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屡被“纺织之光”授奖,激励教科研探求之路
据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阳教授介绍,江南大学自2014年开始受奖,每年有5位学生获奖,截至2019年,共计45人次获奖。此外,共有6位教师获奖。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博教授曾获2014年度“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别奖;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也得到了“纺织之光”的表彰。
“对于‘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和学生奖等奖项,我校的师生非常认同和重视,认为其代表了各纺织院校最新最前沿的教研成果。”徐阳表示,出于对“纺织之光”奖项代表了纺织行业教学改革力度与成就的一致认知,江南大学将该项成果作为本校教师职称评定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奖项评选申报上,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选细则,确定了奖项分配原则和评选标准,规范做好奖项评审申报工作。学校及纺织专业教师通过申报评奖,对自身进行检阅,促进把教学本分工作做细做实,积极投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力促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纺织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徐阳表示,能够得到“纺织之光”的表彰,是对江南大学教学工作的极大肯定,是对获奖教师辛勤耕耘的见证,也是对获奖学生发奋成效的检验,成为了全体师生在纺织专业孜孜探求之路上的有力鞭策。对于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对高校纺织类专业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起到了长足的推广作用。
助力行业人才培养,“纺织之光“功不可没
徐阳认为,在助力行业人才培养上,“纺织之光“功不可没。
“‘纺织之光’的公益基金来于行业,施于行业,这是纺织行业的愿景,也是初心。其有力推動了纺织类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在纺织高精尖及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工作。同时,激励了广大纺织行业的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优质成果。”他认为,当下纺织领域人才建设,亟待加强的工作首先是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力度。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工业,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专业的学生应该充满自信并坚定为之奋斗;二是着力培养老师和学生的责任感。纺织行业应用广泛,社会对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要求逐年提高,而目前我国的纺织产业从理念到技术都与国外尚有明显差距,需要纺织人共同努力;三是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一点体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工程认证等方面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提高从业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纺织教学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发展进步。
感恩于行,用情用心用力践行公益
作为“纺织之光”的受奖者,江南大学也在不断践行公益回馈社会。徐阳表示,公益事业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主打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服务性事业,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做好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以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平台,致力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建设。与此同时,下属学院二级公益类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情用心用力做好公益事业。在精准扶贫、援疆援藏、志愿服务等方面,江南大学都极发声、身体力行。如2019年底,启动对口定点帮扶贵州省从江县,从干部支援、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教育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从江县全力帮扶,持续深化校地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努力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开创校地友好合作的新局面。“公益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他说,未来,学校仍将不忘初心,坚持做公益性办学的坚定践行者。
对于“纺织之光”的未来,徐阳期待,作为致力于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注于筹划公益活动的基金会,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早成立的行业性基金会,“纺织之光”能够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支持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纺织之光”好声音越唱越响亮、朋友圈越来越广阔、共同体越来越多!
据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阳教授介绍,江南大学自2014年开始受奖,每年有5位学生获奖,截至2019年,共计45人次获奖。此外,共有6位教师获奖。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博教授曾获2014年度“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别奖;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也得到了“纺织之光”的表彰。
“对于‘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和学生奖等奖项,我校的师生非常认同和重视,认为其代表了各纺织院校最新最前沿的教研成果。”徐阳表示,出于对“纺织之光”奖项代表了纺织行业教学改革力度与成就的一致认知,江南大学将该项成果作为本校教师职称评定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奖项评选申报上,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选细则,确定了奖项分配原则和评选标准,规范做好奖项评审申报工作。学校及纺织专业教师通过申报评奖,对自身进行检阅,促进把教学本分工作做细做实,积极投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力促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纺织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徐阳表示,能够得到“纺织之光”的表彰,是对江南大学教学工作的极大肯定,是对获奖教师辛勤耕耘的见证,也是对获奖学生发奋成效的检验,成为了全体师生在纺织专业孜孜探求之路上的有力鞭策。对于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对高校纺织类专业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起到了长足的推广作用。
助力行业人才培养,“纺织之光“功不可没
徐阳认为,在助力行业人才培养上,“纺织之光“功不可没。
“‘纺织之光’的公益基金来于行业,施于行业,这是纺织行业的愿景,也是初心。其有力推動了纺织类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在纺织高精尖及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工作。同时,激励了广大纺织行业的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优质成果。”他认为,当下纺织领域人才建设,亟待加强的工作首先是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力度。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工业,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专业的学生应该充满自信并坚定为之奋斗;二是着力培养老师和学生的责任感。纺织行业应用广泛,社会对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要求逐年提高,而目前我国的纺织产业从理念到技术都与国外尚有明显差距,需要纺织人共同努力;三是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一点体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工程认证等方面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提高从业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纺织教学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发展进步。
感恩于行,用情用心用力践行公益
作为“纺织之光”的受奖者,江南大学也在不断践行公益回馈社会。徐阳表示,公益事业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主打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服务性事业,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做好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以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平台,致力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建设。与此同时,下属学院二级公益类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情用心用力做好公益事业。在精准扶贫、援疆援藏、志愿服务等方面,江南大学都极发声、身体力行。如2019年底,启动对口定点帮扶贵州省从江县,从干部支援、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教育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从江县全力帮扶,持续深化校地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努力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开创校地友好合作的新局面。“公益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他说,未来,学校仍将不忘初心,坚持做公益性办学的坚定践行者。
对于“纺织之光”的未来,徐阳期待,作为致力于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注于筹划公益活动的基金会,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早成立的行业性基金会,“纺织之光”能够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支持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纺织之光”好声音越唱越响亮、朋友圈越来越广阔、共同体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