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书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一
  世界上有人种花,有人种树,有人种小麦,有人种西红柿,有没有人种书呢?
  有,黑尔先生。
  有个故事说,黑尔先生总在书房里种书;有个故事说,不是在书房,是在花园里;有个故事说,不是在花园里,是在地下室;还有个故事说,不是在地下室,是在一只有名字的袜子里……所有的故事,无论讲花园的,讲书房的,讲袜子的,等等等等,都把黑尔先生种书的经过讲得清清楚楚。
  怎么开始的呢?先选字,只能选一个。这个字很重要,必须是会发芽的,像汉字里,“草”呀,“辉”呀,跟水、气、光有关的,都可以试。选好了字,埋下后就浇灌了。
  要怎么浇灌呢?
  先浇水。黑尔先生是根据字的比例来确定浇多少水。字的比例是什么呢?是上下左右占总笔划的几分之几。比例重的,浇多一点;比例少的,浇少一点。但水的滴数,加起来的体积不能超过这个字。超过会怎么样呢?淹死了呗。
  浇过水,接着浇字。浇字嘛,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个字放到喷壶里,高高提起,把字倒下。什么时候浇字呢?得用耳朵听。黑尔先生有时候也用医用听诊器听。听诊器里传出“咚呼呼”的声音,黑尔先生赶忙把字浇到“咚呼呼”的周围。浇的字,要挑干净的,不怎么吵闹的,不喜欢乱跑的,不然作用就适得其反。
  浇字像浇水,浇一次,还要浇一次,还要浇一次,但每次不能浇多。黑尔先生一般选八个、十二个、十六个。浇了以后,又听,又浇,直到看见发出芽来。
  这时就是书了吧?还早咧。接下来,得对着不断长高的芽说话。黑尔先生有时候说一句,有时候说一段,睡觉的时候也说,因为梦话也能让芽长高,长壮。什么时候停下来呢?发出两片叶子时,黑尔先生就去睡觉了。黑尔先生睡两天两夜,起来喝上二十一碗汤、吃上十二碗米饭,再吃一大堆蔬菜水果,接着照看。
  这棵书的苗儿会长成什么样的书呢?这时全看讲什么了。如果不需要结出讲故事的书,想要一本讲星星的书,就要讲数字,要讲加减乘除,要讲天体轨道的参数等等。黑尔先生喜欢收获一本讲故事的书。为了种出这样的书,他配了一副九个镜片排成一列的眼镜,戴着这样的眼镜,几分钟就能浏览完一个故事。
  黑尔先生讲了数不清的故事,一朵花骨朵出现了。花骨朵很小,发出的声音却很响。花骨朵为什么把黑尔先生吵醒呢,是让他去看。黑尔先生看的时间长,花就开得大;看的时间短,花就开得小。如果黑尔先生需要一本比他房子还高的书,就得一直睁着眼睛;需要指甲盖那么大的书呢,看一眼就可以离开了。
  开了花,还等着结果吗?不必了,把花摘下来就是一本书,还带着花香哩!
