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已成为实现区域产业增长的重要推速器,绿色物流又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兴方向。对长株潭的物流产业来说,绿色物流处于起步阶段,但应当重视绿色物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将对长株潭地区绿色物流产业发展必要性做粗略探讨。
[关键词] 长株潭 绿色物流 必要性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构建长株潭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策略研究立项基金号:10C0112
“长株潭”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简化而来,长株潭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原材料、商品流通以及进出口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这就需要一个“巨大”的现代物流渠道来做保证。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体系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也就成为必然。
一、长株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相互协调性差,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长株潭三市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问题。由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行政管理分属不同部门,难以统筹规划,还面临海运、铁路、公路、航运标准及有关税费标准、通关手续不同等诸多难题;各个城市由于行政区划管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不同,在行政执法、市场管理、政策体系等各个方面,包括各地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的各类证照审批等都是各自为政,各地难以协调,同样也形成了区域管理上的条块分割。
(二)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经营方式落后
据湖南省经贸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株潭物流企业规模小而散,大部分老的工商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20%~30%,如湖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符合硅袋和防伪商标两种产品,物流环节成本分别占产品总成本的24.4%和34.1%。
(三)绿色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十分薄弱
目前长株潭绿色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物流导致的环境问题突出
长株潭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而汽车是对空气和地表污染最为严重的运输工具之一,据调查,长株潭三市仍有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最妥善的处理,这些导致三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城区扬尘、二氧化硫、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绿色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一)绿色物流的框架结构
企业物流包括企业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全部活动,它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构成。绿色物流就是在闭环的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物流可以分为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逆向物流,有学者把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统称为绿色正向物流,绿色物流的构成体系如图1所示
(二)绿色物流的循环经济模式
绿色物流是一种多层次的活动,从对物流控制和管理的主体看,可以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企业作业层等三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其中,社会决策层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企业层的任务是从战略高度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协同,共同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绿色物流系统,建立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作业层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如运输的绿色化、包装的绿色化、流通加工的绿色化等
1.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环境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无废、少废的生态工艺,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企业内部物流思想绿色化,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减轻甚至避免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2.企业之间循环模式
企业之间的循环通常采用生态工业园区形式。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或生态产业团区,把不同产业或同一部门之间联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或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企业的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生产第一种产品的原料或动力,这样循环使用,若有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则将其以对生命和环境无害的形式进行排放,尽量做到零排放。
3.社会层次循环模式
指在社会层面上(大尺度循环),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经济社会”。所谓“循环型经济社会”是指限制自然资源消耗、环境负担最小化的社会。
三、长株潭构建的绿色物流体系必要性
(一)绿色物流管理为长株潭物流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现在我国流通领域完全开放,外国物流企业可以进入长株潭物流市场。国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长株潭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长株潭物流企业应向国外学习,取长补短。目前长株潭区域内的第三方物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绿色物流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另外,发展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售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不到10%,超过90%的时间处于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
(二)绿色物流降低供应链成本
绿色物流在给各个独立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由多个企业共同组成的供应链成本降低及机构优化带来效益。绿色物流促使传统供应链形成绿色供应链。在供应链中由一核心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从而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绿色供应链。由核心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对绿色物流实施的重视带动了其它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供应链上游的绿色成就可以在供应链的后续过程放大,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得到优化。
(三)绿色物流创造社会效益
湖南省盛产丰富的矿藏、有色金属、农产品,这些产品远销外地,就要通过物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物流操作过程中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绿色物流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有利于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加入WTO后,我国的产品将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我国因遭受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达200多亿美元。从中不难发现,今后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环境保护的名义,采取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设置种种障碍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必将影响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但要实现工业生产的“绿色化”,而且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等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绿色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湖南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绿色物流是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物流系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绿色物流又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兴方向。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就要体现“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要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路子,走集约型发展模式。
参 考 文 献
[1]秦文展.建设“两型社会”环境下长株潭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2);216-217.
[2]李虹.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特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28-29.
[3]潘双利.长株潭城际绿色物流探讨[J].供应链,2008(5);114-115.
