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阶段是多数学生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的最后阶段,家乡文化将成为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印记,伴随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意在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考察等方式,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家乡,对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结合单元导语、活动提示与学习资源,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任务:记录家乡风物,了解文化特色(2课时);读说家乡方言,感受乡音魅力(2课时);记录家乡名人,传承人文精神(3课时);展示家乡风采,参与文化建设(2课时)。
  这一学习任务设计,突出了文化性和实践性,重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并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从身边人事、家乡环境中挖掘文化信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这也丰富了语文学习方式,增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发生了积极联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考察等方式,记录家乡风物,了解家乡文化特色。
  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方言使用现状,探求方言特点,体会家乡语言魅力。
  3.设计访谈方案,制作人物展板,记录家乡的人,传承家乡文化的人文精神。
  4.开展校园活动,提建议,设专栏,展示家乡文化风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学习评价】
  1.记录家乡的风物,了解文化特色:①能说出家乡地名的由来及其变迁;②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家乡与地名有關的古迹或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制作家乡古迹(代表性建筑)一览表;③能就家乡文化节主题进行说明,并完成以“家乡的文化节”为题的作文。
  2.读说家乡方言,感受乡音魅力:①会用方言熟语,学说1~2首方言儿歌民谣;②学习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能指出方言表达的特殊效果;③能用方言表现校园生活。
  3.记录家乡名人,传承人文精神:①开展访谈、考察,了解名人先贤的生平事迹;②对名人先贤的事迹进行主题化整合,并制作展板;③能将名人先贤与自己的生活联结。
  4.展示学习成果,参与家乡文化建设:①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参与校园活动,多形式展示学习活动成果;②撰写一份文化建设建议书;③汇编一本“家乡的文化节”图文册、一本校园生活方言小品集,建一个校园名人园;④创建校园网“家乡文化生活”专栏。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记录家乡风物,了解文化特色
  (一)了解和认识家乡
  1.家乡地名的由来。
  组建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开展实地考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表1、表2)。
  若与家乡地名有关的古迹已不可寻,可以考察家乡当下的标志性建筑。
  2.家乡的文化节。
  (1)家乡有哪些主题文化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开展文化节宣传海报设计,要求设计有新意,主题突出,并附文说明设计意图。
  (2)如果家乡目前还没有主题文化节,可以设置什么样的文化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提出设想,并设计文化节宣传海报,要求设计有新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并附文说明设计意图。
  (3)完成一篇以“家乡的文化节”为题的作文。
  (二)开展“知我家乡”交流活动
  1.各学习小组采取画报、PPT、微视频等形式,就家乡地名由来与相关古迹或代表性建筑在班级中开展交流。
  2.根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单2,制作一份家乡古迹(或代表性建筑)一览表。
  3.各学习小组将设计的文化节宣传海报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派代表阐述设计意图。
  4.在班级中进行“家乡的文化节”作文交流评比,选出优秀作品。
  学习任务二:读说家乡方言,感受乡音魅力
  (一)高中生方言使用现状调查
  1.获得支架:学习调查的方法。
  自学毛泽东《调查的技术》,并完成表3。
  2.设计调查问卷。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和调查对象有关——了解调查对象的年龄、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等。
  (2)和调查内容有关——了解方言使用情况、对方言的认识、选择使用语言(方言)的原因等。
  (3)和调查目的有关——提高对方言的认识,了解愿意参加的工作。
  【示例】
  ××学校高中生方言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1.你的姓名:
  2.你的出生日期:
  3.你的学习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
  4.你的父母是什么地方人?他们平时常说的是哪种语言?
  5.你听得懂哪些语言(方言)?
  6.你会说哪些语言(方言)?
  7.你平时生活、学习中使用最多的是方言还是普通话?
  8.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普通话多一点?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方言多一点?
  9.你觉得方言有用吗?
  10.你觉得要怎样保护和传承方言?
  11.你希望在传承方言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帮助?
  12.你愿意为方言保护和传承做些什么事情?
  ……
  3.小组合作开展调查,发放、回收问卷,整理问卷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如表4。
  [项目 要求 标题 简洁,要准确地表明调查主题 前言 简单叙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经过、方法及意义等,并以摘要形式介绍调查结论 正文 必须包含主要结论、得出结论的依据、经验与展望等内容 结尾 总结报告的主要观点,指出尚存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努力的方向,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问题 ]
  (二)感受方言魅力
  1.方言中的熟语和儿歌民谣。
  (1)说出你所知道的方言熟语,并运用其一描述日常生活场景。
  (2)查阅资料,或访问家中长辈,学习1~2首儿歌民谣。
  如果是新居民,向邻居、老师或同学学说几个方言熟语、一段方言儿歌。
  2.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
  【示例】身为海宁硖石人的徐志摩曾经用硖石土白写过一首《一道金色的光痕》。
  得罪那,问声点看,
  我要来求见徐家格位太太,有点事体……
  认真则,格位就是太太,真是老太婆哩,
  眼睛赤花,连太太都勿认得哩!
