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是最系统、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教育,是培养人的场所。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主动发展”,而学生能否真正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效果显著与否的根据,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新人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校教育教学必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生活,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尊重别人和与人合作的意识。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因为,一个在平时师生关系如猫鼠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可能用主人的姿态上课的;一个总认为自己是坏孩子的学生,怎么也不可能以自豪的心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第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这个系统的诸因素:学生、教师、教材、方法等方面的协调和平衡发展,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欲望
  自主学习不只强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探求行为”的兴趣和欲望。学习动力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源于内心需求,而自主学习则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这种内在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内心需求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 为学生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从研究如何“把学生教会”变为研究如何“让学生自己会学”,为每个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
  
  四、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不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给他以自尊和自信,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实现。这是学生自信心建立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学习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冀州市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搞多媒体教学,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是无须争议的共识。但最近听课发现,语文课堂缺少讲授,多媒体运用有泛滥的趋势,教师的主讲地位
我公司参照设于重庆的法国威望迪公司(原美国施格兰公司)的育苗模式进行育苗,但又有所创新和改进。采用高34cm、上口宽10cm、下底宽8cm的营养钵,每个标准棚(6m×30m)育苗数量11
"中国词条"词源信息的研究与完善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广东近代中西交流史相关史料的挖掘并结合早期洋泾浜英语的特点,对词典中"中国词条"samshoo(samshu)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