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真实的会计信息, 对企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反映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从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等等,关系利害之明显。可以说,分析、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使会计信息回归真实,已成为迫切需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而广。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06年度审计项目,所有单位都存在核算不规范、收支不严格、会计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
2、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面临前所未有的会计信用危机。2010年底安然事件引发了华尔街一连串的财务丑闻:美林公司、世界通讯、施乐公司、默克公司,一个比一个更敢于造假。再看国内:从琼民源、郑百文,到银广夏,再至蓝田神话的破灭,会计诚信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广大股民投资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会计信用危机,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知识含量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面、系统的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知识、工程技术等相关行业知识且这些知识在会计信息质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控的有效实施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大量的漏记、错记会计信息,且内控制度实施不规范的情况。
3、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更改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
4、人为会计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经营的需要,有意地更改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有的企业为了能够上市,有意识地加大前期的费用开支,将属于下一年度的财务开支提前到本一年度,为下一年度的财务出现赢利的状况提前做好财务准备。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要进一步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单位提报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增强企业法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2、完善内外监督体系,严格执法
(1)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2)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备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3)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严肃处理。
3、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搞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狠抓会计工作规范化,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向大中型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会计总监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身份超脱于企业之外,对于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和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保障,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了基础。
4、应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
造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无异于变相地支持造假。对于违背会计诚信,强迫实施及具体实施会计造假的人员,如构成犯罪的将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够成犯罪的,行政领导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且数年内不得考虑其升迁;对于情节严重的会计造假人员将永久性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当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所得时,造假便失去了意义。
5、应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的力度
当造假之风遍布各行各业时,会计人员又岂能唯我独真,打假者道高一尺,造假者魔高一丈。要想从根子上治住“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朱镕基同志曾在国家会计学院成立时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如果人人都能以诚信为本,造假就像无渊之鱼无法生存,所以应加大会计诚信教育的力度。不但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还要对财经类的大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只有当诚信成为全社会每一名公民做人的最高准则时,造假一词才可能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综上所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当多管齐下。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反映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从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等等,关系利害之明显。可以说,分析、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使会计信息回归真实,已成为迫切需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而广。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06年度审计项目,所有单位都存在核算不规范、收支不严格、会计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
2、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面临前所未有的会计信用危机。2010年底安然事件引发了华尔街一连串的财务丑闻:美林公司、世界通讯、施乐公司、默克公司,一个比一个更敢于造假。再看国内:从琼民源、郑百文,到银广夏,再至蓝田神话的破灭,会计诚信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广大股民投资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会计信用危机,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知识含量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面、系统的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知识、工程技术等相关行业知识且这些知识在会计信息质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控的有效实施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大量的漏记、错记会计信息,且内控制度实施不规范的情况。
3、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更改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
4、人为会计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经营的需要,有意地更改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有的企业为了能够上市,有意识地加大前期的费用开支,将属于下一年度的财务开支提前到本一年度,为下一年度的财务出现赢利的状况提前做好财务准备。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要进一步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单位提报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增强企业法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
2、完善内外监督体系,严格执法
(1)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2)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备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3)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严肃处理。
3、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搞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狠抓会计工作规范化,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向大中型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会计总监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身份超脱于企业之外,对于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和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保障,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了基础。
4、应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
造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无异于变相地支持造假。对于违背会计诚信,强迫实施及具体实施会计造假的人员,如构成犯罪的将依法从严追究其刑事责任,不够成犯罪的,行政领导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且数年内不得考虑其升迁;对于情节严重的会计造假人员将永久性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当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所得时,造假便失去了意义。
5、应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的力度
当造假之风遍布各行各业时,会计人员又岂能唯我独真,打假者道高一尺,造假者魔高一丈。要想从根子上治住“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朱镕基同志曾在国家会计学院成立时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如果人人都能以诚信为本,造假就像无渊之鱼无法生存,所以应加大会计诚信教育的力度。不但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还要对财经类的大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只有当诚信成为全社会每一名公民做人的最高准则时,造假一词才可能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综上所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当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