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塔》教学课例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运河古塔》一课是学校《纸塑童心》美术兴趣拓展课程四年级的学习内容。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运河两岸的古塔,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是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更是文化历史的沉淀,它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观赏。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对运河两岸的杭州雷峰塔、杭州六和塔、通州燃灯塔、扬州文峰塔四大名塔的欣赏,使学生能深刻地了解塔的构造特点、艺术特色、历史文化、传说故事等。在自我的体验过程中,掌握并运用堆、按、压、捏等纸浮雕塑型手法,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表现一座古塔的立体形象。在美术的造型活动中,拓宽学生对塔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让他们以点滴积累的方式传承中国的文化艺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稚嫩中略带有一点成熟,有天真活泼的一面,也有成熟稳重的一面,他们表现欲强,对生活中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心。纸浮雕的制作,在他们看来比玩泥巴来的更有劲。它的造型随时可以修改、调整,所创造的事物不仅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而且古朴典型,与众不同。对于古塔的学习与纸浮雕的结合创作,新鲜有趣,可以学中玩,玩中学,真可谓是寓教于乐。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运河古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用纸塑的形式塑造出塔基、塔身、塔顶等结构,提高学生用纸浆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古塔的观察了解,能比较准确地用纸塑的形式塑造出塔基、塔身、塔顶等结构,提高学生用纸浆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难点:能根据塔的特点,运用一定技法创作出美观而具有浮雕效果的古宝塔。
  五、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微视频、纸浆、底板等。
  (学生)泥工刀
  六、教学过程
  (一)初识古塔
  师:同学们,你能从图中看出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一座塔的外影子图)
  生:一座塔
  师:这是咱们家乡的一座宝塔,名叫“凤鸣塔”。(课件出示塔的清晰形象)它的名字可有一定的来历,作为家乡人,你是否知道?
  生:据说我们这儿地靠运河,至古到今都是一个风水宝地,乡间有“百花地面”之称,传说远古时候是凤凰栖息之地。“凤鸣”二字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个传说故事,喜爱自己的家乡。
  师: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我们是大运河畔的子民,一条长长的大运河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还传播了古代文明。塔就是其中传播者之一。
  师:大运河畔的古塔数不胜数,并且每座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骨和文化底蕴。(课件出示课题:运河古塔)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运河边的几大名塔。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选择他们经常去的,经常见的一座塔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身影中初识古塔的整体形象,了解其名,了解其文化内含,使学生对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深识塔型
  师:课件依次出示杭州六和塔、杭州雷峰塔、通州燃灯塔、扬州文峰塔
  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几座塔是否有所了解,能说说你听说过的关于它们的故事吗?
  生:杭州雷峰塔,有许仙白娘子的故事;通州燃灯塔,据说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圣塔……
  师:同学们还真是见多识广,那么你们了解塔的基本结构吗?它主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生:塔顶、塔身、塔基(课件相应呈现各部分)
  师:塔的总体造型结构基本相同,那我们如何来区别各座塔的不同呢?重点看塔的哪一部分?
  生:塔身
  师:比较这四座塔,它们的塔身有何不同?(课件出示放大了的塔身图片)
  生:塔的身体有四角的、六角塔的和八角的;层次上也有多少的区别;塔的檐角有平的,有挑高成尖角的(图2);塔身上的门窗也各有不同,还有建造的材料,塔的色彩等。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是敏锐至极。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关于塔建造的小秘密,那就是塔的边角都成四、六、八等偶数;塔的层数都成五、七、九、十一等奇数。有趣吧!
  师:其实塔的塔顶和塔基也同样存在不同,只是它们没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罢了。(课件出示放大了的塔顶和塔基)请学生欣赏了解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选择非常有针对性,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运河沿岸的四大名塔,在学生自主地观察、探究以及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剖析塔的结构,加深对塔各部分的认识,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了解历史及背后的故事,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技法探究
  师:今天我们不光要识塔,还要采用纸浮雕的形式亲手捏塑一座塔,那么,我们该如何捏塑一座古塔呢?采用一些什么方法呢?
