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物理实验展开了教学内容,使理论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到理论。
物理课本上的有些知识虽然在考试的时候不作要求,但就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及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探讨了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之后,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归纳出了人们利用压强的具体事例:磨得锋利的小刀、犁铧做得很尖、建造房屋要打地基......。这样就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从生活的具体事例中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从而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
2、实验教学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变动教学艺术。
物理实验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并将与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实验的现象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教学“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作用”时,我先把小铁丝放入水中,弹簧秤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及时提问:弹簧秤示数不变能说明小铁丝不受浮力吗?接着把几个大的铁块捆绑在一起,放在水中在观察时,同学们观测到弹簧秤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弹簧秤的分度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为后面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3、物理实验有利于多种学习方式的实现。
新课程教学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物理实验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指导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舞台。实验中教师能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物理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在观察的同时又要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启发学生在观察和探讨中思考,进行物理实验结论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做个人记录,学习构思工作计划及汇报自己的知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来构件物理实验教学呢?
1、首先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对实验的设计,着重方法的引导和过程的指导。
实验的编写要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着重实验过程的引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自我阐释、分析来论证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得到共同的发展。
2、实验各环节要设计合理,尽量做到全面。
实践活动在栏目的设计上要尽量做到全面,可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组织案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想想做做、猜猜看、练练、建议等环节。针对于不同的实验设计不同的栏目,不同的栏目有些侧重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探究声音的产生、凸透镜成象等;有些实验则侧重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如:平面镜成象的特点,能有效地将观察、交流、测量、推断等实验的方法渗透到实验活动中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物理精神。
3、实验内容的函盖面要广,形式要多样。
广泛的内容,丰富的材料,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样的生活事例,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加深对物理科的认识。例如:在“测量”的实践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然后是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其次才是让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在其他栏目还设计有让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谈论一下估测数据的准确性;让学生亲自实践测量物体的长度;想一想如果没有刻度尺我们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等。
三、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方面
1、课前准备要充分。
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实验失败或效果不明显甚至于出现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结论来,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就这样造成教师“强行”让学生接受实验结论,可以想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实验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摆放实验用具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把此三物调节到同样的高度。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3、实验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歧异。例如在探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在成实象的前提下右边的光屏上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是有像的,那么我们怎样来确定像距,这时学生就各执己见,所以我在做实验前就特别强调光屏上必须是出现非常清晰的像的时候才算像,这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才是像距。
4、教师讲和学生实践要相辅相成。
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实验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收音机”,完全没有发挥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上来确定蜡烛的位置(物距),然后又找学生上来面对全班学生慢慢移动光屏,下面的同学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若有清晰像的时候就叫停或说无像。最后在找一位学生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通过这样继续实验下去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实验教学要围绕创新教育、探究教育为主题。抓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这个重点,促进教学过程从知识走向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从知识的记录到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年就第1、3期
[2] 《中学理化实验》2006年第1、2、3期
[3]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参考》
1、物理实验展开了教学内容,使理论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到理论。
物理课本上的有些知识虽然在考试的时候不作要求,但就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及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探讨了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之后,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归纳出了人们利用压强的具体事例:磨得锋利的小刀、犁铧做得很尖、建造房屋要打地基......。这样就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从生活的具体事例中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从而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
2、实验教学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变动教学艺术。
物理实验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并将与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实验的现象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教学“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作用”时,我先把小铁丝放入水中,弹簧秤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及时提问:弹簧秤示数不变能说明小铁丝不受浮力吗?接着把几个大的铁块捆绑在一起,放在水中在观察时,同学们观测到弹簧秤读数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弹簧秤的分度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为后面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3、物理实验有利于多种学习方式的实现。
新课程教学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物理实验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指导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舞台。实验中教师能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物理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在观察的同时又要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启发学生在观察和探讨中思考,进行物理实验结论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做个人记录,学习构思工作计划及汇报自己的知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来构件物理实验教学呢?
1、首先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对实验的设计,着重方法的引导和过程的指导。
实验的编写要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着重实验过程的引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自我阐释、分析来论证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得到共同的发展。
2、实验各环节要设计合理,尽量做到全面。
实践活动在栏目的设计上要尽量做到全面,可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组织案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想想做做、猜猜看、练练、建议等环节。针对于不同的实验设计不同的栏目,不同的栏目有些侧重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探究声音的产生、凸透镜成象等;有些实验则侧重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如:平面镜成象的特点,能有效地将观察、交流、测量、推断等实验的方法渗透到实验活动中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物理精神。
3、实验内容的函盖面要广,形式要多样。
广泛的内容,丰富的材料,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样的生活事例,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加深对物理科的认识。例如:在“测量”的实践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然后是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其次才是让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在其他栏目还设计有让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谈论一下估测数据的准确性;让学生亲自实践测量物体的长度;想一想如果没有刻度尺我们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等。
三、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方面
1、课前准备要充分。
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实验失败或效果不明显甚至于出现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结论来,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就这样造成教师“强行”让学生接受实验结论,可以想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实验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摆放实验用具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把此三物调节到同样的高度。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3、实验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歧异。例如在探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在成实象的前提下右边的光屏上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是有像的,那么我们怎样来确定像距,这时学生就各执己见,所以我在做实验前就特别强调光屏上必须是出现非常清晰的像的时候才算像,这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才是像距。
4、教师讲和学生实践要相辅相成。
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实验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收音机”,完全没有发挥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上来确定蜡烛的位置(物距),然后又找学生上来面对全班学生慢慢移动光屏,下面的同学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若有清晰像的时候就叫停或说无像。最后在找一位学生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通过这样继续实验下去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实验教学要围绕创新教育、探究教育为主题。抓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这个重点,促进教学过程从知识走向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从知识的记录到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年就第1、3期
[2] 《中学理化实验》2006年第1、2、3期
[3]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