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统一问卷调查对全园幼儿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在家睡眠问题及通过观察幼儿在园午睡眠质量和情绪状况,从多方位为儿童营造良好睡眠条件,指导改善儿童睡眠质量。
【关键词】幼儿;睡眠问题;睡眠质量;睡眠安排
1.问题提出
睡眠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幼儿的机体各器官都可得到充分休息,有益于健康和生长发育。在对幼儿午睡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午睡存在多种睡眠障碍情况,对此我们通过对儿童在家睡眠状况问卷调查和观察幼儿在园午睡眠质量和情绪状况,了解幼儿睡眠问题从而研究改善幼儿睡眠质量的对策。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140名幼儿和6位班主任老师。
2.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在家午睡情况、每日夜晚睡眠状况等,由专人对参加调查的老师进行统一讲解,再由他们对家长进行具体解释和说明,以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可信度。
3.儿童在家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3.1幼儿晚上睡觉时间
晚上上床时间过晚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72人 51.4%
3.2 幼儿双休日或假期在家午睡情况
无午睡习惯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37人 26.4 %
3.3 在家睡眠家长陪同情况
睡眠需家长陪同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66人 47.1 %
3.4 幼儿早晨起床情况
起床晚不愿起床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35人 25.0%
4.幼儿在园午睡观察结果
4.1.午睡没有睡着4人。
4.2.午睡有蒙头睡习惯1人。
4.3.午睡有吸咬手指习惯10人。
4.4.入睡需嗅摸物品13人
4.5.午睡有玩弄器官习惯2人
4.6.长期尿床1人
4.7.梦话梦惊5人
4.8.易惊醒18人
4.9.睡眠打鼾8人。
5.结论
5.13—6岁儿童出现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不低。睡眠障碍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表现,它可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它的存在可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的复原程度。3~ 6岁儿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不低,值得注意的是鼾症在3—6岁儿童中的发病率也不低。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找原因并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少睡眠问题。
5.2.3—6岁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在调查中3—6岁儿童有51%幼儿晚上睡觉时间过晚。有26%幼儿双休日在家无午睡习惯,幼儿睡眠时间不够。
5.3.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可以人为控制和减少的。儿童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受到一些独立因素的影响,其中很多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或减少的,只要家长和老师掌握了睡眠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去避开这些危险因素,或是发现原因,及时就诊,解除影响因素,则可大大减少和避免孩子因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而产生的健康隐患。
6.幼儿睡眠问题原因分析
6.1从家庭的角度中看:
6.1.1家庭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造成睡觉时间过晚。
6.1.2家庭生活方式没有规律、父母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睡眠习惯。
6.1.3家长对不良的睡眠习惯不够重视或感到没有办法纠正,从而产生一系列“午睡问题”。
6.2从教师的角度看
6.2.1部分保教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对幼儿睡眠状况缺少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
6.2.2对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缺乏了解,不能“对症下药”。
6.2.3部分保教人员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
6.3从幼儿角度看:个别幼儿是由于疾病、疲劳或过度兴奋等原因引起的。
7.对策
7.1为幼儿午睡为幼儿入睡创造一个安静、暖和、舒适、宽松、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当然包括寝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7.2针对幼儿不同的午睡需求、不同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采取有效措施,分类管理,加以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
7.3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午睡调整。如:大班孩子在进入第二学期后适当减少睡眠时间,以利于幼小衔接。
7.4细化午睡保育细节服务。从思想上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学会对幼儿睡眠状况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缺乏,能“对症下药”。
7.5特殊儿童特殊管理。我们可以为一些特殊儿童建立个案,开展个案研究。
7.6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并学会在午睡室不影响他人。如: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设备,多媒体电脑,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7.7規范语言,多用鼓励正面引导,少用“不许,不能”等语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接纳与关心、体验老师带给他的一份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树立幼儿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师生关系,而不是对立的、服从的关系,避免了幼儿产生抵触午睡的情绪。
7.8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好的经验,加强检查,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
7.9加强家园合作、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即成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宣传栏”“家长学校”“网站论坛”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养态度,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在克服幼儿不良行为方面,我们首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对不肯独睡的幼儿,与家长共同分析其原因,通过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然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幼儿过渡到一个人独睡,对其间还发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应引起重视,积极寻找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阻止、及时纠正。
总之,要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学习注意力提高,达到让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玺诚.儿童睡眠障碍的现状与对策.睡眠医学,2004,1(1):42-44.