  是欧,太太,今朝特为打乡下来欧,
  乌青青就出门,田里西北风度来野欧,是欧,
  太太,为点事体要来求求太太呀!
  ……
  步骤一:请硖石的学生用方言朗读作品。
  步骤二:组织学生观看海宁市档案馆制作的《一道金色的光痕》方言版皮影戏。发音人:周帼凤(海宁硖石河东街道人,海宁方言老派发音人)。
  步骤三:学生用普通话翻译《一道金色的光痕》。
  步骤四: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比较方言和普通话表达的差异,指出采用方言写作所产生的独特表达效果,并通过方言朗读的方式进一步加以品味。
  (三)开展“我爱说家乡话”主题活动
  1.基于高中生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撰写爱方言说方言倡议书,并在班级中发表演讲。
  2.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班级自编1~2个方言小品,并用方言表演。
  3.如果家乡有地方戏,观看一部地方戏代表作品(视频)。
  浙江除了越剧之外,许多地区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剧,较为著名的剧种有婺剧、绍剧、瓯剧、甬剧等,教师可以根据所处区域和学生兴趣选择剧种。
  学习任务三:记录家乡名人,传承人文精神
  (一)文献检索,确定研究对象
  组成学习小组,查阅地方文献,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小组要研究的家乡名人先贤。
  (二)社会访谈
  1.学习人物访谈方法。
  自學王思斌的《访谈法》。
  2.设计访谈方案。
  学习小组合作设计访谈方案。
  方案具体应包含以下内容:
  [访谈对象]要了解名人先贤的情况,访谈对象可以是名人先贤的后人,也可以是研究名人先贤的当代学者。
  [访谈目的]了解家乡名人先贤生平事迹与成就贡献等,并了解本地名人先贤研究的现状。
  [访谈方式]电话访谈或面谈。因涉及后面设计展板的任务,需要一些现场照片,建议还是以面谈为好。
  [访谈问题表]访谈问题表如表5。
  3.开展访谈。
  每组派一人进行提问,其他成员负责记录对方的回答(如有录音笔及时录下来效果更好),有调整的问题也要及时记录下来。整理访谈记录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访谈目的有没有达成?
  (2)访谈记录可以提炼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3)还有没有需要补充了解的内容?需不需要第二次访谈?
  (三)考察名人先贤故居(旧居)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实地考察名人先贤故居(旧居),并以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
  (四)编制人物展板
  1.编制人物信息卡。
  比如要研究的对象是一位作家,就可用下面的卡片(表6)对访谈、考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
  对有相似点的名人的信息进行整合,则可采用对照表,如王国维和吴世昌同为海宁籍红学家、词学家,即可设计如下对照表(表7)。
  2.制作名人先贤生平事迹展板。
  做展板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主题:把人物经历和贡献中最精要的内容提炼成主题。
  (2)精选材料:把人物经历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事件筛选出来。
  (3)编排科学:同一块展板上的材料要有逻辑关联,图片和文字要相配。
  如:要给王国维或吴世昌出个展板,你会选择那些材料?请填写下面的表格(表8)。
  (五)开展“走近家乡名人,传承人文精神”主题交流会
  1.将制作好的人物展板,从名人先贤所处的时代、成就领域等角度作分类整理,在班级中展示,各组派代表进行解说。
  2.以所研究的名人先贤为对象,在班级中作题为“我向你致敬”的演讲。
  学习任务四:展示家乡风采,参与文化建设
  (一)开展“家乡文化展示周”活动
  基于前期的学习成果,开展全校性的“家乡文化展示周”系列活动。
  学生在班级学习小组之外,可选择校园文学社、戏剧社、美术社、史学社等学习共同体参与活动。如果学校社团建设尚未成熟,可以由学生会总体策划、开展各类活动。
  “家乡文化展示周”系列活动可包含以下内容:
  1.文学社活动。
  文学社汇总各班推荐的优秀作文,开展“家乡的文化节”优秀作文展。
  根据“记录家乡风物”学习中所查阅的资料,组织一次家乡文化主题诗文朗诵会。
  [以海宁为例,在有关海宁地方风貌的名篇中,就有不少描写海宁潮的佳作,学生可以就此开展一次“海宁潮”主题诗文朗诵会。]2.美术社活动。
  美术社可以开展家乡主题文化节宣传海报联展。
  3.剧社活动。
  剧社可开展方言小品会演活动,并录制成视频。
  视具体情况,若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戏演唱特长者,或可开展地方戏会演。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地方戏剧团进校园,或者组织学生前往剧场观剧。
  4.史学社活动。
  史学社可以结合名人展板,邀请历史老师或地方名人研究学者,开展“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专场研讨会。
  ……
  (二)撰写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
  从本单元前期的学习活动出发,选择个人感触最深的话题,撰写一份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
  1.建议书的基本格式。
  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同,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标题:正中只写“建议书”即可,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
  (2)对象:建议对象可以是家乡文化生活的相关主管部门,建议人要先作自我介绍,语言表达应得体。
  (3)内容:可以理性分析为主,简要清晰地陈述建议的内容、建议的理由、实施的步骤和可行性等,要有依据有条理。
  (4)结尾:表达希望和感谢,要写上建议人姓名。如果是全体学生,则写“ ×  × 学校( ×  × 班级)全体学生”。
  2.建议书参考话题:
  (1)方言传承。
  (2)地方曲艺发展。
  (3)名人先贤故居(旧居)管理维护。
  (4)地方图书馆藏书利用。
  (5)家乡文化设施建设。
  ……
  (三)总结转化学习成果,共创“家乡文化生活”专栏
  1.将“家乡的文化节”海报照片和优秀作文汇总,集结成册。
  2.将校园生活方言小品文字稿汇集成册。
  3.在校园中创建家乡名人园,将家乡名人展板布置其中。
  4.通过网络把撰写的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投送给相关主管部门。
  5.在校园网开辟“家乡文化生活”专栏,根据学习任务设置相应板块,将本单元所有学习活动成果上传。
其他文献
摘 要:文体分析是语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学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前景化理论指导文体分析,分析前景化语言相关的文体特征,解读文学语篇中的非常规语言、结构等形式内容安排的文体功能,从中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   关键词:文学语篇;前景化;文体分析;文体功能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
