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聚焦特色

来源 :农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为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確提出,壮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
  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4月上旬,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意见》提出,到2025年,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壮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意见》指出,坚持立农为农、坚持政策稳定、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久久为功,是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据农业农村部4月8日召开的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工作视频会上的信息:脱贫攻坚期间,我国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目前,全国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72%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4400多个农业科技单位、超过1.5万名专家投身产业扶贫,形成了县有专家指导、村有能人带动的产业帮扶格局。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核心任务还是培育主导产业。既要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脱贫地区聚集;又要指导脱贫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还要搭建平台载体,支持每个脱贫县选择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要突出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加强规划引导非常重要。农业农村部已专门组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16个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指引。要突出资源优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选准主导产业,开发小而精、特而优的特色产品。要优化产业布局,既要积极发展初加工,也要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形成基地在村、加工在乡的发展布局。要打造产业链,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开发特色化、多样化的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
  据4月2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财政投入上,推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产业发展。在金融保险上,要继续为脱贫户发展产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有较大贷款需求的对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范围,鼓励脱贫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在用地保障上,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特色产业用地需求。
  强化服务支撑,重点是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产销衔接机制。开展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实施消费帮扶,让特色农产品既卖得出,又卖得好。二是建立技术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三是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把产业发展作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完善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具体措施。此外,还要加强考核调度,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当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资金规模扩大到1561亿元,明确重点支持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农业农村部专门组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蔬菜、茶叶、中药材、生猪等16个主导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指引,同时,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支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
  畜禽育种是提升特色种养业的关键支撑力。农业农村部4月28日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在会上指出,要全面强化企业主体,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刘均勇表示,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作为国家层面启动的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确保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要行动。
  刘均勇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禽种业不断发展,但总体上长期处于散、小、慢的状态。从2008年到2020年,农业农村部实施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覆盖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种。经过12年的努力,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种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明显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总体看,我国畜禽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基本解决了我国畜禽良种“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种源支撑。   “十四五”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畜禽种业必须再上新台阶。
  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二是产业有迫切需要。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对稳定的优质畜禽种源供给需求愈加迫切。人民群众对“有肉吃、吃好肉、还要吃得多样”的需求日益增长。从我国畜禽种源保障看,黄羽肉鸡、蛋鸡、白羽肉鸭种源能实现自给且有竞争力;生猪、奶牛、肉牛种源能基本自给,但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个别种源还主要从国外进口。要不断满足新需求,就必须在国家层面统筹部署安排,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三是国际有成功经验。制定实施中长期的畜禽育种战略规划,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如丹麦政府主导组织实施国家生猪育种计划已长达百年之久。美国通过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50年时间将产奶量提高了近2倍。
  刘均勇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35年将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了总体部署,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及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于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内容,刘均勇指出,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重点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瞄准一个主攻方向,覆盖三大发展领域,聚焦四个全面强化,把握好五个方面关系。
  “一个主攻方向”:就是要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三大发展领域”:就是包括生猪、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
  “四个全面强化”:就是要全面强化自主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主导品种选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提高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要全面强化育种基础,开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测定,构建育种创新链大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支撑服务能力;要全面强化育种体系,以国家畜禽核心育種场为依托,支持发展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联合育种实体,提高核心种源培育能力;要全面强化企业主体,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个方面关系”:就是注重把握好传承与创新、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自主与开放、当前与长远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意见》表示,脱贫地区要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长期培育和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需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农民收入增速。随着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来发展富民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非常重要。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表示,要细化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帮扶工作体系,设立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帮扶县、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及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帮扶村,把脱贫县、脱贫村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两大着力点。
