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段子”批判
林德清
手机的短信功能本来是省事省钱的好功能,令人们大为方便:本来要在电话中罗嗦的,只需惜字如金“发个电报”就行;本来声息沟通有所不便的,一条短信省却了几多尴尬……方便是方便,可也给垃圾信息提供了方便——无论情不情愿,你必须低头察看,细分真伪,去芜存精。其中尤其令人烦恼的,便是“黄段子”。
这“黄段子”让人烦恼在何处呢?
首先,容易引起“亲密者”的误解。很多段子肉麻无聊,装出一副熟人的腔调,思你念你缠绵你,仿佛情史悠悠绵延不绝。倘若你的另一半刚巧在你身旁,倘若你们的信任度本来就偏低,倘若你的解释水平一塌糊涂,莫名其妙就会造成裂隙。退一步,虽然查无实据,但是疑窦已生,总是为未来的亲密关系布下阴影。
其次,对女性而言,有伤其人格尊严。大部分黄段子以性为主要内容,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女性的身体,有的粗鄙不堪,对女性是一种人格侮辱和性骚扰。除了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更多的时候,黄段子是在大庭广众下“共享”,以“笑话”的面目出现,这就让良家妇女乐也不是逃也不是,陷入尴尬境地。显然,这对女性而言,是极不尊重的。
但可悲的是,黄段子文化之流行,几近泛滥成灾。许多旅行社的导游,成为黄段子的“专业”传播者,与对旅游景点历史文化的介绍相比,他们宣讲起黄段子来更加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据报道,一位女导游曾经对黄段子十分反感,而且以“公司规定不许讲黄段子”为由劝阻过游客,却招致游客不满,随后公司做出了相反的规定。如今众多导游深谙“黄”道,身怀绝技,不仅宣讲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大度,谈吐非凡,而且善于启发动员,高水平掌握了招徕游客、取悦于游客及赢得竞争的手段。
黄段子的传播以男性为主力,但女性在被动或主动的开化中也有不俗表现,不乏妙龄美女技高一筹,胆大三分而震慑众男,令人叹为听止。黄段子创造与传播阵容的扩大化、低龄化、女性化趋势已成为涌动之潮,蔚为壮观。它的传播不受条件制约,在场合、手段、方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聚餐,旅游沿途,交通工具,时时开侃,处处设坛。有名人演讲荤话连篇喋喋不休,更有婚礼主持辅之以荤游戏荤动作,在婚礼上提前闹洞房……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经典段子”被反复传诵,那些不够经典的段子一旦创出,传播中会屡经高手润色拔高,有点像头脑风暴,更像创作接力,渐渐出彩。真是忽忽然如风掠,漫漫然如水淹。
黄段子,从制造到传播,将中国人的智慧在意淫的“艺术”领域进行戏谑,在自我人格和异性人格的双向亵渎中,将性解放进行曲歪曲成折磨尊严和矬化人格的变奏。它貌似幽默,实际上很具有腐蚀性,将中国的俗文化拉到格调低下的境界,毒化了社会风气,实在应该批判。
“黄段子”为何流行
陶江虎
林德清同志对黄段子的批判义正词严,不知其性别如何,估计多半是女性使然。在对黄段子的问题上,男性似乎更为“宽宏大量”一些。而且,就本人接触到的女性而言,她们好像对此也并不十分反感,有时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虽然方式比较暧昧。
这或许要说到“民俗心理”的专业问题。
从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性有关的文字或者文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谓的黄段子其实古已有之,不但中国有,外国也很发达。为何如此发达?有其心理学意义。因为黄段子之类的性文化归根结底是被压抑的性欲望的语言宣泄——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普遍承认性欲望是人最本能的欲望,性欲望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和操纵着人的思维举止。男人面对的现实是,性欲望随时随地地产生却不能随时随地地得到满足,而性欲望又不像气球,搁置久了会自然的萎缩,它迟早要以这样或那样的途径予以释放。已知的性欲望的释放途径除了性交外,还有做梦、超负荷运动、语言宣泄、变态(如同性恋、恋物癖、窥阴癖等)和阉割。其中能为个人自我控制又不必伤及肢体的只有语言宣泄一种。所以大多数男人选择讲黄段子(或曰荤笑话)其实是为自己被压抑的性欲望找了个最佳的释放方式,这与人们愤怒时大吼大叫,悲伤时大哭大喊是同样的道理。斯宾塞、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拉康一系的心理学家都相信笑话是一种释负现象,有助于释放性压抑,它的代偿功能使得那些看似“黄”的玩笑,却将性和色情本身消解于无形。弗洛伊德说:“自嘲是幽默,嘲弄别人则是‘玩笑’。”因此,作为“无意识对于滑稽的贡献”,一个黄段子一旦被叙述,被阅读,就和它的读者一道逃脱或超越了道德伦理的检查,一笑而泯色情。
有“中国的金赛博士”之称的刘达临教授认为“黄段子”就是一种性文化,一种私人行为,没有什么危害,没有高雅低俗之别。不要回避,像谈吃饭一样谈论性,把它当成自然的事就可以了。吃饭与性,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似乎雅俗分明。可是老夫子“食色性也”的名言至少让我们懂得一个常识:无论上下,都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假如人类有本事把“形而下”的“性”通过文化包装变成“形而上”的“性文化”,其实它与纯粹的低级趣味已经泾渭分明。
不必一棍子打死黄段子,人类对于性文化的需要注定它不会轻易消亡。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黄段子也要进行梳理,把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段子化为财产,把无益无害的段子化为纯粹的消遣,而在消遣的时候,需要分清场合,一旦妇孺不宜,不能随意消费,如同电影的分级制。如此,谈笑间,黄段子便无伤大雅。不知看官以为然否?
