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正是小学生的特点,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少,这就为说话准备了一个比较开阔的空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精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得到锻炼。因而,语言表达就尤为重要,处于模仿期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语文科老师的事。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容易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学生只要会思考,能解对题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与同学交流时经常因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欠缺,缺乏起码的完整性、应有的条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无法正确地阐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小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从课堂中引导、鼓励多种形式表达,积极的去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之能够准确、流畅、合理、完整地把自己的思想、见解、问题向他人表述出来,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开展竞赛讨论,营造语言表达的氛围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在教学中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多重困难,而且为培养学生巧思多辨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
如:数学中应用题的学习,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到头痛,更有甚者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学习求“比------多(少)的数”的应用题对比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动手摆”,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之间中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题的基本特点和做题方法,发展了技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软件出示题目及较正需用的图片)
1、红花6朵,黄花13朵。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2、红花6朵,比黄花少7朵。黄花有多少朵?
3、红花6朵,黄花比红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4、黄花13朵,比红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
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比智体能、展示自我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比速度、辨“是非”,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创造了让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尝试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强化学生“我一定要学好”的良好心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摆:让学生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看:引导学生观察①沿着长每排有几个小方块?②沿着宽共有几排?③沿着高共有几层?④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想: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②根据长、宽、高的厘米数,可以知道什么?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推:①根据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与摆小方块时的“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之间的关系;②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③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表述的?表述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应具备哪些条件?表述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高各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棱长×棱长×棱长?”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考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入生活经验,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对一些眼睛看得到的,手摸得找的东西的直观认知性较强。生活与知识相联接,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优化,也更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长短”的概念教学中,当我出示了实物:红、绿两支铅笔以后,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红的长,绿的短。”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为了让学生能使语言更规范,我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又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谁最长?谁最短?怎样说更合适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讨论后,每组随机指名汇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黄铅笔比绿铅笔短。”“红铅笔最长,黄铅笔最短,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绿铅笔比黄铅笔长。”显然比一开始的语言表达要清晰,严谨。一次引导是很难达到效果的,以上情景在“高矮”的教学再次出现。开始,我先请男女各一位学生到前边比高矮。尽管我已提出明确要求:要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但不少学生仍旧说:“男生高,女生矮。”这时,我和那个男生站到一起,再让他们观察:“我们俩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男生矮。”我趁机进行启发引导,唤起他们的分析思维活动。“刚才你们说男生高,现在又说男生矮,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说到这里,我和这两位学生按高矮顺次站好,让全班学生重新比较,再仔细想想,分组讨论,应该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男生和女生比,男生高,女生矮。”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老师高,男生矮。”还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男生比老师矮,男生和女生比,男生比女生高。”对于这些发言,我都给予肯定,并指出:高矮是比较出来的,不能单说谁高谁矮。说到这里,我又让那位女生踮起脚后跟去和那位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果不少学生立刻提意见:“那样比不对,女生不能踮脚后跟,应该站平。”我马上做补充:“不错,比高矮,应该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这里揭示了比高矮时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小组活动,四人一组互相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家互相说一说,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并组织学生加以训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数学语言恰恰使这一过程得到实现和表达。可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表达。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一、开展竞赛讨论,营造语言表达的氛围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在教学中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多重困难,而且为培养学生巧思多辨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
如:数学中应用题的学习,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到头痛,更有甚者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学习求“比------多(少)的数”的应用题对比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动手摆”,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之间中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题的基本特点和做题方法,发展了技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软件出示题目及较正需用的图片)
1、红花6朵,黄花13朵。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2、红花6朵,比黄花少7朵。黄花有多少朵?
3、红花6朵,黄花比红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4、黄花13朵,比红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
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比智体能、展示自我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比速度、辨“是非”,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创造了让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尝试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强化学生“我一定要学好”的良好心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摆:让学生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看:引导学生观察①沿着长每排有几个小方块?②沿着宽共有几排?③沿着高共有几层?④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想: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②根据长、宽、高的厘米数,可以知道什么?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推:①根据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与摆小方块时的“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之间的关系;②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③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表述的?表述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应具备哪些条件?表述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高各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棱长×棱长×棱长?”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考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入生活经验,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对一些眼睛看得到的,手摸得找的东西的直观认知性较强。生活与知识相联接,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优化,也更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长短”的概念教学中,当我出示了实物:红、绿两支铅笔以后,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红的长,绿的短。”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为了让学生能使语言更规范,我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又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谁最长?谁最短?怎样说更合适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讨论后,每组随机指名汇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黄铅笔比绿铅笔短。”“红铅笔最长,黄铅笔最短,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绿铅笔比黄铅笔长。”显然比一开始的语言表达要清晰,严谨。一次引导是很难达到效果的,以上情景在“高矮”的教学再次出现。开始,我先请男女各一位学生到前边比高矮。尽管我已提出明确要求:要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但不少学生仍旧说:“男生高,女生矮。”这时,我和那个男生站到一起,再让他们观察:“我们俩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男生矮。”我趁机进行启发引导,唤起他们的分析思维活动。“刚才你们说男生高,现在又说男生矮,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说到这里,我和这两位学生按高矮顺次站好,让全班学生重新比较,再仔细想想,分组讨论,应该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男生和女生比,男生高,女生矮。”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老师高,男生矮。”还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男生比老师矮,男生和女生比,男生比女生高。”对于这些发言,我都给予肯定,并指出:高矮是比较出来的,不能单说谁高谁矮。说到这里,我又让那位女生踮起脚后跟去和那位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果不少学生立刻提意见:“那样比不对,女生不能踮脚后跟,应该站平。”我马上做补充:“不错,比高矮,应该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这里揭示了比高矮时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小组活动,四人一组互相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家互相说一说,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并组织学生加以训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数学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数学语言恰恰使这一过程得到实现和表达。可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表达。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