  《意见》明确,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打造知名产品品牌,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张宏宇认为,做好特色种养业不能一哄而起、急功近利,不同地区要从实际出发,避免产业雷同。做好特色种养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品种、业态、模式选择上“做文章”,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用好资源性资产。
  产业发展离不开财政金融工具的支持。《意见》中强调,要强化财政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完善用地政策,加强项目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段炳德撰文表示,要做好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调整优化工作。动态调整,持续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用于发展乡村产业的比重。使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财力保持稳定,功能更加聚焦,结构更加优化,绩效更加提升。继续鼓励县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增强资金使用合力。
  围绕完善用地政策,《意见》明确,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特色产业用地需要,在脱贫地区落实好产业发展附属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村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卢克平建议,探索开展基于乡愁情怀、责任担当的利益合作等多元帮扶模式,构建以脱贫地区、脱贫县、脱贫村内生发展为主,发展帮扶为辅的发展共同体,有利于推动脱贫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意见》要求,要健全技术服务机制,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等开展产业帮扶。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表示,强化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既要注重农机作业、农资供应、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也要补齐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数字化、科技化短板。特别是要提升脱贫地区脱贫户和小农户的数字化、科技化素养。
  姜奇平说,数字化增收能力弱、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价值开发程度低,是制约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服务,既要健全服务体系,也要提升脱贫地区农民对数字化产业工具的使用能力,提高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姜奇平建议,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搭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乡村产业生态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农业汇集。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企业厂商将智慧农业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到脱贫地区的特色产业中去,因地制宜为脱贫地区定制个性化方案,让数字科技力量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
  各地多措并举做强特色产业
  甘肃做强六大特色产业 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消息,甘肃将把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着重构建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
  据了解,甘肃已全面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总体要求,顺应农产品市场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多样化需求,努力建成一批产业大县、加工强县和产业强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特色优势产业数量、规模、产量、质量大幅提升,产值力争实现翻番。当前,甘肃省农业农村系统正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抓点示范行动,建设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基地。甘肃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重点抓一批万亩万头(只)核心示范片带;市县两级抓10万亩或10万头(只)以上的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示范带动整乡整县全域推进集中连片产业带建设,扶持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持续扩大产业规模。
  甘肃将实施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创建行动,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高地。“十四五”期间,甘肃将力争创建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所有县(区)园区全覆盖,打造陇西中药材、安定马铃薯等10个百亿级产业园,加快培育一批500亿元级以上的产业,带动形成中药材、蔬菜两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产业园建设体系。
  福州七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着力点。2020年,全市水产、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七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的农村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为福州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条因地制宜的“好路子”。
  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福州发展茉莉花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福州氣候温暖湿润,土壤十分适宜茉莉花和茶树的生长。此外,经过数百年发展,茉莉花茶生产工艺成熟,“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近年来,福州通过立法保护、产业升级、品牌创建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茉莉花茶产业效益稳步增长。2020年,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1.8万亩,茉莉花茶产量1.52万吨。
  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于菌菇雕塑群中;集装箱打造的餐厅里,菌菇宴香气诱人;干货摊位上的菌菇琳琅满目,让游客满载而归……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期间,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的“菇姑农场”每天接待游客达上千人次。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核心种植区,上长治村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了占全村总户数约80%的农户种植食用菌,实现年产值1.5亿元。下长治村村干部说,今天的三产融合离不开富民产业的辛勤耕耘,村里“种菇女状元”黄銮英的“巾帼食用菌合作社”不仅辐射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发展秀珍菇种植,还通过产业扶贫款入股等方式,帮助村里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载体,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绿色奶业”成为唐山乡村振兴一大支柱
  地处渤海湾的河北省唐山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和物质丰厚的资源优势,坚持“人民至上、产业兴旺、消费安全、惠及民生”的思维理念,把发展“绿色奶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科学谋划求发展、因地制宜闯新路、体现特色上规模、产业兴旺高质量,使充满活力的“绿色奶业”在省内和国内打出了一张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亮丽招牌,撑起了唐山乡村振兴的一片蓝天,成为河北省“千万吨奶工程”首要支撑地。