期刊
摘 要:学生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往往存在严重的遗漏、误解、错解文本信息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高三的小说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小说知识体系,并进行阅读步骤建模,引导学生依小说文体特点读懂小说,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说阅读;复习教学;文体知识  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存在严重的遗漏、误解、错解文本信息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答不对方向,答不到点上”。为什么学生不能整
期刊
摘 要:全视角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个过程”(获得和互动)、“三个维度”(内容、动机和互动),它们相互依存和促进。它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中生成,在多元的互动中获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全视角理念;《女娲造人》  丹麦教育家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了以“两个过程”和“三个维度”为中心的全视角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包括两个过程(获得和
期刊
摘 要: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学生常常要面对复杂而多样的文本。跨学科对话式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成资源。具体而言,跨学科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促进问题的生成及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提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对话式教学;《凡·高论画》  基于文本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新教材中的具体落实。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3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二是1组语言学家关于词语的论文节选。  这一单元不同于文本学习单元,其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教师备课应在把握教材内容、领悟编排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
期刊
摘 要:语文读本兼具可读性和助读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其在学生课内外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凸显其助读功能。联结课本与读本,以“导学—联学—练学—展学”为核心环节开展教学,是语文读本创新使用的一种可行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材;语文读本;教学模式  语文读本往往兼具可读性和助读性。所谓“可读性”,是指读本精选了众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家名作。所谓“助读性”,是指读本所选内容能起到对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 要:研究2016—2020年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23套中考卷的作文题,可以发现我国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征:测试内容贴近生活,弘扬家国情怀,关注地域文化;测试材料来源广泛,自编为主,关联教材;测试形式以命题作文为主,兼顾话题与材料作文。未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可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关注社会,充分挖掘作文试题的“立德树人”价值功能;二是关注生活,引领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三是关注学科,促进思维与审美素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写作序列编排的“外在体系”,又要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和“隐形梯度”,还要兼顾写作者的年齡特征。“三年三‘成长’,作文上‘台阶’”作文指导策略,以教材的写作序列为“明线”,以学生的“生长”为“暗线”,“两线”并行,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序列;统编教材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方法传授”为主兼顾“能力主题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陋室铭》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铭辞,它的教学应紧扣其“铭辞”和文言文的文体特点,以读识“言”,由“言”入“文”,由“文”及“人”,带领学生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和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灵,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铭辞;《陋室铭》  《陋室铭》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題”是修身正己,“语文要素”是精读了解
期刊
摘 要:2020年全国10套高考卷作文题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巧妙地设置作文情境和典型任务,注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试题较好地落实了对写作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2020年高考;作文题评述  对高考作文题的评价,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今年听到的几乎是一致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