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闽在海中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利的价值观、冒险拼搏的精神等诸多因素,已经融入闽人的血液,成为闽商特有的禀赋。这种颇为强烈的海洋性格,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
  在中国大陆版图上,“闽”犹如一张鼓了风的“帆形地带”。因境内河流与山势走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上“奔流入海”的态势。多山、濒海是福建显著的特点。据《山海经》记载:“闽在海中,西北有山。”山与海的互动,形成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分界线。福建正属于整个中国农业文明的边缘,海洋文明的中心。
  追溯闽商的历史,就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远在4000 多年前,闽侯昙石山文化就显现出福建蓝色文明的特征。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中国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人南迁,导致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过剩的局面。再加上闽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环境,向内陆延伸困难,人稠地狭的矛盾使许多人无可耕之田,只能转向大海谋求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五个城市之一,刺桐港是当时全球最知名的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源地。借着洋流和季风,迁徙的闽人为了谋生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搭上商船从泉州出发,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这些商品销往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
  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较著名的有徽商、晋商、闽商、粤商、浙商等。正是在这时,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的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闽商在泉州、厦门的港口,通过闽船,以丝绸、瓷器、漆器、纸、药物、糖、手工制品,换取异国的丁香、豆蔻、胡椒、檀香、宝石、燕窝等土特产品。到了明末清初,闽商已颇具实力,郑氏海商集团
  建立起纵横东亚、东南亚的海上商业王国。
  在清代,闽商已经与晋商、徽商、潮商等一起名列全国十大商帮之一。鸦片战争之前,广东十三行一直是清朝最主要的外贸组织,虽然设在广东,却在长达上百年的时间内由福建商人主导,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发展为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最大的商会之一。潘振承、伍秉鉴更是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世界级富豪。
  正是由于远离中原,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思想对闽商影响甚微。相反,“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以商为荣”的观念深入人心。重利的价值观、冒险拼搏的精神等诸多因素,已经融入闽人的血液,成为闽商特有的禀赋。如晋江、石狮一带商人,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这种颇为强烈的海洋性格,在相当多领域突破了传统文化,适应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性发展。如果把福建商帮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相比较,不难发现,闽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
  “驾福船、走异邦”,闯荡全球以寻求生路,闽商成为中华文明之中的异类。
  兴于海禁
  所有文明都是从野蛮与血腥开始。海盗与贸易之间总是有着种种千丝万缕联系。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当明王朝实行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时,为反抗朝廷海禁政策,加之西方海盗的频繁侵扰,他们铤而走险,以暴制暴,并发展为实力雄厚的海盗集团。
  它们既从事与海上贸易,又对抗政府与洋人的贸易集团,能商即商,该盗则盗。“商”是他们的本意,“盗”是逼出来的,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这些海盗集团以漳州、泉州人为主,以漳州城东南50 里的月港为中心,他们的贸易远达东亚、南洋,甚至非洲的40 多个国家,交易的物品多达230 多种,其中以生丝、纺织品、瓷器、糖制品为主,获利10 倍以上。
  明隆庆元年,福建开放海禁,却把日本排除在外。但福建海商对日本的贸易,历来就是整个海上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于是,专门从事日本贸易的海商就发展为实力雄厚的海盗集团,其中著名的有李魁奇集团、颜思齐集团、郑芝龙集团、刘香集团以及杨六、杨七、钟斌等集团。
  闽商在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应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他父亲郑芝龙率领的海商集团。
