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这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 从“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的初步效果及反思等方面阐述“分层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3-02
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却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局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难消化”,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是具有人的共性的, 但是由于个体受遗传因素、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状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差异。而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而忽视学生的这些差异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随着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分层教学”这个字眼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那什么是分层教学,它在现代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呢?
1.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分层教学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因材施教”的观点。早在 2000 多年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论语》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永恒的教育原则,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创立了一套典型的教育体系一一个别化教学,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直到 17 世纪中叶,欧洲有一位被称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与倡导。从此,“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班级授课制出现二百多年后,中国清政府在 1862 年的教育改良中也采纳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强烈的使命感与事业心的驱动下,纷纷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和实验。他们发现,理想的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各展所长。
2.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上世纪90 年代开展的教学改革实验之一。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从前面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看,数学的分层教学从理论上讲有着广泛的基础,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 从哲学角度讲,分层教学符合唯物主义辩证理论。教师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2 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论的角度看,分层教学是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有力保障。教育学指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学还提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层教学正是出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考虑而提出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点,创造和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内在潜能,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日积月累,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智能得以开发,灵魂得以塑造,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分层教学使得教育的最终目的——社会需要得以顺利完成。
2.3 从心理学角度讲,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规定的学习目标。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研究实验表明,由于学生先天的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因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会表现出差异性,而在数学活动中,这种差异性尤为明显。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有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数学独特的学科特点即知识呈链条状,不掌握前面的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的知识。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置这种差异于不顾。而承认差异,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多种角度、多种感官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思,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4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可接受原则,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再创造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实思考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着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较其他学科差异更为显著,因而对于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施教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1.1数学分层教学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就是说,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灌输的学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对个体的尊重,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同时,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教学的多重目标的矛盾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既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1.2 数学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两个较为关键的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把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措施以及有步骤地落实到不同经验、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层次的学生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预设与生成环境中学习更有动力。分层数学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数学教学,教学难度可以理性地分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外在教育条件的共同促进下,和谐健康地发展。
3.1.3 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针对性地使优秀生“吃饱”、落后生“消化”、中等生“解渴”。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自信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因而中向优靠拢、低向中迈进则十分自然。同时也就十分自然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意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3.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它还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概括来讲,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3.2.1 教学对象分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要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习惯及成绩等因索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能力评价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学生自报与教师考查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分层确定之后,应该根据各个时期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老师应与学生约定进行分层调整的原则和条件,使之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如一段时期里作业和测试情况、学习态度情况等等。
3.2.2 教学目标上的分层。学生的成绩,总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定一个教学目标;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有一个异于优秀生的目标设定。在这种有区分度的目标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有所收获。
3.2.3 教学方法上的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才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3.2.4 辅导上的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这种分层辅导,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对于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时将层次稍差点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辅导,以此类推。二是在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其做法是,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以此类推。这种辅导既可以是问题式的,有问即答,也可以是配对式的,一对一的责任辅导。总之都是有益于学生进步的。
3.2.5 作业上的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3.2.6教学评价分层。一是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二是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層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三是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做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还有基于学习者生物钟的考虑产生的时间上的分层、基于心里状况的辅导分层等等。总之,应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发现数学分层教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数学分层教学法使得本来任务较重的数学教学任务更加繁重;(2)数学分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混淆;(3)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会出现层次中的层次的现象;(4)分层评价方面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为此,对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1)在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变通,也就是说经过分层之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学习的主动性成绩的提高程度等,及时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2)将数学分层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综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体现出分层教学的功效;(3)在分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反馈工作,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才能使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意愿去执行,不会使分层教学的实施畸形;(4)尽量缩短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最终达到无层次之分的效果,这才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
4.结语
虽然实施分层教学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理念。分层次教学是一项有效地避免学生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成功模式,但在具体操作中会有诸多难题需要破解,这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共同思考探索,以期形成相对完善的分层次教学思想和教学实施模式,成功运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4).
[2]李茂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4]彭贤智主编.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
[5]林华荣.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今日中国教研, 2007( 11) .
[6]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2002(1).