  (1)露一手
  師:让我们先来作一番尝试工,在尝试中找一找捏塑的方法吧!请你们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用盆里的纸浆在黑色木板上塑造一座古塔。(时间4分钟)
  生:二人合作捏塑一座古塔
  师:挑选几件成功的作品展示,请学生说说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捏塑出塔的形象的?
  生:从塔顶开始堆,先堆塑塔顶,再在顶下堆塑出塔身,再一层一层往下堆塑,并且堆塑时一层比一层稍大些,因为塔是上小下大的造型。
  师:这几位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自主探索出捏塑方法,鼓掌表扬他们。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们不约而同都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有对自己的方法不太满意的同学吗?请你勇敢地站出来说说你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生:堆的太散,有点倒;屋檐角没有立起来……
  师:这样的效果并不算失败,接下来大家都相信你们能捏塑的更好。
  【設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实践过程中,探究纸浆塑造宝塔的技法,感受自身的创作效果。体验式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手法,在这里,学生的自我表现由为重要,我们可以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看到成功与失败,能更好的总结经验,启迪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智慧。)
  (2)教一招
  师:让老师来给大家理一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视频)
  方法一:块面堆塑法 (图3)
  方法二:整体堆塑法 (图4)
  师:当完成了整体造型,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生:捏塑出门窗、屋顶上还要做瓦片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门、窗、瓦片这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生:泥工刀刻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深刻感受和认识采用添加、线刻(图5)等方法完整塑造出一座古塔的效果,感受其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生:欣赏感受
  师:想不想看看学校社团学生捏塑的古塔(图6)?欣赏完后可要说说你的欣赏所得,你在这些作品中能学到什么本领?(课件出示社团学生古塔作品)
  生:欣赏后说出自己的欣赏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学生体验后的经验总结和制作重要技法的传授。教师借助两个微视频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展示了两种塑型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纸浆塑型的方法塑造一座更为美观和有创意的浮雕古塔。而社团学生创作的古塔作品欣赏,更是帮助了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创作中的细节修饰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尝试探索过,他们会拿自己的方法以此比较,从而更能集中注意力,看懂方法,并且看出自己的不足,寻找到更为有效地塑型手法。
  (四)创作表现
  师:出示创作提示:
  (1)二人合作,采用块面堆塑法或整体堆塑法用纸浆捏塑形式塑造一座五层或七层的运河古塔(注:可以不塑造塔基部分);
  (2)门、窗、瓦片等的造型可根据自己个人的想法来加于表现;
  (3)当一座塔塑造完毕后,想象一下它的周边有些什么,请你用纸浆在塔的周围快速的添加一些背景。
  (循环播放音乐伴奏)
  生:合作表现
  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布置任务:请每个组的组长到其他三组中选出两到三件优秀作品,分别请作者拿着作品上前台进行展示。
  生:走到各组内挑选优秀作品
  师:同学们,这是各组的组长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老师先请各位小组长们说说评选他们的理由。
  生:各位组长互说自己选中他的原由
  师:老师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如果你认为除了已展示的优秀作品外还有其它优秀作品,也可以请他上来并说说你评选他的观点理由。(师生互动)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令我欣喜万分,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塔的形象在世界各地或各个时期还有不同。塔是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的熠熠光辉。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欣赏评述环节,采用组长评优,说出自己的见解,再让大家相互评述作品中的塑造的比较完美的地方和不到位的地方,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制作效果,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纸塑古塔技法的认识,促进学习与生成的效果,为后边古房、古桥的纸塑造型打下基础。
  七、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来,本课从初识古塔开始引入新课,从欣赏不同的塔,诉说其背后的故事,并且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老师的指引下全面深入的认识了塔的构造特点。教学设计层层深入,学生由此过渡到纸塑一座古塔的学习环节,自然而然。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尝试捏塑一座古塔过程中,教师充分应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尽情发挥自身特长和才能,通过二人合作大胆尝试捏塑古塔形象,自主探索塔的纸塑方法和技法,体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的体验过程中感知塔的立体造型效果,获得视觉审美经验,再在教师的细部刻画技法指引下获得纸塑古塔较为系统的技法,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心情愉悦,表现活泼,最终都能根据自己所学与同学合力创作出一座美观的古塔,但又不失四年级同学的天真和童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光学得了两种有效地纸浮雕制作技法,并且对这两种技法的掌握还将延伸到后边几个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学本是应该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行,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法。纸塑古塔只是众多建筑造型中的其中一类,一类比较有统一节奏性的一类。本节课中教师更是注重在众多古塔选择了有典型故事和历史意义的古塔作为欣赏对象,教学中也特别加强了古塔历史和故事的渗透学习,学生不仅学习纸塑制作与表现,更是感受古塔古韵,受到文化熏染,一举两得。