  郑芝龙是泉州人,早年活动于澳门和日本,他们以家族为核心,立足于安海港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了明政府的招安。在明政府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消灭异己、争夺东南海权的武装斗争,先后消灭了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集团,最后又消灭了实力最强的刘香集团,一统江湖。
  此后,郑芝龙集团完全控制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和贸易权。所有船只,没有郑氏的令旗,不得私下往来。这些船纳金3000,每年收入达4 万,富可敌国。他们筑城于安平,修海路直通室内。队伍自筹粮饷,无需政府支出。郑氏集团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成为明政府维护东南平安的依靠。
  他们军商合一,纵横于明清时代的东南沿海一带。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为“海上王国”的统治者。
  重视海权
  在15~17 世纪同样以海洋文明为主的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英国人眼里,以郑氏父子为代表的闽商基本上就是华商的代表。
  而无论是作为一个军政领导人,还是作为海商领袖,郑氏集团都非常重视制海权和贸易主导权。
  在17 世纪,郑芝龙的海商集团与荷兰人发生过不少的冲突。这些冲突,正是东亚海上贸易主导权之争。
  郑成功也是一个很有先见之明的商业领袖。早在1646 年3 月就向隆武帝提出“通洋裕国”理论,同年10 月在劝其父勿降清时又提出“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这种类似“对外开放”的政策很有先见之明。
  1650 年郑成功取得厦门,取得了一个开展海上贸易的基地,实现他“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的经济目标。   清朝建立后,郑芝龙名义上投降了清,但整个集团在其子郑成功的带领下仍与清政府对抗。康熙元年(1662 年)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台湾,突破清初的海禁,继续从事海上贸易。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企图摆脱清政府使台湾独立,但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清政府统一了台湾,郑氏集团最后灭亡。以海盗集团为核心的闽商体系解体。
  康熙二十三年福建靖海侯施琅等人提出开放海禁,同年9 月,康熙接受这一建议,准许恢复民间海上贸易。
  此后,福建的海上贸易不仅维持了,而且有所发展。清政府在厦门设立海关,贸易中心由月港移至厦门,由厦门到南洋各国的贸易都得以发展,获利数倍甚至数十倍。厦门因此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且与台湾的贸易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强大和清政府对海商贸易的管制、控制,清代中后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闽商已走向衰落。
  亦商亦盗的海洋文化
  作为海盗集团,闽商与其他商帮有明显的特点。在内部是以乡族势力为核心,组成包括各种不同人的集团。但与徽商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以同宗组成商业集团,而是以同乡组成海盗集团。集团内实行来去自由,形成实质上的自由雇佣关系。这就加强了内部凝聚力,形成整个集团的战斗力。
  海盗集团对外是亦盗亦商。他们与朝廷斗,也与洋人斗,在明代控制了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同时,在各个海盗集团之间也相互斗争、兼并,并不像其他商帮一样,同一个商帮内相互扶持。郑芝龙招安的目的之一正是借政府的力量消灭其他海盗集团。在他们消灭最强的刘香集团时,明军备守陈鹏的出兵起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以海盗为特征的商帮也不仅是闽商,粤商早期也是海盗起家,而是粤商中一直有走私集团(以走私鸦片为主),这些走私集团也是亦盗亦商,武装与政府对抗,只不过其势力远远不如闽商中的海盗集团。
  尽管以传统的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为主的商业文明认为,福建商人是典型的“海盗经济”。但如今,欧洲人毫不掩饰祖先的“海盗文化”带来的后欧洲的工业和商业繁荣,美洲人更是以他们作为欧洲人后裔跨洋越海冒险开发的“牛仔精神”而自豪,近代史上大英帝国盛极一时的版图,也全是由航线和海岸线图霸所成。
  著名学者王鲁湘曾说:“如果不是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和内陆文明作羁绊、拖后腿,而任由福建人那种崇拜海洋、勇于飘洋过海打拼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的话,今天的中国绝对是海洋强国!”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手机、GPS、可便捷携带的计算设备的迅速普及,我们的行为、活动甚至是生理数据的细微变化,都被记录了下来,连成了一条条或有规律可循的轨迹。以此为基础,“反馈经济”(feedback economy)等新经济、新商业模式也正在加速形成。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  大数据, 顾名思义, 就是数据量规模巨大到用“海量”都不能形容其万一。我们不再以GB 或TB 作为数据的