[4]王守安.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04-106.
[5]张利儒.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J].河北交通科技,2008(6);82-83.
[关键词] 长株潭 绿色物流 必要性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构建长株潭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策略研究立项基金号:10C0112
“长株潭”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简化而来,长株潭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原材料、商品流通以及进出口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这就需要一个“巨大”的现代物流渠道来做保证。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体系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也就成为必然。
一、长株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相互协调性差,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长株潭三市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问题。由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行政管理分属不同部门,难以统筹规划,还面临海运、铁路、公路、航运标准及有关税费标准、通关手续不同等诸多难题;各个城市由于行政区划管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不同,在行政执法、市场管理、政策体系等各个方面,包括各地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的各类证照审批等都是各自为政,各地难以协调,同样也形成了区域管理上的条块分割。
(二)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经营方式落后
据湖南省经贸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株潭物流企业规模小而散,大部分老的工商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20%~30%,如湖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符合硅袋和防伪商标两种产品,物流环节成本分别占产品总成本的24.4%和34.1%。
(三)绿色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十分薄弱
目前长株潭绿色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物流导致的环境问题突出
长株潭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而汽车是对空气和地表污染最为严重的运输工具之一,据调查,长株潭三市仍有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最妥善的处理,这些导致三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城区扬尘、二氧化硫、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绿色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一)绿色物流的框架结构
企业物流包括企业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全部活动,它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构成。绿色物流就是在闭环的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物流可以分为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逆向物流,有学者把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统称为绿色正向物流,绿色物流的构成体系如图1所示
(二)绿色物流的循环经济模式
绿色物流是一种多层次的活动,从对物流控制和管理的主体看,可以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企业作业层等三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其中,社会决策层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企业层的任务是从战略高度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协同,共同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绿色物流系统,建立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作业层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如运输的绿色化、包装的绿色化、流通加工的绿色化等
1.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环境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无废、少废的生态工艺,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企业内部物流思想绿色化,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减轻甚至避免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2.企业之间循环模式
企业之间的循环通常采用生态工业园区形式。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或生态产业团区,把不同产业或同一部门之间联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或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企业的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生产第一种产品的原料或动力,这样循环使用,若有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则将其以对生命和环境无害的形式进行排放,尽量做到零排放。
3.社会层次循环模式
指在社会层面上(大尺度循环),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经济社会”。所谓“循环型经济社会”是指限制自然资源消耗、环境负担最小化的社会。
三、长株潭构建的绿色物流体系必要性
(一)绿色物流管理为长株潭物流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现在我国流通领域完全开放,外国物流企业可以进入长株潭物流市场。国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长株潭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长株潭物流企业应向国外学习,取长补短。目前长株潭区域内的第三方物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绿色物流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另外,发展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售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不到10%,超过90%的时间处于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
(二)绿色物流降低供应链成本
绿色物流在给各个独立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由多个企业共同组成的供应链成本降低及机构优化带来效益。绿色物流促使传统供应链形成绿色供应链。在供应链中由一核心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从而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绿色供应链。由核心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对绿色物流实施的重视带动了其它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供应链上游的绿色成就可以在供应链的后续过程放大,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得到优化。
(三)绿色物流创造社会效益
湖南省盛产丰富的矿藏、有色金属、农产品,这些产品远销外地,就要通过物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物流操作过程中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绿色物流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有利于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加入WTO后,我国的产品将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我国因遭受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达200多亿美元。从中不难发现,今后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将更多地运用环境保护的名义,采取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设置种种障碍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必将影响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但要实现工业生产的“绿色化”,而且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等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绿色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湖南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绿色物流是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物流系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绿色物流又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兴方向。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就要体现“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要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路子,走集约型发展模式。
参 考 文 献
[1]秦文展.建设“两型社会”环境下长株潭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2);216-217.
[2]李虹.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特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28-29.
[3]潘双利.长株潭城际绿色物流探讨[J].供应链,2008(5);114-115.
[4]王守安.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04-106.
[5]张利儒.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J].河北交通科技,2008(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