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简要分析“90后”高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围绕家庭教育这一主线,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关于家源性成因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包括家教态度、团队精神、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等。基于,“90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应当努力探索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不断深入分析家源性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关键词: 90后,家源性,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教育阶段是联系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或社会的必要阶段,塑造健康、积极向上和创新型的学生个性,对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应当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成为我国高中学生的主体,关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我们现在所面对的 “90后”的高中生,具有那些特性,以及这些特性的成因,认知孕育“这些特性”的环境与条件,才能设计相应的处理办法,才能为教师的职业行为找到出路。
  家源性成因主要指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对原因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家源性成因主要通过家庭教育施加影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具有特定身份的教育者(家长)有目的地对有特定关系的受教育者(子女)实施的培养活动家源性影响对子女性格的塑造贯穿到一生。一般而言,90后高中学生主要指出生于九十年代前期即1990年~1994年之间的在校高中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1994年,互联网进入我国,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与我国互连网的发展同步,社会成因更多地通过网络的形式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包括学生的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和气质类型等,均与社会影响密不可分。但是,家源性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引导子女如何辨析网络信息的正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己。
  分析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对高中生个性影响的研究,从认知因素和客观环境看个性特点成因,探讨90年代前期出生的高中个性形成的原因。包括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与家庭教育、进取和反思的能力与家庭教育、责任意识与家庭教育、规范化与标准化习惯养成与家庭教育、需求理解能力与家庭教育、个体与整体评估能力与家庭教育、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此外,社会背景因素如计划生育、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成功人士心态”等高中生的影响不容低估。
  有关90后高中生个性的讨论,首先来自现实教育。作者是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老师,在和学生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面对的“高频词”是 “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现在不但学生越来越难教,家长也越来越不支持老师了”、 “郁闷呀”、“没法干了等等抱怨。究其原因,这些“郁闷”来自于对于教师职业的多元评说和要求,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媒体、直接的教育主管领导、教师之间、上级主管部门。
  另外,还有老师认为,“为什么学生越来越难教?我看主要是现行教育制度单方面偏爱学生引起的,由于我们不能体罚学生,对学生的管理缩手缩脚, 让学生误以为自己是上帝,在日本和韩国,他们照样可体罚学生,学生很遵守纪律,事情不就好处理多了吗。”还有教师认为,“学生越来越难教,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可以更好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件好事。”
  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各种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柳暗花明”。更何况教师是职业,即是职业,就不能因无奈而无为。动态的学生呼唤动态的教师思维,在抱怨“学生没法要啦,家长没法沟通啦”的时候,我们必须能够与时俱进的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客观的看待各种新生事物,从而提高对新生教育现象的认知,从而积极的寻求有效处理办法。需要说明的是,有关90后家源性对个性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与中学生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其过程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搜集关于“90后”高中学生个性特点的家源性成因探究”的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以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网为主,也包括在图书馆中各种书籍、杂志的查阅。
  三、结果与分析
  1.家教态度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态度是塑造学生个性的最初港湾, 家庭教育水平和成长家教态度直接关系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首先引导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影响着孩子以后的行为。家庭之中父母须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谭金芸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家庭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教育基石,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等突出问题,给孩子的道德养成埋下了隐患,也导致孩子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力不足,90年代出生的学生所在家庭有更多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应避免单亲教育、纵容教育、享受教育、护子教育等误区。我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团结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两大功能。薛家柱提出,家庭教育不能对孩子过于娇惯,否则会刺激孩子不断提出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形成任性的个性。关鸿羽把孝敬父母的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蒋霞提出,家庭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平等的关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的丰富和更新自己家庭教育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吴秀锟等建议开办“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观和全面的人才观。王强从独生子女教育的角度,提出父母的育儿观与孩子的人格塑造有着直接关系,作父母的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负责,,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健康人格,还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应当鼓励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加强独生子女自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2. 团队精神教育
  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复杂多样,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加大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难度。家长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我们如何指导家庭教育,都急需深入研究和科学解答。胡琳认为,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包括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要把团队当作自己的“家”,家庭教育应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集体。余世雄认为,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团队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并且是与伦理教育密切关联的。沈潘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阐述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家庭教育及父母自身素质对孩子团队精神产生巨大影响。
