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主要从运动损伤的特点、致伤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损伤致因 损伤预防
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实用搏击术,其对抗性强、运动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所以,相较于其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非常高。而运动损伤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和训练,重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必须引起应用的关注和重视,以尽可能的降低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及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一、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拳、腿以及摔来击打对方而得分的。而且由于武术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运动中头面部是有效得分的部位,而且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势性胜利最为有效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出现头面部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多项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相关的调查均曾表明,头面部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除此之外,在武术散打中其他出现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身体部位,按出现几率的高低依次为:下肢、上肢、躯干、颈部。
而具体到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特征上,由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可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竞赛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高,在竞赛准备期的几率稍次,而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最低。常见的损伤类型则以扭伤、擦伤、挫伤以及出血等情况为主,以急性损伤为主,符合一般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多年的教学训练观察发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所出现的很多运动损伤,是与该运动项目的项目特点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的,这一点在上文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中已有简单的提及。
对于武术散打运动而言,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多用脚底、脚背或是拳面为进攻点,具有被摔的不可定因素。而且某些武术散打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方击打自己的大腿部位或是腰腹部位,常常习惯用小腿提膝的方式来防守对方的进攻,从而常常出现小腿部位的相撞;某些運动员习惯用灵活的躲闪、游击打法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踝关节使用的频率和次数大大增加,造成局部负荷加大等等,而这些都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性因素。由此可见,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也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二)开始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
准备活动是让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做好运动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如果在开始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运动员的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一点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也不例外。
针对武术散打运动来说,准备活动不够合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过于潦草应付,以至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二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超过了准备活动的标准,过犹不及;三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丧失了准备活动的意义;四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结合的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其中,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而没有充分调动起散打运动中参与运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以至于机体没有达到与散打运动相适宜的水平的情况。特别在散打运动中,由于散打运动快速、紧张和激烈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机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运动员就很容易会因为身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等的弹性和伸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其次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过犹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已经超过了准备活动最佳的负荷量,以至于因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而在正式的运动或比赛中,身体功能反而有所下降或是过早的出现疲劳问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再次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指的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直接进行散打运动或是训练,而是在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以至于在真正开始运动或训练时,因准备活动而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性因素。
最后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通常来说,准备活动是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的。在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时,必须选择与武术散打运动相近似的准备内容,才能够使运动员的技能适当激活,机体做好运动准备。而如果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脱离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那么是很难获得好的准备成效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的运动负荷过重
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运动负荷过重从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在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教学或是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内容或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从而使得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的局部训练符合超过了其所能够承受的生理极限,从而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在武术散打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为了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常常追求“极限负荷”的训练方式,虽然说这种训练方式的成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重视训练的效果,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训练时所安排的运动量或是运动负荷超过了自身的生理极限,使得身体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并最终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自我保护意识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以至于引发运动损伤,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问题之一。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太了解,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甚至对运动损伤的名称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均搞不清楚等多个方面。以至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损伤抱着蛮不在乎的态度,没有提高自身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意识和警惕性,甚至存在认为护具可有可无,不带护具就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能够预防和规避的运动损伤事故,极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出现了几率
三、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
(一)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
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常出现头面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借鉴拳击比赛训练中在运动员面部抹油的方法来进行头面部的防护,以降低运动员头面部损伤出现的几率;根据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攻特点,可以有意识的强化运动员接触性防守技术中的阻挡练习、拍档练习以及格挡练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拳法防守技术和高腿进攻的防守技术,提高运动员手臂的抗击打力,从而借此种方式降低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准备活动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因准备活动不科学、不合理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向运动员讲解准备活动价值,强调准备活动的意义,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运动员真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其次,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准备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运动量;第三,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针对武术散打運动而进行的专门性的准备准备活动中,应注意与运动内容和特点的有效结合。例如:可进行与拳法、腿法以及摔打等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准备活动安排的时间,最好在进行完准备活动之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以避免过长的时间间隔降低准备活动的成效。
(三)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负荷过重的问题
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不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降低运动损伤事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定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运动量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难以承受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教练员在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其运动量,而且还可以采用经常进行改变体味的交叉训练的方式,来避免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从而让运动员机体的肌群获得转换休息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四)注意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注意根据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提醒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向他们讲解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预防意识;二是,应注意向运动员传授遇到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知识储备;三是,应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及时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而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则应该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根据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特点,在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时,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这些辅助性的练习,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2] 张广明,宋根成,朱晓东.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调查[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05).
