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对于作文评价也特别提出了“要关注学生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要求。因此,学生写作文时要关注内容的“真”,能够写出真生活、真语言、真感情,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写出学生的“真”生活
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写得干干巴巴,空洞无物。这与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真”生活缺乏一定的观察与体验有关。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好文章,就需要储备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很多是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储备到记忆中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身边的“真”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真实性,这也是初学写作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和生活实际中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体悟,这样学生就能从中品味到生活的各种滋味,学会从整体上认识人和事,逐步了解生活的内涵,进而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事实上,不少教师因写作教学繁琐、费力,而不愿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一味地寻求写作捷径,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真”生活的磨练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只有深入到自然世界中,才能品味自然蕴藏的草木之情;只有亲身经历身边的琐事,学生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只有观察过、经历过、思考过,学生才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写起文章来才会有话可说。
笔者在一次语文课上组织了主题为“物品交流会”的活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把自己闲置的玩具、不看的书以及其他一些愿意拿出来交流的物品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或者买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作合适的宣传广告。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趣非常浓厚,眼前这些热闹的场面,相互之间交流的话语,互有收获的兴奋,买卖不成功的遗憾以及从中品味长辈赚钱的辛劳,对自己平常不爱惜钱物的反思,这些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构思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素材。类似的活动参与多了,学生储备的素材也就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写出学生的“真”语言
“真”语言实际上是指小学生因其经历和感受想要说出来的富含个人色彩的语言。小学生在写作中,语言具有成人化倾向,喜欢去模仿成人以及作文选中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要求有关系,致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个体的独特性格。语言包含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以语言的形式显露于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更加明白学生的“真”语言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想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内心展现出来,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语言,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开展“说真话”“说心里话”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口头交流之后,再经过思考,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真”语言写下来。对于学生的“真”语言,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予以鼓励,让他们愿意说出心中所想,愿意流露真情,一步步走上“真实”的写作路径。另外,在审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琢磨学生的写作意愿,不能从自己的视角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改写,要多用肯定的语言来守住学生的“真”语言。
三、写出学生的“真”感情
学生写文章时,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那么就脱离了写作的本质。所以,要想体现学生作文的“真”,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感情,为其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心境,这种心境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满含兴趣地进行作文构思,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首先要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不要让学生被各种写作方法所局限,要鼓励他们不受限制、放手去写,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感情,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作文就是把心里话说出来,把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其写作信心自然提高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在课文的穿插讲解中、在学生的作文评价中、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真”感情,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求学经历、生活感受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也愿意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喜悦、忧愁、烦恼,甚至是一些小秘密呈现出来,其真实情感自然也就融入其中。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各类游戏活动、校外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或者在语文课上营造相应的写作情境,触发学生的“真”感情,當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时,就会满含希望地等待着新的写作机会。
总之,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多关注内容的“真”,让他们能够写出真生活、真语言、真感情,这也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一、写出学生的“真”生活
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写得干干巴巴,空洞无物。这与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真”生活缺乏一定的观察与体验有关。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好文章,就需要储备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很多是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储备到记忆中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身边的“真”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真实性,这也是初学写作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和生活实际中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体悟,这样学生就能从中品味到生活的各种滋味,学会从整体上认识人和事,逐步了解生活的内涵,进而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事实上,不少教师因写作教学繁琐、费力,而不愿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一味地寻求写作捷径,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真”生活的磨练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只有深入到自然世界中,才能品味自然蕴藏的草木之情;只有亲身经历身边的琐事,学生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只有观察过、经历过、思考过,学生才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写起文章来才会有话可说。
笔者在一次语文课上组织了主题为“物品交流会”的活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把自己闲置的玩具、不看的书以及其他一些愿意拿出来交流的物品带到学校,进行交流或者买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作合适的宣传广告。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趣非常浓厚,眼前这些热闹的场面,相互之间交流的话语,互有收获的兴奋,买卖不成功的遗憾以及从中品味长辈赚钱的辛劳,对自己平常不爱惜钱物的反思,这些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构思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素材。类似的活动参与多了,学生储备的素材也就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写出学生的“真”语言
“真”语言实际上是指小学生因其经历和感受想要说出来的富含个人色彩的语言。小学生在写作中,语言具有成人化倾向,喜欢去模仿成人以及作文选中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要求有关系,致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个体的独特性格。语言包含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以语言的形式显露于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更加明白学生的“真”语言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想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内心展现出来,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语言,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开展“说真话”“说心里话”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口头交流之后,再经过思考,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真”语言写下来。对于学生的“真”语言,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予以鼓励,让他们愿意说出心中所想,愿意流露真情,一步步走上“真实”的写作路径。另外,在审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琢磨学生的写作意愿,不能从自己的视角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改写,要多用肯定的语言来守住学生的“真”语言。
三、写出学生的“真”感情
学生写文章时,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那么就脱离了写作的本质。所以,要想体现学生作文的“真”,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感情,为其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心境,这种心境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满含兴趣地进行作文构思,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首先要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不要让学生被各种写作方法所局限,要鼓励他们不受限制、放手去写,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感情,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作文就是把心里话说出来,把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其写作信心自然提高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在课文的穿插讲解中、在学生的作文评价中、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真”感情,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求学经历、生活感受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也愿意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喜悦、忧愁、烦恼,甚至是一些小秘密呈现出来,其真实情感自然也就融入其中。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各类游戏活动、校外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或者在语文课上营造相应的写作情境,触发学生的“真”感情,當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时,就会满含希望地等待着新的写作机会。
总之,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多关注内容的“真”,让他们能够写出真生活、真语言、真感情,这也是小学生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