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儿子一鹤一声高过一声地着急叫唤。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家务,朝他房间奔去。只见儿子用手挡着嘴,见我进屋,忽地将手移开,咧开大嘴,两颗大獠牙从嘴里支出来。
“妈呀!”吓得我魂飞魄散地大喊。儿子见我大惊失色,哈哈地笑起来,整个人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吓到我的是儿子与同学们热衷玩的一种模仿僵尸的假牙道具,这个行为的发起者是一个叫田田的文静男孩。
有一天,我见儿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田田显然是话题中心,他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小手也配合着比划,周围的孩子满脸崇拜地听着。
“田田变化挺大的,比以前健谈多了,他那么来劲儿地给你们讲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鬼故事。还向我们推荐一部好看的恐怖片。田田知道的惊悚故事可多了,胆子可大了!”儿子有些羡慕又憧憬地说:“我也想看看他推荐的恐怖片,又怕自己会害怕。”
“你忘记‘隐形人’的经历了?”我微微皱眉。
那年一鹤6岁,他爸爸特别喜欢看国外电影,其中一部中有“隐形人”的故事情节。当时,我们考虑到儿子可能会害怕,要他回避,但儿子拒绝和我去另外的房间玩,拍着小胸脯向我保证:“一鹤是勇敢的孩子,不会怕的!”儿子说的是实话,他的确是个勇敢的孩子,他不怕黑,能识破成人用大灰狼、鬼之类吓唬他的把戏。但电影里那个透明的、泛着蓝光的、看不清鼻子眼睛的“隐形人”却让儿子害怕了。
儿子的害怕可能也与那天电影看到一半,先生被朋友叫走有一定的关系。家里突然冷清的气氛,让儿子难以从电影的恐怖氛围里走出来。他抱住我的腿,不肯离开半步,嘴里反复地说着:“妈妈,我怕‘隐形人’。”我想了诸多办法,怎么安慰都没有效果,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儿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紧抱着我的手一直颤抖不停,我只好打电话把爸爸叫回来。爸爸一回来,儿子似乎有了主心骨,情绪平缓许多,但之后挺长的一段时间仍无法单独入睡。后来,我们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才慢慢消除儿子幼小心灵上的恐惧阴影。
现在儿子又想看恐怖片,我心中很是忐忑。我问儿子:“为什么又想看了呢?你不是很不喜欢这类电影的吗?”
“听田田讲,这部电影可有意思了!我也想再试试自己的胆量。而且田田总笑话我是胆小鬼,我可不想当胆小鬼。”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田田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我向先生讨教答案,因为他曾经也很喜欢看这类电影。“好奇,觉得好玩,还是一种证明自己勇敢的方式。”先生回答,且又补充了一点:“成人有时用这种方式排解心理压力,原因差不多就这些吧。”
“那儿子属于哪种呢?”我继续问。先生说前三种都有可能,禁看不是上策,这反倒更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应该想办法引导儿子怎么看恐怖片。
我向儿子要来影片名称,先提前审核一遍,发现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恐怖片,更接近推理侦探,就决定陪着儿子看。
观影那天,我们特意将时间选在白天。看完影片,儿子说,电影也不像田田说得那么有意思与吓人。我和先生相视而笑,说:“这本来就是艺术作品啊!”于是,我们和儿子一起分析怎么构思情节会更离奇,怎么设置悬念会更吊胃口,怎么夸张渲染效果会更精彩……我们各抒己见,儿子和先生讨论得很激烈,而且儿子分析很到位,观点很独特呢。
不久后,儿子讲了一件田田胆子不大的糗事。一个多次被田田恶搞的同学,戴着青面獠牙的面具躲在厕所里,吓唬正往里面走的儿子和田田。儿子先是吓了一跳,但很快识破是恶作剧。田田却不同了,大呼有鬼,坐在地上哇哇地大哭起来。同学们怎么也哄不好,最后由老师将家长找来,带孩子回家压惊去了,同学们看到了田田夸大的勇敢。
老师针对这一事件,特意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儿子回来说,有好几个同学说:最近看恐怖片,自己不敢走路回家了;晚上也不敢睡觉,家里所有灯都要打开;上课时,老师突然敲重一下黑板也会感到紧张……儿子对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对恐怖片的看法:“爸爸妈妈并不建议我看恐怖片,他们先审核了,觉得情节并不恐怖,属于逻辑推理片,才让我看。爸爸妈妈会陪着看,看过再交流观后感,就不会自己吓唬自己了……说老实话,看过一两部恐怖片后,就会觉得没什么稀奇,反而觉得不如别的影片精彩!”