  如果不摘下来会长成一部比天还大的书吗?这一点,任何一个讲黑尔先生种书的故事都没有讲。
  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人种书呢?没有了,只有黑尔先生,也只有黑尔先生一个人卖种的书。如果你需要一本菊花香的书,可以向黑尔先生订购。黑尔先生的联系方式是:[email protected]。黑尔先生只接受电子订单。
  
  之二
  一天早上,一个小男孩找到黑尔先生。“请给我一棵能结出讲航海的书的种子。”
  黑尔先生从书柜里取出一本书,撕下一页。“去挑吧。”黑尔先生从来不买书,他看的,全是自己种的。
  “我挑的都没有发芽。你帮我吧。”
  黑尔先生撕下一个字。那是一个“的”字。
  小男孩走了,很快又回来了。“黑尔先生,我种了十一次,我的爸爸说他小时候也种过几十次,都没有结出书。这一次,我能不能就种在你这里。也许我家的花园不结书。每天你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
  小男孩把“的”字埋进黑尔先生花园中的一个花盆里。
  小男孩每天来得很早,去得很晚。黑尔先生把一个个字装进喷壶里,又浇出来,小男孩照着做。黑尔先生对一片什么也没有长出来的花盆说话,小男孩也冲着埋有“的”的花盆说话。小男孩几乎成了黑尔先生的传声筒,黑尔先生说“青苔长在桦木树上”,他也说“青苔长在桦木树上”。黑尔先生说“太阳星星都见过长头发的女孩”,他也说“太阳星星都见过长头发的女孩”……
  一个月不到,黑尔先生的书发芽了,小男孩的呢,一片叶子都没有。
   “听听就知道了。”黑尔先生说。
  小男孩趴在花盆边,没有声音。小男孩又趴在黑尔先生的花盆边,有咯吧咯吧松鼠嗑松子的声音。小男孩把自己花盆里的土倒出来,“的”字一点没有变。
  “这就怪了……”黑尔先生说。
  “你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小男孩问。
  “秘密?种东西怎么会有秘密?从明天起,你不要回家。我们一起种‘长’字。”
  黑尔先生说,有次他急着看一本讲大山的书,就选“长”为种子,浇的也全是“长”字,新书三天就发出芽来了。
  黑尔先生吃饭,小男孩吃饭;黑尔先生睡觉,小男孩睡觉;黑尔先生给土里的“长”字浇“长”字,小男孩也浇“长”字。三天过去了,小男孩的“长”字还是没有发芽。
  “这样吧,”黑尔先生说,“我的这盆归你。你只要不停地讲你想要的书的模样,就会长成你想要的书。”
  “这个我知道,过程我早就能背下。”小男孩抹着眼泪,“我要不要搬到海边去?我要的是一本航海的书。”
  “不需要,多讲一些海的故事。”
  小男孩坐在长了芽的书旁,讲完记忆中海的故事,又把黑尔书柜里讲海的故事的书念了一遍。怎么样呢?
  发芽的书好像睡着了,从黑尔先生手里接过来时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黑尔先生种下的其他书,早就长大,黑尔先生也摘下来,读完放到书柜里了。
  “你看,它是不是……”小男孩不想哭,但眼泪还是流了出来。
  “一本发了芽的书是不会死的。我看看。”黑尔先生弯着腰,围着花盆转了一圈,“你讲了什么呢?哦,都讲过了。我重复一遍吧。”
  黑尔先生讲起了故事,发了芽的书一节节往上长,小男孩的眼泪还没有干,那本书就开花了。
  “摘呀,摘呀!”黑尔先生说。
  小男孩先是摘,后是掐,然后是拽,最后是拔,奇怪,书怎么也摘不出来。
  黑尔先生看了看小男孩,又看了看书。“已经成熟了,应该一摘就下来呀!”黑尔先生用食指和拇指,捉蝴蝶一样,把书摘了下来。黑尔先生闻了闻,递给小男孩,“不错,有股盐味。”
  小男孩翻了翻书,哭了起来,“我还是没有学会种书,黑尔先生,黑尔先生,我怎么才种得出书来?我想看很多讲航海故事的书。”
  黑尔先生也流下了泪。难道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能种出书来?他真希望喜欢看书的人都能种书,想看什么就种什么。
  
  之三
  有位叫黑尔的先生,从一本书里剪下一个字埋进了土里。干什么呢?种书。
  书也能种?书不是写出来的吗?
  不,黑尔先生从一本书里看到了种书的故事。他相信这个故事。
  黑尔的邻居,邻居的邻居,都跑来看。大家都喜欢书呀,只是书太贵了,在自己花园里种下一批书,说不定还可以开个书店哩!
  种子从哪里来呢?
  书里,喜欢什么就挑什么。黑尔先生一点也不保守秘密。可是,没有一个邻居跟着种。
  为了让人能看清楚自己的劳作,黑尔先生围着花园搭起了看台。先来的可以坐在前面,看得也清楚。
  一天,坐在前排的小男孩大叫起来:发芽了!发芽了!
  真的发芽了哩,那么小,像柳树叶的尖尖。后排的人看不见,朝前拥,拥到了小男孩身上,又拥到了黑尔先生的身上。黑尔先生趴在小芽上,两只手和两只脚撑地,立起一个棚子。“后退,后退,我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到!”
