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从而适应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复习中就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暴露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的将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分。都知道抓基础,但总是抓得不实,总是不放心。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对于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以及动笔去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典型范例的讲析、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途径。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课本上方法、技巧、题型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消除思维上、学习上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指明问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高考数学复习中,要始终坚持不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整理笔记,对有些难题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讲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探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的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项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所疏忽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其实,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不要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各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但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复习中就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暴露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的将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分。都知道抓基础,但总是抓得不实,总是不放心。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对于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以及动笔去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典型范例的讲析、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途径。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课本上方法、技巧、题型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消除思维上、学习上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指明问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高考数学复习中,要始终坚持不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整理笔记,对有些难题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讲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探求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的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项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所疏忽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其实,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不要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各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但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