儿子有些得意地说,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我也有些庆幸,幸亏没有强行阻止他看,如果他偷偷摸摸地和田田一起看,也许像田田一样被吓坏了吧。
编后:
看完《恐怖片?不稀奇!》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童年时代看恐怖片对我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直缠绕在内心深处,那让很多人憧憬的大海几乎变成了我心中的魔鬼,直到十多年后才基本摆脱这一阴霾。
那时的我大概7岁,家门口的电影院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又要到周末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雀跃地挥洒着童年的欢乐。路过影院,看到惊悚片《红海魔影》宣传海报,片名下方“少儿不宜”四个红色的大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少儿不宜?我偏不相信有啥不宜的。好奇心和叛逆心驱动我非看这部电影不可。于是,我匆匆忙忙跑回家,胡乱扒拉了几口饭,和家人说了声“我去某某家玩啦”,就向电影院奔去。
已不记得影院工作人员为何会放我这个未成年人入场观影,也不记得我是如何进的场,甚至不记得我是独自前去,还是有小伙伴同行,因为脑海中只剩下那部影片的情节、画面对我记忆的笼罩:未知的怪物在海水中神出鬼没,攻击人类;被伤害的人们惊声尖叫,痛不欲生……只要是海水出现的地方,似乎就预示着莫名的危险。
影片结束,我回家路上一直恍恍惚惚。走到楼下时,黑洞洞的楼梯口像是一只能够吞噬一切的怪物张着大嘴,朝我龇着牙,吓得我突然回过神,清醒起来。我在楼下惊恐地大声呼喊,直到父母下来接我,我才感到些许安全。
然而,影片对我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上幼儿园时,我便独自在自己的小房间睡觉了。自从看完那部影片之后,每天入睡成了一件异常煎熬的事——关上灯,床就像飘荡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舟,翻身之后我都不敢将手伸出床沿,害怕触碰床外黑暗中的海水,深怕自己被怪物拖走。噩梦时不时地闯入我的小世界,将我惊醒。有时我的动静大了,家人便赶过来打开灯,帮我驱走黑暗,给我安慰。尽管家人多次告诉我,电影里的那些都是假的,但效果甚微,那抹阴影早已潜入我的心底。
从那以后,当我面对大片的水时,也会打心底产生恐慌。广阔的湖,宽阔的河,甚至那一方游泳池,都会唤起我心底的那个黑影。上高中时,我曾试图努力克服对水的心理障碍,几次主动去学习游泳,但身在水中的那种无力感,让我一直无法控制自己,更谈不上驾驭水了。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如今的我已基本走出童年看恐怖片的阴影,可以站在海边欣赏、赞叹它的波澜壮阔,也渴望骑着摩托艇在海面上快意驰骋。但仍旧是“旱鸭子”一只,不会游泳一直是我的小遗憾。
而今看来,那部电影的剧情编排、拍摄手法、氛围营造等等,都比较粗糙,既不吸引人,也不吓人。但儿童的认知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探寻未知的时候,勇于尝试,但自己却把握不好尺度。如果非得孩子碰得头破血流才明白一件事、一个道理,我想恐怕是任何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
童年发生的任意一件小事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中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让家长担心的问题,与其禁止、回避,或亡羊补牢,不如家长参与进来,正面引导,与孩子一同直面问题。庆幸一鹤小朋友有一双睿智、果敢的父母。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妈呀!”吓得我魂飞魄散地大喊。儿子见我大惊失色,哈哈地笑起来,整个人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吓到我的是儿子与同学们热衷玩的一种模仿僵尸的假牙道具,这个行为的发起者是一个叫田田的文静男孩。
