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式《算法导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算法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一种以问题为主导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并给出一些采取的主要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强化算法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算法导论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
  一、引言
  计算机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中处于核心地位。通俗地说,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定义了计算机指令执行的逻辑过程。虽然实际问题无穷无尽,但是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些基本问题(如排序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便得到了各种经典的计算机算法。在算法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和帮助算法的设计,并用于分析所设计算法的性能。算法导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经典计算机算法,掌握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和分析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算法导论课程是国内外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一直不好。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实现核心教学目标。笔者根据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算法导论课程是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通常被安排在《数据结构》课程之后,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多数教学方法是,以经典算法设计思路和策略为基本知识单元,先介绍各种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然后以经典算法为例强化理解。此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好处是,教学脉络清晰,授课组织非常方便。但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各类方法的思想精髓,碰到新的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厌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课程内容太抽象,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在现有教学法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各种用于算法设计和分析的成熟方法来组织,侧重于对方法本身的介绍。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在算法研究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已经脱离了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必须依靠自身的抽象能力来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显然,对于缺乏算法研究经历的同学来说,这无形中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
  2.授课过程属于单向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互动性不强。在现有教学方法中,教师处于知识传播者和输出者的地位,学生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角色定位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相关方法,很少主动考虑各类方法出现的背景和可能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采用,使得教师的讲课速度大大提高,学生更加缺乏主动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
  3.课程考核方式不尽合理,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有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作业、实验、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和考试偏重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作业和考试的分值比较高,导致许多学生侧重于理论学习,忽略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方便对学习效果实行量化考核,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但阻碍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提出了以问题为主导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其核心思路可概括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提供问题原型,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理念的改变,促使教学方法必须跟着改变。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改变课程组织方式,由以经典算法设计思路和策略为基本知识单元,变为以实际问题为基本授课单元。构建一系列特定场景,让学生直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各种经典算法、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从问题出发,教学内容将不再那么抽象,知识与学习的情境及学习者带入这一情境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2.改变课程授课方式,由以知识点讲授为主,变为以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为主。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像领域专家那样思考问题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终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在新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知识获取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讨论完成。对于相同问题,不同观察视角导致对相同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由以独立的考试测验为主,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就是,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课程项目为主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或者协作完成课题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情况评估其学习效果。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不仅仅看其最终结果,更要看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情况。
  四、结语
  针对现有《算法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探索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方法,以强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强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David Jonassen et al.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Education,Vol.9 No.2,1995.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教学学报,1998(3):12-16.
  [4]李建忠.《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计算机月刊,2014(14):24-2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类度互质的严格无标度网络模型,刻画出其节点分布规律,并基于这种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幂指数大于2与小于等于2时无标度网络拓扑性质的区别。  关键词: 幂指数 无标度网络 平均度  一、引言  20世纪末以来,复杂网络的研究逐步渗透到物理、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不同的领域,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这股研究热潮的起源是由国际上两项开创性工作掀起的,其一是1998年W
摘 要: 兴趣对小学足球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了解足球运动发展;通过了解和参与,体验足球运动的魅力;追寻自己的偶像,寻找榜样的力量;编制有趣的训练,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积极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足球训练 训练方式 激趣  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了校园足球的
摘 要: 本文介绍一种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多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以降低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复杂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云计算 私有云 虚拟网络  在计算机及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院校出于安全考虑,在园区范围内建立起多个独立的网络环境,如教学网、办公网、涉密网等。这种多网环境虽然提高了网络安全性,但存在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使用不方便等缺陷。本文介绍一种用云计算
目的: 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结合网上 2-DE 数据库查询,研究 I/R损伤后心肌蛋白表达的差异变化,并观察具有心脏保护
前言 近期国外研究显示Hp感染与ITP发病存在一定关系,但目前还没有重症ITP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伴有出血症状)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检测了30例重症IT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和重视的核心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就要从评价着手,因为评价教学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切实展现教师指导能力、推动体育教学进步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课堂中,评价是否得当,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学习氛围及教学效果,从大的方面来讲,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
摘 要: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纳入了高中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如何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潮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将探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课堂 实践方法 教学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