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伟壮观的上海世博会舞台上,美国馆用三部短片向参观者再次演绎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称文化产业为版权工业,但始终没有忘记把传播美式价值观放在核心位置。于是,我们看到从《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雷恩》到《阿凡达》,无不浸透着美国人的处世方式和价值理想。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转型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话题。文化生产,内容为王,这是恒定不变的真理。以此比观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即可从一个新的高度深刻意识到,我们某些文化产品热衷于立意的卑微、情调的低下、内涵的空洞、情节的猎奇,固然也能在一时获取一定的市场回报,但这些产品终究不是人类文明之精华、中国文化之精品,其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既指明了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又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给予了应有关注。他们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肯定了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生活过程在历史斗争进程中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创新无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创新的实质是什么?文化创新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尚需要作出明晰的界定和深入的阐释。
我赞成对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要作出适当区分的理解,而把文化看作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文化的过于宽泛的理解不利于科学把握文化的本质,反而会混淆物质载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淡化意识形态的幼稚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我们警醒的是西方资产阶级在这一问题上毫不隐讳的表露。且不说象布热津斯基那样的资产阶级政客、吹鼓手对“不战而胜”、“和平演变”的赤裸裸的宣称,只看西方一些著名学者从学术角度作出的一些阐述,也已十分清晰明了。如亨廷顿把文化定位为“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解释,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并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这三种资源中。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对实际生活发生影响: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思想的人的传导,渗透于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非正规群体中,成为维系其存在和发展的粘合剂,并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在更深的层次上,文化总是要寻求其在社会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中的强烈表达,这也就是所谓的制度对文化的固化作用,因此,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不仅要看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且要从其社会制度中去寻找答案。此外,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还通过产业存在形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增长点。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引下,依托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物质和非物质生产要素,以知识和信息为原料,形成承载着特定意识形态功能的创意产品,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深层次相互交融和传统产业的转型重组,使文化产业成为区域发展中战略性、智慧型和具有引导力的重要产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整合力量,因此文化创新表现为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价值观的重构。一个社会既要有通过经济、科技、军事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要有通过文化价值观以及作为其资源和载体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这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充分认识价值观在区域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并立足区域实际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形式,把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有机契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以价值观为主要内涵所支撑和外化的文化力在内的软实力,并且文化力实际上已经位居区域软实力的首位,是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文化不仅为区域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广泛智力支持,而且本身也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进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市民文明素质、健康生活方式、独特文化气质、浓郁文化氛围等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是支撑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价值观的改造和整合,这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投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创新要为确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实现文化整合、构建和谐文化服务。它要求区域领导人具有全局和战略的眼光,即“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言。发展区域文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文化产业给GDP增加一些数字,而要高度关注区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把它作为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一项长期投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在我国是制度与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对国家文化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高度重视并加强区域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国家利益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而且要使理想信念、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顺应当前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进一步树立人才为本的政治价值观、生态为先的经济价值观、民生为重的社会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前后相承,在认同上上下同心,在实践中左右贯通,以致力于“创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共同生活的新方式”。南通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机制,昆山市在推进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对区域特色价值观建设的创造性探索,华西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对华西文化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又构筑了区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机制,收到了显著成效,也为区域文化创新、为区域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综上所述,文化创新的实质,应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是“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关键是要通过创新文化传播业态和传播方式,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创意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提高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以此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在世界上树立中华文化的崭新形象,增强其感召力和影响力。对此,各级党委及其意识形态管理机构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始终不懈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既指明了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又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给予了应有关注。他们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肯定了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生活过程在历史斗争进程中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创新无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创新的实质是什么?文化创新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尚需要作出明晰的界定和深入的阐释。
我赞成对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要作出适当区分的理解,而把文化看作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文化的过于宽泛的理解不利于科学把握文化的本质,反而会混淆物质载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淡化意识形态的幼稚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我们警醒的是西方资产阶级在这一问题上毫不隐讳的表露。且不说象布热津斯基那样的资产阶级政客、吹鼓手对“不战而胜”、“和平演变”的赤裸裸的宣称,只看西方一些著名学者从学术角度作出的一些阐述,也已十分清晰明了。如亨廷顿把文化定位为“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解释,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并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这三种资源中。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对实际生活发生影响: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思想的人的传导,渗透于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非正规群体中,成为维系其存在和发展的粘合剂,并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在更深的层次上,文化总是要寻求其在社会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中的强烈表达,这也就是所谓的制度对文化的固化作用,因此,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不仅要看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且要从其社会制度中去寻找答案。此外,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还通过产业存在形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增长点。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引下,依托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物质和非物质生产要素,以知识和信息为原料,形成承载着特定意识形态功能的创意产品,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深层次相互交融和传统产业的转型重组,使文化产业成为区域发展中战略性、智慧型和具有引导力的重要产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整合力量,因此文化创新表现为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价值观的重构。一个社会既要有通过经济、科技、军事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要有通过文化价值观以及作为其资源和载体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这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充分认识价值观在区域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并立足区域实际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形式,把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有机契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以价值观为主要内涵所支撑和外化的文化力在内的软实力,并且文化力实际上已经位居区域软实力的首位,是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文化不仅为区域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广泛智力支持,而且本身也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进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市民文明素质、健康生活方式、独特文化气质、浓郁文化氛围等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是支撑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价值观的改造和整合,这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投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创新要为确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实现文化整合、构建和谐文化服务。它要求区域领导人具有全局和战略的眼光,即“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言。发展区域文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文化产业给GDP增加一些数字,而要高度关注区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把它作为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一项长期投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在我国是制度与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对国家文化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高度重视并加强区域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国家利益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而且要使理想信念、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顺应当前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进一步树立人才为本的政治价值观、生态为先的经济价值观、民生为重的社会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涵上前后相承,在认同上上下同心,在实践中左右贯通,以致力于“创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共同生活的新方式”。南通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机制,昆山市在推进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对区域特色价值观建设的创造性探索,华西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对华西文化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又构筑了区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机制,收到了显著成效,也为区域文化创新、为区域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综上所述,文化创新的实质,应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是“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关键是要通过创新文化传播业态和传播方式,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创意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提高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以此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在世界上树立中华文化的崭新形象,增强其感召力和影响力。对此,各级党委及其意识形态管理机构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始终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