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春节,德国人Goess Simon与冠华联系,说他在GEN网站看到我们正在推动中国共识社区运动,希望与我们青岛一聚。
Simon生长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本科就读于COTTBUS公立大学环境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荷兰最著名的DELFT科技大学。他还是2011年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交换生。目前在北京中德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实习。
Simon一直关注清洁能源,2014年圣诞节,他跑到希腊参加一期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发电工作坊,通过几天的动手实践,了解了空气动力、木工、铁匠、物理学、化学的综合运用。他觉得在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工作坊,便找到了家园计划。
Simon认为在中国做家园计划,比在欧洲更难。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有更多不同的理想,他们想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家园计划应该从中国出发,找到那些自我意识到不需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很高兴家园计划在中国迈出了这一步。
家园计划:在现行经济发展形势下,你认为手工和机器工业有什么不同?
Simon:手工的东西的确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但是如果你亲手做一件东西,给你的儿女或者家人使用,那么收到物品的人会非常珍惜,他知道手上的物品从何而来。反而从超市里买来的商品千篇一律,他们是基于许多廉价劳动力机械化地生产得到的,这些人为了赚钱,会接受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人们放弃思考,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工业生产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只需要掌握整个制造过程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手工制作一件物品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很综合的。通常情况下自己做一件东西是比较难的,需要好老师还有充分准备。
家园计划:可以介绍一下全球的共识社区自给自足的情况吗?
Simon:目前在欧洲有很多共识社区的存在,仅仅在德国就有400多个不同形式的共识社区,比如生态村、共同居住、一起开工等。这些社区未必可以自给自足,但是自给自足不应该是个目标,在我看来,有这样一种社区,大家住在一起,种菜做日用品,我们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自己做,但是也许粮食可以换得其他的必需品,所以社区内部的人们,可以共享彼此的技能和产品,邻里之间是和谐的。例如,欧洲最著名的Sieben Linden社区,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家园计划:这次《风巷》家园工作坊,8天时间,近30位天南海北的参与者在崂山搭起帐篷,自己挑水煮饭,向你学习如何制作风力发电机,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动手经验和户外生活经验的,对这次的工作坊参与者你有什么评价和期望吗?
Simon:事实上,在工作坊开展之前,冠华和我都想到了学习者可能参与的程度,我们并不乐观,我们甚至想象无法如期完成全部风机制作。但工作坊展开后发现,其中一些人已经掌握了部分工具的使用,整个工作坊的进展是很顺利的。虽然仍有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想参与进来,于是会的人会去教不会的人如何使用工具。这非常好。
家园计划:在这个工作坊中,让你觉得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Simon:这次活动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我没有时间去检查每一种工具是否好用,我也没有测试每一种材料,特别是树脂,我应该提前做一些实验,了解一下固化的速度,以及硬化的程度。另外从技术方面讲,因为每一个伙伴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很多部件,我们制作得并不精确,比如一些零件的角度,或者铜线缠绕的松紧程度。对于很多人来说,焊接工作是具有挑战的,大部分参与工作坊的伙伴没有勇气试一试,但我认为它并不困难,大家可以从小材料的焊接试验一下。
家园计划:请你给下一个工作坊提出一些建议吧。
Simon:这次参与者的数量太多了,我无法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真正地明白一些细节,也无法让每一个人都体验一下全部的过程。而且我们也无法预料意外,无法为每个人提供生活帮助。但这也是这次工作坊的好处所在,正如参与者段芳所说:“我们是一个圆环,我们没有圆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是无意识的,我们只是同行。”而且我们成功了,我们制作的蓝鲸1.0可以正常运行 ,最大发电功率700w。 另外通过这次工作坊我们要进行更多反思:今年十月份,福州“南部生活”,60个人,20种手艺,共同打造一个共识社区,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也许需要更多人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
下一个工作坊是什么? “南部生活”与日常生活的普遍规律一致,有着计划内的日程以及不确定的可能。我们对未来尽可能不持有过多假设,因此计划内提供一些知识与技能的必要训练。
有了这些储备,与其他人达成共识,将开始你们的南部生活。
这将是共识社区生活的一次真实体验,解决一日三餐、共同劳动与学习。
在这里生活即是我们的一员。如果你愿意,探索季过后,这里也是你的家。
你可以在这里为你的家人及你的后代创造有别于城市化的另一种生活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家园计划微信公众号:anotherland
Simon生长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本科就读于COTTBUS公立大学环境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荷兰最著名的DELFT科技大学。他还是2011年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交换生。目前在北京中德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实习。
Simon一直关注清洁能源,2014年圣诞节,他跑到希腊参加一期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发电工作坊,通过几天的动手实践,了解了空气动力、木工、铁匠、物理学、化学的综合运用。他觉得在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工作坊,便找到了家园计划。
Simon认为在中国做家园计划,比在欧洲更难。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有更多不同的理想,他们想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家园计划应该从中国出发,找到那些自我意识到不需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他很高兴家园计划在中国迈出了这一步。
家园计划:在现行经济发展形势下,你认为手工和机器工业有什么不同?
