甘草,此方以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大黄、僵蚕、贝母、蝉蜕等味组成,以调理气血明阳平衡,佐以祛风涤痰、解毒。
3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男,19岁。因“间断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1年”于2010年8月求诊于张建夫教授。患者1年前因高考后成绩不佳,情绪低落,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于宝鸡市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癫痛,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g,2次/日治疗,病情控制不佳。近2月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每日发作1~2次。诊见: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差,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纳食可,夜休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癫痫,辨为气血失调痰火证。治以调理气血明阳,佐以祛风涤痰解毒为法,给予抗痫2号方加减,柴胡10g,清半夏10g,党参12g,黄芩10g,桂枝9g,白芍9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大黄9g(后下),僵蚕10g,贝母10g,蝉蜕10(后下),甘草6g,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发作次数减少,每1~2日发作一次。继用上方加减60余剂后,发作次数大减,已减量丙戊酸钠缓释片为0.25g,2次/日,后以上方为丸,继服3月。随诊2年,癫痫未再发作。
参考文献
[1]梁奇石,李保华,张建夫,等.辨证治疗癫痫病10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89,10(1):9.
[2]张建夫,梁奇石,陶更鱼.中医治疗癫痫的初步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03:29-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