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和高校的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信息素养有待提高,高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有待优化。一方面,应做好基本医疗知识、急救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健康信息的搜索、辨别能力,方便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健康问题也是十分重视的,基本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课程体系能否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求?大学生是否有健康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的。国内外关于“健康”主题的研究较多[1],但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不足[2]。本文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以及高校大学生健康课程开设等情况,促进二者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机制,能够为高等院校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意见,能够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信息素养提高参考。
2 大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2.1 大学生生活习惯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饮食、作息等并不规律。在饮食方面,呈现出一日三餐随意的特点。有时一天会吃好几顿,晚上会吃夜宵或是泡面等。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或以零食、水果等代餐,且超过50%的学生表示没时间吃早饭,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熬夜赖床或起床迟,来不及吃早饭;另一方面,有24.6%的学生表示没有吃早饭的习惯。
在作息方面,呈现出“晚睡晚起”的特点。虽学校明文规定晚上10点断电就寝,但超过80%的学生仍会躺在被窝里玩手机或是与舍友聊天,睡觉时间基本都在12点以后,甚至有24.6%的学生2点以后才睡觉。睡得晚导致早上起不来,会出现没时间吃早饭、迟到、旷课、课上睡觉等多种恶性循环现象。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4-6小时,熬夜原因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熬夜的首要原因是玩手机、打游戏等,高年级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学习、兼职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年级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步入社会等事宜,会出现焦虑、惶恐等现象,影响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有酗酒(32.3%)、抽烟(42.6%)等不良习惯。且多数学生并不重视身体锻炼,仅有23.4%的同学会一周锻炼两三次。可见,大学生群体生活习惯并不健康,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2.2 大学生基本医学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非医学类大学生相对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69.1%的学生不能十分准确地指出肝、肾、胃、肺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对于“青春痘”、“月经”等常见的大学生生理现象,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对待,但对于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还有不少学生不了解其主要传播途径。对于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比如扭伤关节、煤气中毒和摔断腿等,喜忧参半,51.2%的学生知道该如何处理,但仍有48.8%的学生表示不大清楚。可见,大學生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缺乏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大学生健康意识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缺乏健康意识。68.7%的学生表示一般不会主动去例行体检,只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去医院,甚至有23.6%的学生在不舒服时也不会选择去医院,会等待自己好转,或是自己去药店买点药。而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开设有关健康课程与否并没有很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现在考虑健康问题为时过早。可见,大学生群体基本处于18-24岁年龄段,健康意识并不是很强烈,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3 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 高校健康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学生都会在大一期间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共有32课时。主要课程内容有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可见,学校关于健康课程的设置主要偏向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缺乏常见疾病、突发情况、急救知识等基本医学知识的传授,大学生表示获取相关健康信息基本都是通过网络途径获取(86.3%)的,然而学校也并没开设过有关信息检索课程,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大学生很难辨识和判断信息的真伪。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健康课程,匹配专业教师,或是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而不只是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
3.2 高校健康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健康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有系列讲座、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比赛等。活动开展的受众较小,一般是辅导员、个别学生参加,学生整体参与度和体验度较低。同时,可发现各类活动主要偏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应不定期开展诸如基本医学知识竞赛、急救情景大赛等身体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获得基本的急救本领。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现如今大学生健康状况及高校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就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意识不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在今后,作为高校,我们要在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要不断普及常见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也应开设相关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让大学生既拥有健康的灵魂,也拥有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孙凌云. 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5):139-142.
[2]王麒麟, 马冬梅, 程晖.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调查分析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2019(1).
作者简介
李红,女,汉族,1989年11月,陕西安康,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研究方向:经济运行,硕士研究生,讲师
巩妮,女,汉族,1989年10月,陕西咸阳,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研究方向:健康文化,硕士研究生,讲师
基金项目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KWH2019-Q22)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健康问题也是十分重视的,基本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课程体系能否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求?大学生是否有健康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的。国内外关于“健康”主题的研究较多[1],但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不足[2]。本文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以及高校大学生健康课程开设等情况,促进二者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机制,能够为高等院校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意见,能够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信息素养提高参考。
2 大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2.1 大学生生活习惯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饮食、作息等并不规律。在饮食方面,呈现出一日三餐随意的特点。有时一天会吃好几顿,晚上会吃夜宵或是泡面等。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或以零食、水果等代餐,且超过50%的学生表示没时间吃早饭,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熬夜赖床或起床迟,来不及吃早饭;另一方面,有24.6%的学生表示没有吃早饭的习惯。
在作息方面,呈现出“晚睡晚起”的特点。虽学校明文规定晚上10点断电就寝,但超过80%的学生仍会躺在被窝里玩手机或是与舍友聊天,睡觉时间基本都在12点以后,甚至有24.6%的学生2点以后才睡觉。睡得晚导致早上起不来,会出现没时间吃早饭、迟到、旷课、课上睡觉等多种恶性循环现象。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4-6小时,熬夜原因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熬夜的首要原因是玩手机、打游戏等,高年级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学习、兼职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年级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步入社会等事宜,会出现焦虑、惶恐等现象,影响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有酗酒(32.3%)、抽烟(42.6%)等不良习惯。且多数学生并不重视身体锻炼,仅有23.4%的同学会一周锻炼两三次。可见,大学生群体生活习惯并不健康,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2.2 大学生基本医学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非医学类大学生相对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69.1%的学生不能十分准确地指出肝、肾、胃、肺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对于“青春痘”、“月经”等常见的大学生生理现象,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对待,但对于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还有不少学生不了解其主要传播途径。对于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比如扭伤关节、煤气中毒和摔断腿等,喜忧参半,51.2%的学生知道该如何处理,但仍有48.8%的学生表示不大清楚。可见,大學生对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缺乏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大学生健康意识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缺乏健康意识。68.7%的学生表示一般不会主动去例行体检,只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去医院,甚至有23.6%的学生在不舒服时也不会选择去医院,会等待自己好转,或是自己去药店买点药。而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开设有关健康课程与否并没有很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现在考虑健康问题为时过早。可见,大学生群体基本处于18-24岁年龄段,健康意识并不是很强烈,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3 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 高校健康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学生都会在大一期间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共有32课时。主要课程内容有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可见,学校关于健康课程的设置主要偏向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缺乏常见疾病、突发情况、急救知识等基本医学知识的传授,大学生表示获取相关健康信息基本都是通过网络途径获取(86.3%)的,然而学校也并没开设过有关信息检索课程,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大学生很难辨识和判断信息的真伪。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健康课程,匹配专业教师,或是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而不只是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
3.2 高校健康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健康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有系列讲座、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比赛等。活动开展的受众较小,一般是辅导员、个别学生参加,学生整体参与度和体验度较低。同时,可发现各类活动主要偏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应不定期开展诸如基本医学知识竞赛、急救情景大赛等身体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获得基本的急救本领。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现如今大学生健康状况及高校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就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意识不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在今后,作为高校,我们要在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要不断普及常见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也应开设相关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让大学生既拥有健康的灵魂,也拥有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孙凌云. 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5):139-142.
[2]王麒麟, 马冬梅, 程晖.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调查分析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2019(1).
作者简介
李红,女,汉族,1989年11月,陕西安康,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研究方向:经济运行,硕士研究生,讲师
巩妮,女,汉族,1989年10月,陕西咸阳,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研究方向:健康文化,硕士研究生,讲师
基金项目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KWH2019-Q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