  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背靠“三北”,是一座拥有140多年发展历史的沿海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也是河北省的“工业大市”和“农业大市”,素有“京东宝地”和“冀东粮仓”之称。农作物品种较为齐全,其中玉米、水稻、花生、红薯为骨干农作物,秸秆和拉秧资源丰富,是发展奶牛等畜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资源条件。在加快现代畜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唐山市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根据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和消费者需求,提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并强力推进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很快形成了汇集蒙牛、伊利、三元、君乐宝等国内多家知名品牌的奶制品加工企业集群。早在15年前的2006年,唐山市就被中国奶协授予“奶业生产强市”,牛奶产量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
  据了解,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奶牛存栏量为25.1万头,牛奶总产量超过百万吨,达到109.1万吨,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居全省“双第一”。全市现有规模不等的奶牛场206家,其中拥有千头饲养量的46家;全市建成现代化智能奶牛场146家,占全市奶牛场总数的70%;全市现有奶制品加工企业6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3500多吨;生产加工的奶制品有40多个。由于唐山生产的奶制品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群众信赖,除满足当地消费以外,还畅销国内浙、苏、皖、京、津、冀等30多个省区市,年销量在80万吨以上。全市奶业和奶制品总产值达到145亿元以上,占一产总产值的15%,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扩大了农民致富门路和“家门口”就业空间。据统计,全市从事奶业人员已达到3862人,每人年均收入可达4.2万元以上。目前,“绿色奶业”已成为助推唐山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健康产业、安全产业。   唐山发展“绿色奶业”的主要做法有五。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搞好科学规划;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智能牧场建设;三是探索种养结合新模式,确保奶牛生产稳步发展;四是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实行粪污资源综合利用;五是强化质量价格监管,维护城乡市场秩序。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为了壮大魔芋产业,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条。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公司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并保底回购,村民放心种植、稳定赚钱。
  巴中市天果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介绍,公司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两条生产线,进行魔芋深加工,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前段时间,公司出现资金紧张,恩阳区经信局积极协调融资担保,公司通过申请贷款解决了魔芋收購资金。
  恩阳区还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市场联结紧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争取专项债券、定向融资、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促进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芦笋、畜禽养殖、生态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恩阳区副区长田霞介绍,区政府将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让乡村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让乡村产业带富更多乡亲。
  陕西省平利县强化特色产业中的龙头引领效应
  今年以来,陕西省平利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治本之策,把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举措。平利县坚持大企业引领,不断补齐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让产业增产达实效,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土地流转获得收益,是企业带动的一种方式。平利县制定出台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奖励办法,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优先吸纳贫困户进厂进园务工就业,签订3至5年劳务用工合同,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薪金收入。对于有自主产业的贫困户,则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与其签订长期农产品购销合同,通过“订单种植、溢价收购、品牌营销”的模式,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近年来,平利县通过发挥企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股权分红、订单合同、劳务用工等方式建立了企业与贫困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资源、农民和市场捆绑在一起,初步形成“贫困群众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
  截至目前,平利县共培育重点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36家;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73个,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7个,先后有222家市场主体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2万余户。
  为了让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壮大,平利县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台,出台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实施意见、企业扶贫补贴政策实施细则、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办法等一系列培育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有效吸引了一大批能人发展企业。
  同时,平利县还修订完善了《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食品安全标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提高企业产品自检能力,为全县170家茶饮企业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全覆盖,20家龙头企业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2家企业获得农产品欧盟认证。
其他文献
单片机在目前的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利用,分析研究单片机的具体构成以及控制原理,这对于更好的利用单片机有突出的现实作用.结合目前的实践进行分析,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应用中
对于食品检测过程来说,为提升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对食品检测流程进行质量把控,保证检测流程的连续性,优化食品检测质量,有效控制食品校验活动,提高食品检测稳定性,提升食品检
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理解等能力的学科,其教学具体分为诸多版块,阅读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直接相关,而写作则直观体现着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两者本身关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若能够认真听讲、思考,就能够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对知识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纺织纤维原料,也是世界范围的大宗国际贸易特殊商品.中国、印度、美国、巴西依次为全球四大棉花生产国,棉花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近年来,随着技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也在积极转变思维,其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发展,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此,本文先简要阐述了精准化创客服务的意义,并在分析高校图书馆精准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
期刊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而该设备实际的体积比较大,采购成本高.为了节省经济成本,施工单位通常会通过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展开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方
在化工的制造过程中,公司通常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是由于经济的改善,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也就造成了化工企业需要升级,面临着创新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高速发展,茶园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然而市场的消费量和需求并没有随着产量增加而大幅增长.目前茶叶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