[7]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1 版.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3-02
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却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局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难消化”,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是具有人的共性的, 但是由于个体受遗传因素、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状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差异。而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而忽视学生的这些差异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随着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分层教学”这个字眼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那什么是分层教学,它在现代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呢?
1.分层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分层教学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因材施教”的观点。早在 2000 多年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论语》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永恒的教育原则,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创立了一套典型的教育体系一一个别化教学,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直到 17 世纪中叶,欧洲有一位被称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与倡导。从此,“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班级授课制出现二百多年后,中国清政府在 1862 年的教育改良中也采纳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强烈的使命感与事业心的驱动下,纷纷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和实验。他们发现,理想的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各展所长。
2.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上世纪90 年代开展的教学改革实验之一。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从前面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看,数学的分层教学从理论上讲有着广泛的基础,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 从哲学角度讲,分层教学符合唯物主义辩证理论。教师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2 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论的角度看,分层教学是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有力保障。教育学指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学还提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层教学正是出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考虑而提出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点,创造和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内在潜能,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日积月累,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智能得以开发,灵魂得以塑造,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分层教学使得教育的最终目的——社会需要得以顺利完成。
2.3 从心理学角度讲,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规定的学习目标。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研究实验表明,由于学生先天的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因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会表现出差异性,而在数学活动中,这种差异性尤为明显。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有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数学独特的学科特点即知识呈链条状,不掌握前面的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的知识。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置这种差异于不顾。而承认差异,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多种角度、多种感官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思,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4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可接受原则,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再创造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实思考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着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较其他学科差异更为显著,因而对于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施教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1.1数学分层教学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就是说,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数学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灌输的学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对个体的尊重,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同时,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教学的多重目标的矛盾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既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1.2 数学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两个较为关键的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把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措施以及有步骤地落实到不同经验、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层次的学生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预设与生成环境中学习更有动力。分层数学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数学教学,教学难度可以理性地分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外在教育条件的共同促进下,和谐健康地发展。
3.1.3 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针对性地使优秀生“吃饱”、落后生“消化”、中等生“解渴”。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自信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因而中向优靠拢、低向中迈进则十分自然。同时也就十分自然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意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3.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它还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概括来讲,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3.2.1 教学对象分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要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习惯及成绩等因索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能力评价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学生自报与教师考查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分层确定之后,应该根据各个时期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老师应与学生约定进行分层调整的原则和条件,使之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如一段时期里作业和测试情况、学习态度情况等等。
3.2.2 教学目标上的分层。学生的成绩,总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定一个教学目标;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有一个异于优秀生的目标设定。在这种有区分度的目标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有所收获。
3.2.3 教学方法上的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才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3.2.4 辅导上的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这种分层辅导,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对于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时将层次稍差点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辅导,以此类推。二是在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其做法是,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以此类推。这种辅导既可以是问题式的,有问即答,也可以是配对式的,一对一的责任辅导。总之都是有益于学生进步的。
3.2.5 作业上的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3.2.6教学评价分层。一是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二是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層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三是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做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还有基于学习者生物钟的考虑产生的时间上的分层、基于心里状况的辅导分层等等。总之,应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发现数学分层教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数学分层教学法使得本来任务较重的数学教学任务更加繁重;(2)数学分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混淆;(3)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会出现层次中的层次的现象;(4)分层评价方面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为此,对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1)在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变通,也就是说经过分层之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学习的主动性成绩的提高程度等,及时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2)将数学分层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综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体现出分层教学的功效;(3)在分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反馈工作,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才能使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意愿去执行,不会使分层教学的实施畸形;(4)尽量缩短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最终达到无层次之分的效果,这才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
4.结语
虽然实施分层教学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理念。分层次教学是一项有效地避免学生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成功模式,但在具体操作中会有诸多难题需要破解,这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共同思考探索,以期形成相对完善的分层次教学思想和教学实施模式,成功运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4).
[2]李茂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4]彭贤智主编.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
[5]林华荣.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今日中国教研, 2007( 11) .
[6]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2002(1).
[7]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