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应用题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此笔者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审题现意 思路训练 直观教学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应用题的教学成与败会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因此,课堂上做到以入为本,注重入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焕发课堂的生力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并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一个方面,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审好了题目,理解题意,要教会学生读题。一读明白事理,让学生知道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并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问题。二读复述题意,要求学生能说出题目大意,把注意力集中到数量关系上,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应让学生安静地、慢慢地思考,不可操之过急,要善于通过归类和比较让学生弄清题目中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如“增加了,提高,增加到”之类,以防止学生依就个别词语草率确定算法的毛病。教师要善于根据题目内容,精心设计启发题或引思题,以题为线索,顺着知识的发展过程,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全面理解题目的意义。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
另一个方面,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前者由条件推向问题,即“由因导果”;后者由问题推向条件,即“由果索因”。对于内容简单数量关系直接的应用题,通常用综合法分析;对数量关系复杂的应用题,通常用分析法分析。当然,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复合应用题的分析宜采取“分析法、综合法并用”的方法。教学时,要通过分析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依关系,确定运算的先后顺序。要经常借助线段图、集合图或教具演示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让学生练习使用,由“熟”生“巧”,由具体到抽象,顺利找出数量关系。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就发生错误,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训练,提高其解题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法、逆向思考、变式法、感知规律法等等。在教学中摸清学生对应用题的思维脉络,了解思维会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以便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及时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此外,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的训练,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摸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⑴基本训练。它是新授后的集中训练,是引导学生把知识首先应用于实践
一个模仿性练习,是例题的再现性练习,此种训练一般是教材中做一做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
⑵对比训练。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使学生认识其本质结构。一般从条件上,结构上,解法上进行对比,可以题组形式出现(只列式不计算)。
⑶变式训练。它是知识本质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通过改变知识的非本质形式而突出显现基本忏悔,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⑷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⑸提高训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项训练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现在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高度重视,大兴“远教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小学生的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
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和,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式根据。、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另外,应用题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教量关系并进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教材就和日常生活许多事例相关联,如股票涨跌百分点,商店售价打折等等。采用呈现问题的教学方式,既注重了教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习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应该突破原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审题现意 思路训练 直观教学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应用题的教学成与败会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因此,课堂上做到以入为本,注重入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焕发课堂的生力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并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一个方面,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审好了题目,理解题意,要教会学生读题。一读明白事理,让学生知道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并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问题。二读复述题意,要求学生能说出题目大意,把注意力集中到数量关系上,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应让学生安静地、慢慢地思考,不可操之过急,要善于通过归类和比较让学生弄清题目中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如“增加了,提高,增加到”之类,以防止学生依就个别词语草率确定算法的毛病。教师要善于根据题目内容,精心设计启发题或引思题,以题为线索,顺着知识的发展过程,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全面理解题目的意义。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
另一个方面,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前者由条件推向问题,即“由因导果”;后者由问题推向条件,即“由果索因”。对于内容简单数量关系直接的应用题,通常用综合法分析;对数量关系复杂的应用题,通常用分析法分析。当然,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复合应用题的分析宜采取“分析法、综合法并用”的方法。教学时,要通过分析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依关系,确定运算的先后顺序。要经常借助线段图、集合图或教具演示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让学生练习使用,由“熟”生“巧”,由具体到抽象,顺利找出数量关系。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就发生错误,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训练,提高其解题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法、逆向思考、变式法、感知规律法等等。在教学中摸清学生对应用题的思维脉络,了解思维会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以便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及时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此外,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的训练,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摸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⑴基本训练。它是新授后的集中训练,是引导学生把知识首先应用于实践
一个模仿性练习,是例题的再现性练习,此种训练一般是教材中做一做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
⑵对比训练。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使学生认识其本质结构。一般从条件上,结构上,解法上进行对比,可以题组形式出现(只列式不计算)。
⑶变式训练。它是知识本质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通过改变知识的非本质形式而突出显现基本忏悔,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⑷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⑸提高训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项训练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现在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高度重视,大兴“远教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小学生的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
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和,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式根据。、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另外,应用题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教量关系并进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教材就和日常生活许多事例相关联,如股票涨跌百分点,商店售价打折等等。采用呈现问题的教学方式,既注重了教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习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应该突破原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