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河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考核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不断探索研究高职院校技能鉴定需要完善优化的环节,进一步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实践中,学院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切实将职业技能鉴定渗透到高职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适应更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中,河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指出,不管是职业类院校还是非职业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要面临着择业就业,从事某一职业。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实行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推行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结合多年人才培养经验,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方案的制定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研讨后共同确定。如果调研不充分,会导致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不很匹配而影响学生取证和就业。
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学院制定了建立在充分调研、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典型工作任务法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根据目前企业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毕业生从事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核心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比如电厂水处理技术、电厂水处理实习、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完善职业能力培训过程
近年来,学院在职业培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以前的理论课程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优化完善。将理论的“认知”与实践的“应会”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比如,电厂化学专业将原来的分析化学与电厂水汽分析监督项目相结合,改为“电厂水汽分析检验”理实一体课程,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间间隔,有针对性地将电厂实际监督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职业感,同时为后期“电厂水化验员”职业资格的考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实训教学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合完善。根据相应的职业工种鉴定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实训实验项目,有效实现校内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对接,使职业技能鉴定和高职实训教学完美融合。
比如与高职电厂化学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有电厂水处理值班员和电厂水化验员。开出的相应实践教学项目有电厂水处理实习及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实践课程。另外还有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这些多样的教学形式在确保“双证”融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身职业技能的训练,所有实训课程在学习内容上与上述岗位的职业资格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提高了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克服了畏惧心理,鉴定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常发挥,取证率可以达到100%。
不断优化完善实训、实习条件。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开发情况来看,有些院校在保证相应工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资格考核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完善。一般来说要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的要求,来建立完善实训、实习设施,这样可以将日常教学的实训实习项目与职业资格的要求紧密结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企文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标准,打造一个理念超前、服务一流、管理科学、具有真实企业实践环境的一体化教学平台,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接触实际、实验技能、提高能力的校外课堂,其功能要达到保证实训结束即能到用人单位顶岗的目的。同时,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职业资格考核场所。
比如高职电厂化学专业,为了强化学生电厂水处理设备运行维护能力及电厂水化验的职业能力,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电厂水处理仿真系统,不仅满足教学实训、实验需求,同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时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大大提高实训及技能鉴定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职业感。
此外,学院不断优化题库及复习指导资料系统,提高职业鉴定效率。比如,就目前电力行业所使用的鉴定题库和指导书而言,存在着部分考核内容陈旧甚至部分考试题目错误等问题。由于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使用题库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同时也不利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进行。为此,学院对题库系统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功能,增加了网上模拟考试、随机组卷等功能,使整个题库系统向所有学员开放,达到传统培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性,提高鉴定效率。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环节
多年实践表明,职业资格考评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由于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是讲师、技师,又是考评员,所以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还要掌握技能鉴定考核的规范。
为此,学院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保证职业资格鉴定的工作取得成功。针对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现状,学院定期安排教师下厂实践,以掌握现场实践技能,熟悉新技术、新技能。同时,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或考评员,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及考评工作,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考核标准融入学校技能鉴定工作中去,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一步得到深化。
完善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鉴定环境。在有些情况下,对于某些工种而言,由于实验仪器或设备的不具备,使得现场的实际操作考核无法正常进行,只能采取口试答辩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虽然可以考察其基本的操作水平,但影响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所以,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进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工作的进行。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学院领导班子认为,质量一直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生命线,要保质保量完成鉴定任务,必须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规章制度,使鉴定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个流程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依。参加考评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执行。但是,在有些制度的执行方面,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技能鉴定的相关制度,加强对考务人员的培训,考核过程也实行标准化管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客观公正。
总之,通过大力开展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善技能鉴定培训考核体系,学院从源头专业人才培养制订开始,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毕业生职业素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且对提升河北省高职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学院将根据人才鉴定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创新,不断进取和完善,力争把技能鉴定工作做得更出色,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践中,学院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切实将职业技能鉴定渗透到高职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适应更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中,河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指出,不管是职业类院校还是非职业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要面临着择业就业,从事某一职业。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实行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推行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结合多年人才培养经验,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方案的制定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研讨后共同确定。如果调研不充分,会导致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不很匹配而影响学生取证和就业。
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学院制定了建立在充分调研、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典型工作任务法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根据目前企业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毕业生从事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核心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比如电厂水处理技术、电厂水处理实习、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完善职业能力培训过程
近年来,学院在职业培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以前的理论课程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优化完善。将理论的“认知”与实践的“应会”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比如,电厂化学专业将原来的分析化学与电厂水汽分析监督项目相结合,改为“电厂水汽分析检验”理实一体课程,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间间隔,有针对性地将电厂实际监督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职业感,同时为后期“电厂水化验员”职业资格的考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实训教学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合完善。根据相应的职业工种鉴定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实训实验项目,有效实现校内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对接,使职业技能鉴定和高职实训教学完美融合。
比如与高职电厂化学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有电厂水处理值班员和电厂水化验员。开出的相应实践教学项目有电厂水处理实习及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实践课程。另外还有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这些多样的教学形式在确保“双证”融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身职业技能的训练,所有实训课程在学习内容上与上述岗位的职业资格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提高了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克服了畏惧心理,鉴定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常发挥,取证率可以达到100%。
不断优化完善实训、实习条件。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开发情况来看,有些院校在保证相应工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资格考核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完善。一般来说要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的要求,来建立完善实训、实习设施,这样可以将日常教学的实训实习项目与职业资格的要求紧密结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企文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标准,打造一个理念超前、服务一流、管理科学、具有真实企业实践环境的一体化教学平台,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接触实际、实验技能、提高能力的校外课堂,其功能要达到保证实训结束即能到用人单位顶岗的目的。同时,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职业资格考核场所。
比如高职电厂化学专业,为了强化学生电厂水处理设备运行维护能力及电厂水化验的职业能力,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电厂水处理仿真系统,不仅满足教学实训、实验需求,同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时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大大提高实训及技能鉴定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职业感。
此外,学院不断优化题库及复习指导资料系统,提高职业鉴定效率。比如,就目前电力行业所使用的鉴定题库和指导书而言,存在着部分考核内容陈旧甚至部分考试题目错误等问题。由于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使用题库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同时也不利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进行。为此,学院对题库系统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功能,增加了网上模拟考试、随机组卷等功能,使整个题库系统向所有学员开放,达到传统培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性,提高鉴定效率。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环节
多年实践表明,职业资格考评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由于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是讲师、技师,又是考评员,所以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还要掌握技能鉴定考核的规范。
为此,学院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保证职业资格鉴定的工作取得成功。针对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现状,学院定期安排教师下厂实践,以掌握现场实践技能,熟悉新技术、新技能。同时,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或考评员,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及考评工作,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考核标准融入学校技能鉴定工作中去,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一步得到深化。
完善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鉴定环境。在有些情况下,对于某些工种而言,由于实验仪器或设备的不具备,使得现场的实际操作考核无法正常进行,只能采取口试答辩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虽然可以考察其基本的操作水平,但影响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所以,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进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工作的进行。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学院领导班子认为,质量一直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生命线,要保质保量完成鉴定任务,必须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规章制度,使鉴定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个流程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依。参加考评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执行。但是,在有些制度的执行方面,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技能鉴定的相关制度,加强对考务人员的培训,考核过程也实行标准化管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客观公正。
总之,通过大力开展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善技能鉴定培训考核体系,学院从源头专业人才培养制订开始,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毕业生职业素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且对提升河北省高职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学院将根据人才鉴定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创新,不断进取和完善,力争把技能鉴定工作做得更出色,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