[3] 卞金涛,杨晓斌,管夕晓.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防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4] 刘劲松,梅雪怡,方炎,田新颜.对抗搏击类项目主要拳法和腿法打击力度成绩的制定[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主要从运动损伤的特点、致伤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损伤致因 损伤预防
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实用搏击术,其对抗性强、运动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所以,相较于其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非常高。而运动损伤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和训练,重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必须引起应用的关注和重视,以尽可能的降低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及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一、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拳、腿以及摔来击打对方而得分的。而且由于武术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运动中头面部是有效得分的部位,而且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势性胜利最为有效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出现头面部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多项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相关的调查均曾表明,头面部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除此之外,在武术散打中其他出现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身体部位,按出现几率的高低依次为:下肢、上肢、躯干、颈部。
而具体到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特征上,由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可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竞赛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高,在竞赛准备期的几率稍次,而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最低。常见的损伤类型则以扭伤、擦伤、挫伤以及出血等情况为主,以急性损伤为主,符合一般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多年的教学训练观察发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所出现的很多运动损伤,是与该运动项目的项目特点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的,这一点在上文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中已有简单的提及。
对于武术散打运动而言,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多用脚底、脚背或是拳面为进攻点,具有被摔的不可定因素。而且某些武术散打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方击打自己的大腿部位或是腰腹部位,常常习惯用小腿提膝的方式来防守对方的进攻,从而常常出现小腿部位的相撞;某些運动员习惯用灵活的躲闪、游击打法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踝关节使用的频率和次数大大增加,造成局部负荷加大等等,而这些都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性因素。由此可见,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也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二)开始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
准备活动是让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做好运动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如果在开始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运动员的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一点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也不例外。
针对武术散打运动来说,准备活动不够合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过于潦草应付,以至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二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超过了准备活动的标准,过犹不及;三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丧失了准备活动的意义;四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结合的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其中,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而没有充分调动起散打运动中参与运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以至于机体没有达到与散打运动相适宜的水平的情况。特别在散打运动中,由于散打运动快速、紧张和激烈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机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运动员就很容易会因为身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等的弹性和伸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其次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过犹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已经超过了准备活动最佳的负荷量,以至于因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而在正式的运动或比赛中,身体功能反而有所下降或是过早的出现疲劳问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再次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指的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直接进行散打运动或是训练,而是在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以至于在真正开始运动或训练时,因准备活动而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性因素。
最后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通常来说,准备活动是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的。在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时,必须选择与武术散打运动相近似的准备内容,才能够使运动员的技能适当激活,机体做好运动准备。而如果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脱离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那么是很难获得好的准备成效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的运动负荷过重
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运动负荷过重从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在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教学或是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内容或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从而使得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的局部训练符合超过了其所能够承受的生理极限,从而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在武术散打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为了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常常追求“极限负荷”的训练方式,虽然说这种训练方式的成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重视训练的效果,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训练时所安排的运动量或是运动负荷超过了自身的生理极限,使得身体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并最终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自我保护意识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以至于引发运动损伤,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问题之一。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太了解,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甚至对运动损伤的名称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均搞不清楚等多个方面。以至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损伤抱着蛮不在乎的态度,没有提高自身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意识和警惕性,甚至存在认为护具可有可无,不带护具就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能够预防和规避的运动损伤事故,极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出现了几率
三、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
(一)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
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常出现头面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借鉴拳击比赛训练中在运动员面部抹油的方法来进行头面部的防护,以降低运动员头面部损伤出现的几率;根据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攻特点,可以有意识的强化运动员接触性防守技术中的阻挡练习、拍档练习以及格挡练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拳法防守技术和高腿进攻的防守技术,提高运动员手臂的抗击打力,从而借此种方式降低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准备活动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因准备活动不科学、不合理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向运动员讲解准备活动价值,强调准备活动的意义,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运动员真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其次,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准备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运动量;第三,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针对武术散打運动而进行的专门性的准备准备活动中,应注意与运动内容和特点的有效结合。例如:可进行与拳法、腿法以及摔打等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准备活动安排的时间,最好在进行完准备活动之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以避免过长的时间间隔降低准备活动的成效。
(三)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负荷过重的问题
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不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降低运动损伤事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定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运动量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难以承受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教练员在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其运动量,而且还可以采用经常进行改变体味的交叉训练的方式,来避免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从而让运动员机体的肌群获得转换休息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四)注意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注意根据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提醒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向他们讲解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预防意识;二是,应注意向运动员传授遇到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知识储备;三是,应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及时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而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则应该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根据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特点,在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时,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这些辅助性的练习,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2] 张广明,宋根成,朱晓东.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调查[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05).
[3] 卞金涛,杨晓斌,管夕晓.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防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4] 刘劲松,梅雪怡,方炎,田新颜.对抗搏击类项目主要拳法和腿法打击力度成绩的制定[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