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创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严格要求,夯实基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立足英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关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这个已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体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竞争的强胜又取决于知识创新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强胜。说到底,就是创造人才的竞争。
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它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体现是多方面的。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取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的人。其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培養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一。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总是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惟师命是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存在,这无疑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应只是研究教法,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研究学法,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并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2.教师要有创新型的教学艺术。
从心理学分析,创造性思维可分为: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序化方式。其中创造诱因是创造主体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教师应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讨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讨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并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就必须有效地调动创造主体的创造诱因,使创造主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灌输式”为“自主式”,采用互助互动教学法,就是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
自主学习、充分思考的余地,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严格要求,夯实基础知识
信息储备是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所谓信息储备是指思维主体形成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指导其储备相当丰富的词汇量,掌握扎实的英语语法规则,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加深理解的深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注意补充和加强必要的延伸性知识,增加课外阅读,培养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立足英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设想的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更应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1.营造一个和谐、活而不散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中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结合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第二次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课堂教育的主旋律。
传统的三大教学任务:一是认识性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双基”;二是发展性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是教育性任务,在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而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科学发现的一个新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虽然费时费力,但它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为切入口。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立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一个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才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罗杰斯在《教学心理学》中曾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个人的表扬、赞许,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他可以在进行分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也可以充分迸发自己的思想火花,不怕别人讥笑或讽刺。作为教师应在班上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强调师生的平等,把爱融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把信任的目光射给每一个学生,使其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引发兴趣,激活求知欲,因材发展个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希尔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架在才能与个性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才能和个性是桥梁的两座基石。”教师在展示演变难度各异的问题时,让学生分层解答,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培养健全健康的独立人格。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去辩论,例如:网吧的好坏,临时抱佛脚的利弊,看电视的优劣,常考的必要与否,城乡差别等,用这些学生关心的话题来激活他们求知欲,鼓励学生个体运用英语表达自己。
4.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趣味性、科学性等独特的优势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将欣赏、观察与学习、训练和操作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动画效果,对问题产生的过程、现象的展示及图形等的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广泛的联想。联想是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纽带。没有丰富的联想,创新思维难以产生。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知识功能。敢于异想天开,善于独辟蹊径,正是创新思维的奥秘所在。
关键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关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这个已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体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竞争的强胜又取决于知识创新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强胜。说到底,就是创造人才的竞争。
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它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体现是多方面的。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取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的人。其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培養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一。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总是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惟师命是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存在,这无疑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应只是研究教法,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研究学法,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并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2.教师要有创新型的教学艺术。
从心理学分析,创造性思维可分为: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序化方式。其中创造诱因是创造主体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教师应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讨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讨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并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就必须有效地调动创造主体的创造诱因,使创造主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灌输式”为“自主式”,采用互助互动教学法,就是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
自主学习、充分思考的余地,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严格要求,夯实基础知识
信息储备是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所谓信息储备是指思维主体形成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指导其储备相当丰富的词汇量,掌握扎实的英语语法规则,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加深理解的深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注意补充和加强必要的延伸性知识,增加课外阅读,培养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是立足英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设想的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更应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1.营造一个和谐、活而不散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中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结合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第二次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课堂教育的主旋律。
传统的三大教学任务:一是认识性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双基”;二是发展性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是教育性任务,在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而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科学发现的一个新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虽然费时费力,但它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为切入口。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立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一个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才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罗杰斯在《教学心理学》中曾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个人的表扬、赞许,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他可以在进行分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也可以充分迸发自己的思想火花,不怕别人讥笑或讽刺。作为教师应在班上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强调师生的平等,把爱融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把信任的目光射给每一个学生,使其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引发兴趣,激活求知欲,因材发展个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希尔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架在才能与个性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才能和个性是桥梁的两座基石。”教师在展示演变难度各异的问题时,让学生分层解答,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培养健全健康的独立人格。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去辩论,例如:网吧的好坏,临时抱佛脚的利弊,看电视的优劣,常考的必要与否,城乡差别等,用这些学生关心的话题来激活他们求知欲,鼓励学生个体运用英语表达自己。
4.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趣味性、科学性等独特的优势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将欣赏、观察与学习、训练和操作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动画效果,对问题产生的过程、现象的展示及图形等的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广泛的联想。联想是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纽带。没有丰富的联想,创新思维难以产生。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知识功能。敢于异想天开,善于独辟蹊径,正是创新思维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