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我校校情,构建以“微课”和“导学任务单”为教学载体的课堂模式,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带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新范式,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导学;深度融合;高效课堂教学
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势下,结合本校校情,进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把微课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微课导学”的课堂模式,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为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和教育品牌建设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教学思维
以往的教学中,数模和公式长期占据着数学的难点,抽象的理论推导往往将学生拒之门外。随着融合的不断推进,将抽象转化为为具体的推导方式,更加深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以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为例子,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是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存在短板和不足,原因实际上是学生对其本质的不理解。比例尺的公式掌握和与其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但是在信息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据信息技术对文本等的技术支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比例尺的现实应用,将比例尺中实际与书面的转化过程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动态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性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二)借助现实资源,实时丰富课堂内容
网络信息及资源的匮乏、流通的不畅,严重限制了学生和老师在探索学习的欲望及教学中的发挥,许多想法的萌芽也因此而“夭折”。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不仅意味着老师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更多的是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为例子,笔者以前只是单纯的通过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把四则运算重点的知识点讲述出来,学生们也只是零散地听讲,具体掌握到什么情况,有没有听明白,也是个未知数。但该节内容涉及到许多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老师如果用简单苍白的表达,就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多个复杂知识点实属困难。不过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老师们在讲授该课程内容时,可以适当加入相关的网络资源,例如将学习与益智游戏相结合,以关卡的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及巩固相关知识点,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让其寓教于乐,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形象性、感染性,创造一个绘声绘色的教学环境。
(三)利用数据流量,了解兴趣侧重方向
面对“讲解方式是否有趣”、“是否真正热爱这种模式”等问题,学生会因为老师过于权威的形象,常常难以回答。即使老师有想法想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通常也无法准确的知道学生们真正的诉求。然而现在我们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的兴起,利用大数据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真正诉求。比如,老师可以筛选或制作一些与本学期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小视频,创建一个包含全班同学以及老师地网络学习课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后台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向老师及时反馈以便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学的供需平衡。
二、微课与设计策略
(一)关于微课的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热点。对其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作用是引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等。其核心理念:以是强调整体建构;二是关注生命个体;三是倡导“以导启智”。
(二)微课基本结构
微课的结构一般分为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在这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教学资源是学生们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的“任务单”,事实上是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其实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字样。因此,两个模板在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
三、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
“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是一条“以微课为向导,以高效为目标,以行动为路径”的创新之路。学生借助“微课”课前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课堂上,带着思考互动交流,进行合作学习;课后,通过复习、拓展、内化,达到“导学一体”。
虽然微课资源异常丰富,但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题材要生活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其好动的天性以及缺乏一定的关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资源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小学生学习物体形状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常见物品,如积木、汽车等玩具,以积木为例,积木可以呈现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还可以呈现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形态。此时,教师可以将图片放大以便于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视觉体验上对物体产生直观的印象与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举例,这不但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不在排斥学习,从而更加高效地學习数学知识。
结语:
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课堂模式的变革,它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改变了师生双方的教学方式以及固有理念。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加上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对不同知识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方面还需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加龙.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关键词:微课;导学;深度融合;高效课堂教学
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势下,结合本校校情,进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把微课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微课导学”的课堂模式,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为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和教育品牌建设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教学思维
以往的教学中,数模和公式长期占据着数学的难点,抽象的理论推导往往将学生拒之门外。随着融合的不断推进,将抽象转化为为具体的推导方式,更加深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以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为例子,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是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存在短板和不足,原因实际上是学生对其本质的不理解。比例尺的公式掌握和与其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但是在信息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据信息技术对文本等的技术支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比例尺的现实应用,将比例尺中实际与书面的转化过程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动态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性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二)借助现实资源,实时丰富课堂内容
网络信息及资源的匮乏、流通的不畅,严重限制了学生和老师在探索学习的欲望及教学中的发挥,许多想法的萌芽也因此而“夭折”。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不仅意味着老师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更多的是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为例子,笔者以前只是单纯的通过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把四则运算重点的知识点讲述出来,学生们也只是零散地听讲,具体掌握到什么情况,有没有听明白,也是个未知数。但该节内容涉及到许多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老师如果用简单苍白的表达,就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多个复杂知识点实属困难。不过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老师们在讲授该课程内容时,可以适当加入相关的网络资源,例如将学习与益智游戏相结合,以关卡的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及巩固相关知识点,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让其寓教于乐,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形象性、感染性,创造一个绘声绘色的教学环境。
(三)利用数据流量,了解兴趣侧重方向
面对“讲解方式是否有趣”、“是否真正热爱这种模式”等问题,学生会因为老师过于权威的形象,常常难以回答。即使老师有想法想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通常也无法准确的知道学生们真正的诉求。然而现在我们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的兴起,利用大数据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真正诉求。比如,老师可以筛选或制作一些与本学期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小视频,创建一个包含全班同学以及老师地网络学习课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后台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向老师及时反馈以便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学的供需平衡。
二、微课与设计策略
(一)关于微课的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热点。对其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作用是引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等。其核心理念:以是强调整体建构;二是关注生命个体;三是倡导“以导启智”。
(二)微课基本结构
微课的结构一般分为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在这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教学资源是学生们学习的支架。教师设计的“任务单”,事实上是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其实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字样。因此,两个模板在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
三、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
“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是一条“以微课为向导,以高效为目标,以行动为路径”的创新之路。学生借助“微课”课前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课堂上,带着思考互动交流,进行合作学习;课后,通过复习、拓展、内化,达到“导学一体”。
虽然微课资源异常丰富,但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题材要生活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其好动的天性以及缺乏一定的关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资源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小学生学习物体形状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常见物品,如积木、汽车等玩具,以积木为例,积木可以呈现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还可以呈现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形态。此时,教师可以将图片放大以便于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视觉体验上对物体产生直观的印象与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举例,这不但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不在排斥学习,从而更加高效地學习数学知识。
结语:
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课堂模式的变革,它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改变了师生双方的教学方式以及固有理念。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加上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对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对不同知识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方面还需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加龙.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