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L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注射正常BM-MSCs细胞(IRI+MS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注射敲低FSTL1的BM-MSCs细胞(IRI+MSC FSTL1 siRNA)组。分析大鼠生存时间,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FSTL1表达情况。术后7 d计算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心肌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果

相较IRI组,IRI+MSC组大鼠生存率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同时外周血及心脏组织中FSTL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相较假手术组,IR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29.8±4.5)%比(1.4±0.1)%,P<0.05]、病理损伤及心肌梗死面积(24.48±4.27比0,P<0.05)均明显增加,而IRI+MSC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4.2±0.3)%比(29.8±4.5)%,P<0.05]、病理损伤情况有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也较IRI组大鼠减少(15.12±3.82比24.48±4.27,P<0.01),LDH、MDA及CK表达降低,SOD表达增加(P<0.05);但是当移植敲低了FSTL1的BM-MSCs后心肌保护作用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分泌FSTL1从而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进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下先天性膈疝治疗及转运中的重、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先天性膈疝,ECMO建立、转运及治疗等临床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截止2015年前部分文献复习讨论当前先天性膈疝ECMO置入的适应证、时机、ECMO模式、新生儿ECMO抗凝难点、转运风险及产前辅助检查的意义。结果患儿,男,39周,3.75 kg,产前诊断左膈疝,2015年8月1日18时30分
目的探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91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门诊随访。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为6~145月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便白等。所有患儿术前行B型超声、腹部CT、MRCP等检查。Todani分型:Ⅰ型69例,Ⅳ型22例。结果9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2
目的了解国内尿道下裂治疗基本现状,为提高尿道下裂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国内部分治疗尿道下裂医院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尿道下裂治疗情况。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尿道下裂患儿手术年龄、术式选择、术前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式等。统计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年龄及手术量对数据进行分组,每年手术量≤100例的一组(50人),>100例的一组(32人);手术医生年龄≤50岁一组
目的评估托马斯心肌保护液(St.Thomas液)与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CAPA)患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44例ACAP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心肌保护采用不同晶体停跳液分为St.Tho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高危型病毒(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乳酸杆菌菌种的分布特点。方法显微油镜观察95例HPV16/18感染患者及90例体检的阴道微生态正常的育龄期女性阴道黏膜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定植密度,并采用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阴道乳杆菌的菌种,了解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乳酸杆菌的分布特点。结果HPV16/18感染患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的定植密度为104(68~186)个/HP,低
目的对比分析少儿男性足球运动员踝关节影像学表现。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选择广州地区两家足球俱乐部中32名少儿队员作为研究组,均为男性,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1.3±0.9)岁。另选择本地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5名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1±1.2)岁。全部研究对象行踝关节正侧位片X线检查;踝关节CT常规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
目的比较一期或分期后路减压治疗上胸椎椎管狭窄症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收治的上述复杂患者18例。A组为颈、胸椎一期手术10例;B组为颈、胸椎分期手术8例。比较A、B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JOA)、改善率、胸椎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术前JOA评分[(9.1±2.6)分比(9.1±2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两种主要亚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依据电生理标准分组,进行了2年的随访研究,比较其预后情况,以及不同免疫治疗在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结果AMAN组(49例,46.7%)和AIDP组(39例,37
目的评价颈前路人工椎间盘(Prodisc-C)置换术、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植入术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前路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组、DCI植入组和ACDF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