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素质 评价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96-02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形成的综合素质,它包括十个核心要素,即敬业、诚信、务实、协作、主动、坚持、自控、学习、创新。职业素质评价就是通过测评的方式完整地掌握学生各种素质要素的掌握程度,以期对学生做出整体的评价。准确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作出合理评价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导向性,能够较好地起到检查、控制和激励的作用,又要简要明了,便于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对职业素质的各个要素进行赋分的方式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算出综合值,通过综合分数确定相应的等级。
一、职业素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生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简单评价,并且对评价不够重视,并且各个院系之间的可比性不高。学校内也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所以不能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所以对信息的采集难度比较大,拿到客观真实的信息比例有限。总体说,因为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所以评价体系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时随意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有时候用一两节课判断一名教师的上课水平,学生管理状况,存在了偶然性和片面性。在缺乏在对于评价的检验和效果反馈,一个评价体系空有标准没有反馈与改革,便缺乏了一半的实用性。对于学期初始设定的标准的打分状况缺少测评,没有形成严格的体系。
(三)评价目的单一
一般来说,评价应该满足如下目的:一是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方案,即形成性功能;二是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即总结性功能;三是激励和提高认识,即心理功能;四是行使上级对下级的评估权利,即管理功能。目前我国对高职生的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功能。形成性功能和心理功能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所以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通过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可以加强高职生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存进高职生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高职生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通过评估工作的实施和评估结果的运用,逐步建立起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对祖国的教育事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其现今的发展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应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中不断地发展。
二、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职业素质的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完全可衡量的标准,所以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来说,衡量应聘者能否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除应具备和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表象的因素外,应聘者个人的“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职业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潜在的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建立高职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其实践的部分,所在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应该仅仅限于学生自评,还应该加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从三方面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辅导员对学生德育的评价,任课教师对学生智育的评价,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能测试的评价,学工专业团队和各项社会工作的评委对学生体育艺术能力、社会工作能力的评价,等等。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理论、实训课程和操作、顶岗实习的评价等等。
(二)实现评价标准和内容全面化
1.辅导员(班主任)在学期初组建包括班干、团干和学生代表在内的考评小组,记录学生学期内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日常表现,建立考评档案。期末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考评小组根据考评档案评出每个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考评成绩,将考评结果及材料在班级公示一周,以便查缺补漏,并确定最终的考评成绩。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评由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和职业技能四个部分组成。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按20%、50%、10%、20%的比例进行计算,即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评总分=(德育综合分×20%)+(智育综合分×50%)+(体育艺术综合分×10%)+(职业技能综合分×20%)。
3.德育考评内容分政治表现、道德修养、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劳动卫生五个方面。
4.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并非单纯以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加总和再除以课程门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认可学生在体育、艺术方面的才能以及社会工作方面的管理、组织、宣传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把这些作为重要的加分项目,确保有才艺、有能力的学生各显神通,不因为课程成绩的低分而被埋没。
高职生职业素质评价构成可参考表1:
表1 高职生职业素质评价构成表(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某一学期为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类型岗位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操作事项:
第一,技术岗位类。以职业为依托的高职生很多走的都是技术岗位类,所以在高职生选择技术岗位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如下几个问题。岗位的学习发展,是否能通过工作积累和自主学习在岗位上取得较大进步。知识理论和实操能力是否不同步发展。岗位的认识及创新型,工作岗位是否有着创新的空间。自我发展规划,对于自我的定位是否清晰,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环境以及内容是否匹配。以及企业认同感,对于公司的长久发展是否持赞同态度。
第二,市场岗位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中,便和技术类有很多的不同。在市场开拓能力上便要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市场的感觉上,在与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关系方面,有很多课本学习不到的知识。市场类的岗位上理论和学习知识有很多的不同,需要注重学习和平日的积累。在市场岗位类,自我发展规划也很重要,需要对自身的发展路线比较清晰,有着短期和中长期规划。最后市场岗位类也需要有企业认同感,有着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意愿。
第三,管理岗位类。在做管理类岗位类的时候,需要特殊注意的就是高职生的工作状况。工作能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重点工作是否到位,推动公司的发展。办事积极主动,有章可循。还有考虑业务水平,所做的工作是否能有提升的空间,处理问题是否得心应手,是否可以推进工作顺利开展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管理类工作很考验工作的细心程度,也非书本知识可以准确借鉴的。除此之外,和技术岗位类、市场岗位类类似的,也需要考虑到自我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的认同感。是否排斥公司的核心文化,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是否脱离公司实际,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兰兰.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DB /OL].(2008-06-25)[2012-04-04]http://www.022net.com/2008/6-25/501425352761132.html
[2]杜新安.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1(6)
[3]徐建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伊始东,张绍宗,铁发宪.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第二批院级科研立项项目(桂机电职院﹝2011)48号)