  尊重家人、尊重他人,是加强合作精神的前提。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视尊重他人的礼仪教育。孔子对他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学礼的场所首先是在家庭之内,学礼最好的时间是在幼年。礼教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孝敬老人,友爱兄弟,也就是尊老爱幼、兄弟姐妹互相关心爱护,一家人之间和睦相处,概括地说,这是重视家庭道德的培养教育,家庭道德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应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家庭的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具有陶冶性、,随意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它是学生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3. 家庭教育的亲子关系
  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家庭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能。但社会发展为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就孩子而言,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享有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继续转型,家庭结构更加明显地呈现小型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提出了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家庭教育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开拓人生之路、启迪奋发进取的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消极因素,对一些家长和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90后”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90后”的价值观点和心理状态需要家长和教师转变教育理论,其中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十分重要。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桥梁,也是家源性研究的起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有特色的时期 ,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过渡性往往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因此 ,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亲子冲突,有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正因为如此,青少年亲子关系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一些学者对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孟育群指出了亲子关系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子女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讨论了当前我国亲子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亲子关系的思路,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诊断与调适亲子关系的策略。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接受文化传统和吸取生活经验的社会环境,雷雳讨论了国外亲子关系研究的模型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亲子沟通策略。裴秀芳则主要从孩子的角度提出了对于家长对待子女态度的期望和评价,金沙论述了建立民主的亲子关系的措施。
  4. 家庭教育内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家庭教育的环境、内容、途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要求,创造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家庭教育的任务是在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一切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家庭中来,从而对孩子产生影响,它的职能是任何部门或个人所难以代替的,它既是基础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内容直接影响孩子个性气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赵忠心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年轻一代素质的新要求,家长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最终是要把子女输送到社会生活中去。家庭实际上是子女走向社会之前的一个“演习场”,家长是子女进入社会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由家长来评价,而是要由社会生活来评价。子女成才与否,要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并决定弃取。不研究社会,不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趋势,就不知道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指出当代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重视培养孩子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竞争能力,重视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恶和抵制腐蚀的能力,重视培养孩子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从一个最初由军方掌握的高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现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加速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影响。人们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朝气与活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误导,甚至造成网络成瘾,被他人教唆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网络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犯罪的主流。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杜绝各种形式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古人伏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传统对全球华人家庭教育观念和内容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华人家庭对子女的养育、品德教育、智育、美育,认为家庭教育任务包括保证孩子身体健康,正常发育成长;培植孩子良好的德行,学会分辨善恶;开启孩子的智慧,学会明辨是非;丰富精神生活,学会鉴别美丑;训练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张良才强调了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应当继承中华民族家庭教育传统。高峰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两个大城市居民对孩子进行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指出了我国家庭教育内容中的薄弱环节,认为家长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抓孩子的学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个性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此外,方彤结合家庭作业的研究,分析了中外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务劳动教育的见解和看法。
  5.家庭教育方法
  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基本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决定家庭教育成效的基本因素,我国家庭教育实践中,既存在着多样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若干问题,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骆风通过个案研究,总结了已升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可供以作为“90后”高中生成长的家庭教育借鉴。叶存春的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民主程度、科学程度和管理方式的分析, 发现父母与儿童对同一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尤其在自主性,同伴交往,保护性,民主性与教育一致性方面最为明显。