林德清
手机的短信功能本来是省事省钱的好功能,令人们大为方便:本来要在电话中罗嗦的,只需惜字如金“发个电报”就行;本来声息沟通有所不便的,一条短信省却了几多尴尬……方便是方便,可也给垃圾信息提供了方便——无论情不情愿,你必须低头察看,细分真伪,去芜存精。其中尤其令人烦恼的,便是“黄段子”。
这“黄段子”让人烦恼在何处呢?
首先,容易引起“亲密者”的误解。很多段子肉麻无聊,装出一副熟人的腔调,思你念你缠绵你,仿佛情史悠悠绵延不绝。倘若你的另一半刚巧在你身旁,倘若你们的信任度本来就偏低,倘若你的解释水平一塌糊涂,莫名其妙就会造成裂隙。退一步,虽然查无实据,但是疑窦已生,总是为未来的亲密关系布下阴影。
其次,对女性而言,有伤其人格尊严。大部分黄段子以性为主要内容,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女性的身体,有的粗鄙不堪,对女性是一种人格侮辱和性骚扰。除了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更多的时候,黄段子是在大庭广众下“共享”,以“笑话”的面目出现,这就让良家妇女乐也不是逃也不是,陷入尴尬境地。显然,这对女性而言,是极不尊重的。
但可悲的是,黄段子文化之流行,几近泛滥成灾。许多旅行社的导游,成为黄段子的“专业”传播者,与对旅游景点历史文化的介绍相比,他们宣讲起黄段子来更加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据报道,一位女导游曾经对黄段子十分反感,而且以“公司规定不许讲黄段子”为由劝阻过游客,却招致游客不满,随后公司做出了相反的规定。如今众多导游深谙“黄”道,身怀绝技,不仅宣讲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大度,谈吐非凡,而且善于启发动员,高水平掌握了招徕游客、取悦于游客及赢得竞争的手段。
黄段子的传播以男性为主力,但女性在被动或主动的开化中也有不俗表现,不乏妙龄美女技高一筹,胆大三分而震慑众男,令人叹为听止。黄段子创造与传播阵容的扩大化、低龄化、女性化趋势已成为涌动之潮,蔚为壮观。它的传播不受条件制约,在场合、手段、方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聚餐,旅游沿途,交通工具,时时开侃,处处设坛。有名人演讲荤话连篇喋喋不休,更有婚礼主持辅之以荤游戏荤动作,在婚礼上提前闹洞房……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经典段子”被反复传诵,那些不够经典的段子一旦创出,传播中会屡经高手润色拔高,有点像头脑风暴,更像创作接力,渐渐出彩。真是忽忽然如风掠,漫漫然如水淹。
黄段子,从制造到传播,将中国人的智慧在意淫的“艺术”领域进行戏谑,在自我人格和异性人格的双向亵渎中,将性解放进行曲歪曲成折磨尊严和矬化人格的变奏。它貌似幽默,实际上很具有腐蚀性,将中国的俗文化拉到格调低下的境界,毒化了社会风气,实在应该批判。
“黄段子”为何流行
陶江虎
林德清同志对黄段子的批判义正词严,不知其性别如何,估计多半是女性使然。在对黄段子的问题上,男性似乎更为“宽宏大量”一些。而且,就本人接触到的女性而言,她们好像对此也并不十分反感,有时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虽然方式比较暧昧。
这或许要说到“民俗心理”的专业问题。
从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性有关的文字或者文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谓的黄段子其实古已有之,不但中国有,外国也很发达。为何如此发达?有其心理学意义。因为黄段子之类的性文化归根结底是被压抑的性欲望的语言宣泄——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普遍承认性欲望是人最本能的欲望,性欲望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和操纵着人的思维举止。男人面对的现实是,性欲望随时随地地产生却不能随时随地地得到满足,而性欲望又不像气球,搁置久了会自然的萎缩,它迟早要以这样或那样的途径予以释放。已知的性欲望的释放途径除了性交外,还有做梦、超负荷运动、语言宣泄、变态(如同性恋、恋物癖、窥阴癖等)和阉割。其中能为个人自我控制又不必伤及肢体的只有语言宣泄一种。所以大多数男人选择讲黄段子(或曰荤笑话)其实是为自己被压抑的性欲望找了个最佳的释放方式,这与人们愤怒时大吼大叫,悲伤时大哭大喊是同样的道理。斯宾塞、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拉康一系的心理学家都相信笑话是一种释负现象,有助于释放性压抑,它的代偿功能使得那些看似“黄”的玩笑,却将性和色情本身消解于无形。弗洛伊德说:“自嘲是幽默,嘲弄别人则是‘玩笑’。”因此,作为“无意识对于滑稽的贡献”,一个黄段子一旦被叙述,被阅读,就和它的读者一道逃脱或超越了道德伦理的检查,一笑而泯色情。
有“中国的金赛博士”之称的刘达临教授认为“黄段子”就是一种性文化,一种私人行为,没有什么危害,没有高雅低俗之别。不要回避,像谈吃饭一样谈论性,把它当成自然的事就可以了。吃饭与性,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似乎雅俗分明。可是老夫子“食色性也”的名言至少让我们懂得一个常识:无论上下,都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假如人类有本事把“形而下”的“性”通过文化包装变成“形而上”的“性文化”,其实它与纯粹的低级趣味已经泾渭分明。
不必一棍子打死黄段子,人类对于性文化的需要注定它不会轻易消亡。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黄段子也要进行梳理,把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段子化为财产,把无益无害的段子化为纯粹的消遣,而在消遣的时候,需要分清场合,一旦妇孺不宜,不能随意消费,如同电影的分级制。如此,谈笑间,黄段子便无伤大雅。不知看官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