Simon:手工的东西的确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但是如果你亲手做一件东西,给你的儿女或者家人使用,那么收到物品的人会非常珍惜,他知道手上的物品从何而来。反而从超市里买来的商品千篇一律,他们是基于许多廉价劳动力机械化地生产得到的,这些人为了赚钱,会接受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人们放弃思考,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工业生产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只需要掌握整个制造过程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手工制作一件物品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很综合的。通常情况下自己做一件东西是比较难的,需要好老师还有充分准备。
家园计划:可以介绍一下全球的共识社区自给自足的情况吗?
Simon:目前在欧洲有很多共识社区的存在,仅仅在德国就有400多个不同形式的共识社区,比如生态村、共同居住、一起开工等。这些社区未必可以自给自足,但是自给自足不应该是个目标,在我看来,有这样一种社区,大家住在一起,种菜做日用品,我们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自己做,但是也许粮食可以换得其他的必需品,所以社区内部的人们,可以共享彼此的技能和产品,邻里之间是和谐的。例如,欧洲最著名的Sieben Linden社区,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家园计划:这次《风巷》家园工作坊,8天时间,近30位天南海北的参与者在崂山搭起帐篷,自己挑水煮饭,向你学习如何制作风力发电机,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动手经验和户外生活经验的,对这次的工作坊参与者你有什么评价和期望吗?
Simon:事实上,在工作坊开展之前,冠华和我都想到了学习者可能参与的程度,我们并不乐观,我们甚至想象无法如期完成全部风机制作。但工作坊展开后发现,其中一些人已经掌握了部分工具的使用,整个工作坊的进展是很顺利的。虽然仍有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想参与进来,于是会的人会去教不会的人如何使用工具。这非常好。
家园计划:在这个工作坊中,让你觉得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Simon:这次活动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我没有时间去检查每一种工具是否好用,我也没有测试每一种材料,特别是树脂,我应该提前做一些实验,了解一下固化的速度,以及硬化的程度。另外从技术方面讲,因为每一个伙伴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很多部件,我们制作得并不精确,比如一些零件的角度,或者铜线缠绕的松紧程度。对于很多人来说,焊接工作是具有挑战的,大部分参与工作坊的伙伴没有勇气试一试,但我认为它并不困难,大家可以从小材料的焊接试验一下。
家园计划:请你给下一个工作坊提出一些建议吧。
Simon:这次参与者的数量太多了,我无法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真正地明白一些细节,也无法让每一个人都体验一下全部的过程。而且我们也无法预料意外,无法为每个人提供生活帮助。但这也是这次工作坊的好处所在,正如参与者段芳所说:“我们是一个圆环,我们没有圆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是无意识的,我们只是同行。”而且我们成功了,我们制作的蓝鲸1.0可以正常运行 ,最大发电功率700w。 另外通过这次工作坊我们要进行更多反思:今年十月份,福州“南部生活”,60个人,20种手艺,共同打造一个共识社区,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也许需要更多人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
下一个工作坊是什么? “南部生活”与日常生活的普遍规律一致,有着计划内的日程以及不确定的可能。我们对未来尽可能不持有过多假设,因此计划内提供一些知识与技能的必要训练。
有了这些储备,与其他人达成共识,将开始你们的南部生活。
这将是共识社区生活的一次真实体验,解决一日三餐、共同劳动与学习。
在这里生活即是我们的一员。如果你愿意,探索季过后,这里也是你的家。
你可以在这里为你的家人及你的后代创造有别于城市化的另一种生活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家园计划微信公众号:anoth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