  肖文娥等较为翔实地说明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方式对于孩子品德发展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品德发展存在差异、初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群体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模式不同,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的不惩罚,严厉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等。张璐斐等运用大量的外国心理学文献说明了父母教育类型和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分析了青春期孩子的亲子关系常见问题,认为父母教育方式可分为教养型和教养方式两大类,教养型指教养风格、价值和态度取向,,而教养方式则指父母具体的教养活动;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子女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不同的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时期父母应在子女决策权、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作出调整,以便提高亲子教育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90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正在引起学者的关注,冷滨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对京、沪、深三地90后消费者调查,运用混合市场细分途径,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细分标准,结合消费者行为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发现中国90后青少年具有12个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子,将中国90后青少年消费者划分为Cosplay族、都市潮人族、非主流火星族、低关注族和传统标杆族。由此,促使德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关注这一群体的个性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家庭教育需要从千变万化的商品生产发展中找出家庭教育的适应面,克服消极面。
  应当努力探索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者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教育的功能既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但是,以往教育科学较少研究和反映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把研究学校教育得出来的结论当成所有教育活动都应当遵循的规律和原则,而许多德育工作者习惯于将研究学校教育得出的观点与方法用于家庭教育,显然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和盲目性。“90后”高中生个性的形成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不少“90后”认为,尽管现在家庭的生活空间愈来愈大,但发展的空间却愈来愈小,家长对自己我们的期望愈来愈高,但学习的动力却愈来愈小。家庭教育是长期存在,随着时代推移,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需要结合“90后”这一群体具体情况加以研究。目前,有关家庭教育讨论。大多局限于对家庭教育外部特征的简单描述,需要对家庭教育规律性的进行探讨。德育工作者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研究为先导,科学的理论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家长的教子实践、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注重研究内容的针对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性,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剖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反思和研究,不断深入分析家源性对学生个性影响规律的研究。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科技化;提高家庭教育的社会化、规范化;提高家庭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等。
其他文献
上世纪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在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推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该制度不仅保证了地方教材生长的空间,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各学校特色的发展。  昌平区地处北京市远郊区,目前正处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平衡已经打破,这样社会家庭构成中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高知家庭与文盲家庭、高收入家庭与低保家庭并
期刊
摘要:在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从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等方面,对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分别是956万和657万,全国将近70%的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北
期刊
摘要: 本案记诉了一名初一女生人际适应不良的问题及咨询的过程。咨询师通过系统了解和分析,确定了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当认知,减轻了焦虑,改善了睡眠,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适应 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陈某,女,北京人,汉族, 13岁,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身高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家庭教育奠基孩子的未来,家长因材施教的影响延伸到孩子的职业生涯。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是孩子树立自信的基石。“限时法”和“代币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兴奋、快乐和挑战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家庭环境氛围是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用宽容的心态包容孩子,做孩子气度宽大的朋友,让他们在信任、激励、仁慈中站稳脚步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新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对学生在更大压力下适应各种角色的变换、做出科学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提前的人生选择,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期刊
一、一般资料   小军,男,汉族,17岁,是家中的独生子,家庭经济处于一般偏上水平。母亲是公司职员,父亲是警察,由于父母的工作较忙,所以于其交流较少,但家庭气氛和睦。性格比较外向,分班前有许多朋友,还有一些形影不离的好友,喜欢体育运动,担任班中的体育委员。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没有偏科的现象,但有较强的上进心,希望能快速的提高成绩。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系和睦,有自己喜欢的某几位老师。家族无精神病
期刊
内容提要:  在初中教育阶段,初二是个敏感的特殊时期,被心理专家称为“初二现象”。有专家认为,初二是“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势必增加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难度。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初二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通过调查研究,对我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我校初中二年级学生
期刊
摘要: 本案例中的女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自己感到难受,又遭到母亲的埋怨,心理压力更大,想要离家出走,但又自知不对,感到痛苦而求助。在咨询中,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了其心中的焦虑与压抑,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指导她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咨询后的追踪回访,求助者情况稳定,证明此次咨询案例是成功的。  关键词:焦虑 人际交往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一名孤独症二年级的女孩由于在学校的不适应,所以被送来心理咨询。咨询师以来访者中心的态度,对来访者进行陪伴,同时用沙盘治疗和游戏治疗相结合,通过自己扮演来访者心目中依恋玩具的方式,和来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来访者在这样的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能力,同时收获了一份人际安全的经验,这样的咨询陪伴过程,将会一直坚持到孩子毕业。  关键词:孤独症 沙盘治疗 游戏治疗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小齐(化名
期刊
【内容摘要】本课题从全面调查和分析宣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发并实践了健康心理教育的区本课程,形成了立足学生发展需要,针对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关键点进行突破,虽有内容上的大致分类,又各自独立成节,可灵活选用的区本健康心理教育活页教材;探索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体验—感知式”“活动体验—感知式”“问题体验—感知式”3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