  纸塑浮雕有一种神奇的磨力吸引着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此乐不思蜀,爱不释手。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在我们的纸塑课堂上,没有不愿动手制作的学生,只有停不下来的学生。为此,开展纸塑浮雕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造能力,更能让他们的情感、想象与创造力完美结合,发挥到极至。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必须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当前书法课堂教学中知识边界存在的两大问题,即知识边界的过于封锁和过度开放。确定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基本原则是应适度开放外延和固化内涵。因此,我们提出建构书法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三个基本策略。  关键词:书法 课堂教学 知识边界  什么是书法课程?简单地说,就是将书法艺术的内涵课程化,即将书法的艺术语言、技法体系、工具材料知
期刊
聚焦现状——雾里看花迷人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写字如此重要,要求又如此明确。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身边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要么书写潦草,要么马虎应付,要么心浮气躁,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
期刊
骆建钧  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正高级特级教师、宁波市美术教研员、获首届甬城英才十大教育名师奖。创作的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油画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水彩写生精品展铜奖;在欧洲、台湾、上海等地举办过5次个人油画展,数十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博物馆收藏,出版两本个人画册。主持过多个课题,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主编
期刊
创意性绘画是以有形基础为附着点,通过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创作出富有自我想法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形式。线描写生既然已经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好的素材、扎实的基础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将这些美术基础、生活素材通过创意性绘画高于生活再创作。  一、写生组合创意  (一)同构组合  同构组合强调“创造”的观念,它不过分追求生活上的真实,更注重视觉表現上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同构组合能让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可
期刊
继2016年合肥市太湖路小学全员语文教师书法培训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书法教育在合肥地区的热度越来越高,各中小学开展教师书法普及教育如火如荼。  2017年4月,由合肥市兴华苑小学校长牵头,在《书画教育》杂志安徽办事处李登峰老师的推荐下,由和艺术书画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兴华苑小学全体教师书法教育培训课程第一期正式开始。本次培训邀请书画艺术评优委员会专家委员于建奎老师亲自授课,兴华苑小学全体教师参与。课程伊
期刊
1、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  在这个时期的栖凤,绘画的题材开始逐渐向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转变,常以描绘乡野田间,农作村妇,家养牲畜等,以最常见的题材继续表现其“其一刹那的感情”的绘画宗旨。《饲养的猴与兔》(图1)就是以家养的猴与兔为题材创作的屏风画,右曲表现聪明猴子饱受饥饿,空着肚子焦急的盼望着柿子而左曲则是吃饱之后悠闲样子的兔子,或躺或睡,十分惬意。虽然是一对屏风画,画面却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非常
期刊
梦鈺
期刊
4月14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的“2017年浙江省小规模学校与微班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海宁市桃园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省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冷莹老师主持,来自省、市、县教研室的语、数、美教研员和相关学校领导、教师代表1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徐炬炜老师上了书法活动课《送“福”到家》。徐老师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从探寻展示中国的“福”文化开始,萌发写福祈福,最后完成孩子们把“福”帶回家的愿望
期刊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選登
期刊
徐蓝青 女,2002年出生。她敦厚善良,品學兼优。现就读于淳安县千岛湖初级中学。她从小就酷爱书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苦练基本功,进步很大,八岁时就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书画比赛,屡获佳绩,至今已获县级以上的比赛奖项达四十多次;在“杭州银行杯”全国少儿绘画大赛中荣获铜奖,入围西泠印社组织的杭州小画家作品展。多次在市、县中小学艺术节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