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的1954至1957年,我在原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读中专,就是现在北京建筑大学的前身。当时,正值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百废待兴,学校很受市里重视,
学校由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校长由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李公侠兼任(后为张若萍)。
为了快速培养建设人才,学校学制只有短短3年。我当时学的是工民建专业,3年里,不但要学习建筑设计、规划、制图、建筑施工、房屋构造等几十门功课,还要安排时间到工地参加实习。尤其是毕业前夕,每个人都要完成一套所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时间之紧,课程量之大,学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分配给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海淀区某座小型招待所,根据任务书给出的地质水文等原始资料,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完成建筑方面的各种设计,结构方面的计算,施工方面的组织流程,包括大的设计图纸要画10多张,说明书50余页。图纸要求整洁、规范,说明书每一个字都要用标准的长仿宋体书写,更重要的是,整个设计要充分体现当时国家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适当照顾美观”。
为了完成任务,争取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感恩老师之情,报效祖国之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情绪高涨,忘我劳作,白天整日伏案,夜晚教室灯光通明,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辛苦耕耘,星期天都没有人休息。说句实话,我们那时的生活条件比今天差远了,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要强上进的精神状态可不比今天的同龄人差。因为大家心中有一个牢固的信念,“一定带着好成绩,走向社会,贡献人民”。
我的毕业设计,由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在设计中,各方面考虑比较周到,制图能力较强,指导教师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被评定为5分,作为优秀范本,一度留在学校展览室公开展阅。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从当年的青年变成了76岁的老人。这份毕业设计被我保存至今,已整整58年。我是如此的珍惜,因为它不光见证了那段学校生活的历史,更记载了我们那代入学好本领,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这段曾经的青春岁月,让我难忘,让我自豪。
学校由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校长由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李公侠兼任(后为张若萍)。
为了快速培养建设人才,学校学制只有短短3年。我当时学的是工民建专业,3年里,不但要学习建筑设计、规划、制图、建筑施工、房屋构造等几十门功课,还要安排时间到工地参加实习。尤其是毕业前夕,每个人都要完成一套所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时间之紧,课程量之大,学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分配给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海淀区某座小型招待所,根据任务书给出的地质水文等原始资料,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完成建筑方面的各种设计,结构方面的计算,施工方面的组织流程,包括大的设计图纸要画10多张,说明书50余页。图纸要求整洁、规范,说明书每一个字都要用标准的长仿宋体书写,更重要的是,整个设计要充分体现当时国家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适当照顾美观”。
为了完成任务,争取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感恩老师之情,报效祖国之志,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情绪高涨,忘我劳作,白天整日伏案,夜晚教室灯光通明,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辛苦耕耘,星期天都没有人休息。说句实话,我们那时的生活条件比今天差远了,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要强上进的精神状态可不比今天的同龄人差。因为大家心中有一个牢固的信念,“一定带着好成绩,走向社会,贡献人民”。
我的毕业设计,由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在设计中,各方面考虑比较周到,制图能力较强,指导教师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被评定为5分,作为优秀范本,一度留在学校展览室公开展阅。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从当年的青年变成了76岁的老人。这份毕业设计被我保存至今,已整整58年。我是如此的珍惜,因为它不光见证了那段学校生活的历史,更记载了我们那代入学好本领,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这段曾经的青春岁月,让我难忘,让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