有一天,我见儿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田田显然是话题中心,他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小手也配合着比划,周围的孩子满脸崇拜地听着。
“田田变化挺大的,比以前健谈多了,他那么来劲儿地给你们讲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鬼故事。还向我们推荐一部好看的恐怖片。田田知道的惊悚故事可多了,胆子可大了!”儿子有些羡慕又憧憬地说:“我也想看看他推荐的恐怖片,又怕自己会害怕。”
“你忘记‘隐形人’的经历了?”我微微皱眉。
那年一鹤6岁,他爸爸特别喜欢看国外电影,其中一部中有“隐形人”的故事情节。当时,我们考虑到儿子可能会害怕,要他回避,但儿子拒绝和我去另外的房间玩,拍着小胸脯向我保证:“一鹤是勇敢的孩子,不会怕的!”儿子说的是实话,他的确是个勇敢的孩子,他不怕黑,能识破成人用大灰狼、鬼之类吓唬他的把戏。但电影里那个透明的、泛着蓝光的、看不清鼻子眼睛的“隐形人”却让儿子害怕了。
儿子的害怕可能也与那天电影看到一半,先生被朋友叫走有一定的关系。家里突然冷清的气氛,让儿子难以从电影的恐怖氛围里走出来。他抱住我的腿,不肯离开半步,嘴里反复地说着:“妈妈,我怕‘隐形人’。”我想了诸多办法,怎么安慰都没有效果,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儿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紧抱着我的手一直颤抖不停,我只好打电话把爸爸叫回来。爸爸一回来,儿子似乎有了主心骨,情绪平缓许多,但之后挺长的一段时间仍无法单独入睡。后来,我们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才慢慢消除儿子幼小心灵上的恐惧阴影。
现在儿子又想看恐怖片,我心中很是忐忑。我问儿子:“为什么又想看了呢?你不是很不喜欢这类电影的吗?”
“听田田讲,这部电影可有意思了!我也想再试试自己的胆量。而且田田总笑话我是胆小鬼,我可不想当胆小鬼。”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田田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我向先生讨教答案,因为他曾经也很喜欢看这类电影。“好奇,觉得好玩,还是一种证明自己勇敢的方式。”先生回答,且又补充了一点:“成人有时用这种方式排解心理压力,原因差不多就这些吧。”
“那儿子属于哪种呢?”我继续问。先生说前三种都有可能,禁看不是上策,这反倒更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应该想办法引导儿子怎么看恐怖片。
我向儿子要来影片名称,先提前审核一遍,发现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恐怖片,更接近推理侦探,就决定陪着儿子看。
观影那天,我们特意将时间选在白天。看完影片,儿子说,电影也不像田田说得那么有意思与吓人。我和先生相视而笑,说:“这本来就是艺术作品啊!”于是,我们和儿子一起分析怎么构思情节会更离奇,怎么设置悬念会更吊胃口,怎么夸张渲染效果会更精彩……我们各抒己见,儿子和先生讨论得很激烈,而且儿子分析很到位,观点很独特呢。
不久后,儿子讲了一件田田胆子不大的糗事。一个多次被田田恶搞的同学,戴着青面獠牙的面具躲在厕所里,吓唬正往里面走的儿子和田田。儿子先是吓了一跳,但很快识破是恶作剧。田田却不同了,大呼有鬼,坐在地上哇哇地大哭起来。同学们怎么也哄不好,最后由老师将家长找来,带孩子回家压惊去了,同学们看到了田田夸大的勇敢。
老师针对这一事件,特意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儿子回来说,有好几个同学说:最近看恐怖片,自己不敢走路回家了;晚上也不敢睡觉,家里所有灯都要打开;上课时,老师突然敲重一下黑板也会感到紧张……儿子对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对恐怖片的看法:“爸爸妈妈并不建议我看恐怖片,他们先审核了,觉得情节并不恐怖,属于逻辑推理片,才让我看。爸爸妈妈会陪着看,看过再交流观后感,就不会自己吓唬自己了……说老实话,看过一两部恐怖片后,就会觉得没什么稀奇,反而觉得不如别的影片精彩!”
