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蝶自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教师)的主要因素。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教师 ,文采显得尤其重要。所谓“有文采”,就是语言美,富有感染力、震慑力。如何才能使作文的语言亮丽起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语言要有文采,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选用经典的诗词佳句
   一般来说,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古诗词作为论据,能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行文时,恰当地引用古诗词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一般性的表达所无法达到的。
   如,一篇题为“校园与社会”的作文:
   “人生处处皆学问,所以十年的寒窗并不能学会所有的学问,故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知识与学问本来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所以要有所作为,必须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去学习。没登过泰山的人,怎么会有‘一览众山小’的体验?正是因为月圆之夜思念家人,苏轼才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正是由于胸怀报国之心,岳飞才会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愤慨;正是由于忧心忡忡,李清照才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忧伤。”
   在这段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如果仅说“体验”“愤慨”“忧伤”,只能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也不会让人产生具体可感的深切认识。而在这些词语前,各引用了一句古诗词,立即使这些心理体验丰富起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使用名句可以使文章神采飞扬。一些诗词名句合理应用于考场作文,会使文章意蕴深厚,经典雅致。
   如,高考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诵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沉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还有,写作时,将诗词巧妙地作为文章的小标题,穿插其中,使文章新颖别致,别有一番韵味。
   如,有一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考场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作为小标题来构思。以“枯藤老树昏鸦”为小标题,写森林惨遭砍伐;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小标题,写河水遭到严重污染;以“古道西风瘦马”为小标题,写草原被大面积破坏;以“断肠人在天涯”为小标题,写人类对破坏环境的忏悔。如此构思,展示了一幅环境惨遭破坏的图画,真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其实,许多名句主要来自于课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课本,多背诵、多积累经典名句,写作时灵活运用,这的确是使文章变得精彩的一个很有效途径。
   二、灵活选择使用多变的句式
   所谓句式灵活,是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才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如,这段文字: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串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
   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三、巧妙应用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
   如,下面这段文字:
   “樱花树像一个优雅的江南女子,恬静地立在阳光下,轻轻抖动裙裾,溢出醉人的芳香,毫不吝惜地挥洒,片片飞扬。我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仰视她被阳光穿透的玲珑的躯体。樱花树的绿叶迫不及待地从枝头上涌出,迎接阳光的拥抱,推开阵阵花波,落花像流水,从枝头泻下,从女子温婉的指间漫出。我的眼睛被落花打湿,怜爱着这妖娆春光的心隐隐作痛。”
   其次,用排比句气势充沛,文情并茂。无论那种文体,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读来酣畅淋漓。近几年不少高考佳作,都注意用好排比句,有的更是全文缀满排比,给人一种风卷残云,力能扛鼎之感。
   如,高考佳作《心中的天平》: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江南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
   文章以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非常雄辩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能以感情否定任何一个方面的美,紧扣主题。这样的文笔,先声夺人,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彩。
   总之,好的语言是作文最直接的脸面,最直观的服饰,最直接的感觉。如果说考生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是自身在享受语文的话,那么,阅卷教师每当读到那些激情四射、文采飞扬的文字时,也是他们最赏心、最开心的时候,也是他们在享受语文。阅卷教师在享受学生作文带给自己快乐、美感的时候,肯定更乐于给学生打高分。美丽的语言千姿百态,亮丽的语言是阅卷教师的最爱。很殷切地希望学生多付出自己的辛劳与才智,去扮靓作文语言,脱颖而出,去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骄人的成绩。
其他文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看一个语文教师上课,这个教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教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十足,就得让教师具有语文味,即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
期刊
一、成分的残缺和赘余(共14句)   1.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新课标Ⅰ卷C项)   【解析】主语残缺,去掉“就……方面”。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新课标Ⅱ卷B项)   【解析】主语残缺,在“一直”前加上主语“这本书”。   3
期刊
名著由于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太远,经典的魅力征服不了桀骜不驯的心。要想征服名著这座“大山”,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征服“大山”的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相通的道路,让学生自然爱上名著阅读。   一、活用可爱的“小山石”   名著就像一座座大山,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很多学生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可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
期刊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贬低、压抑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不行”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适度的挫折和失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频繁的、过度的学业失败,将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因此,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他们浓厚
期刊
新课标已实施十多年了, 语文教学改革可谓硕果累累。然而,时下的一些一线教师打着“个性化教学”的旗号走向了一个极端:“时髦而虚伪”的假语文课堂和假语文教学。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的“作秀”教学,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使得学生成了毫无收获的课堂过客。为此,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社长王旭明先生提出,必须要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
期刊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评点式阅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评点式阅读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实践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旨在让学生亲自品味、解读文本,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固有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内涵,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
期刊
曾经盛行一种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由长短不一的木片箍成,其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个木片来决定的。这个理论自然也适应于农村教育,而且这个木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盛水最少的桶,属于弱“桶”群体。   说实话,箍桶的木片都不怎么高,却仍有长短之分,那最短的那片是什么呢?就是家庭教育。为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弊在家长。是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家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责无旁贷。何况先入
期刊
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之下,毋庸置疑,当前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功利。“语文阅读技巧”“简答题作答模式”“写作模式研究”等,这些到处充斥着高中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造就出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这样的事例、这样的教训实在不少。   因为过度追求高考成绩,使升学成了高中教育的唯一目的,结果教学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寒心的事情,历年来多名学生故意
期刊
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课外读物较少,阅读量远远不够;同时,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乡土情况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学生阅读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训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籍的认识不够重视。有的学校还存在主课和副课之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谈不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要求了。他们认为,只要弄懂书本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即可。但学生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