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区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地理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倘若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地理探究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地理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起点,其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等的发展。就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其内容是多种多言的,如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设计有效的区域地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 设计区域层次性问题
  所谓的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内,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都是以区域为载体的。对此,在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地理现象发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环境特征,并对这些地理特征加以概括、总结,促进学生区域地理认知能力的发展。就区域划分而言,划分的尺度不同,人们的区域认知角度也会存在不同。纵观当前高考的改革趋势,其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对小尺度区域内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对此,我在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区域地理特点和高考改革趋势,由大到小的为学生设计出极具层次性的问题,以此使学生由易到难地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以“中国东北地区”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按照有大到小该原则,为学生设计了这样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串:
  1. 结合我国的气候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2. 结合我国的气候图,说出东北季风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地图,对东北地区所处的经纬度位置进行简单描述。
  4. 简要地描述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从大的地理区域一步步地缩小到小的区域范围内,以此通过气候、地理环境分析等加深对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认知与理解。
  二、 设计关键特征性问题
  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还要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获得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区域地理中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自然环境间的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往往是较为复杂的,倘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所有地理要素联系,显然是不可行的。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展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以此设计极具探究性的问题,借此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把握区域地理要素联系,还能获得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中亚地区”该内容教学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征当属气候干旱。立足于该特征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中亚地区的区域图,并以表格的方式展示了该区域人口和农田面积自20世纪60年代到2015年的变化情况。借此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M湖(中亚的咸水湖)的变化特点及其变化原因。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入手,立足于本地区的气候情况对此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将自然环境特征中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地理环境中的人口、农业等联系起来,以此在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地理的认知。
  三、 设计实际生活性问题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这里的地理实践能力不单单指野外地理实践,还指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之,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因素。对此,教师在组织区域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其需要立足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设计出极具生活性的问题,以此实现使学生在生活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地理应用能力的发展。以“东南亚地区”该内容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向学生呈现了缅甸地区的部分区域示意图、伊洛瓦底江的年水位变化图、中缅汽油管道图。结合图片内容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中缅汽油管道修建的影响,以及该管道修建后对我国的影响。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会调动其探究兴趣,在分析东南亚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四、 设计紧扣新高考问题
  新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实质就是对区域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查。由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区域中所隐含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中国的东部季风区,则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联系,尤其是夏季风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引发自然灾害;日本则要与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以及产业转移相联系;南亚则与人口、高新技术工业的区位选择相联系等等。这需要教师在备考中做一些深入的思考,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甚至做一些研究。面对一个区域的时候,教师应该给自己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一区域隐含着哪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唯有这样,才能设计既有紧扣区域又符合新高考要求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向实现有效提问,其首先要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为其设计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伟伟.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王彥恒.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黄伟,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平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篮球运动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也得以重视。在篮球运动引用拓展训练法不光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本文简单地阐述了拓展训练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并且主动探索了拓展训练在小学篮球运动中的运用措施,共同推动篮球运动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拓展训练;小学篮球教学;作用;研究  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篮球运动教学也发生了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课堂效率,即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学生紧紧追随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头脑思想与时俱进,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十分敏感并且充满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利用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
目的1.探讨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边有无“半暗带”出现、以及“半暗带”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1)脑出血患者血肿周边有无“半暗带”的出现,血肿周边“半暗带”出现的部位、大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课要比操作课显得更枯燥无味,学生对理论课表现出“没兴趣”“轻视”等情绪,但是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明白操作原理。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质三方面探讨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走进理论的殿堂,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论课;数字化环境  
1995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与广电总局合办的杂志型节目《银幕采风》问世,它以报道、宣传中国电影界的大事、要事及优秀国产影片、优秀导演和演员为主要内容。1998年4月25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周期超排卵前后血清和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水平的变化;卵泡
秘书工作涉及各个领域,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处理各类问题,秘书工作者要做好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最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但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环境的研究也越来越热。本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要素进行分析,探究人文现象以及人文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业生产;地理;地域;资源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内容包括:农业的区位选择、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大前提下,教师群体开始愈发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小学生在学校进行强身健体的主要科目之一,能使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运动乐趣。但随着学习任务的逐渐增加,小学生群体的实际运动量在逐渐减少,同时其自身也没有具备良好的体育习惯,身体素质也随之受到影响。本文围绕如何有效落实小学生群体良好体育习惯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叙述,希望能以此为相关的教师群体
公文的校核工作,是提高公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各级党政办公厅(室)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我们把公文校核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凡是职能部门草拟好的公文,在领导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