【作者简介】梁金凤(1983- ),女,广西钟山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教师,助理研究员;潘 杰(1968- ),男,广西梧州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素质 评价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96-02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形成的综合素质,它包括十个核心要素,即敬业、诚信、务实、协作、主动、坚持、自控、学习、创新。职业素质评价就是通过测评的方式完整地掌握学生各种素质要素的掌握程度,以期对学生做出整体的评价。准确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作出合理评价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导向性,能够较好地起到检查、控制和激励的作用,又要简要明了,便于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对职业素质的各个要素进行赋分的方式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算出综合值,通过综合分数确定相应的等级。
一、职业素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生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简单评价,并且对评价不够重视,并且各个院系之间的可比性不高。学校内也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所以不能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所以对信息的采集难度比较大,拿到客观真实的信息比例有限。总体说,因为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所以评价体系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时随意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有时候用一两节课判断一名教师的上课水平,学生管理状况,存在了偶然性和片面性。在缺乏在对于评价的检验和效果反馈,一个评价体系空有标准没有反馈与改革,便缺乏了一半的实用性。对于学期初始设定的标准的打分状况缺少测评,没有形成严格的体系。
(三)评价目的单一
一般来说,评价应该满足如下目的:一是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方案,即形成性功能;二是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即总结性功能;三是激励和提高认识,即心理功能;四是行使上级对下级的评估权利,即管理功能。目前我国对高职生的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功能。形成性功能和心理功能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所以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通过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可以加强高职生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存进高职生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高职生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通过评估工作的实施和评估结果的运用,逐步建立起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对祖国的教育事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其现今的发展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应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中不断地发展。
二、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职业素质的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完全可衡量的标准,所以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来说,衡量应聘者能否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除应具备和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表象的因素外,应聘者个人的“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职业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潜在的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建立高职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其实践的部分,所在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应该仅仅限于学生自评,还应该加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从三方面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辅导员对学生德育的评价,任课教师对学生智育的评价,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能测试的评价,学工专业团队和各项社会工作的评委对学生体育艺术能力、社会工作能力的评价,等等。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理论、实训课程和操作、顶岗实习的评价等等。
(二)实现评价标准和内容全面化
1.辅导员(班主任)在学期初组建包括班干、团干和学生代表在内的考评小组,记录学生学期内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日常表现,建立考评档案。期末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考评小组根据考评档案评出每个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考评成绩,将考评结果及材料在班级公示一周,以便查缺补漏,并确定最终的考评成绩。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评由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和职业技能四个部分组成。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按20%、50%、10%、20%的比例进行计算,即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评总分=(德育综合分×20%)+(智育综合分×50%)+(体育艺术综合分×10%)+(职业技能综合分×20%)。
3.德育考评内容分政治表现、道德修养、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劳动卫生五个方面。
4.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并非单纯以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加总和再除以课程门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认可学生在体育、艺术方面的才能以及社会工作方面的管理、组织、宣传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把这些作为重要的加分项目,确保有才艺、有能力的学生各显神通,不因为课程成绩的低分而被埋没。
高职生职业素质评价构成可参考表1:
表1 高职生职业素质评价构成表(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某一学期为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个类型岗位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操作事项:
第一,技术岗位类。以职业为依托的高职生很多走的都是技术岗位类,所以在高职生选择技术岗位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如下几个问题。岗位的学习发展,是否能通过工作积累和自主学习在岗位上取得较大进步。知识理论和实操能力是否不同步发展。岗位的认识及创新型,工作岗位是否有着创新的空间。自我发展规划,对于自我的定位是否清晰,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环境以及内容是否匹配。以及企业认同感,对于公司的长久发展是否持赞同态度。
第二,市场岗位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中,便和技术类有很多的不同。在市场开拓能力上便要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市场的感觉上,在与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关系方面,有很多课本学习不到的知识。市场类的岗位上理论和学习知识有很多的不同,需要注重学习和平日的积累。在市场岗位类,自我发展规划也很重要,需要对自身的发展路线比较清晰,有着短期和中长期规划。最后市场岗位类也需要有企业认同感,有着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意愿。
第三,管理岗位类。在做管理类岗位类的时候,需要特殊注意的就是高职生的工作状况。工作能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重点工作是否到位,推动公司的发展。办事积极主动,有章可循。还有考虑业务水平,所做的工作是否能有提升的空间,处理问题是否得心应手,是否可以推进工作顺利开展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管理类工作很考验工作的细心程度,也非书本知识可以准确借鉴的。除此之外,和技术岗位类、市场岗位类类似的,也需要考虑到自我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的认同感。是否排斥公司的核心文化,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是否脱离公司实际,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兰兰.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DB /OL].(2008-06-25)[2012-04-04]http://www.022net.com/2008/6-25/501425352761132.html
[2]杜新安.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1(6)
[3]徐建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伊始东,张绍宗,铁发宪.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第二批院级科研立项项目(桂机电职院﹝2011)48号)
【作者简介】梁金凤(1983- ),女,广西钟山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教师,助理研究员;潘 杰(1968- ),男,广西梧州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