  好一阵子,人们安静了。黑尔先生立起身,两只手臂护栏一样环抱着。“一次一个人,一次一个人!”
  一个接一个的人看清楚了,黑尔先生的胳膊放不下来了。他在花园睡了一觉,才重新干活。黑尔先生做的第一件事,不再是给书浇水,而是给花园修起了围墙,又在围墙上架起了摄像机。黑尔先生担心他的书还没有成熟就被人“看”死了!
  这一来,真的清静了。黑尔先生一边在花园里干活,一边听着墙外传来的声音:黑尔先生种的书抽芽了,长大了。黑尔先生种的书会不会长成一棵大树呢?这一点黑尔先生自己也不知道。种书的书说,如果种书的要去猜想结出什么样的书,种的书就不会开花。没有花,哪会有果呢?
  不去想,这对黑尔先生来讲很难。看了那么多的书,长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红的,黄的,白的……全在脑子里,一见那个天天往上长的书,眼前就出现了一本书的样子。真难呀。怎么办呢?黑尔先生在嘴里滚动着这样的字:松树、柏树、柳树、杨树……想不起还有什么树了,就念葵花、菊花、水仙花、大丽花、迎春花……再想不起来什么花了,就念桌子、椅子、床、衣柜……再想不起来,就念大米、白面、玉米、粉丝……总之,跟书都远远的。黑尔先生念得很小声,不希望墙外的人听清楚。
  一天,一阵女人的惊叫声把黑尔先生吵醒了。“开花了,开花了!”黑尔先生睁开眼睛一看,真有一朵黑色的花,还有一阵阵玫瑰香!
  黑尔先生一下子跳起来,凑上前去,花瓣上只有一道道横杠,没有一个字!种花的书怎么说来着?黑尔先生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冲进书房,抱着那本书回到花园,翻到最后一页,愣了。不对,不对,书上明明说书一开花,种书人就可以读到字呀,怎么一个字也没有呢?难道种书人需要一双特别的眼睛?
  黑尔先生凑得更近了。哎呀,原来一道道的黑印正随着花的开放清晰起来哩。再开,再开,越开越繁茂,最外边的书页快掉下来时,横道清楚了,好像一道道格子。可是,怎么还是没有字呀!
  黑尔先生在横道上写下一个字。没有,没有痕迹。用力一点呢?还是没有。再用力,再用力,无论怎么,没有一点痕迹。
  “骗人!”黑尔先生叫喊起来,撕下一片花瓣。他的手悬半空,眼睛瞪得又圆又大。接着,他哈哈大笑起来。有了,有了,撕下来的那一片花瓣上,整整齐齐排着字哩。
  收获书的时候,黑尔先生请来了邻居。花开得太大太大了,撕下来,装订好,不让玫瑰香跑走,真需要不少帮手哩!
  
  之四
  一个大雨过后的早上,黑尔先生提着篮子去玫瑰园。黑尔先生是一个花匠,看着满园子被雨打落的玫瑰,他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可怜的人儿,昨天晚上我就该来。”天天跟花打交道,看见花,黑尔先生就会嘀嘀咕咕。
  “请给我来一点吃的!”
  黑尔先生吓了一跳。谁在说话?黑尔先生闭紧嘴巴。不是他!黑尔先生小跑起来,跑到那个声音跟前。那是一朵比玫瑰矮得多的花。根在泥土里,两片对生的叶子盛着雨珠。花瓣上有一道道黑印。
  “你是……”黑尔先生叫不出花的名字。
  “请给我一点吃的。”
  黑尔先生捂住了嘴巴。种了半辈子花,只听人说话,哪听见过花出声的呢?黑尔抓抓头发,拍拍脸,好半天才说:“你……你……你是个……小姑娘吧。”黑尔先生看过一本书,书里有个故事,一个小姑娘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朵花。 “我是个种花的人,不知道怎么喂小姑娘。”
  “黑尔先生,我不是小姑娘。我现在只需要一点吃的。”
  “你认识我?你没有变成花前,一定买过我的花。你叫什么名字?”