[2]杨凡,熊菲,王静,江灵,宋亮,杨慧明;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行为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4期
[3]作者:吴丹、王顺妹 《大班幼儿午睡安排改革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9月
【关键词】幼儿;睡眠问题;睡眠质量;睡眠安排
1.问题提出
睡眠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幼儿的机体各器官都可得到充分休息,有益于健康和生长发育。在对幼儿午睡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午睡存在多种睡眠障碍情况,对此我们通过对儿童在家睡眠状况问卷调查和观察幼儿在园午睡眠质量和情绪状况,了解幼儿睡眠问题从而研究改善幼儿睡眠质量的对策。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140名幼儿和6位班主任老师。
2.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在家午睡情况、每日夜晚睡眠状况等,由专人对参加调查的老师进行统一讲解,再由他们对家长进行具体解释和说明,以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可信度。
3.儿童在家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3.1幼儿晚上睡觉时间
晚上上床时间过晚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72人 51.4%
3.2 幼儿双休日或假期在家午睡情况
无午睡习惯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37人 26.4 %
3.3 在家睡眠家长陪同情况
睡眠需家长陪同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66人 47.1 %
3.4 幼儿早晨起床情况
起床晚不愿起床 调查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140人 35人 25.0%
4.幼儿在园午睡观察结果
4.1.午睡没有睡着4人。
4.2.午睡有蒙头睡习惯1人。
4.3.午睡有吸咬手指习惯10人。
4.4.入睡需嗅摸物品13人
4.5.午睡有玩弄器官习惯2人
4.6.长期尿床1人
4.7.梦话梦惊5人
4.8.易惊醒18人
4.9.睡眠打鼾8人。
5.结论
5.13—6岁儿童出现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不低。睡眠障碍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表现,它可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它的存在可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的复原程度。3~ 6岁儿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不低,值得注意的是鼾症在3—6岁儿童中的发病率也不低。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找原因并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少睡眠问题。
5.2.3—6岁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在调查中3—6岁儿童有51%幼儿晚上睡觉时间过晚。有26%幼儿双休日在家无午睡习惯,幼儿睡眠时间不够。
5.3.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可以人为控制和减少的。儿童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受到一些独立因素的影响,其中很多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或减少的,只要家长和老师掌握了睡眠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去避开这些危险因素,或是发现原因,及时就诊,解除影响因素,则可大大减少和避免孩子因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而产生的健康隐患。
6.幼儿睡眠问题原因分析
6.1从家庭的角度中看:
6.1.1家庭过分的宠爱,在睡眠时间上由着孩子的性子,造成睡觉时间过晚。
6.1.2家庭生活方式没有规律、父母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睡眠习惯。
6.1.3家长对不良的睡眠习惯不够重视或感到没有办法纠正,从而产生一系列“午睡问题”。
6.2从教师的角度看
6.2.1部分保教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对幼儿睡眠状况缺少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
6.2.2对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缺乏了解,不能“对症下药”。
6.2.3部分保教人员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
6.3从幼儿角度看:个别幼儿是由于疾病、疲劳或过度兴奋等原因引起的。
7.对策
7.1为幼儿午睡为幼儿入睡创造一个安静、暖和、舒适、宽松、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当然包括寝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
7.2针对幼儿不同的午睡需求、不同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采取有效措施,分类管理,加以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
7.3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午睡调整。如:大班孩子在进入第二学期后适当减少睡眠时间,以利于幼小衔接。
7.4细化午睡保育细节服务。从思想上认识到午睡的重要性,学会对幼儿睡眠状况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睡眠的个体差异缺乏,能“对症下药”。
7.5特殊儿童特殊管理。我们可以为一些特殊儿童建立个案,开展个案研究。
7.6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并学会在午睡室不影响他人。如: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设备,多媒体电脑,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7.7規范语言,多用鼓励正面引导,少用“不许,不能”等语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接纳与关心、体验老师带给他的一份安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树立幼儿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师生关系,而不是对立的、服从的关系,避免了幼儿产生抵触午睡的情绪。
7.8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好的经验,加强检查,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
7.9加强家园合作、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即成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宣传栏”“家长学校”“网站论坛”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养态度,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在克服幼儿不良行为方面,我们首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对不肯独睡的幼儿,与家长共同分析其原因,通过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然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幼儿过渡到一个人独睡,对其间还发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应引起重视,积极寻找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阻止、及时纠正。
总之,要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学习注意力提高,达到让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玺诚.儿童睡眠障碍的现状与对策.睡眠医学,2004,1(1):42-44.
[2]杨凡,熊菲,王静,江灵,宋亮,杨慧明;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行为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4期
[3]作者:吴丹、王顺妹 《大班幼儿午睡安排改革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