期刊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arc Mitchell教授是这样形容美国的医疗体制:美国在医疗领域没有“系统”——没有单一的出资人,没有单一的服务提供者,没有形成规模的政府系统,没有中央性的规划。  如此的描述可能会给我们一种美国医疗服务完全市场化的印象,但是如果进一步探索,我们会发现美国医院的历史、资金来源和组织制度一直对这种市场化进行着一种独特的对抗,社会性影响着医疗服务的全局。  【医疗机构】:现代
期刊
福建是根,福建是家,  福建儿女闯四海,  福建血脉遍天下。  福建是根,福建是家,  树高千尺不离根,  人行万里要回家。  6 月17 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闽商大会上,福建省长苏树林以一首深情的诗歌《闽乡情》向全世界的闽商吹响了集结号。来自45 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 名海内外闽商代表参加了大会。  闽商,一个具有全球性的称谓,一个带着古老东方文明商业文化最初胎记的商帮,一个从开始就驾福
期刊
新生代闽商不同于前辈创业者的野蛮生长,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规则渐趋完善、竞争正趋激烈的市场,作为新生代的闽商,他们要抱团合作,用资源整合赢得未来。  在漫长的商业史上,潘振承、陈嘉庚等早已名垂青史,林绍良、郭鹤年等早已蜚声海外,曹德旺、陈发树等至今仍然叱咤风云。而现在,80 后,这个正渐次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群体,开始大踏步地登上属于他们的舞台。  本刊记者通过对魏林海、谢焕荣、林发权三位新生代闽商的采
期刊
澳大利亚  数量:5.4 万  祖籍地:南安、惠安、莆田、安海、晋江、福州、  福清、龙岩  主要闽籍华人社团:澳洲福建会馆、澳大利亚福建工商联谊总会、澳大利亚福建同乡会、澳大利亚福建同乡总会、澳大利亚福建总商会  菲律宾  数量:160.7 万  祖籍地: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泉州、福  州  主要闽籍华人社团:菲律宾福建总商会、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菲律宾福州同乡总会、菲律宾南安公会、菲律宾菲
期刊
导语:目前医改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许多难题仅靠政府增加投入已无法解决,深入体制的改革和对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回避。  应向社会放权  《中国民商》:在目前医改的方向上,专家还存在着两种根本性的分歧,即主张“行政化”或是“社会化”。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蔡江南:确实目前关于医改的争论,仍然集中在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观点上,或是在行政化与市场化两条道路之间选择。通常由于担心市场化会导致唯利
期刊
导语: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分布失衡的问题不能只靠公立医院和政府投入来解决,应该发挥社会的力量。  《中国民商》:作为医生,您曾经任职于公立医院,离开后又长时间在民营医疗机构工作。从您的经历和体会来看,您认为现在的医疗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周爱群:最大的问题还是医疗体制的不公平,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政策向大城市严重倾斜。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致力于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打破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但
期刊
世界经济的第一个长周期是从1780 年开始,到1844 年完成的。第二个长周期是从1844 年开始,到1890 年左右结束。从20 世纪初到1933 年是世界经济的第三个长周期。第四个长周期,我个人认为是从1933 年或者罗斯福新政开始,到2012 年或2013 年结束。平均每五十、六十年左右为一个长周期。当然,每一轮长周期都有它的动力,新技术革命或者新制度革命。  在长周期当中当然还有中周期,通
期刊
导语:在国外,由基金会创办管理学校、医院是司空见惯,但在国内由于所有权、审批等体制问题的限制,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仍是困难重重,与国家背景、资金雄厚的公募基金会不同,源于民间的惠民基金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探索中成长的。  从卡耐基到洛克菲勒,从福特到凯洛格,从索罗斯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如今全球范围内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基金会在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科学研究、医药卫生、教育以及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领域,发挥着
期刊
导语:如果结束更多制度性歧视,把政府的权力通过改革更好地关进笼子里,城镇化的问题就不至于这么艰难。  公元前5 世纪,苏格拉底终日游走于雅典广场和街道,以与人辩论为乐。市集是他最熟悉的地方。这里为雅典市民提供公共生活,也是各种商贩活跃的商业场所。他们发明的空间原型,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象征”。  在美国,有2.43 亿人口拥挤在仅占全国总面积3% 的城市里。生活在东京及其周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