儿子有些得意地说,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我也有些庆幸,幸亏没有强行阻止他看,如果他偷偷摸摸地和田田一起看,也许像田田一样被吓坏了吧。
编后:
看完《恐怖片?不稀奇!》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童年时代看恐怖片对我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直缠绕在内心深处,那让很多人憧憬的大海几乎变成了我心中的魔鬼,直到十多年后才基本摆脱这一阴霾。
那时的我大概7岁,家门口的电影院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又要到周末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雀跃地挥洒着童年的欢乐。路过影院,看到惊悚片《红海魔影》宣传海报,片名下方“少儿不宜”四个红色的大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少儿不宜?我偏不相信有啥不宜的。好奇心和叛逆心驱动我非看这部电影不可。于是,我匆匆忙忙跑回家,胡乱扒拉了几口饭,和家人说了声“我去某某家玩啦”,就向电影院奔去。
已不记得影院工作人员为何会放我这个未成年人入场观影,也不记得我是如何进的场,甚至不记得我是独自前去,还是有小伙伴同行,因为脑海中只剩下那部影片的情节、画面对我记忆的笼罩:未知的怪物在海水中神出鬼没,攻击人类;被伤害的人们惊声尖叫,痛不欲生……只要是海水出现的地方,似乎就预示着莫名的危险。
影片结束,我回家路上一直恍恍惚惚。走到楼下时,黑洞洞的楼梯口像是一只能够吞噬一切的怪物张着大嘴,朝我龇着牙,吓得我突然回过神,清醒起来。我在楼下惊恐地大声呼喊,直到父母下来接我,我才感到些许安全。
然而,影片对我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上幼儿园时,我便独自在自己的小房间睡觉了。自从看完那部影片之后,每天入睡成了一件异常煎熬的事——关上灯,床就像飘荡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舟,翻身之后我都不敢将手伸出床沿,害怕触碰床外黑暗中的海水,深怕自己被怪物拖走。噩梦时不时地闯入我的小世界,将我惊醒。有时我的动静大了,家人便赶过来打开灯,帮我驱走黑暗,给我安慰。尽管家人多次告诉我,电影里的那些都是假的,但效果甚微,那抹阴影早已潜入我的心底。
从那以后,当我面对大片的水时,也会打心底产生恐慌。广阔的湖,宽阔的河,甚至那一方游泳池,都会唤起我心底的那个黑影。上高中时,我曾试图努力克服对水的心理障碍,几次主动去学习游泳,但身在水中的那种无力感,让我一直无法控制自己,更谈不上驾驭水了。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如今的我已基本走出童年看恐怖片的阴影,可以站在海边欣赏、赞叹它的波澜壮阔,也渴望骑着摩托艇在海面上快意驰骋。但仍旧是“旱鸭子”一只,不会游泳一直是我的小遗憾。
而今看来,那部电影的剧情编排、拍摄手法、氛围营造等等,都比较粗糙,既不吸引人,也不吓人。但儿童的认知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探寻未知的时候,勇于尝试,但自己却把握不好尺度。如果非得孩子碰得头破血流才明白一件事、一个道理,我想恐怕是任何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
童年发生的任意一件小事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中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让家长担心的问题,与其禁止、回避,或亡羊补牢,不如家长参与进来,正面引导,与孩子一同直面问题。庆幸一鹤小朋友有一双睿智、果敢的父母。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