  “你怎么扯得这么远呢?好吧,随便叫我什么,先给我一点吃的。”
  黑尔先生嘀咕着回到房间,用篮子装了一瓶牛奶、两块蛋糕,送到说话的花前。
  “对不起,我忘记说我要一本书。”
  “任何人吃饭的时间都不应该看书。看书时看书,吃饭时吃饭。”
  “不是,我要吃书。”
  “吃书?”
  “请快一点吧。我快饿昏了。”
  黑尔先生看了看无精打采的花,嘀咕着“吃书人,吃书人”,用篮子装了一本书来。
  “谢谢。”花弯着腰,靠在篮子上。一时间,篮子里荡起一阵风,书哗哗翻着,翻过的一页,字迹全不见了。
  黑尔先生目瞪口呆。难道……难道……
  “啊,有点力气了。黑尔先生,我今天到了这里,就是你的客人了。我还有一个请求,看见了吗?看见了吗?”花摇曳着,从中心脱下一片花瓣。那是印满字的一页纸,“请送到朝内大街166号306室。”
  “要不要告诉你妈妈,你变成了一朵花?”黑尔说。
  “唉呀,你怎么不相信,我不是小姑娘。”
  “你……你……总是一个人吧。不是?是一本书!那……那你怎么跑到我的花园里来呢?被风吹来的,腿长在你的身上呀!”
  “不信就算了。以为你会帮忙……”
  黑尔先生赶忙把带字的花瓣装到篮子里,嘀咕着出了花园。
  黑尔先生敲开了朝内大街166号306室的门。开门的是个小姑娘。
  “请问你需要这……花……花瓣吗?”黑尔先生认为应该是花瓣,而不是一页纸。
  “谢谢,我正等着哩。你坐一会儿,我马上就读完,读完了就还给你。”黑尔先生暗笑,读一片花瓣,嘿嘿,真新鲜。不过,黑尔先生很快就吸鼻子了。小姑娘读的时候,有股花香飘出来哩。
  小姑娘读完后,在花瓣上写写画画。“好啦,请别弄丢了。我需要什么故事都写在上面的。”
  黑尔接过来一看,笑了。“一百三十二个笑声的故事。”什么意思嘛。
  黑尔回到花园里,把小姑娘的留言给了那朵花。那朵花还是弯着,把花瓣上的字吸走了。
  黑尔等着那朵花要中午饭,可是那朵花不再说话,默默地开放着。花枝还是那么高,花的直径却比早上大多了,黑尔先生不得不做一个花托,免得枝杆断裂。黑尔先生说了好多话,开着的花始终没有开口。
  晚上,黑尔先生问那朵花要不要晚餐,没有得到回答。黑尔先生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子,躺下睡了。第二天早上,黑尔先生提着一本书进了花园,奇怪,那朵花哪里去了呢?在那朵花待过的地方,有一片带字的花瓣。
  黑尔先生读了半天,没看明白。是因为不是他预订的吗?当他翻一个面,看到了给他的留言:
  黑尔先生:
  谢谢你让我开出了新故事。我要到另外的花园去了。再见。正面上的故事,你可以留作干粮,有备无患,说不定哪天你又遇到像我这样的一个需要吃东西的花。
  黑尔先生把那片花瓣框在相框里,挂在花园的一个灯柱上,等着一朵会开出故事的花来。
  发稿/田俊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当我们进入《城市笔记》这本书,我们面对的是一扇扇门。这些门都是敞开的,在这些门的背后,作者吴亮用文字构造的城市景观装饰着也许常人不会关照的事实,这事实便是城市人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文化倾向。城市分工的日趋精密,城市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城市本身越来越具备的完善设施,导致了今天的城市人缺乏耐心、陷入孤独,除去专业没有其他印证自己能力的方法,依靠幻觉才能想象奇遇,到处充斥着谜语而答案又俯拾即是。其实,《城
大丰港,镶嵌在江苏省1000多公里海岸线中心位置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它是长三角地区与国际接轨的最佳跳板。可有谁知道,十几年前这里还蒿草丛生,芦苇遍布。正如弄潮儿在海上历经潮起、潮涌和收获,大丰港的建设也经历着探索、发展与辉煌。在不同时期,它都能因时而动,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潮起  17年前,一辆普通桑塔纳,一个简易工棚,35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启了大丰人的建港之梦。经过8年
身处莫斯科机场的斯诺登就像“摆在灰熊面前的大马哈鱼”——2013年6月25日,美国《时代》周刊发文,对克格勃特工出身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了怀疑。在他们看来,长期以来都在刺探美国机密情报的俄罗斯怎会放过这次绝好的机会。而事实上,几十年来,两国从未停止在情报领域的较量。  “蜜月期”的情报战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倒向”西方,美俄关系处在前所未有的“蜜月期”,两国间的情报战却仍在继续。
近读《陈洪绶》一书,不由我想起美术史上的一个问题。  陈洪绶是我国十七世纪前期一位成就卓著的绘画艺术家,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擅长。张庚《国朝画征录》称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然而,这并不足以真正说明陈洪绶。“他的艺术成就,不但在当时‘海内传模为生者数千家’,甚至还得到朝鲜、日本人士的热爱,而给予后世的影响更为巨大。”(第41页)几百年来,许许多多画家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陈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北京,晴空万里。除了街道上稀少的车辆和偶见因浸泡而变形的路面,整个城市看不出什么异样。而就在几个小时前,这个城市刚刚经历过一场特大暴雨的侵袭,给很多人留下了伤痛和感动的记忆。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京南二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见到了蓝天救援队的队长张勇。刚刚经历过的不眠之夜让他看起来十分疲惫,门口鞋架上的雨鞋沾满污泥,还没有来得及清洗。  暴雨中的集结号  张勇比这个城市
明人黄道周是忠烈之士,也是骨之臣。为官期间,他曾数番上疏,指斥时弊,弹劾佞臣,犯颜直谏,乃至廷对时仍与崇祯帝抗辩不已,故屡次贬官,远戍,甚或下狱被刑。《志传》说他:“眼如镜,骨如铁,姿如独鹤。至其中所持,壁立万仞,便自谓奔雷掣电、排山倒海弗能夺之矣。”可想见其为人。  有明一代,帖学大盛,士大夫率皆能作行草,但多是从二王、赵、米中得秀润遒媚,而险劲雄健的古风,却难见了。当日,黄道周与上虞倪元璐(鸿
近日,最轰动的社会新闻莫过于郭美美的真相了,这是她再次席卷所有媒体。只不过,一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笑剧”。“郭美美及其资金来源都与中国红十字会毫无关系”,这句姗姗来迟的真相,多少为红十字会的悲剧涂抹上喜剧色彩。“干爹”的神秘存在、“嫩模”的空虚炫富、网民的将信将疑、网站的推波助澜、红十字会的拙劣应对,共同构成了让导演都自叹弗如的荒诞剧情。  闹剧中却暴露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网
四十年来,台湾的散文逐渐发展成一种内容丰富的文类,风格多样,作家辈出,建立了自己的形式特色和语言系统,这跟西方现代文坛比较不重视散文的情况,恰成对比。  而这些年来,大陆散文发展的进程,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离,我们所知甚少。最近,读了刘湛秋的散文集《雨的四季》,又参阅了一些大陆散文家的作品,发现两岸散文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大陆现代散文的成长虽然一度受到十年文革的伤,但文革后很快的又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最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走向管理新大陆——企业文化概论》,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作者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到中国新文化的“生长点”的高度来认识。作者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现象,即企业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企业文化既是物质文化(软中之硬),又是精神文化(硬中之软);准确地说,它是与物质文化紧密相连的精神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并不仅仅
一九八八年九月号《读书》上,发表了巴金老人的《小序》。巴老在其中说:“三联书店准备为我出版一套译文选集,他们挑选了十种,多数都是薄薄的小书,而且多年未印了。”这部《巴金译文选集》,现在终将问世。  《巴金译文选集》原由三联书店范用筹议出版,包括十部巴老著名的译品:《木木》(屠格涅夫)、《散文诗》(屠格涅夫)、《门槛》(蒲列鲁克尔等)、《家庭的戏剧》(赫尔岑)、《红花》(迦尔洵)、《草原的故事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